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岁小孩视力正常但眼轴是23.52今后一定会近视吗
正常眼轴是24mm左右,你孩子的眼轴正常,以后会不会近视跟遗传和用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遗传因素,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不会近视的。
2. 父母高度近视孩子会遗传近视吗
600度以上的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分为两种,一种是就是常见的一般性近视;一种是病理性近视,发病较早,一般具有遗传性倾向,眼轴不断增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果夫妻近视中有病理性近视,那么宝宝近视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因为病理性高度近视带有特定的家族遗传性,所以生下宝宝近视的概率会高一些。因此在孩子出生之后一定要注意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后天环境,教育孩子科学健康用眼,这样才能降低孩子出现近视的可能性。
3. 父母近视,孩子也会近视吗
多年研究表明:近视是可能遗传的,即使是后天的近视,也是有可能的。
近视一般可以分为病理性近视及单纯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是指度数高并伴其它情况的近视,具有遗传异质性,常见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性近视与遗传和环境均有关系,属于多因子遗传。
研究数据表明 ,高度近视遗传的近视几率高,父母400度以上的近视,一般母亲的遗传几率是70%,父亲的遗传几率是50%。
现在近视越来越小龄化了,很多孩子很小就开始近视了。这个既有一部分遗传的因素,也有一部分是后天不注意形成的。
一般18岁以下的孩子近视,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都应及时服用药物,控制视力再加深。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次,每次一包,温水冲服,一般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孩子的近视就能控制甚至改善的。
4. 父母近视孩子近视的几率有多大
大部分的近视不是遗传的,不过遗传不单是要看父母,还有追溯三代(三代内有近视高于800度遗传几率则为1/4)
5. 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以后就一定会近视吗
高度近视的父母特别担心近视遗传到孩子身上,因为他们都饱受高度近视的困扰。
为什么要预防高度近视?
医学上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的情况视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只给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升学、参军、找工作、考公务员也受限制。
1.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
2.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延缓近视度数发展,是目前国际上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手术矫正
近视的手术矫正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
6. 父母都是近视眼孩子一定近视眼吗并且孩子发生近视眼的概率是多大
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如果他们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所以,如果父母都不是高度近视,但体内携带高度近视的基因,所生的孩子患高度近视的几率为1/4,其中1/2为高度近视基因的携带者;如果高度近视的患者与非高度近视的人结合,所生的孩子患高度近视的几率为1/2,其他1/2为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还会将基因遗传到下一代;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眼,所生的孩子都是高度近视。 当一方是高度近视眼时,与高度近视眼者 (600度以上者)结合,其子女发病的机会在90%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 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孩子应该注意用眼卫生,学习时的照明度要合适,光线不要太强或太弱。看书时,眼睛和书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少年儿童连续看书写字的时间不宜过长,大约40分钟左右就应休息一会儿。看书写字的姿势应端正,不走路看书或躺着看书。看电视时要注意距离,电视亮度应适中。还要做眼保健操和预防疾病及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时间等。其次,如果是个年轻的高度近视患者,将来在选择配偶时,可尽量选择没有近视病的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身上的有害遗传因素在后代身上表现出来。同时妇女从怀孕起,就要从营养、精神、环境等方面做好胎儿的保健工作。
7. 眼睛近视度与眼轴长度的关系.孩子近视度
正常一个发育成熟的眼球 眼轴应该是24mm 超过这个长度 每增加1mm会增加300度近视
什么是“眼轴”
这是把眼睛看成一台光学仪器来描述。
从眼球接收光线的最表层,即从角膜-晶体状-玻璃体-视网膜(感受光线最里的一层)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
近视对其影响
度数越高,比例越不协调,然后看起来眼凸,不是变小。
正常人24mm眼轴,如果600度就26MM,300度1mm,
近视的解决
平时多吃胡萝卜、鱼等补充维生素A,少吃甜食。
1.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室、家庭的采光、,合格的印刷品,符合青少年生理的桌椅高度等等。
2.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读写时应保持标准视距,控制看电视、操作电脑、游戏机时间的时间;正确近视作业用眼的视距,一般以33cm为标准,读写姿势要端正;避免躺卧阅读;避免在走路或乘车时阅读
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合理的饮食,营养要均衡。
4.优生优育,胎儿的出生体重也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视力发展的。。
5.在休息时间多多远眺,减轻视疲劳。远眺要看五米以外的东西,不是近距离看。看有点模糊的东西看到清晰为止。五分钟以上。。
6.一旦确认近视,应佩戴准确合格的眼镜;近年来有提倡佩戴双焦镜或者多焦点,认为可放松调节,有利于近作业过度引起的调节与集合关系失调的恢复。对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防止近视眼加深有积极的作用。
轴性近视与调节性近视
轴性近视一般分为两种:1.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痉挛导致晶状体不能舒张,晶状体的屈光度比正常人高,折射光线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不清远处的东西。眼轴没有增长。
2.真性近视。是因为眼轴增长,导致视网膜后移,经过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只能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一般早期近视多由于假性近视引起,然后向轴性近视发展。两个阶段中两种近视可能是混合存在的。要证明是假性近视或者是轴性近视,到医院进行散瞳验光,看视力能不能恢复到正常。能恢复就是假性近视。
8. 眼轴和近视度数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影响眼球屈光状态的两大因素是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在角膜曲率一定的情况下,眼轴每增长一mm,近视增加二百五十度到三网络。你的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是角膜曲率小于标准的43D,因而虽眼轴达到27mm,但近视并没有达到七百五到九网络。眼轴长度与近视之间的关系
2010年一项由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调查显示,中国近视人口接近4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近视人口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视比例更是达到50%-60%,高达2.5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把握最佳近视矫治时间
由于视觉保健行业是个新兴行业,因此很多家长对医生更为信任,所以很多家长带孩子到 医院检查时自然会有很多问题咨询,比如孩子的视力异常是怎么回事?到底近视没有?近视程度严重不?每个医生所处的角度不同解释也不一样,但由于医院病人实在是太多,医生根本没时间一一解答,因此大多数家长都得不到系统准确的答复,本文综合运用裸眼视力、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三个关键指标教会大家如何判断孩子视力健康问题。
一、裸眼视力发育参考值
裸眼视力其实是视网膜的色感视力(一般指视网膜黄斑的敏锐度),它与眼球屈光度虽有关联,但是两码事,屈光度通俗讲就是远视、正视、近视、散光等,是与角膜、晶体、眼球轴长有直接关联的。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视力在10岁左右可以发育到2.0并可以长期保持,10岁以前的视力约等于年龄乘以0.2,比如5岁约等于1.0。但由于电子产品普及、高楼大厦的阻挡、各种近距离用眼的培训班、学习负担重、睡眠不足、缺乏户外运动以及食物激素、甜食等因素导致孩子眼球超前发育,视力往往在8岁前最多到1.2就开始下滑了,有的甚至6岁时视力就达到顶峰了,然后开始近视并逐步加深。
二、年龄与屈光度变化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有比较高的远视,我们叫做生理远视储备,根据医学对过去正常视力人群的跟踪统计得出,4岁左右孩子应该有250度左右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每年减少约25度,到青春发育期结束变为正视。而异常的孩子,因为父母双方或单方近视造成的遗传、早产、巨胎或怀孕期间感染某种病毒等原因,以及孩子过早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导致孩子在4岁左右验光时已经是100~150度左右远视储备,并在8岁左右将远视储备消耗殆尽,部分孩子甚至在6岁就已经没有远视度了,从而快速向近视方面奔跑。
三、年龄与眼轴长度变化参考值
眼轴长度直接影响屈光度,婴幼儿因为眼球小前后轴短所以都有远视,眼轴变长是不可逆的,它会随着身体发育、眼球变大而正常增长,也会因为过度用眼、近距离用眼导致异常增长。
因眼轴长度的检查需要专业眼科医院做A超或B超,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必要性不大,所以接下来主要利用裸眼视力+屈光度综合分析怎样判断孩子视力问题。不过请注意,如果您的孩子眼轴如果超过同龄孩子的标准值,即使没有近视,如果不加以控制,以后很可能会发展成为近视眼,所以我们一般将这种称为准近视眼。一旦孩子近视而家长不加以重视,近视将有可能一步步演变成高度近视!
9. 眼轴长度与近视的联系有哪些
在眼轴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远处物体的光线会聚焦于视网膜上,此时可以清晰的看清远处的物体,为正视眼。当眼轴太长的时候,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在视网膜上就是模糊的像,导致我们看远的东西不清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近视(轴性近视)。
【拓展资料】
一、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
二、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若焦点无法落在视网膜上,则称为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
三、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
四、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类最常见的眼科疾病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约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占总人口的22%)的1.5倍。
五、大量调查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可见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其中比较明确的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六、长期近距离用眼者的近视发生率较高,这也是我国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原因。如果再叠加上环境照明不佳、阅读字迹过小或模糊不清、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更加促使近视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