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敬父母 > 嬴政多少岁离开父母

嬴政多少岁离开父母

发布时间:2022-04-04 07:40:46

『壹』 嬴政是多少岁继位的

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名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原是秦国的公子,曾被作为人质留在赵国,在阳翟被邯郸大商人吕不韦发现。吕认为立一国之王最为得利,便把自己已经怀孕的妾赵姬嫁给了子楚,同时不惜千金为子楚立为太子而积极活动,终于得到了孝文王后华阳夫人的同意,被立为太子。孝文王元年(前250年),孝文王死,子楚继位为庄襄王,吕不韦因“有功”而被封为相国、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还兼任太子政的师傅。嬴政元年(前246年),庄襄王死,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由其母临朝听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即次父)。朝廷大权尽落入吕不韦手中。此时的秦国,自秦孝公变法以来,历经六世,至秦王政时,已经发展为七国之中最强的一个国家。

『贰』 秦始皇嬴政是哪一年被赢异人接回秦国的。多少岁

公元前250年,吕不韦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此时嬴政才得以回秦国 10岁的时候

『叁』 嬴政登基赵姬多少岁

历史上没有赵姬年龄的记载。

赵姬的身世记载于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译文:

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同居,直到她怀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

并没有记载赵姬的年龄。

(3)嬴政多少岁离开父母扩展阅读:

结局: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嬴政来到雍城举行冠礼,嫪毐趁着秦王嬴政宿雍城,窃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县卒、官卫士卒官骑攻击蕲年宫。

嬴政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两军战于咸阳。叛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

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王嬴政车裂嫪毐,灭其三族。太后和嫪毐的两个儿子,均被一同囊载扑杀。太后被囚居在雍城。

嬴政明示与太后断绝母子关系,永不再见,并明令朝臣敢有为太后事进谏者,杀无赦。结果,有二十七个进谏大臣被残酷的处死,并把他们的尸首挂在宫墙示众。

及至第二十八位谏臣茅焦,以“秦王要统一天下,需以孝义为先”为由,打动秦王嬴政将母亲赵姬接回咸阳。赵姬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姬

『肆』 秦始皇多大从赵国回到的秦国

经过秦昭王的开疆拓土之后,秦国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战争成果,然后才慢慢的准备统一大业。

太子质于赵,一方面可以向六国表示秦国想要和平安稳的过日子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住赵国,告诉他你赵国还是很强大,我秦国还是惧怕你的。这样一来,秦国可以安心的消化自己的食物了,内部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秦始皇上台表演了,灭国大战爆发,公元前221年,秦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伍』 秦始皇是在哪年继位的继位时几岁

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47年继位,继位时13岁。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公元前259年)出生,出生地在当时的邯郸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秦王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5)嬴政多少岁离开父母扩展阅读

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陆』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年龄

39岁统一中国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嬴子楚)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又叫做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庄襄王三年(前247),庄襄王去世,他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而且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故以假宦官嫪毐献给太后。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自收党羽。

公元前238年,由于嫪毐企图发动政变,篡夺秦国。但被秦王政先发制人,平定了嫪毐的叛乱,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

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发出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并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

先后于秦王政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三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另外,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强对帝国的统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内统一度量衡;

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并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修筑成为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为了达到控制人民与加强专制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而有以下的措施:

迁富豪。下令将全国各地的富豪迁往咸阳,以方便监视。

收兵器。为了防止人民造反,下令没收民间的兵器,运到咸阳,与九鼎一起,铸成十二铜人与许多大钟。

焚书坑儒。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由于百姓与士人不满,而言论遍布各地。有两个方士(以求神仙、炼仙丹为业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们,他们已经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来。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由于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犯禁的儒生被流放边境。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还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各处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渡东海求神仙,耗资巨大。(‘楚义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即现时的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为其后代。不过参考‘史记’与‘三国志’可知,此一说法在东汉之前并未出现。至于徐福即为神武天皇说,则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无文献可考。)后世多认为秦始皇好大喜功,性格暴虐,在他统治下民不聊生。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燕国派遣的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功败垂成,反被处死。在秦帝国建立后,韩国名门之后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也未成功。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

『柒』 秦始皇到底几岁回到秦国,然后当上秦王的

13岁时即王位。 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前210)名政,姓赵氏[1],后世常称嬴政(正)。生于前25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2](原称华夏族[3])。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想了解真正的秦始皇的话在《真秦始皇》这本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创立者。

『捌』 秦始皇从赵国回到秦国时多大年纪

秦始皇十三岁从赵国回到的秦国。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秦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玖』 嬴政多少岁

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在十三岁的时候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拾』 秦始皇的历史

怎样评价李斯?

李斯死后二年,大秦帝国也随之灭亡了。然而,秦的灭亡却为后人留下一桩争论不休的公案:如何评价这个15年就灭亡了的短命帝国?一个虎视天下,横扫六合如卷席般的强大帝国,何以在其功成名就后不久就灰飞烟灭了?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他的功过是非如何摆?直到今天也是纷纷纭纭,没个定论。在这里,我们不想参与上述问题的讨论,只想就秦帝国的主要设计师之一,我们书中的主人公李斯说几句话。掩卷之后,我们不能不在脑际萦回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去看李斯这个人物?其人善耶?恶耶?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然要涉及到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一切事物一样,需要有个标准。问题是这个标准怎么定?很多人说,这个标准一定要尽量的客观。这似乎无可非议,但这种所谓的“客观标准”实际仅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相情愿的幻想而已。因为从古到今,标准都是人定的。人既然可以制定它,自然也可以按人的意志和需要改动它,纯粹的客观性何在?一个秦始皇,骂他暴君的有其人,封他为革命家的也有其人,直到今天也没搞明白。何以会出现如此咄咄怪事呢?这是因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从根本上说,它应是一种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普遍实用于对物理世界的评价,它要解决的仅是个真伪的问题。如果我们从事实判断出发去评价人物,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可以说秦始皇是存在的,李斯也确有其人,他们做过的事也是真的,事情到此也就完满地结束了。然而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主要的目的还不是要搞清他的真伪,而是要通过评价人物这种工作,搞清人这种特殊的动物究竟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样的动机支配下活动的?这种动机从何而来?他的活动对社会群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对这种影响应该怎么看?它是否有永恒的意义?类似的问题接踵而来,要求我们作出回答,然而这就不是事实判断所能解决得了的了。于是,我们就必须把一个人物放到特定的价值领域中去衡量,在此,我们不仅要确定其真伪,而且更要确定其美丑、善恶,以便还他以社会人之真面目。但是,价值世界可要比物理世界复杂得多,在物理世界中居主导地位的因果律、逻辑律,来到价值世界,基本上就失去了它的主导地位。因为价值世界不仅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而且更受到人的主观世界的支配:人的意志、感情、欲望、冲动、直觉在支配着一个人的行为;人的社会地位、财产、声望、出身、民族、性别、年龄在支配着一个人;人所处的时代、传统、风俗、文化模式在支配着一个人;而难以捉摸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更在支配着一个人。所以找出一个人在历史上的准确坐标谈何容易!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那么评价人物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我们觉得这句话问得似乎没有必要,因为不管你多么讨厌这种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相对性,实际它始终在制约着古往今来人们的评价活动。请翻翻建国之后切┒郧厥蓟势兰鄣拇蟠笮⌒〉奈恼掳桑�颐遣荒汛又锌吹角厥蓟试谘д呙堑氖种惺侨绾伪淅幢淙サ模�词故峭�桓鲅д撸�苍��鞘悸钪��张踔��踔梁罄从指绰钪��源巳嗣且丫��植还至恕?/SPAN>

所以,当我们要对李斯这个历史人物说几句话时,还是少听那些头脑僵化的新经学家们的指手画脚,走我们自己的路吧。首先声明,在这里,我们不想对李斯作道德理性的评价,因为从道德律看李斯,他实在一无可取。他自私自利,背师杀友,卖主求荣,欺君枉法,然后自取灭亡,罪有应得,确实应该把他牢牢地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但是,我们却打算让李斯走下道德的耻辱柱,使他复活,给予他我们要作的评价。为此,我们制定了二条评价标准:第一是时代性;第二是人民性。

首先讲时代性。制定这条标准的目的是要把李斯放到他那个时代去考察,不要使之现代化。李斯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从历史的表象看,这是个“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书录》)的战乱时代。但是,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因为,中国的历史进入到奴隶制国家以后,经过夏、商二代,又发展到西周时代,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阶段。不过,日中则移,盛极必衰,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中国社会陷入到“礼坏乐崩”这一亘古未有的空前混乱状态中。这意味着什么呢?从本质上看,它意味着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然而新的社会模式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这还是个未定之天。春秋时代的大混乱持续了三百余年,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我们则看到旧制度在剑与火的洗礼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旷日持久的暴力斗争的冲击和震荡下,已经造成了旧制度的结构性崩解,井田制破坏了,宗法组织瓦解了,大一统的局面消亡了,地缘政治诞生了,小农经济确立了,贫富分化加速了,新的观念出现了。这些社会因素,必然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取向普遍发生反传统的深刻变化。这种深刻变化,一方面使旧的伦理文化无力规范社会生活中新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致使传统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一落千丈;另一方面,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之后,由于新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和尚未定型,又使人们的行为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作者: 以史为友 2005-4-29 19:32 回复此发言

--------------------------------------------------------------------------------

2 怎样评价李斯?
这两方面社会力量的结合,就使赤裸裸的厉害关系成了支配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和准则,于是争夺相杀的反理性社会行为成了激化社会各个层面矛盾的一股难以抑制的狂潮;与此同时,在旧文化的废墟上,这股反理性的暴力狂潮又催生出一种新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并使之不同程度地在当时各国中确立起来,不仅如此,它还使新的封建生产关系代替旧的奴隶制时代的生产关系的这一过程,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大趋势。那么当时的人们如何顺应这一时代的大趋势,在各国纷争的局面下努力构建起一座崭新而牢固的封建大厦呢?当时的情况指明,和平之路显然是走不通的。相反,以暴力为手段,以法律为准绳的集权政治文化模式则是当时人们结束战乱,实现在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一统天下的最理想、最实用的武器。而这种政治模式首先在秦国建立起来,于是为新时代开辟道路的重任当然地落到了秦国的肩上。

如果我们把李斯放到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他身上的很多道德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李斯在入仕之初,抱着急欲脱贫致富,彻底改变自己卑贱社会地位的强烈冲动,正是古老的宗法制度解体之后,那些长期蛰伏于社会低层的贫寒之士的普遍心态,并非李斯一人所独有。从积极的意义讲,这种单纯追求个人解放的冲动,标明长期处于宗法集体主义重压下的个体,终于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第一次产生了个人的自觉意识,产生了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强烈追求,以及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执著探索。这对于一个处于动乱、变革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急需的个人品格,因为这种由“私”欲爆发出来的主体精神有助于社会摆脱恶性运行,并逐渐走向良性运行的发展轨道上来。所以,此时的社会是欢迎具有这种品格的人物出现的,战国时代的历史有力地证明了这点。

在战国时代,象李斯这类从社会低层崛起的贫寒之辈,所以被称为“进取之士”,就在于这些人具有如下的特点:强烈的功利主义追求、强烈的反道德倾向。这些突出的特点恰恰又与战国时代的大趋势合拍。这种情况从纵横家苏秦与燕昭王的对话中看得很清楚。苏秦对燕昭王说:“假如我在道德品质上像曾参那样以孝闻名;像尾生那样以信闻名;像伯夷那样以廉洁闻名,即使有攻击我的人,他能够不惭愧吗?”

燕昭王说:“当然会感到惭愧。”

苏秦说:“我用孝、信、廉这样的道德品质去为大王服务,您会满足吗?”

燕昭王说:“当然会满足。”

苏秦说:“大王满足了,我却不能为大王服务了。试想,我要像曾参那样以孝闻名,岂能离开父母,跑来为您服务?我要是像尾生那样不讲信用,岂能玩弄欺诈手段,为您去搞政治阴谋?我要是像伯夷那样廉洁,岂能去鼠窃狗偷,为您搞那些见不得人的政治交易?依我看,讲诚信并不能使人达到目的,讲仁义与称王称霸也两不相容!”

燕昭王说:“难道仁义道德就不要讲了吗?”

苏秦说:“怎么不要讲呢?一个人不讲诚信也难达到目的;国家不宣传仁义,您也难当好这个国王。问题你得明白,讲仁义干什么?说穿了,它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而已,不是让您真地为别人考虑。所以,传统那种修身求善的个人追求,不是今天的进取之道。而我是进取之臣,不事无为之主。”

这段话与李斯在上蔡吏舍中有关人生价值的独白,以及他辞别老师荀子时关于知识分子应有何种价值取向的议论简直如出一辙、合若符契。

在战国时代正是这些只讲目的,不择手段,只讲功利,不讲道德的进取之士成了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主要角色。李斯为秦始皇实现统一而推出的种种政策,除了用暴力手段消灭敌人,就是用阴谋手段搞垮敌人,别无其他。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手段都是最有效的。因为它使数百年来人们翘首以盼的统一实现了,这里面不能不说有李斯的一份大功劳,不过我们却很难用道德的尺度去评价它的意义。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此时的李斯,不管他的动机多么自私,手段多么卑鄙,却由于他毕竟站在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上,能够自觉地顺乎时代的潮流,所以才作出了难以泯灭的贡献。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人类很难摆脱的一种两难处境,即每当历史的急流奔腾到一个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就好象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逼迫人类在道德方面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作者: 以史为友 2005-4-29 19:32 回复此发言

--------------------------------------------------------------------------------

3 怎样评价李斯?

说到对人物评价的人民性标准,需要阐明的是,我们并不想把古人无原则地拔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这个高度即使今人也很难达到。我们在这里确立的人民性,应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考之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的不是“民主”精神,而是“民本”精神。何谓“民本”?一句古话概括得很好,即“民为邦本,本固而邦宁”。意思是说民虽然不是国家的主人,但却是国家的基础,基础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统治阶级才能坐稳江山。我们的人民性标准目前也只能停留在这个低水平上。从历史看,有些人认识到,当统治阶级为了满足本身的利益而进行统治的时候,也要兼顾到民众的利益,并且认识到只有兼顾到民众的利益,他们的切身的利益才能得到满足,而且更有少数的明智之士还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到,为了本阶级的长远利益,甚至在必要时还应该暂时放弃本阶级的眼前的局部利益,去满足民众的一些急切要求。当某些历史人物有了这样的仁心仁术时,我们就应该承认他有了“人民性”。我们拿这种“人民性”去评价中国的历史人物,那是因为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即使最优秀的人物也没有超乎这个标准之上。

那么,这种人民性的核心是什么呢?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指人民性就是与暴政相对的“仁政”;有人说人民性就是在客观上为人民做了好事;还有人说凡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就是有了人民性。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综观一部中国史,几千年来人民的基本愿望是什么?在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民众从来就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愿望,没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和愿望,也没有平等自由的权利和愿望,在经济上也没有公平竞争、发展商品经济的权利和愿望,因为在封建专制政治的重压下,摆在大多数人面前的只能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孟子抓住了这个问题的要点,他说民众的最高愿望不过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岁免于死亡。”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人的生存权。数千年来,中国民众争的仅是一个生存权,别无其他!因此历史人物的人民性只能用生存权这一标准来衡量。我们认为,凡承认民众有生存权,并为保障人民生存权做过努力的历史人物就可以说他具有了人民性;反之,就没有人民性。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切政权的道义基础,有了这个道义基础,一个人物,一个政权就立得住,就被大多数民众所肯定,就能够被后世所怀念。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用这一标准去衡量李斯,他决不在此列。不错,李斯是个“进取之士”,但他进去的只是个人的荣华富贵。这从他的起步之日起就是如此。他认为世界分仓中之鼠和厕中之鼠是天经地义的,问题是自己如何避免厕中之鼠的厄运。他经过个人奋斗,确实摆脱了卑贱贫困的悲苦命运,到此,他唯一想到的仅是如何在名利场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至于别人,特别是民众的死活是决不在他的考虑之内的。尤其是在天下统一之后,秦始皇、李斯,以及当时统治阶级中的其他显要人物,无不被他们一统天下的赫赫武功所陶醉,因而更加迷信于暴力的威力,自认为老子政权在手,有何惧哉!至于民众的生存权早就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了!他们完全忘记了民众为什么能够忍受如此空前巨大的牺牲,去支持这场史无前例的统一战争?忘记了他们所以如此忍辱负重的根本原因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用千百万的血肉之躯,最终能够换取一个有利于生存的社会环境,希望看到新政权能够省刑法,薄赋敛,使民以时,抚老养幼,过上一种没有战乱威胁,没有水旱之饥的太平日子。然而,秦的统一给民众带来的却是一个苦难又一个苦难。这种苦难甚至比分裂时代的战乱还让人难以忍受,那么这种统一还有什么意义呢?难怪当时人们喊出了“秦始皇死而地分”的诅咒!民众对这种统一已经完全失望,所以宁愿回到过去的分裂状态中去,因为他们的生存权被彻底否定了!

作者: 以史为友 2005-4-29 19:32 回复此发言

--------------------------------------------------------------------------------

4 怎样评价李斯?

面对着秦始皇无限膨胀的欲望,李斯又干了什么呢?凭着李斯的智慧和理性,他本该像鲍白令之等人那样,舍身求法,为民请命,为秦帝国的长治久安着想,为民众力争生存权。遗憾的是,李斯天生就缺乏道义感,缺乏对自己私利之外的一切事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过去,他不择手段地对付敌国,时代容忍了他;现在统一了,他把对付敌国的手段用来对付民众,他误以为时代还会容忍他,因为在他眼中,民众看去比敌国更软弱,更容易对付。此时,他唯一的兴奋点就是“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上之得意”,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讨秦始皇的欢心,以此谋求自己更大的私利。在这点上,,他确实做到了“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但绝对不是为了民众的福祉。在他的手中,一项项剥夺民众生存权的重大决策纷纷出台了,但他始终没觉得这会带来什么恶果。

一个没有道义基础的人,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秦始皇尸骨未寒,他又背叛了秦始皇,与更黑暗的势力窜通一气,不仅变本加厉地去敲剥民众,而且玩弄权术,诛杀异己,大搞恐怖统治。李斯何以会如此毫不犹豫地向罪恶的深渊滑下去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他除了自己的私欲之外,什么都不考虑。但大思想家老子说得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秦始皇、李斯这帮人组成的魔鬼集团的倒行逆施终于把民众逼到了忍无可忍的绝境。为了争生存,陈涉、吴广带领着一群手无寸铁的农民点燃起了反暴政的烈火,,开始与秦的恐怖统治拼命!然而,李斯是如何应付民众反抗的呢?就在此时,他的一篇千古奇文《论督责书》出笼了,千言万语,归根结底一句话,对待不驯服的民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杀!残暴的秦二世也真的这么干了!一次紧接一次的残酷大镇压开始了,神州大地出现了“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史记·李斯列传》)的血腥场面。

但是,当起义的烈火眼看就要烧毁秦帝国这座大厦之际,李斯才恍然大悟,原来镇压也好,屠杀也好,只能激起民众更为猛烈的反抗。面对着灭顶之灾,此公才想对百姓作点小小的让步,建议停修阿房宫,以此来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这就像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为了逃脱正义的惩罚,不得不作点忏悔,然而这点忏悔既不会为愤怒的民众所接受,也不会为黑暗的势力所容忍。李斯终于被自己人押上了刑场,处以极刑。临死前,李斯的价值观念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回忆起上蔡时的布衣生活,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遗憾的是,这种念头实在是多余的,因为死神已经不再允许他去投机生活了。

李斯之死,我们不应仅仅将其看成是个人的悲剧,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罪恶制度造成的悲剧,一个恐怖政治造成的悲剧,这个制度不仅吞噬了李斯的生命,它也吞噬了更多无辜的生命!这场封建社会初期所发生的悲剧教训是深刻的。

代替秦帝国的西汉帝国的统治阶级,在建国伊始就对秦的灭亡原因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统治阶级在暴力革命成功之后,究竟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才能长治久安?让我们听听汉高祖刘邦与臣下陆贾是怎么说的。陆贾是个知识分子,常常引经据典讲道理,刘邦骂他说:“老子靠骑马打仗得来的天下,要书本知识干什么?”

陆贾说:“骑马打仗得天下,难道骑马打仗能够治理天下吗?过去,商汤、周武王用武功夺取政权后,却用文治守天下,文治武功两手抓,这才是长治久安之术呢!历史上的吴王夫差,智伯迷信武力导致灭亡,秦朝专任严刑峻法,不知变通,终于毁灭了自己。如果秦得天下之后,推行仁义,效法汤武,陛下能有今天的江山吗?

刘邦听了之后很惭愧,但总算有所醒悟,没敢履秦始皇、李斯之辈的覆辙。而是对民众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保障了民众的生存权,从此社会才算走上正常运行的轨道。

回首这些事情,难道没有深意存焉吗?

阅读全文

与嬴政多少岁离开父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些类人的养老金要停发 浏览:12
退休员工可以买社保吗 浏览:859
怎样提高老年人的性功能 浏览:449
上海银行养老金提前领取 浏览:205
镇江枫叶红老年公寓 浏览:751
江苏省劳模退休工资增加百分之五吗 浏览:797
长寿火车站打车多少钱 浏览:23
父母真的烦怎么办 浏览:932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退休后可拿多少钱 浏览:61
池州秋浦敬老院电话 浏览: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么办 浏览:17
吃面养生总是反胃怎么回事 浏览:16
2019社保养老金涨多少 浏览:4
福州退休金补贴 浏览:158
贵州最长寿老兵去哪里了 浏览:620
长寿路到康王南路 浏览:46
广州社保个人退休年审 浏览:184
将养老保险转回户口所在地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849
2017感动中国人物孝敬父母的 浏览:948
石家庄养老院有哪些服务 浏览: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