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为什么女儿会破口大骂父母

为什么女儿会破口大骂父母

发布时间:2022-05-08 00:00:47

㈠ 18岁女孩骂家长骂完像没事一样为什么

你好,18岁女孩儿家长骂完像没事,一样,只是主要是家庭教育有关。

㈡ 女儿已经30岁了,经常和和父母斗嘴,现在发展到骂母亲,怎么办

女儿大了,就不要斗嘴了。还是因势利导。在气头上大家都会说些过头的话,最好找个人中间说说话,父亲要出面了。
望采纳,谢谢

㈢ 孩子打骂家长怎么办

不和孩子对打对骂

这是那些习惯打骂父母的孩子的父母经常做的事情。只要孩子对自己又打又骂,那么父母马上和孩子开始了“对打对骂”,就像是两个有矛盾的外人一样,他讲他的理你说你的理,你给我一巴掌我打你一嘴巴子,整个就是一场闹剧。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千万不要和孩子这样,那只会让孩子明白,原来父母可以这样“对打对骂”。

平日注意加强孩子情绪自控力的锻炼

打骂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整天就做一件事,不是骂父母就是对父母挥拳头,正常来讲那不过是偶尔一次罢了。孩子并不是不明白父母是不能打骂的,可是却因为控制不住情绪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行为。那么你就要在平日注意加强锻炼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自控力,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凭着自己的情绪进行。

教会孩子尊重与被尊重

我曾见过一位家长,带孩子在游乐场玩耍的时候,因为要排队上滑滑梯,那位家长竟然很小声的告诉自己孩子:把前面那个小孩推下去就很快轮到你了。结果当然是前面那个孩子被退了下去,还被摔伤了,而当那个孩子的家长和孩子责问时,那个孩子和家长理直气壮的回答:谁让你们那么慢的,摔了活该。如果家长不教会孩子尊重与被尊重,那么一定会有一天你的孩子把你教给他的用在你身上。

父母平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这还是那句老话,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与习惯。有不少父母性格就过于暴躁,不管和谁,一旦有不满意的时候不是满嘴的污言秽语,就是挥动着拳头。这样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他们会习以为常,觉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如此。对于那些习惯打爹骂娘的孩子,我个人不觉得是孩子的本性或者说是天生的,基本上都后天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早的老师,父母的一切,绝对直接影响孩子的一切。

㈣ 父母从小溺爱女儿,女儿长大了反而因为家庭琐事骂人,这是因果报应吗

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儿女,但是不能溺爱,女儿长大后变成这样,都是父母太宠爱的结果,而不是因果报应。

㈤ 打骂父母的孩子是有了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㈥ 父母长期遭受亲生女儿辱骂

从她出嫁开始?是不是在婆家受了很大的委屈,精神受刺激了?一个人若是钻牛角尖,会很痛苦的。她这个样子是已经失去了理智,本能的发泄恨意。不知道她哪里来的那么强的恨意,解铃还须系铃人。建议你多出去带她玩玩散散心吧,心结解开了就好。不要直接说带她出去玩,而是要哄着她出去。她小时候喜欢做什么吃什么,找到能让她心理平静的东西,一点点让她平静下来。比如,玩沙子,剪纸,十字绣,画画之类。

㈦ 16岁少年骂自己父母正常吗

是正常的,但行为是错误的。这个年龄的还以为正处于叛逆期,其具体表现就是脾气暴躁或者叛逆,你让他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越不让他做他反而越想尝试去做,总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理解他,经常和父母吵架,严重的可能还要离家出走或和父母动手的行为。你家这个孩子可能就处于叛逆期,叛逆期的出现很正常,但他的行为是绝对错误的,应该好好教育他,不能随便骂人,更不能对父母这样,叛逆期不是免死金牌,行为是错误的,就算是叛逆期还教育也要教育,不然他以后把骂人养成习惯了可是更糟糕

㈧ 孩子为什么打骂父母

子不教父之过,不尊重孩子或者纵容孩子的后果,有多少家长之关系孩子的物质,却不关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心理。心疼孩子,但不是溺爱孩子,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更要有方法。

㈨ 家长不打骂青春期孩子可是她打骂父母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因骂父母、甚至打父母而被带去看心理医生的青春期孩子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实施的打、骂、逼迫等暴力行为,被称为“青春期家庭暴力”。这些孩子的特点是在外面表现较为正常,但在家里经常和父母有激烈的冲突。 ■无奈的父母 当这些孩子最初打骂父母时,父母往往始料未及:怎么会是这样?供他(她)吃供他(她)喝,给他(她)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怎么一点都不领情?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困惑,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对孩子进行斥责、打骂,结果导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反抗。最后,不要说实现父母给孩子制订的各种学习目标,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许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无法求助别人;还有的父母觉得被孩子打是不光彩的事,没脸求助别人。只有在家庭内部寻求不到解决的办法,被孩子打得遍体鳞伤不堪忍受时,父母才会想到向别人求助。 ■孩子的“暴力心”从哪里来 专业人士分析说,青春期家庭暴力心理的形成,首先和父母的不当教育有关。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过度地承担了孩子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收拾屋子之类。在过多承担责任的同时,父母自然赋予了自己无上的特权。这样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成长锻炼机会;另一方面,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支配(虽然是在爱心下的支配),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予以尊重,并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认为好孩子应该学习好、不早恋,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父母恨不得他(她)在智力上达到十七八岁的水平,而在男女生关系上最好是七八岁的水平。这种希望当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比较好摆布,他们可以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塑造孩子的意愿基本上能实现。但孩子十二三岁以后,到了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他们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会坚持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做出行动。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要求独立思考的愿望,他们想通过这样的行动来表示自己长大了。而此时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主张是幼稚的,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总要阻止他们的行动。在阻止的过程中,冲突就来了。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按自己意愿塑造孩子的信心受到了打击。于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训的话越来越多,表扬的话越来越少,甚至动手“镇压”。 这样做的结果会有两种:一种是孩子被“驯服”了,变得退缩、听话,认可父母的价值观,处事方式;一种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初和父母顶嘴,继而和父母对骂、对打。可以说,父(母)子之间的暴力是互动的,不是单方面的,而最初的发起者则是父母。应该说,父母对孩子的阻止是出于爱护,怕孩子走弯路。但是,他们没有尊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如果把阻止改成引导,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即使是碰几回壁,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付的代价。 咨询师说,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里的行为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父亲经常对妻子、孩子或其他人拳脚相加,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需要的时候,他(她)就会模仿。 青春期家庭暴力还与亲情的缺乏有关。一些孩子在出生不久,因父母工作忙等原因,就被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抚养,等到上了中学了才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孩子往往和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的感情比父母深。离开老人本来已使孩子感到痛苦,再加上父母往往比老人严厉,管得较多,又没有养育的感情基础,孩子很难和父母融洽相处,甚至认为父母没资格管自己,容易和父母形成对立,严重 的可发展成“家庭暴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对父母一方的怨恨而出现暴力行为。丛中教授说,像这篇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女孩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解决“暴力” 专业人士担忧地告诉记者,产生青春期暴力行为的根源在父母,但所有的父母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他们认为有问题的是孩子,所以他们会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而没想到要去矫正一下自己的行为。 咨询师认为,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父母特权、父母霸权、对孩子不尊重、和孩子沟通方面存在障碍等等。一般情况下,孩子对父母中的一方较为反感,而和另一方相处还可以。在对父母进行心理治疗时,咨询师会告诉让孩子反感的一方先暂停一切对孩子的管理,让另一方来管理。然后,再进一步调整亲子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远期效果,父母要调整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点,有自己内心的真理,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平时少对孩子训斥,更不能使用暴力;对待孩子要以表扬为主,表扬要及时、肯定、实事求是,尤其要对孩子的做事态度,而不仅仅是行为结果给予表扬。 一个人感受到的爱越多,他(她)才能付出更多的爱;他(她)得到的尊重越多,他(她)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这在任何人之间都是一样的。

㈩ 女儿为何随意打骂父母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是为孩子来访的。 他们的女儿叫潇潇,今年18岁,读高三。前些日子过节,全家人到亲戚家吃饭。就要开饭时,潇潇向爸爸要摩托车的钥匙,说自己要出去一趟。父亲说:你没用过这么大的摩托,又正是过节的时候,别去了,免得发生危险。潇潇立马变脸:你给不给?父亲还是说怕发生危险。潇潇腾地就来了脾气,朝父亲直冲过来,和父亲开始了一场战争。母亲过来劝解,潇潇连母亲一起又打又骂,并且口出狂言:你们等着,早晚我把你们都杀了!潇潇越发狂暴,转眼间,亲戚家里好多东西都被她砸了。她还抄起一个醋瓶子,把里面的醋抡得满墙都是。潇潇的疯狂让妈妈无可奈何。战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所有的人都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 战争结束了,回到家中潇潇便浑然睡去,睡醒了上网。晚上12点多,又去外面网吧上网。第二天整整出去一夜,次日早上9点才回来。整个没事人一样,好像那场战争与她无关。父母倒成了战犯,心惊胆战,不敢大声言语,更不敢批评教育。直到两三天后,妈妈想和她谈谈那件事,潇潇一开口就是:你闭嘴! 这样的家庭战争并非偶然事件。暑期的时候,比潇潇高一年级的男友参加高考,妈妈同意潇潇的要求,让男友来家里吃饭。潇潇自然高兴地忙里忙外。转天,妈妈正在做饭,想让潇潇把她自己的几件衣服收起来,潇潇懒得干就借口说很忙。妈妈说了一句:昨天你男朋友来的时候,怎么那么勤快?没想到潇潇突然火起:闭嘴!顺手就掀翻了桌子。妈妈辛辛苦苦弄的一桌饭菜眨眼间化作满地杯盘狼藉。糟蹋了一桌饭菜,也糟蹋了妈妈的心。可潇潇却没事一样扬长而去了。妈妈只有流泪的份,硬是没吭一声。潇潇回来,妈妈好像赎罪一样还央求潇潇再把男友接来。 潇潇的学习成绩较差,也不是很努力。不久前,干脆撒赖不去上学了。妈妈跟爸爸说先别理她,也许她只是耍脾气,过两天就又会上学了。两天过去了,潇潇还是没有动静。爸爸耐不住了,和潇潇谈起了学习问题。才说两句话,潇潇又怒形于色:你闭嘴!爸爸忍无可忍了,严厉地批评了她。潇潇从来没吃过这一套,可她不怕,嗓门比爸爸还高。战争自然升级,由动口变成了动手。潇潇下手真狠,不知哪里来的刀子,一眨眼,爸爸的衣服已经被划了好些口子。 这还了得,爸爸极力制止。潇潇毫不手软,刀子继续朝爸爸挥舞。结果,爸爸的手腕被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谁都没想到女儿下手这么狠,妈妈顾不得其他,赶紧把爸爸送到医院。等父母从医院回来,潇潇已经进入梦乡了,压根儿没把父亲受伤的事放在心上。第二天,又一个人出走,一天后才回来。自此连续几天不去上学。就算是这样,父母谁也没敢再和潇潇说一个不字。 我看到了潇潇父亲手腕上长长的伤疤,上面二十来个针眼清晰可见,触目惊心! 我对他们说:潇潇没有精神病。 从家长叙述的情况,初步判断潇潇的问题属于人格障碍,具体来说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偏离社会化,内心体验与外在行为违背社会常情和社会规范,不能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一是冷漠无情。表现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为人自私自利,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从不关心他人,常常对他人甚至亲友采取令人痛苦的残酷行动。表面往往也能与他人维持一种肤浅的短暂的友谊关系,但时间一长必然与人分道扬镳。二是无视社会道德规范。表现为不承担义务和责任以及屡屡违反社会准则,前者如随意旷课、旷工,长期在家吃闲饭而心安理得,不照顾妻儿也不赡养父母等,后者如反复说谎、偷窃、反复违反校纪厂规等。三是行为冲动。表现为行动往往凭心血来潮,想干什么便干什么,例如,不辞而别离家出走,无故更换工作岗位,动辄斗殴或谩骂等。四是缺乏罪责感。表现为从不内疚和自责,却总是去责难别人。在做了大多数人会萌生愧疚感和罪责感的事情后,自己在感情上也无所谓,没有反应。有时虽然也能在他人指责下迫于压力作出检讨,但仅停留在口头上,绝不会有痛改前非的行动,而且片刻即忘,依然故我。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爆发型人格障碍有些相像,但有明显区别。爆发型人格障碍虽然行为冲动,但冲动过去后,常常后悔不已,且具有阵发性特点,平时在社会交往中可有相当良好的人际关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行为则表现为想干什么便干什么,事后毫不后悔,没有内疚感和自责感,令人不可理喻,在人际交往中只能与人维持一种肤浅的短暂的友谊关系。 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原因,一般认为不外先天的生物学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先天生物学因素学说还没有定论,就后天环境因素学说,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或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疏远,这就使孩子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孩子虽然形式上学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理解他人以及分担他人心情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其二,是指成人的行为或成人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成人喜恶赏罚无定,使孩子无所适从,自我同一性发展就会出现障碍。对引诱缺乏抵抗力,对过错缺乏愧疚感,行为的冲动性和意愿无法自控,都是成人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或成人自己缺乏行为准则和自制能力等恶劣榜样造成的。 看来,我和孩子爸爸一个软一个硬就是对孩子要求的不一致了。潇潇的妈妈有所领悟,回忆起了潇潇的童年,还有,从小我们对孩子关心也不够。潇潇自幼是姥姥带大的,整个随她姥姥的脾气。姥姥本来就是个爱着急发火的人。再加上当时潇潇的小舅不幸去世,姥姥受了刺激,说哭就哭,说闹就闹,很不正常。姥姥把潇潇当成了精神寄托,什么也不让我们照料,非要让孩子白天黑夜不离身。姥姥对潇潇溺爱得简直没谱,弄得孩子非常任性,脾气很大,经常无理取闹。到了我们要管教的时候,姥姥又哭又闹。我们只能退让,还要央求老人看来,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呀。 说得对。我对潇潇母亲的话表示肯定,童年是人格奠基的时候。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几乎都能寻觅到童年生活的印迹。潇潇童年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姥姥行为无常的榜样作用,父母长期不能照料孩子给孩子的冷漠之感,父母与姥姥对孩子的要求不一,父母对姥姥的一味退让,父母对孩子的无可奈何,这一切都深深地形成了潇潇童年的心灵印迹,奠定了她的人格基础。潇潇离开了姥姥,已经到了该进行行为规范‘补课’的时候了,可父母延续了委曲求全的退让做法,这对孩子等同于一种鼓励。青春期的躁动,高考的压力,又成了心理诱因,使潇潇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经常强烈地表现出来,引发了一次次家庭战争。 虽然潇潇挑起的战争很激烈,但只限于家庭,只对父母妄为,说明潇潇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是很重,只要积极进行补救,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我肯定地说。 随后我们就具体对策达成了共识。 其次是规范训练。帮助孩子掌握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掌握的行为规则和方式,懂得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扮演一定社会角色,都要按照社会对该角色的规范要求表现其行为。比如,作为子女必须尊重父母,不能张口你闭嘴,打爹骂娘更是不允许的。否则,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是适当奖惩。孩子出现反社会行为时,必要时给予如关禁闭等强制性的惩罚。惩罚多次,孩子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有一种痛苦的体验,从而抑制其反社会的行为。这在心理治疗上属于厌恶疗法。同时,对孩子规范的行为给予鼓励。 这么说,我过去太软弱了,太妥协退让了。潇潇的母亲到底是一位知识女性,又有了新的领悟,就说孩子把他爸爸的手腕划伤,我当妈妈的就应该严肃指出她的错误,叫她向爸爸认错。可是过去我一直没敢。 对,很高兴当妈妈的能够这样想。我肯定地说,就是这样,对孩子,错了,你必须认错,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已经长大,可以与她论情、论理,直至论法。绝不能让孩子要挟父母。一味软弱退让委曲求全,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心,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不幸。教育孩子,有时候狠心是更深的爱护。 潇潇父母的身躯挺直了许多,潇潇妈妈说:今后要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了。 教育孩子本该理直气壮。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女儿会破口大骂父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九九重阳节手工制作图片大全 浏览:473
子女和父母住一起居住证怎么办 浏览:804
成都平安养老保险 浏览:774
长寿老人每个月有多少钱 浏览:226
2017年养老金个人帐号利息 浏览: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严 浏览:565
农民的养老金用不完怎么办 浏览:175
孩子孝顺的顺口溜 浏览:514
反复和父母说不要吃什么 浏览:520
老年大学主要职责范围 浏览:791
70岁老头吃伟哥 浏览:393
重阳节作文给爷爷洗脚 浏览:807
大棚里的长寿花是怎么养的 浏览:116
体检结果红霉素偏低怎么办 浏览: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话 浏览:532
近水体检中心怎么样 浏览: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浏览:6
社会实践孝顺父母 浏览:778
孩子敬老院慰问 浏览:85
宝鸡老年大学学费是以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