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有哪些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26 17:40:06

⑴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值得中国父母借鉴

想必大家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只有中国父母打孩子吗”,毕竟棍棒教育的老话言犹在耳。孩子犯错是全世界父母都头疼的问题,但是教育方式也因文化风情而不同,分享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或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各国父母会打骂孩子吗?看完各国父母“花样揍娃法”,或值得借鉴。

法国

法国父母的体罚方式之一,是让孩子带着驴耳朵罚站。罚站这种体罚方式,在中国叫“面壁思过”,其实是让家长和孩子都冷静和反思的一种体罚方式。但是法国“带驴耳朵”罚站有身心双重惩罚,间接讽刺孩子做错事像驴一般蠢笨。


03做量刑

孩子犯错之后,家长或许要做些惩罚,但是应该“量刑”。错误比较轻微,可以采取写检讨书的方式,错误比较严重就要用适当的“打”,来让他印象深刻。

说句心里话:

各国父母虽然体罚方式不同,但行为出发点都是让孩子认错,所以何不用更理智的方式呢?相信家长们看完各国“花样揍娃法”,心中对孩子的惩罚也有一定的启示了。

⑵ 家长究竟要怎样惩罚孩子比较合适

出发点就错了,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惩罚孩子最终目的是教育好孩子。应该将问题改成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在教育中惩罚手段使用的注意事项。

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千万不能把他当机器,也不能当成宠物。惩罚真的没有一种固定模式,但是有原则,比如说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如果没想明白,做任何事情肯定都是错的。父母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惩罚,什么样的行为要惩罚。

惩罚首先是表明父母的一个态度,明确哪些行为是你们赞成的,哪些行为是不赞成的,一定要旗帜鲜明。惩罚的条件要跟孩子沟通好,约法三章,但是提 的条件要合情合理,孩子能接受,然后说到要做到,树立这个威信很重要。惩罚是一个必须要用,但是应该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最后的手段。

对孩子的惩罚一般来说有4种:

1.冷处理。

2.暂时隔离。

3.禁止某些权利和要求,如不让孩子出去玩,不让孩子看电视。

4.暂时没收心爱的东西。

注意一个原则,即惩罚的加码原则。同样的行为,孩子第一次犯错,第二次犯,甚至第三次犯,可能要加重惩罚。此外,父母不能用功利性的激励来刺激孩子,最好是精神上的激励,现在的孩子更注重心理、精神上的满足。

采用惩罚办法的关键,是父母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不移的态度。罚要罚到点子上,不要让孩子觉得无关痛痒。既然采取了这种方法,就要坚持到底,不 能半途而废,否则反而让孩子认为父母好对付,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孩子认识错误。但是也要注意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处罚,如果孩子是无心地犯错,不需要惩罚;有些事情的惩罚可能越是惩罚越无效,反而淡化不在意更有效。孩子有的时候就是要逗你关注他,或者因为你疏忽 他了,如果是这种行为的话,越惩罚越没用。

惩罚是教育中最高难的一项,尽量不要采用。如果真要采用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每个父母或老师惩罚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惩罚孩子,惩罚只是爱的一种手段,因此惩罚一定要有度。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 父母的应先了解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摔东西、打人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知道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惩 罚有5大原则:

1.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惩罚的原因,并且最重要的是告诉他正确的行为。

2.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以提升教育效果。

3.惩罚孩子不可采取报复、翻旧帐、连带等方式。

4.不在公开场合惩罚孩子,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

5.惩罚后要适当安抚,告诉孩子父母真心爱他,希望他能表现更好。

惩罚孩子的时候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惩罚孩子要审慎,要在平静自己的心情后,切忌在盛怒之下惩罚孩子。

⑶ 家长正确惩罚孩子的方式都有什么呢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自然需要对他进行教育和惩罚。但惩罚孩子需要讲究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仅对孩子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还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你抗争。 那么家长正确惩罚孩子的方式都有什么呢?

第三个方式是排豆子。当孩子乱丢东西时,可以准备一个盘子,里面放一些彩色的珠子,然后放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子摆放在正确位置。这样可以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还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分辨能力。惩罚完成后,要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父母都需要加以指导,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⑷ 初为人父母,在生活中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有哪些呢

初为人父母,在生活当中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最有利的一定是要让孩子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犯了错误以后,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甚至当父母在反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父母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在针对性的好好和孩子说话,才能够减少孩子犯错误。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误

很多小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也能够理解自己犯错误,但是却从来不长记性,而作为家长为了让孩子犯错误时能够长记性,一定要对孩子适当的惩罚。只有通过惩罚的方式,孩子才知道自己下一次应该怎样做。在面临孩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时,家长不能总是想着去处罚孩子,毕竟不能以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判孩子的好坏。

⑸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你知道哪些

其实,错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犯,孩子犯错对我们大家来说理所应当就是教育,认为教育后就不会再犯。事实真的如此吗?

日常用的惩罚目的都是让孩子承担后果:比如罚站、罚跪、罚做家务、挨打等。我认为太多的亲子书只教会我们解决孩子的问题,却忘了引导孩子成长的家长,孩子如果是家长的复印件,主件出问题了怎么教仍然还会出问题。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点燃生命。有一本亲子书《你是孩子的光》,这本书教会我们把自己活出来成为孩子的光。推荐一本亲子沟通书《亲子沟通密码》,真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正确且有效的沟通。这2本书其实不仅可以用在亲子,还可以用在工作、生活中,家长也是需要不断学习才可以更懂孩子,和孩子与时俱进。

⑹ 父母惩罚犯错的孩子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呢

那么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控制好情绪

孩子犯错误,惩罚孩子,掌握这四点,教育要有爱,才能得到尊重

孩子们做错事时,父母比较生气,有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吐露自己的不好的感情。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指导和纠正,而不是盲目地发泄感情,如果父母不能控制感情,对孩子的惩罚就会失去意义。

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要就事论事,避免感情的转移,这样孩子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不要太唠叨

孩子犯错误,惩罚孩子,掌握这四点,教育要有爱,才能得到尊重

家长最不愿意教育孩子的是唠叨。说得多,孩子听不见,会完全不以为然。

⑺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有什么科学的惩罚措施

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所以很容易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孩子犯错误之后,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引导,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当孩子犯错之后,却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会造成孩子的身体受伤,也容易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因此家长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惩罚措施。

家长一定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由于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性格非常敏感,容易采取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所以当孩子有一些不正常的动作,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并询问原因,同时多抽时间去陪伴孩子,这样会加深双方的感情,这样父母的惩罚和建议,孩子才会更加愿意接受,同时家长也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更好的榜样。

⑻ 惩罚孩子的方法有什么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⑼ 对于孩子的惩罚措施,哪些比较合适

引言: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了,就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家长要告诉孩子必须要改正不好的错误,不要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家长看到孩子有坏的习惯不阻止孩子,孩子也会比较叛逆,不愿意服从家长。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对于孩子的惩罚措施,哪些比较合适?

阅读全文

与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检口腔是检查怎么写 浏览:385
小志愿者看望敬老院老人 浏览:116
老年大学改企 浏览:724
新疆雇员体检多久出结果 浏览:616
天台种什么菜最好养老 浏览:187
基本的养老保险怎么查 浏览:894
养生馆热疗怎么做 浏览:12
老人去世提灯笼是什么讲法 浏览:953
浦东新区老年活动中心 浏览:615
株洲县养老院 浏览:587
南通市万年青老年公寓 浏览:841
60岁未五保可低保 浏览:345
佛说孝顺福德 浏览:486
合川菌王土鸡养生汤在哪里 浏览:452
意大利什么岛是士兵养老院 浏览:303
怎样孝敬老人作文 浏览:989
重庆退休养老金调整 浏览:195
贵州省老年节活动简报 浏览:565
从20岁到80岁 浏览:764
养生馆开业适合穿什么服装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