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留守儿童,到底该如何教育呢
对于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应该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在学习上应该让孩子们多多发言,给孩子们创造更多上台展示的机会,对于成绩比较差的一些孩子一定不能放弃,要课下多给孩子做辅导,在生活当中要用实际行动给留守儿童们带去温暖,因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当中本身就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在教育方面更应该用情感去激发孩子的内心,让留守孩子儿童的心理变得更加强大,知道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育方面确实有很多难题,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好在现在网络非常的发达,可以通过网络让家长和孩子很好的沟通,从而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贰』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很多农民为改变贫困的生活而进城务工,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往往没有办法和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值得大家关注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留在户籍所在地,并需要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1]据最新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农村,在父母离家的情况下,家庭结构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容乐观。孩子的家长由于长时间与孩子分离,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造成父母教育的缺位。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限制,缺乏对孩子的科学指导,在教育的内容上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缺乏与孩子的耐心沟通;由于感觉对孩子亏欠,很多父母用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于是就形成了“重物质,轻精神;重学习,轻德育”的家庭教育局面。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孩子在缺乏父母耐心指导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容易放纵自己,而由于工作辛苦和忙碌,农村家长采用得更多的是消极、粗暴的教育手段,大部分家长意识到打孩子并非是特别有效的方法,但只有小部分的家长明确意识到打孩子是不好的,并能真正做到不打孩子,大部分的家长对“打”、“骂”等教育方式的采用是随机的,没有考虑这些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
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在任何社会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这对农村留守儿童本身,以及他的家庭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一)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个体产生的不良后果。
1.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
父母外出进城打工,孩子由于常常思念父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父母的管教,自控力差,难以完成课外作业,根本谈不上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显著下降,厌学情绪严重,最终逃学甚至辍学。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占80%以上。[2]学习困难成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此外,辍学现象也比较严重。
2.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
留守儿童处在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使不少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缺少和孩子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忽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和疏导,使他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内心缺乏亲情和信任。留守儿童常表现出情绪紊乱、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情绪烦躁、有失落感、不愿与人交际、封闭自己,有时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甚至有暴力倾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心理问题。[3]
3.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家庭教育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4]在孩子社会化过程的阶段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的情况,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不能接收到父母过多的言传身教式的社会化信息,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外在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
4.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调查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行为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好勇斗狠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不少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着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习惯行为不良的问题,例如不讲卫生、挑吃挑穿、大手大脚;部分留守儿童习惯行为较差,不听长辈教导,我行我素,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等。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后果。
留守儿童终有一天要成为“社会人”,可是如果他们在成长初期,在家庭这个初级群体中社会化缺失,社会角色培养失败,将来在融入社会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在童年期间家庭教育缺失,不少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内心压力较大,踏上社会后总是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无形之中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中比例较大。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率剧增。这些儿童如果不能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有效管教,以后将对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不仅关系到子女成长、家庭兴衰,而且影响着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整个社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一)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增强家长监护职责。
1.留守儿童父母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父母外出后应尽量参加诸如“家长学校”等培训活动,听听专家们的教育经验和指导。要教育好孩子,父母或监护人首先要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完善自己,多学点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父母要有高度的家庭教育责任感,关心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子女良好的习惯、独立自强的精神、遵纪守法的观念。
2.留守儿童父母应尽量与孩子加强亲子互动,做到缺位不缺职。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用一颗温暖诚挚的心去和孩子沟通,加强亲子情感的交流融合。父母应努力协调好外出务工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把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一起生活。这样既可以和孩子增进感情,又可以让孩子见见世面,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父母尽量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做心灵保健互动,多鼓励孩子写信,多听听孩子的倾诉,真正做到缺位不缺职。
3.留守儿童父母应改进家教方法,调整家教内容。
父母或监护人应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深信“没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争取用较为民主和谐的教子方式教育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先生对此说得非常透彻:“家教最基本的内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建立联系,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5]父母和监护人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挥主渠道教育管理作用。
学校应多开设一些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利用同伴友谊、师生情谊弥补家庭缺失的亲情,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机会。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在乡镇中心区域或者人口密集区建立寄宿制小学。近年来,重庆已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2010年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80所,加上此前已建成的1600所,重庆提前两年高质量解决了101万农村留守儿童的读书问题。同时,要改善寄宿学校的设施,切实解决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不足的问题,改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可以安装“亲情电话”,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和交流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办心理辅导室,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政府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关心帮扶农村留守儿童。
政府为主导,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中,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议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确保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难题,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另外,政府部门应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改善务工人员待遇和居住条件,加强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加强监管,专款专用,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为他们的子女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叁』 留守儿童的学习该如何教育
教育留守儿童的学习:
1. 学习指导,督促行为转变。课堂上,关注留守学生,从学习上多予以指导。如多让发言、朗读,多让上台展示;对成绩差的留守孩,多开小灶,多辅导。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主动地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做到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用言语指导孩子的行为,用情感激发孩子的成就甘,培养留守儿童勇于面对生活,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
2. 加强联系,沟通感情学科渗透,促进心理发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挖掘,善于利用各科
教学中蕴含的心理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创设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情境,达到潜移默化进行心理辅导,改变学生行为的目的。农村双亲在外的打工子女,尽管逢年过节能与父母团聚,但这短暂的相聚是不能满足其情感需要的。
3 .晓之以理,思想激励,活动体验。读初中的青少年,其思想还处于幼稚阶段,虽也朦胧地感觉到父母离乡背井的艰辛与苦衷,但却缺乏深层的理解。有的在心里埋怨父母,把其转嫁到学习上,甚至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则不珍惜父母的劳动,用起钱来大手大脚,甚至用父母的血汗钱出风头、要面子、赌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打工的辛苦,学会理解父母、爱戴父母,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
4 .以教师关心为突破口,设身处地,动之以情。人是需要感情交流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师生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体现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父母外出,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很大程度上会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转向教师。
5. 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肆』 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您好,首先我本身就是留守儿童,但我并不自卑与自闭,我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当我的学习成绩还是算好的,即使我没有受任何人辅导。国家领导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重视,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多采取国家领导的建议。例如:把孩子的现状通过移动设备大致汇报给他们的父母;老师不能歧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应用平常心对待,若是过于重视那么这留守孩子的颜面就不复存在了,应始终地给些帮助就行了;关于赌博的方面孩子的自制力很重要,但是可以通过父母向孩子的教导,老师对孩子的引导等方面去实施。
『伍』 父母该怎样教育留守儿童(5岁)
经常打电话给孩子,这个以便感情的沟通,也可以给孩子感觉到幸福,虽然父母不再身边但是他们还是一样的爱他(她)让他(她)感到高兴幸福,就不会感觉孤单,也要经常寄礼物给他(她)
『陆』 父母如何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
其实作为一个留守儿童,她可能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在身边的那种感觉,那么有些时候不允许父母在给孩子身边的话就多给孩子打打电话,多关心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沟通,即使不在身边,也要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柒』 父母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至少每个星期一个电话沟通,让孩子与你能够接触,如果钱少的情况下,也至少保证一个月一次的电话沟通,这样孩子才不会感觉到你的陌生,你们才能更好的亲近。
愿能帮助到你
『捌』 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新课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 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 (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4)、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2、通过召开家长会反馈交流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操行情况,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培训,增强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3、实施“师生结对帮扶”和“生生结对帮扶”工程。针对个别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留守学生”,为每位学生指派责任老师、责任同学,负责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教育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序地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不可轻视。
『玖』 留守儿童应如何进行教育
1、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建设,以优美的校园、优越的环境、优良的设施着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问题。2、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建立建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机制。3、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4、教师要主动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5、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教育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①、学校全员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与一位老师结对,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帮扶,实行“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活动上优先参与)、畅通“四个渠道”(谈心活动、家访活动、建立家长学校、通讯),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积极发动学校团队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一帮一活动,如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扶一名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一名家长双方均未外出的团员或少先队员帮扶一名留守学生等。
②、组织有益的文娱、社会实践、参观游玩等活动,使他们始终有健康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
③、成立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留守儿童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家、校的联谊功能和作用。家长与学校共同负责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④、建立每周一谈(谈心与辅导)、每月一通(家长与学生、代理家长与学生家长通信、通话)、每季度一评(知识竞赛、文体竞赛、思想学习评比与表彰)、每学期一聚(家庭团聚或文娱活动聚会、亲情聚餐、社会实践等)、每年一庆(庆祝留守儿童生日或其它进步)等长效活动机制,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亲情,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
6、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研究。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纳入学校研究课题,遵循科学的研究原则,将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与对留守儿童整体研究结合起来,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形成经验材料,不断总结提炼出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
『拾』 留守儿童父母该怎样教育
现在这些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便利。但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三十到五十之间,正是壮劳力,多数都外出去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奶奶、爷爷,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其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都对孩子的要求不严,甚至有的放任自由,长期下去,孩子们就被溺爱的变了型。
其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教育的方法,很难与孩子沟通。
其三:现在家庭成员比较单一,孩子缺少交流对象,易产生心理封闭,与外界隔绝,不能有效地接受外来思想,所以,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使其父母安心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二是学校教育应主动偏离纯文化教育,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以此来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三是学校和社会办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远方打工的父母些一封信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总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教育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序地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不可轻视。关心孩子,多关心一点留守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