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到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与羞辱.
据统计发现,中国人不好好说话的高发区是亲密关系里、家庭单元内,表现为越是亲近的人,越爱不好好说话。
涉及到孩子学习成绩等话题更是如此。
有时是暗讽挖苦式的揶揄;
有时是正话反说式的教导;
有时是父母习惯性地打击和否定;
这些言语很隐性,像一日三餐里放的盐,又融于日常。
时间长了会发现,我越来越没自信,遇事总想着过去,一度怀疑我患了抑郁症。
03 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父母还是把“盐”融入一日三餐。
当我们为人父人母时,也会不自觉的传承这样的模式。
这个时候,有两个方向可以调整。
一、知己知彼
排除一些偏执自恋或暴力倾向的父母外,一些父母在做出恶语相加的行为后,会产生一种内疚自责的心理,会有行为上的补偿。
如果我们能用一种成人的心态视角去看待的父母,会发现他们也不是那么“强大”,他们也有“软弱”“自制力差”的时候,虽然在物质上控制着你,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极度匮乏的“穷人”。
他们没有办法用真诚去面对他人,也没有体验过“被支持”“被理解”“被肯定”的体验,所以他们的人格及脆弱又自卑。
他们拿不出真诚与支持的礼物。
人,也不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样去理解不是去消除他们对你恶语相加的结果。而是,可以让我们在纠结、挣扎、难过、痛苦的境遇中有一些松动的空间。
二、行动起来,为自己做些事。
比如,用行动划清界限,划清界限不是一刀两断,我们可以逐步完成分离。
哪些事自己该做?哪些事父母该做?
这是自己的情绪,还是父母的情绪?
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父母的想法?
在认知、情绪、行为上一一地做出明确的区分和澄清。
比如,主动修复被拉低的自我价值
当能意识到那些恶语相加的声音出现时,你会发现背后是"穷人"的父母,他们也同样匮乏,那我们可以更有力量不去认同出现的声音,抛弃掉“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
并且,重新找一面清晰的镜子,去了解真实更好的自己。
再比如,无畏地对工具化说,“NO”。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一样的,你是人,你的父母是人,你生的孩子也是人。
没有人可以自上而下的可以使用道德的特权,来奴役控制自己。
著名作家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被真诚的对待,
人人都应有正确表达的机会,
你,你的孩子,你的父母,都是一样。
② 如果自己父母很难沟通,比较固执,听不进去话,总觉得自己对,该怎么办
你好。按照你的描述来看。感觉父母很难沟通,固执听不进去。那一定要按实际情况而言。
为什么这么说?现实是你和父母之间是有代沟的。你受的教育和父母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这样造成了你们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思考的方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论事。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怎么以事论事呢?当父母出现固执,听不进很难沟通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把你的理由说出来。要是他们能接受,那说明你以前,表述的方式有问题。
要是你的观点和判断是对的,他们并不能接受你的解释,那说明是观念的问题。那你能做的也只能让事实来说话,让时间来证明你的思想。在眼光狭隘和思想固执的人面前,只有现实,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有问题。
其实你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坚持。因为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有不一样的结果。你只站在你的角度,他只站在他的角度,那样是无法去沟通相处的。
作为一个人,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认识父母。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了解父母的优缺点。这样才可能很好的相处。面对十分固执的人,你只有坚持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去改变你父母的观念,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个人建议,谢谢!
③ 怎样才能很好和父母沟通
想要和父母更好的交流就必须和父母多互动,多聊天。不过自己和父母的年龄差距大,相处之间会因为代沟的问题变得很尴尬,而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主动了解父母的喜好寻找合适的话题。我们和父母相处冷淡或者发生争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不同,所以发生摩擦产生矛盾,因此我们要换位思考,谅解父母的出发点,从而寻找妥协的办法,而不是忽略和争执。想要增加和父母的交流,就要了解父母的喜好,他们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在相处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开雷区,与父母更好的交流,家庭关系更加幸福。想要和父母更好的交流就要收起自己的小孩性子,很多时候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我们在维护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谅解父母,只有这样的交流,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才会融洽。
④ 父母总是不和我好好说话。怎么办
父母总是不和你好好说话,这说明父母对你的态度有问题,可能是你自己某些方面存在问题,但是也需要和父母沟通,毕竟一家人是需要好好说话才可以更好的相处的。
⑤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沟通的父母,父母跟孩子应该怎么沟通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沟通的父母,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其实孩子成长为为什么样子,和父母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我们也常说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子,首先父母就要做到什么样子。另外,孩子和父母的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
首先,接纳孩子的一切。
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很好的沟通,首先做到的一点就是需要接纳孩子的一切。无论孩子是乖巧,还是淘气,还是总是惹家长上火,我们家长需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因为只有我们家长接纳了孩子,我们才能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选择接纳,就是爱孩子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始。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沟通的父母。其实有很多父母管教不好孩子,就是败在了和孩子的沟通上面。我们作为父母需要的是接纳孩子的一切,和孩子做朋友,耐心一点,在耐心一点,你就会收获一枚乖巧可爱的宝贝。
⑥ 怎样才能和父母好好沟通
需要你自己已经完全经济独立,人格独立,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经济水平,和一颗强大的内心。像大多数父母那样单纯通过社会本能行事的人,靠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来让他们改变,效果会大大好于言语沟通。
比如,假设,你在一个比较开放文明的大城市,父母还在闭塞落后的小地方,那么,你说的很多话都会不合理,父母也不会听。
为什么我说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父母就是自己的施害者,要原谅自己的加害者并去帮助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内心不够强大是做不到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把自己拖下水。
如果内心不够强大,不如远离或镇压!把自己拖下水得不偿失,不要逼自己当道德圣母。如果内心足够强大,才能进行这一步。多和父母聊天,让他们把过去的苦难说出来,如果自己有自我疗愈的经历,就能很好地和父母交流,在交流中帮助他们疏解心理问题。
⑦ 父母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打开孩子的心门
学会倾听,允许孩子发脾气。学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如果一个孩子为某事生气,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坐下来,静静地等待孩子,静静地看着他们,不要打断他们,用心听,不要东张西望,停下手头的工作。这就相当于告诉孩子,你受到了我们的关怀,我们在认真倾听,关注你的感受或问题。
不要只是责备:为了建立孩子的自尊,父母应该经常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总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很多家长没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间责备孩子,却不知道过分的责备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允许争论是平等交流的具体体现。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对外界的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当沟通过程中因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时,与父母争论能让他们感到关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孩子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家长要耐心理解孩子的反对理由。如果子女的话合情合理,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妨妥协,或者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
⑧ 如何更好地与父母沟通
与父母沟通时。首先要学会尊重,父母是长辈,把我们抚养成人不容易,所以我们平时与父母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压低声音,千万不能大吼大叫,要学会控制自己;
其次要学会倾听,父母大多文化都不太高,可能喜欢唠叨,或者“多管闲事”,但他们都是好意,要耐心的听他们说话,千万不能反驳,要知道他们也是为了咱们好。
最后有心事随时和父母诉说,他们会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千万不能自己憋在心里,那是不对的做法。
⑨ 如何才能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1、首先在和父母的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能摆出一种你们什么都不懂的姿态。
父母在你生命的大半部分,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你的老师,一直是他们教自己的孩子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技巧,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很厉害的代名词,父母对于这种角色也是非常高兴的。
⑩ 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当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他人将自己看成大人,特别是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然而不知怎样与父母沟通,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常常陷入与父母无法交流,产生代沟的烦恼之中。有时一个小小的家庭问题出现时,由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常常使得问题激化,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庭冲突升级。家庭矛盾的不及时解决,不但不利于家庭和睦,同时也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作为子女的中学生,不应该和父母“一句起,两句止”,期望父母单方面改变以往的沟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那么如何与父母沟通呢? 所谓沟通,是让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及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法。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1、了解是前提。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父母怎么想,怎样处事,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脾气秉性,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与他们沟通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权。2、尊重理解是关键。尊重是与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连最爱自己、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与父母正常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愿,还要讲求基本的礼貌,不能任性。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当我们不理解父母、与父母冲突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替他们想一想,了解他们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4、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两代人之间毕竟存在差异,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动机和行为方式。正因为有分歧,所以才要沟通。这种沟通,不一定非要统一不可,而要求同存异。找到同,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行动;保存异,就是保存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外,我们要克服闭锁心理,向父母传递有关自己的信息和情况,表达自己的心情,说出自己的意见,让父母了解自己。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理解。解释时说话放低声调,斟酌词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对父母本人,更不能迁怒于父母。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过“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要经常坐下来,跟爸爸谈谈你在学校的情况,跟妈妈谈谈你遇到的烦恼,这样父母也会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跟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会无意中缩小代沟,增进家庭亲情。父母是爱我们的,只要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