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善待父母》的作文
善待每一个长辈:父亲、母亲、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德孝顺父母!
请看毕此篇文章!
我也觉得跟父母相处确是不容易,有时甚至觉得他们麻烦讨厌,但我仍然乐意与他们共渡余生!他们负起养育我的责任,难道我就不能跟他们走完这段路吗?朋友,想想他们的要求,对你是否苛求!问心啦!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故事: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么样?”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咀里送。她怒瞪他一眼。 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 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你。” “孩子,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 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孩子,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甚么不好,你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你。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顾, 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 “可是,阿财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
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母亲轻便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的牺牲当作要挟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挟他!真的要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他有些不忍。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你妈吗?” 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 “你妈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活多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 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
傍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才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42吋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
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有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妈,我....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咀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母亲,真的老了。
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魅似地追缠而来。
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呎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1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1份生日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甚么意义呢? “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 “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 岳母没好气地说。 “就是嘛!你赶快把你妈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 “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样也不能丢!” “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 “我娶你就要爱你的母亲,为甚么你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
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陷黄格,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 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
后 ~~ 语
随着自己愈长大,看着父母亲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多心疼!父母亲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的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当我需要停泊岸时,才会想起他们..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
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如何对自己。那现在,自己有没有如此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共勉之~
生命不要求我们成为最好的,只要求我们作最大的努力!
在某老人安养院墙上发现这样一篇文章: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
请把此文章转发给您的朋友,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爱情要守护,但父母更需要陪护。父母一生只得一个,珍惜……。
记住是他们给了你第一份生日礼物,你第一个生日——出生的时候,给了你最宝贵的生日礼物——你的生命!
② 如何善待父母岁月不饶人,我们成人了,他们老了,更像个孩子。怎样跟父母更好的相处呢
佛门里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有福报的人,他无论身处哪里,哪里都是好风水;一个没有福报的人,他就是住在再好的风水宝地,也是一场徒劳。因为,福报不是求来的,更不是抢来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只有积攒了足够的善良与福德,好运才会常来光顾。
在佛家看来,有一种方式增福消业最快。这种方式就是孝顺父母。孝顺父母乃世间最大的福田,与其远行烧功利之香,不如在家好好侍奉父母。佛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善,不会大过于孝;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于不孝。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心是不善的,和佛心是背道而驰的,故而拜再多的佛、烧再高的香,也难以得到加持。
在佛门里常说,人生是一个了缘的过程,所谓无缘不聚、无债不来,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因果。我们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父母和孩子的缘分要么是来还债的,要么是来要债的,相互拖欠,故而此生相遇,成为父母子女。佛说:若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
所以,无论父母是否给过我们富余的生活,是否让我们吃穿不愁,我们都应该此生感恩父母,感恩父母辛苦把我们生下来,感恩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教导之恩。就如《三世因果》歌里写的那样,“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若是因果无感应,目连救母为何因”。
那有人就说了,我的父母从小没有给过我好的生活条件,让我吃了许多苦,也没有给过我幸福的童年,甚至常常对我暴力相向,我现在的成就也都是我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与父母没什么关系。因此觉得父母未曾对自己有多大的恩,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回报他们。这是大错特错的。
老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纵然父母言行有失,我们也不应该去责难他们,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已是对我们最大的恩。至于后己是享福还是受苦,难道不是自己的因缘果报吗?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是。不论父母是对是错,我们都不应该心生厌弃,而是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孝心温暖他们。
③ 作文:善待父母
某年某月某天某时某秒,你从妈妈肚子了出来了,看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你便开始大哭,声音是那么的洪亮,不时的还冲妈妈眨着眼睛,仿佛要告诉妈妈,我是世界上最美的孩子,你妈妈则一天一天把你养大。
不知道过了几年,你已经快不如高中哦好难过神圣的殿堂,而你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支持你,鼓励你,默默的为自己最爱的儿子付出,他们觉得这是件幸福的事情,而有些子女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父母管的太多,什么都要问,没有一点自由,他们就恨透了父母。对父母大打出手,有的为了要钱上网,有的为了筹集毒资,向父母大打出手,你们曾想过,是谁生了你,养了你?给了你生命?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你帮助,对于年少的你们,因为一时冲动,向自己最亲的人大打出手,也许在你同伴面前可以很洋气,可是等你们长大后,回想往事时,想到那些不堪回首的回事时,进入中年的你们想过没有,仅仅异地出手,却给你心里留下一个阴影,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阴影,等到,你想跟自己的父母道歉时,而他们已不在,带着心中永远的伤痛走了。而此时,你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当他们对你拳脚相交时,你们是什么感觉,不用想也清楚,当你们少年时期,你们对父母出手时的滋味是一样的,这就是“将心比心。”
善待父母,是每个做子女天职,要时刻记住,你的一切都是你父给予的,一定要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子女。因为,他们是你在世界上最亲的人,没有人可以代替他们,在你心目中的位置。
总之一句话,父母给你生命,是让你在他们有生之年,来报答他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给年迈的父母带来一丝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之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易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每每读到它,总使我感动不已。的确,在世间母亲是最平凡却又是最伟大的。在母亲的眼里、心底,我们永远是孩子。是啊,母亲用她那善良朴实的心,为世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母亲默默的关爱和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但她不曾想到过索取。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每个人该当以“反哺之心奉敬母亲,以感恩之心孝顺母亲”!
我的母亲不识字,甚至连钱都不会使用,但她却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母亲教我说话、走路,教我做人、做事。小时候,每年的七八月间,母亲常带着我去看玉米地,因为那年头队上种的庄稼多是刀耕火种,晚上由生产队长分配轮着各家到队上的玉米地里看守,要不然玉米会被老熊、野猪、豪猪、老鼠等啃吃。晚上,天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想必母亲是害怕了的,那时母亲以我为伴,不断和我说着话,只记得母亲对我说过:“为了不给孩子饿肚子,多冷妈妈也要坚持,如果今晚不来看,那两分工分又没有了,一年下来会少多少分啊!”晚上睡在用矛草盖的窝铺里,当时就一床毯子,夜深了,母亲冷得发抖,而我总能睡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母亲熬过了无数的艰苦岁月,在母亲的呵护下,我渐渐成长着,学会了说话走路,并学会了听母亲的话。
只要孩子高兴,母亲什么都可付出,记得有一次,母亲从舅舅家带回几个苹果,姐姐们每人一个,还剩两个,因我最小,母亲就把两个苹果归我。姐姐说分给妈妈一个,这时我才看到母亲手里已空空的,我把另外一个苹果递给母亲,母亲知道我最爱吃苹果,就说:“我老了,就不爱吃了,吃了伤胃,你们吃吧”,我呀就迫不及待的大口吃起来,我最小自然两个苹果吃不完一点儿,就剩那么一点儿,我把它丢进了猪草箩里,圆着肚子高兴地出去玩耍去了,可是,当我玩够回来时,我看到母亲正拣起我吃剩的苹果在啃呢!我小小的心灵惊了一吓,跑过去抱着母亲的脖子说,“妈妈你不是不爱吃吗,为什么还拣我吃剩的苹果骨头啃呢?”母亲只微微一笑说,丢了怪可惜的。从此,我在心底说,以后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母亲买许多许多的苹果,让她吃都吃不完。现在我有了工作,确也买了许多的东西回去,包括苹果,但母亲如今确是老了,胃病、风湿病常发,真正不能吃苹果了,只能吃我买回去的不同种类的胃药、风湿药等,维持着母亲的病情。
在我稍大一些的时候,我常跟在母亲后面,到山沟沟里捡铁核桃来,用它榨出油来吃和点灯。跟在母亲身后的时候她常教我说:“花脸狗、顺箐走,花脸猫、顺箐跑,我的儿不洗脸来不洗澡”这是母亲对我疼爱的表达,小时侯我确是不常洗脸的。我也常想起小时侯母亲教我的儿歌“小喜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而我现在已有妻子,还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但我没忘娘。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以后不管我在什么地方,我都要回家看望父母,现在我是这样做的,没敢使70多岁的母亲伤心生气。
记忆中的80年代初,我家的生活还非常艰难,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母亲为了我们弟妹几个不饿,不冷,总是省吃俭用,每到五荒六月天时,全家就饿饭,母亲从山上捡来麻栗果子,晒干上磨成粉,再加上一点儿玉米面、蚕豆面等也能为我们蒸出一锅香喷喷的饭食,我们总能吃得有滋有味,现在想起还苦中有甜!母亲一生勤劳,总是起早贪黑,没让我们过过艰苦日子,这我应该感谢含辛茹苦的母亲,是她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
母亲为能把我供养成人,我八岁那年,母亲把我送进乡村小学,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记得母亲每天早晨起得很早,为的是帮我准备书包,准备早点,为我洗脸,然后还要送我去学校,每天都是这样的准时。有一个寒冷的早晨,我赖在床上,不想去学校,母亲为我准备好一切后,左喊右叫要我起床上学,想今天早上非睡个懒觉不可,没过多久母亲拿起棍子平生第一次重重的打了我,并说“她什么都可以原谅我,就是不可以原谅我不读书,当懒虫她最恨”,硬把我撵出家门,要我上学。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缺过席、旷过课。就是现在在工作岗位上,我也同样能尽职尽责准时完成工作任务,这正是母亲严格要求我养成的习惯。现在我已深深体会到我的人生之路和幸福生活,便是母亲一勤劳汗水的灌注。
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的刻在了我母亲的脸上,两眼昏花的母亲,常常胃病发作、风湿疼痛,近来又患高血压,只有两耳还鸣。有时我忙于工作,两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母亲就因我不勤回去,以致于想我,想昏了头脑,说话都含混起来,更甚是吃不下饭,胃痛,头晕。我每每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就马上回家,这时母亲的病又会出奇得好起来,我想这是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寄予在我身上的缘故,我已在她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最近两年来,因为我父亲的去世,我好说歹说硬把母亲接来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但总是在不服城市生活,天天还念叨着老家,念叨着遥远的父亲,母亲的心情我理解。
从我母亲的身上体现着别人母亲的善良与纯朴,也体现着母爱的崇高与伟大。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情,愿我们都能善待母亲,常回家看看,这样母亲就会很满足、很高兴,甚至是对母亲的身心健康是一种无形的帮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希望我们每个母亲还健在者,努力使自己的母亲不再为你生出无端的牵挂,无限的担心。
④ 生活中,善待父母是不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这一生,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可我们给了父母什么?几乎很少。当我们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后,总是疏远了父母,面对父母不厌其烦的关心和唠叨,也显得极不耐烦,没有好脸色。
我们习惯于挑剔父母的各种不是,却忘了父母才是我们一生中,最该好好回报和孝敬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也不懂得好好善待父母,须不知,善待父母才是人性之美,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他最真实的面目,有没有教养一看便知。一个懂得善待父母的人,一定是个很有教养的人,而那些连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的人,注定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有句话叫:“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
记得,常回家看看,也好好呵护自己的父母。
善待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修行,也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儿时,父母陪我们长大,如今,就让我们好好陪父母变老吧!
⑤ 如何善待父母不畄遗憾
要想善待父母不留遗憾,你必须时刻关心照顾好他们,尽量多的陪伴在他们身边,不做让父母生气的事,不说让父母生气的话,让老人每天开心快乐,这样将来你就不会留下遗憾。
⑥ 是不是无论到什么时候,子女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父母
在你没有独立能力且不能承担犯错的后果之前,你貌似只能服从。你有条件自己改变不依靠父母的时候你就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做事了
⑦ 子女什么时候开始赡养父母
赡养义务从何时开始
法律上是从60周岁成为老人,一般按此履行赡养。但是有的老人在60岁前就得病丧失劳动能力,此时,赡养义务人就应当提前履行赡养。《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第十三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父母一般默认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或是抚养自己的父母,再或是爱人的父母等是直接与自己相关的亲人。每一个家庭与氛围会有所不同,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去对待父母的赡养。
日常相处,每一个家庭都可能拥有父母的存在,除非父母不在了。对一般家庭而言,未成家之时可以与父母同住,可以从日常的饮食、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上进行互动。一起做饭;一起做家务;一起理财;一起旅游;一起讨论或分享各自的想法。
很多年轻人喜欢自由自的生活方式,与父母在一起反而不习惯或不自在的现象;这时可以从不同的面去考虑:1.双休时可以适当聚会;2.过年、过节可以与父母制定相应的共同爱好,如旅行、游玩、做美食、购物等;3.适当给予父母一些生活补贴,每月、每季节、每年给予相应的数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或是社会有益的活动。
⑧ 善待父母的话语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无论你走到哪儿,只要父母在,温馨的家就会在。
父母在的时候,兄弟姐妹就会像亲人一样,常聚一起。
如果父母要是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那时候,亲生的兄弟姐妹,都变成了亲戚。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在聚到一起的时候,都是很难的事情了。
就算聚在一起,那也不是家的滋味了;
那时候的家,是你家,还是我家,还是亲戚家?
父母在,家就在;我们善待父母,就是善待了家;家幸福才是一生的财富。
当你长大了,父母就会变老了。
当你长大了,你的翅膀也就变硬了,然而父母的翅膀却变软了。
你要想,不给父母好脸色看,那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要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都会有始有终。
你若是不善待父母,那就请你记住,你今天是如何善待父母的,
将来你的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你的晚年。
做人可贵,贵在能心怀感恩之情,还有哺育之恩,千万不能做白眼狼。
即便你再有钱,不懂得孝顺父母,别人也会照样瞧不起你,时刻敲打着你的脊梁骨!
人生里,千万别等父母不在了,你才知道有家的可贵。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
我们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这是自然规律。
可每当想起父母,看一眼少一眼的时候,心中都是满满的伤感。
当我们在外打工,辛苦一年回家的时候,有人给你做饭,关心你的时候……
你的心中是否感受到幸福的感觉呢?是否能感受到,父母在,家就在的意义呢?
当父母总会为你端上热气腾腾,你最爱吃的饭菜,也始终会无怨无悔地为你忙碌奔波不求一丝回报时。
你再回头好好看看父母,那苍老的双手 ,还有弯驼的背影,这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父母啊!
父母在,家就在,家幸福才是一生的财富。
愿父母能健健康康地一直陪伴在我们身旁,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⑨ 怎样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钱是家长的脑力、体力工作挣来的,挣钱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而我们对孩子的照顾付出的是心血而不是金钱,因此要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其实,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那就是对别人给予的小恩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恩情视而不见,这可以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遗憾。由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所有事情都不让孩子亲自去做,在孩子潜意识里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回报,因此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激父母。
所以感恩的心也需要经过教导才会产生。爱孩子,就应该要在你忙的时候,让孩子帮你做些家务;在你累的时候,让孩子为你捶捶背;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从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也因此而爱父母,在爱中领略被爱。孩子渐渐长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导孩子懂得感恩的生活态度是从小就要养成的,因为习惯会成为性格,而性格又可能决定命运。在这里我们都是为人父母或是即将为人父母,都会面临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都曾给孩子勾勒出一幅美好的人生蓝图,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种种要求,比如尊老爱幼、努力上进、懂礼貌等等,父母反而做不到,父母应该给孩子做表率,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是作为孩子最直接的行为影响者,父母的人格素养是孩子成长的钙质支撑,内在的是心灵源泉所在的蓄养,外在的是为人处事的状态。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有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她才会学会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恩等等。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善待的人会去善待别人吗?会感恩社会、热爱祖国吗?这就要求我们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感恩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基础,如果一个人用怀疑、敌意的态度来对待他人遭遇的一切,我想这个人是不可能获得幸福的。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多数的孩子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这是父母们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在多数人的观念中,感恩就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朋友的帮助之恩,感谢上司的栽培之恩。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种感恩是具有狭隘性和局限性的。其实,对于新一代的孩子们来说,感恩更应是一种智慧、一种态度、一种格调,而不应该只局限于道德教育中的感恩。
另外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别人并不是天生的,它是良好教育的结果。只要认真培养,孩子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首先父母们应该尊重孩子。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对孩子的尊重应充满于日常生活。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事,要对孩子说谢谢。有什么事,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父母之间、也应经常说“谢谢”“对不起”“不客气”“你请”等等。有些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揭对方的短处,甚至谩骂对方。这会给孩子造成很恶劣的影响。父母要成为尊重别人的榜样,处处尊重别人。父母的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孩子有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时,可能他并不是不尊重别人而是他还不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会伤害别人,这时我们不要责骂孩子,而是要静下心来,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问孩子如果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这样做的坏处。告诉孩子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