⑴ 怎样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方法
1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物件。因此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关心,又如何让孩子去孝敬你、关心你呢?
2父母应给予孩子爱
父母应给予孩子爱,让孩子获得爱的满足。如经常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做家务,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但是爱应是理性的,不可过度,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爱自己,自己也应爱父母。
3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
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知道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体谅父母的辛苦。
4让孩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道理
让孩子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道理。要让他们学会回报,回报自己的父母,回报别人,比如父母生病后,孩子不知怎么做,你可告诉他,他生病时你们是怎么做的,让孩子像你们照顾他那样来照顾你们,平时可要求孩子问候上下班的父母,为父母捶捶背,倒水,拿鞋子等,总之要从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在家里能孝敬父母,到社会上才有可能关心他人
教孩子孝敬父母技巧
第一、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二,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方法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⑵ 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你知道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吗?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所谓你用什么方式对孩子,孩子同样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你,在叛逆期的孩子如何尊重父母是要有方法,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如何让叛逆的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要及时制止孩子这种行为。
不能纵容孩子这种行为,父母必须站在同一战线,制止这种行为并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打”来教育孩子,要让孩子知道打骂父母并不是他的特权,也不是他应该对待父母的方式。父母一般硬起来,孩子会怕的,让孩子知道随长辈敬畏。
2、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
中国的父母都习惯过度保护孩子,习惯把所有的苦和累都自己扛,不让孩子受一点累和苦。以至于不少孩子养成了浪费、奢侈的坏习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并认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经地义的。
过度保护下的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只关注自己欲求而不在乎父母的经济能力。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况,并让孩子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兼职工作,让孩子明白劳动的辛苦和财富胡凳团的来之不易,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尊重父母。
3、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
不要过度宠溺孩子,父母要在家庭中明确长辈关系,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和家庭其他成员长辈的关系。父母要从小就教导孩子学会尊重长辈,一旦不尊重长辈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是错误。当然不能一味采取高压粗暴强制的手段,父母要同孩子讲道理,也要尊重孩子,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意愿。
4、 通过孩子的朋友劝导
当孩子不愿听家长的劝导的时候,可以走曲线救国的路线,通过孩子的熟悉的朋友来劝导,同龄人的劝有时候比大人们的劝对孩子更有效。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孩子特别叛逆怎么办?同龄人的评价赞扬的`比较多久说明孩子平时的行为想法都是想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想要成为大家的焦点,如果在遇到暴力的行为的时候家长要采取冷落、漠视的处理方法,我想一定会有效的。
5、 正视孩子的需求,并适当放手
随着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他们的需求会增加,父母需要正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合理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他们,不合理的也不要直接拒绝,要讲明白缘由,不要与叛逆期的孩子积攒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孩子的反抗。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孩子特别叛逆怎么办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教会孩子去为自己负责,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避免出现矛盾,导致情感疏远。
第一,及时制止
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实际上是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对父母存在天然敬畏感。孩子不尊重父母多是由于父母过度宠溺和放纵的原因,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叛逆行为,导致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敬畏感。所以,父母必须在第一时间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打”来教育孩子。实际上,孩子毕竟在体力和地位上都是处于劣势,父母一般硬起来,孩子会怕的,会敬畏父母的。最重要的一点,父母必须统一意见,采取相同的态度。
第二、给孩子定立裤橘规矩
孩子不尊重父母,也是缺少遵守规矩的表现。孩子的自控力差,暴躁一冲动,很难搞控制住自己,容易犯错误。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定立规则,并设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一旦孩子触犯了规则,就要按照规矩给予孩子相应的处罚。让孩子知道做某粗源些事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孩子在做事前就会考虑后果,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参与劳动
多数叛逆不尊重父母的孩子,都是父母过度宠溺和保护孩子,不让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累和苦。孩子养成了一味向父母索取的习惯,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发脾气,而不考虑父母的辛苦和经济承受能力。父母要让孩子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兼职工作,让孩子明白劳动的辛苦和财富的来之不易,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尊重父母。
第四、求助于专业的教育机构帮助
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掌握很多的专业知识。很多父母知识凭借着经验教育孩子,遇到孩子问题往往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教育,方法失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⑶ 怎样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导语:怎样教出一个孝顺的孩子,这不仅是每个为人父母者关心的话题,更是几千年来永恒不变的话题。正所谓——万和淫为首,百善孝当头。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们的教育前提。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绠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线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
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⑷ 怎么使孩子尊重妈妈
要使孩子尊重妈妈,首先得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有让孩子值得尊重的地方。
那么,妈妈如何表现出自己有值得尊重的地方呢?
总的来说,你要了解孩子的价值观,符合孩子价值观的表现就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关键表现在两个字:言、行。
1,言。常言道:“言为心声。”日常中,你的话语让孩子感觉到有一定的分量而不是让孩子厌烦的,甚至让孩子觉得你的言语令他(她)对你刮目相看,自然就会格外尊重你这个妈妈的。切忌平常言语唠叨,即使你这个妈妈想表达一种爱的情感,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啊。
在生活中,在言与行上,开始行动吧。
最后,祝您很快得到孩子的尊重。
⑸ 怎样教育儿女孝顺父母
教圆配育孩子孝顺父母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孩子孝顺父母: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纯竖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应该尽力表现出对我们自己的父母的尊重和关爱,这样孩子才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
2. 培养感恩之心:教育孩子要感恩,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让他们知道父母是为了他们的幸做腔大福而努力工作和生活。
3.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他们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
4. 培养关爱之心:教育孩子要关心和照顾父母,让他们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健康和幸福是他们最重要的责任。
5.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为家庭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孩子孝顺父母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努力,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意义。
⑹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是百依百顺,所以导致孩子对父母不尊重。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方法
(一)一个中国父亲和一个英国母亲
一位中国父亲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平时不苟言笑,对下属也十分严厉,大家和他相处都小心翼翼。然而他对自己的儿子却唯命是从。他的儿子是一个非常没有礼貌的年轻人,总爱惹是生非。每次他想办法把儿子介绍进朋友公司工作,那个“男孩”干几个月甚至几天就离职了,这位父亲为此得罪了不少朋友,以至于没人愿意再帮忙接收这个年轻人。
即便父亲已经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帮儿子找工作,这个儿子却并不领情,埋怨父亲总给自己找一些“低端”的工作,工资不高、工作辛苦或者没有前途。然而那些工资高或者有前途的工作,没有一件他有资格去做。儿子这样无理的行动并未引来父亲的反思,反而让他非常内疚,在儿子生日那天,他为儿子买了一辆豪车以示歉意。
我们再来看一位英国的母亲。
罗莎在儿子两岁的时候和前夫离婚,此后又经历了一段婚姻,但并不幸福,不久又再次离婚。两次失败的婚姻让罗莎很绝望,儿子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到儿子青春期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无法控制孩子了。那时孩子经常逃学,夜不归宿,或者带一些奇怪的朋友回家住,她已经没有办法干涉。每次问儿子在做什么,他就嫌她烦。如果问得太多,儿子会把她赶出卧室,或者威胁她要离家出走。她很怕失去儿子的爱,完全不敢忤逆他。
这两个案例可能很极端。大部分的孩子并不会走到这一步,但有一个现实却不能忽视——现在的孩子似乎更加“叛逆”了,也更加不懂得“尊重”别人。
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将会面临相当紧张的人际关系,以及并不和谐的婚姻关系。
(二)来自孩子的“家庭暴力”
过去我们都认为,孩子害怕父母,但现在真实的现状却是——父母越来越害怕自己的孩子。过去一个世纪,家庭的关系似乎发生了倒转(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从绝对的家长权威制,到现在常见的孩子被娇纵,父母权威越来越弱。
为什么会这样?
现代的父母都更加开明了,他们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加自由的成长环境。同时,现在社会中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呼声也几乎一致偏向于“不要责骂、责打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管教越来越“温和”。此外,有些爸妈童年的时候可能没有受到自己父母的良好照顾,他们对孩子的宠溺有加,也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补偿,比如,“我小时候父母总是不能满足我,我现在要尽量满足自己的孩子。”
越少对孩子说“不行”,越来越害怕伤害孩子的感情,“叛逆”、“难以管教”的孩子越来越多。
美国一位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师Sean Grover,提出了一个观点——来自子女的家庭暴力。
当我们说“家庭暴力”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来自于伴侣的“暴力”,但是家长有没有注意到来自于自己孩子的家庭暴力呢?
那个你曾今可爱的小天使,某天开始对你冷言冷语,甚至辱骂嘲笑,一旦你没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发脾气或者对你使用冷暴力甚至威胁,你非常恐惧失去他们的爱,不知道除了想办法“满足”他们还能做什么。
你们的关系变成一个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关系,你还觉得没有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没问题,因为那是你的孩子。Sean Grover发现,很多正在遭受这种暴力的家长会为孩子的行为找借口,甚至责怪自己不好。
Sean Grover认为,孩子对父母的这些不尊重的行为,反映出了一种消极的亲子关系,其实并不正常。
(三)什么样的父母会培养出“暴力”的孩子?
无论多么和睦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有冲突。它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是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冲突,谁都无法避免。
冲突并非不好,叛逆在成长的阶段中是值得鼓励的现象。因为,孩子在成长中通过“反抗权威”这种行为,形成“自我”,为他们今后渐渐脱离父母做准备。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身份”定位。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太“温顺”的人,因为太温顺,会被别人欺凌,从而可能导致焦虑障碍或者抑郁症。
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开始试探父母的“界限”。如果家长设定了自己的界限,孩子就会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越界”。相反,如果孩子在试探父母界限的时候,父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或者一再后退,孩子就会开始越界,直至“暴力”。
试探界限行为有“顶嘴”,打破父母设置的规则,不再按时回家等等。
但是否试探界限、开始有反抗意识的孩子就一定会变成对父母采用“暴力”的孩子呢?
绝对不是。
那些最终会对父母“家庭暴力”的孩子,其实是父母一手栽培出来的。
Sean Grover发现,有三种父母会养育出“暴力倾向”的孩子。
内疚型父母——他们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比如生病、财务困难、和伴侣离婚等等。他们为此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减轻内疚感,他们会给孩子太多自由,各种补偿,毫无限制。
焦虑型父母——这种父母总是担心很多事情,并且将自己的焦虑不加掩饰的展现出来。他们会对孩子说:“我不相信你。”“你做不到。”之类的话,这些话会引发孩子巨大的挫折感,从而引起孩子的愤怒和对父母的怨恨。
包揽型父母——这种父母不愿意看见孩子经历挫折,他们不给孩子机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总想做孩子的大英雄。孩子对他们的要求会越来越多,永不满足。他们给得越多,越难以从孩子那里获得感激。
(四)如何培养出人格独立又懂得尊重的孩子?
其实解决整个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自己身上,暴力只是家庭不平衡的内在关系的一种表现。
父母自己的童年经历以及他们和伴侣的关系,是解决孩子家庭暴力问题的关键。
父母的童年经历是怎样的?
他们以谁为模型在塑造自己的亲子模式?
他们童年的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暴力对待过吗?
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否缺位?是否无视他们的需求?
他们与伴侣的关系和谐吗?
婚姻是否让他们感到很疲倦?很无趣?他们只能期望从孩子那里得到爱?
他们把对婚姻的怨恨发泄在了孩子身上?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你能否照顾好自己,和你能否照顾好孩子一脉相承。当一个家庭内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孩子内心很难平和。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父母要明确设置自己的界限。比如,在家里哪些粗鲁的语言不可以使用,做什么事情必须经过同意等等,如果做不到,后果会怎样。
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建议
1、给孩子树立一种“有教养”并且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榜样。
孩子会模仿你与他人相处的模式。
你和孩子讲道理,他们大概只能听进去10%,而你真正做了什么,他们会模仿到90%。如果你是一个没耐心,脾气暴躁,总是采用威胁手段对待别人的人,你的孩子也会变成你这样,而且第一个针对的就是你。孩子还小的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当他们长大,渐渐拥有更多能量的时候,这些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2、了解孩子“暴力”对待你的原因
是否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障碍让他们非常受挫,所以把你当成了出气筒?
是否学习遇到了问题以至于他们随时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如果你能找到他们的焦虑,就能够减少他们愤怒的频率。
3、在家庭里面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氛围,永远不要让你的孩子不尊重你。
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情绪是有限的,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用言语表达他们自己的情绪。
在相互生气的环节,不要有所反应,快速按下暂停键。保持你的领导力,不要采用侮辱的方式回击。如果此时你也采用“暴力”的方式回击,你就给自己的家庭创造了一种“暴力”的文化。
4、和你的伴侣联合起来。
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发现了孩子有“家庭暴力”的倾向,你应该和伴侣联合起来,共同纠正孩子这个问题。你们如果能达成一致的办法,这个行为为题很容易解决。
在一个宽松的、温和的教养方式下,也可以培养出孩子“尊重”别人这个品质,但是,你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对“尊重”的定义是什么。
家长怎样做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请孩子给家长做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 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一下吗?" 而不要说 " 把那件衣服给我递来。"
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 " 谢谢 "。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家长的话。
2、多引导,少训斥。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
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原则问题,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这样的态度比打骂责备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窥探孩子的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家长的想法没有错,因为孩子毕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的。但是,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解孩子吗?有,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
家长平时应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对于孩子遇到的一些人生困惑,父母要耐心地给他们指导帮助,为他们解疑答惑。
猜你喜欢:
1.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2.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发言稿3篇
3.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4.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5.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是什么
⑺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有哪些方法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
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全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现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对孩子的爱。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只知道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孩子内心没有爱,就无法去爱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长辈,就与家长的溺爱有关。
二、父母重智轻德使孩子问题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和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但事实上,家长大都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文化、教育、科研或医务工作,对孩子智育方面的关注大大超过德育方面。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当然也就不会顾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对长辈的不孝影响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更强。父母待人接物、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不敬的表现,就是父母对爷爷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长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长在言语上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孝顺长辈,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严格要求孩子,如在长辈面前,总是先将好吃的食品拿给孩子吃,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导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五、家长忽视了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备孝顺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厨房,七十多岁的奶奶不仅要做好饭菜,饭后还要洗碗刷锅、打扫厨房,巍巍的父母不干家务活,巍巍更不做这些事情,培养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话。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绠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
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1.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2. 孩子在家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3. 父母在家里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4. 怎么教育孩子感恩父母的方法
5. 好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⑻ 孩子应该怎么尊重父母呢
孩子尊重父母的表现有很多,要从语言、行为、思想等这几个方面来说。比如说孩子要礼貌地和父母说话,不能对父母动手,还有要理解和体谅父母。只要你的孩子做到这几点,那么他就是一个尊重父母的好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很深沉的,所以做孩子的应该要从小就知道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尊重父母的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
孩子尊重父母还体现在他们会听父母的话,会懂得理解父母。懂得理解在家庭教育里是很重要的。在遇到事情时,尊重父母的孩子会首先询问父母的意见,和父母商量,同时他们还会认真听取父母正确的意见。
⑼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怎么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1、了解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原因,孩子不尊重父母,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看是不是平时自己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或者自己某些行为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不尊重他人的种子,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就要及时改变,如是发现孩子不尊重父母与家中老人的溺爱或者身边小朋友的行为有关,就要及时与家中老人沟通,让他改变溺爱孩子的方式,同时还要教育孩子不能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哪些不尊重父母的不良行为。
2、培养孩子爱心让他学会尊重,孩子不尊重父母说明他没有爱心,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爱心的培养,多带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去福利院看看那里无家可归的孩子,了解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以及生活在家庭中是多么幸福,慢慢培养他的爱心,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父母。
3、家长要学会尊重自己,再去教育孩子,家长发现孩子不尊重父母时,只是一味的生气伤心,却没有想过在平时生活中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没有学会尊重父母,这时最应该做的是家长做出改变,先学会尊重自己,孩子才会学着尊重父母,等自己变得一个坚强乐观而且自我尊重以的人以后再去教育孩子,那时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才会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⑽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1、教育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从而能自觉地做到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做一个懂孝敬,讲孝行的孩子。
2、教育学生倾注情感与父母交流,激发其内心的亲情。
3、教育学生继承孝、敬的优良传统,让其最终内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实践强化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在常规训练中,每月安排孝敬方面的主题,进行集中训练,要求学生做到: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好学习,让父母开心等。在过程中,做到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有记录,将这些内容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定期评选孝敬之星,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