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乾隆的孝贤皇后的父亲的简介
要说孝贤纯皇后,不能不提她这个大家族。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是满洲八大姓的佟、关、马、索、赫、富、那、郎中的第六个。 《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蒲察,乃辽代女真旧部,势力强大。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 该族世居沙济(辽宁省新宾)、界凡、叶赫、蜚优城、额宜湖(待考)、扎库塔、长白山、讷殷等地。所冠汉字姓富、傅、礼、石、谭、马、沙、付、庆、宁、李等。其中,世居沙济的汉字姓“沙”;世居讷殷的汉字姓“傅”。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有记载: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注:佐领即牛录,为八旗的军事编制,早先女真人打猎的时候,十个人一个小组,每人一支箭,其中有一个人拿大箭,满语叫牛录。这十个人得有一个领导,这个领导满语叫额真,这个十人长就叫做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借用了女真人打猎的时候这个牛录组织,加以改造,加以扩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整编成四旗,每三百人设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设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设一个固山,三级组织,首领叫做就是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这是满语,后来就把它翻译成汉语名字了,牛录额真叫佐领,甲山额真叫参领,固山额真叫都统,就是都统、参领、佐领,三级组织。一个牛录大约三百人,所以当时半个佐领相当于150多人。 牛录额真 (佐领) 甲喇额真 (参领) 固山额真 (都统) 300人 1500人 7500人 富察氏的祖先名叫旺吉努,带着这150多人起家,历经太祖、太宗、顺治、康熙、雍正各朝。如此的一个大家族后来位居显赫、人才辈出,为大清朝的建立、繁荣建立了不朽功勋。 富察氏早在金朝就有很多著名人物: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兰陵郡王、东京留守、太祖驸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蒲察官奴。 富察氏在清朝著名人物有:太祖继妃,乾隆孝贤纯皇后,乾隆哲悯皇贵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贵妃,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米思翰,孝贤纯皇后之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傅恒、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都为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龙翰福先生”傅敏家族,大学士阿兰泰家族,都极有名望。 二、雍正亲自指婚给弘历 孝贤纯皇后的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大学士李荣保的女儿,她的哥哥是大学士傅恒。在这样显赫的家族中绝对算是名门望族之女,如此的家庭环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16岁时被雍正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弘历。当时的弘历已经17岁了,早在4年前的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弘历13岁的时候,就被雍正秘密立储了,将密诏放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当时的弘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后任皇帝,但是在雍正眼中,弘历的嫡福晋就是以后的一国之母、统领六宫的皇后,所以富察氏实际上是雍正为他这个接班人精心挑选的,这是非常富有政治色彩的。 满人的这个传统和汉人很不一样的。汉人传位、立储是立长子,而满人传位、立储是选贤能之子。汉人选后是看美貌,而满人还是选贤能。因而历史上很多汉人皇帝重美色而轻社稷,就是这个原因。而我们今天看到有些清末的清宫照片上的妃子、皇后不是很美貌的缘故,除了现在和当时审美观不一样,其中主要还是满人立贤能的传统。 按照清朝皇子的婚礼制度,嫡福晋是指婚的,而富察氏就是嫡福晋。因而她的父亲李荣保在指婚那天,要到乾清门前,面向北方听传旨大臣的传旨:“今以富察氏李荣保之女作配皇子弘历为嫡福晋”,在三拜九叩谢过皇恩之后,就要选择良辰吉日等待弘历率领大臣、侍卫到她家行文定礼(民间称方定),在完婚前一天,富察氏的妆奁(奁:音莲。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由她的额娘都送到了弘历的住所去了。次日,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内的乾西二所(今天的故宫西北侧的重华宫,一部分是现在漱芳斋)与弘历成婚,史称“赐成大婚礼”,至此富察氏正式成为弘历的嫡福晋。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大行皇帝雍正去世27个月孝期已满,而弘历已成为了大清国第六任皇帝——乾隆皇帝,富察氏隆重举行了册立皇后大典,册文称:“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勗夏清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封后第二天,皇太后在慈宁宫升座,乾隆着礼服,率诸王公大臣行庆贺礼,行礼毕。皇太后还宫。乾隆又御太和殿,以册立皇后礼成,颁诏天下。诏书强调“壸政与朝章并肃”,同时重复颂扬这位富察氏出身“秀毓华门,礼娴内则”,品德“柔慎秉于粹性,温恭著乎令仪,殚诚敬以事庭闱”,作风“孝同孺慕,抒恪勤而持禁掖,德懋纯修,和平敷芣苢之仁,澣濯比葛覃之俭”。以此种种美德,允宜册立为皇后,并谨告天地宗庙社稷。然后借此机会宣布了六项大多数和妇女有关的“恩施”。 三、富察皇后的子女们 富察氏共为乾隆生下了2个女儿和2个儿子,但是有三个不幸早亡。 1、皇长女 雍正六年(1728年),富察氏为弘历生了他的第一个皇长女,可惜这个皇长女于雍正6年12月夭折。 2、皇二子永琏 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下了皇二子永琏(即端慧皇太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给起的,这个“琏”字,就是 寓意着有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清朝入关后,前四个皇帝都是由妃子生的,没有一个是皇后生的。弘历立志从自己的下一代开始,皇帝均为嫡出。永琏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属于嫡子,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于是弘历在乾隆元年遵照雍正帝首创的秘密立储的方法,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把谕旨用一个精致的匣子锁起来,放到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竟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仅9岁。乾隆伤心极了,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谕曰:“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 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 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隆重举丧,弘历多次亲临祭奠。 永琏死后,首先要办理的后事就是选择园址,营建园寝事宜。大臣们提出了几个地方,乾隆都不同意。为什么呢?原来乾隆想把永琏葬在自己的陵寝附近,使骄儿长倚膝下。而这时乾隆的万年吉地还没有派人卜择,这样永琏的葬地自然不能确定。所以只好把他的金棺暂安于京西田村殡宫。 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华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园寝。朱华山,坐落于孙各庄满族乡朱华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间,此山才载于《蓟州志》:“在州东三十里,内有端慧皇太子园寝。”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万年吉地终于确定在东陵的胜水峪(胜水峪在嘉庆四年(1799年)定名为裕陵)。随后,乾隆派大学士纳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官员带领风水人员到东陵一带为永琏相度园址,先后相看了马兰峪、七星山等地,因这些地方垣局狭窄,下砂稍低,规模未备而落选。后来,相中了黄花山之南鞍子岭前的朱华山。朱华山来龙秀丽、穴情明确,水口交锁、罗城周密。考之理气,龙自天皇左旋入首,水从辛酉右转归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气消纳,最为合局。又刨验土色,至一丈有余,俱系纯黄嫩色,且坚而细,实为上等佳土。经风水官反复详加相看,以朱华山地方山势整秀,垣局实属严密,公同酌议,定下了在朱华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园寝,并绘图呈请乾隆御览。经过反复挑选,最后朱华山以“来龙秀丽,穴情明确,土色纯黄”而中选。经乾隆钦定,钦天监选择吉期,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兴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园寝正式竣工,共耗银十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两,叶子金三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二厘。永琏的葬期选择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当时园寝的大殿还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园寝。
② 乾隆的孝贤纯皇后她的父亲叫李荣保,怎么她却是富察氏,不姓李
姓富察名李荣保,满人。好比,和珅姓什么,姓“和”,错,和珅姓“钮祜禄”
③ 孝贤纯皇后的母亲是谁
端慧太子抄永琏的母亲。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妻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傅恒姊。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④ 孝贤皇后的家世
我家和傅恒他们家有亲戚关系,他家家谱的副本我这里也有。
李荣保 家实际姓‘萨济富察氏’始祖名檀都,三世高祖名旺吉努。他们家与建州女真名酋王杲、努尔哈赤继妃衮代、康熙朝刑部尚书尼满、均同宗。李荣保是傅恒的父亲,但傅恒并不是孝贤皇后的哥哥,傅恒是李荣保最小的儿子,实际是孝贤皇后的弟弟。
我们满族的姓与汉族的姓不一样,满族的姓(哈喇)实际是一个家族的徽号,如果不是为自报门第,满族人通常不使用姓。李荣保并不姓李,李荣保只是名字中用了李字而已。傅恒也不姓傅也是个名字。如果加上姓李荣保就得称作“富察.李荣保”傅恒就得称作“富察.傅恒”。
.
⑤ 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帝原配嫡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姐姐,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后。
皇后与乾隆帝少年时成婚,她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深受乾隆帝宠爱敬重,是清朝历史上非常得宠的一位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于胜水峪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5)孝纯贤皇后的父母姓什么扩展阅读
孝贤纯皇后人物生平:
雍正五年(1727),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
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东巡,谒孔庙、登泰山。
⑥ 古代妃子名字到底怎么看姓氏,如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他到底叫什么啊
孝仪纯是皇后的谥号,也就是皇后死后给的名称,皇后生前是不会有这种名称的,因此许多电视剧里太后皇后自称“我孝X皇后”这是十分不正确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身前只做到了皇贵妃,因此她身前只能被称作“皇贵妃”“令贵妃”“令皇贵妃”,她死后被追赠皇后以后才能被称为孝仪纯皇后。
魏佳是她的姓氏,魏佳氏的意思就是指皇后姓魏佳。
再解释一下清朝皇后的谥号,孝是清朝所有皇后开头第一个字都有的;中间这个字是皇后死了以后皇帝和朝廷根据她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类似评价的形容词,比如孝仪纯皇后中间的仪就是她死后皇帝对她评价的形容词。第三个字就是特指这位皇后是谁的皇后,比如乾隆的皇后最后的谥号都要有“纯”,康熙的皇后都要有“仁”,雍正的皇后都要有“宪”等等等,清朝每一位皇帝的皇后这个字都不一样,有兴趣你可以去查一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一边简练的就称前两个字,比如孝庄皇后等等。
但全名里这三个字不全的皇后,比如孝献皇后(顺治的董鄂妃),再比如乾隆的继皇后,这都是不被清朝皇室和朝廷认可的,是不能入太庙的,不能算是正式的皇后。
⑦ 清朝皇后姓氏大普及,皇后几乎出自固定的几个家族
博尔济吉特氏(人)、钮祜禄氏(4人)、佟佳氏(2人)、赫舍里氏(1人)、乌喇那拉氏(1人)、富察氏(1人)、辉发那拉氏(1人)、喜塔腊氏(1人)、阿鲁特氏(1人)、那拉氏(1人)。
一、博尔济吉特氏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
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2、废后
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顺治帝第一任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首位废后。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
被降为静妃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详,于康熙二年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合葬入清东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葬孝陵之东(孝东陵),祔太庙。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选察罕(孝庄二哥)孙,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女入宫,册为妃;六月,继立为世祖的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岁。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
二、钮祜禄氏
1、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年-1678年3月18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孙女,辅政大臣、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
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同时也是坤宁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钮祜禄氏皇后。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宫为妃(未有赐册封号)。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为皇后。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驾崩于坤宁宫。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初八,入葬景陵地宫。全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2、孝和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 嘉庆帝第二任皇后,礼部尚书、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
嘉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第二任皇后。乾隆五十五年入潜邸为嘉亲王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殇。
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册封为贵妃;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嘉庆六年正月初八册立为皇后。
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绵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昌西陵。全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3、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第三任皇后,咸丰帝生母。
曾祖父为乾隆朝驻藏将军成德, 祖父为穆克登布,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
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
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整个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嫔妃也未有晋封速度如此夸张的)。
她死后其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能顺利击败其他皇子最终继承大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光对她爱屋及乌,也因为孝全成皇后与道光帝感情极深,自她去世后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4、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嫡母为宗室觉罗,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三、佟佳氏
1、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1689年),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女,世祖孝康章皇后亲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同父异母妹妹悫惠皇贵妃。
康熙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非摄六宫事)。第三任皇后。清代第二位佟佳氏皇后。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八女,闰六月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日立为皇后,时已病亟,翌日崩逝于承乾宫,十二月二十日,葬景陵。全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2、孝慎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皇后,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清朝唯一一位由继福晋册封的皇后。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封为二阿哥绵宁继福晋。嘉庆十八年(1813年)生绵宁长女。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绵宁继位,改名旻宁,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册立为皇后,追封皇长女为端悯固伦公主。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逝世,时年42岁。
七月,道光帝上谥为孝慎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乙丑,葬入慕陵龙泉峪地宫。全谥曰: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
四、赫舍里氏
1、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时年11岁。康熙八年生嫡长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死,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嫡次子胤礽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21岁。
皇后与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两岁胤礽为皇太子(清朝祖训生前不事先预立皇太子)。康熙赐谥号为仁孝皇后。
后因原谥号与圣祖谥号出现重字,于雍正元年改谥,及后乾隆、嘉庆年间累加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五、乌喇那拉氏
1、孝敬宪皇后
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乌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步军统领云骑尉费扬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嫡长子弘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晖不幸过世,过世那年只有八岁。
雍正元年(1722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与雍正帝合葬于清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六、富察氏
1、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姊。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后。
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饰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
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胜水峪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七、辉发那拉氏
1、皇后辉发那拉氏
皇后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为乌拉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摄六宫事皇贵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中。
八、喜塔腊氏
1、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腊氏,嘉庆帝原配妻子,满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年十五岁。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绵宁(即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庄静固伦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永琰,永琰改名颙琰,是为嘉庆帝。嘉庆元年正月,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
二月甲辰,其父和尔经额追封三等承恩公。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岁。嘉庆二年五月,谥孝淑皇后。
嘉庆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宫。道光、咸丰累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九、阿鲁特氏
1、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鲁特氏,清穆宗同治帝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因封后而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外孙女。
顾命八大臣肃顺是端华的弟弟,也就是阿鲁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肃皇贵妃侄女。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咸丰四年七月初一日生,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选秀女时指立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亲王奕誴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册立为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宫合卺。
同治十三年(1874年)穆宗宾天后,同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帝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尊为嘉顺皇后。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时崩于储秀宫,年二十二岁。光绪元年五月,上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同年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十一月升祔奉先殿。
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闰三月升祔太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于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上尊谥恭端,全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十、那拉氏
1、孝定景皇后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
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皇后
⑧ 孝仪纯皇后的家族成员
曾祖父:护军校魏嗣兴
曾祖母:陈氏
祖父:总管内务府大臣武士宜
祖母:年氏、晃氏
父亲:内管领魏清泰
母亲:杨佳氏
儿子:皇十四子,永璐,幼殇,未封。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七月十七日午时,皇十四子永璐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魏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八日酉时,殇,年四岁。 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无嗣。
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即位后,改名颙琰。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初六日丑时,皇十五子永琰生于圆明园之天地一家春,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魏氏。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冬至节,乾隆帝密建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册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立为皇太子居毓庆宫。第二年丙辰纪元嘉庆,正月朔月受高宗内禅位,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时年三十七,乾隆帝为太上皇,训政。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亲政。
皇十六子,未命名,幼殇,未封。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三十日丑时,皇十六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魏氏。乾隆三十年乙酉三月十七日戌时殇,年四岁。 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皇十七子,永璘,庆僖亲王。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十一日子时,皇十七子永璘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皇贵妃魏氏。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册封为多罗贝勒;嘉庆四年正月晋封为多罗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二月晋封为和硕庆亲王。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十三日卯时薨,年五十五。谥曰僖。子六人。
女儿: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魏氏。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册封皇七女为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魏氏。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册封皇九女为和硕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下嫁乌雅氏札兰泰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女一。
女婿:额驸拉旺多尔济(?一1816),博尔济吉特氏,额驸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第七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封为世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尚乾隆帝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授固伦额驸。乾隆三十六年(1771),袭封超勇亲王。乾隆四十年授领侍卫内大臣,寻兼都统。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嘉庆帝乘舆行至顺贞门时,侍卫成德伏于门侧,突出行刺。侍卫丹巴多尔济急出抵御而受伤,幸好拉旺多尔济将成德抱住,其他侍卫一拥而上将成德擒获杀死。嘉庆帝因其救驾有功赐御用补褂,洊充上书房总谙达,并封其子巴彦济噶勒为辅国公。嘉庆二十一年(1816)因病乞归,五月十六日卒。
札兰泰(?—1788),乌雅氏,父为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乾隆三十年(1765)七月,札。 兰泰袭父爵,封一等武毅谋勇公。乾隆三十六年(1771)授散秩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尚乾隆帝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授和硕额驸。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七卒。
侄孙:花沙布
⑨ 孝贤纯皇后其父李荣保的升迁
李荣保,米思翰子,袭世职,兼管牛录,累迁至察哈尔总管,卒。乾隆二年,册李荣保女为皇后,李荣保被追封一等公。十三年,册谥孝贤皇后,推恩先世,追封米思翰一等公。十四年,以李荣保子大学士傅恒经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祀哈什屯、米思翰、李荣保,并追谥李荣保曰庄悫。
李荣保死于雍正元年,所以孝贤皇后之所以能成为弘历的嫡福晋,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伯父马齐的照顾,马齐死于乾隆四年,享年88岁。
李荣保有九子一女
长子傅广成 次子傅清 三子傅宁 四子傅文 五子傅宽
六子傅新 七子傅玉
孝贤皇后排第八
第九是傅谦
第十就是傅恒了。
⑩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详细资料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满洲镶黄旗。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孝贤皇后不仅旗籍高,而且出身于名门宦家,世代簪缨。富察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从太祖到世宗时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为大清多建功勋。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她的祖先旺吉努就率族众归附了后金,在统一东北、创建帝国的多年征战中,屡建战功。她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她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孝贤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她的伯父马齐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学士达23年之久,时间之长,在有清一代是罕见的。她的另一位伯父马武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年报效朝廷,深受皇帝的倚重。孝贤皇后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了这位端庄秀美文静的少女,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素质。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富察氏不仅聪明美丽,还非常温柔贤惠,她尽心尽意孝敬公婆,每日殷勤地问安侍膳,恪尽儿媳本分,与公婆的关系十分融洽,深受公婆的喜爱。婚后第二年,富察氏生下皇长女,然而这个公主命薄,两岁时就夭折了。婚后第四年,富察氏又生下了皇二子,雍正亲自为这个孩子命名为“永琏”。据《清高宗实录》卷78记载,雍正为这个皇孙取“永琏”一名,隐含有让乾隆以后将此子立为皇储的意思。婚后第五年,富察氏又生下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即位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举行了隆重的册立皇后大典,立富察氏为皇后。因皇后富察氏谥号为孝贤,故又被称为孝贤皇后。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与乾隆的合照孝贤皇后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相反,她生性节俭,不喜奢华,平时在宫中的装饰打扮用品不是金玉珠翠,而是简简单单的通草绒花。有一次,乾隆对孝贤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乾隆当时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但孝贤皇后却将乾隆的一席话深深记在心里,后来还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孝贤皇后的节俭之风和不忘本色之心,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重。
除了生性节俭之外,孝贤皇后对乾隆感情至深,爱护有加。一次,乾隆帝患上了严重的疖疮,经过多方医治,才渐渐初愈了,但御医一再叮嘱将养百日之后才能完全康复。孝贤皇后听说后,虽然每日要侍奉皇太后,处理六宫的繁杂事务,同时还要照顾教育子女,已经十分劳累了,但为了保证乾隆的绝对休养,不受外界的干扰,她就搬到了乾隆寝宫的外屋居住,随时端茶倒水,亲自喂汤喂药,精心服侍了乾隆一百多天,直到看到乾隆确实康复如初,才搬回到自己的寝宫居住。乾隆病愈后,看到消瘦了许多的孝贤皇后,既心疼又感动,他觉得有孝贤皇后这样的贤妻,是他最大的福气。
孝贤皇后办事很有条理,主持后宫不偏不妒,对待太监宫女宽和仁慈,还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视为己出,因而深得其他妃嫔的敬重,后宫上下都盛赞她的美德。有这样的贤后与和谐的宫闱环境,乾隆毫无内顾之忧,可以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乾隆认为这一切都是孝贤皇后的功劳,对她十分感激,把她视为难得的贤内助。除了对孝贤皇后的贤惠美德比较欣赏外,乾隆对她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崇庆皇太后。乾隆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孝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崇庆皇太后出身寒微,和出身高贵的孝贤皇后根本没法比。然而孝贤皇后生性纯孝,把皇太后侍候得十分周到,总是想方设法让老太太高兴,婆媳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宛如亲生母女一般。由此,乾隆对孝贤皇后十分感激,也更加爱护和敬重。
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