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对丧偶老年人的关怀

对丧偶老年人的关怀

发布时间:2020-12-14 11:20:38

『壹』 老年人丧偶后,心理反应一般要经过哪些阶段

看当事人具体情况。性格内向、情绪波动大、感情深厚、弱病、年迈的老年人版最容易产生轻死的状态。陪伴大半权辈子的伴侣逝去了,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让人悲伤欲绝,往往痛苦地沉浸于回忆之中。回忆完毕陡然发现自己也活得够了,再活着也没意思,不必再拖累家人,也该追随伴侣而去,一了百了。所以家人要做的就是延缓、淡化他的离去想法或者是把他过于悲伤的情绪稳定下来。密切关注老人的心理变化、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多关怀。要知道他的大概或具体原因。老人还是对后代有不舍,你可以用他喜爱、关心的人来鼓励他。

『贰』 因丧偶使老人感觉对生活失去意义怎么办

因为丧偶,老人非常伤心,这是有一个时间过程。我觉得咱们应当关注,老人的这个健内康,就是要从关爱开容始。作为子女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通过一段时间,他会度过这个悲伤期。如果有条件的话,咱们可以跟老人协商 ,老人同意,重新给老人寻找伴侣,让老人快乐的生活。.................

『叁』 怎样劝慰丧偶老人

由于配偶失去来,旧的依恋关系已不源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肆』 如何关爱丧偶,失偶的独居老人

多陪陪老人,让老人呐,每天一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你,这样老人每天心里都会暖暖的哦。还可以多陪老人出去走走啊。

『伍』 老年人丧偶后心理调适该如何进行

在中国,老年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共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经历,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这种消极心态常见的有: 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例如:有对老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无思想准备,听说后悲伤得晕了过去,醒后哭得死去活来。丈夫的丧事办完了,妻子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解脱。身体很快就垮下来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怀念恋旧型 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这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丈夫身体不好,内外都非常依赖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而去。常年在生活中养成的对妻子的依赖性,在妻子去世之后马上转化为强烈地无助感和孤独感。悲伤之后,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变得感情脆弱,回忆过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碍。 后悔自责型 时常可以听到一些丧偶之人自责地讲这类的话,例如:“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他(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因为过去夫妻间的磕碰,妻子死后,他在悲伤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责、罪恶感。他因为无法补偿过去,就用这种持续的悲伤不断地责备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心理学家建议,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所以老年丧偶后一定要及时的调整心态。(编辑:樊雪娇)

『陆』 丧偶老人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暮年丧偶,可谓老年人的一大不幸。虽然人们都明白“老夫老妻不可能同日走”的道理,但是,当相依为命数十载的老伴撒手而去的时候,生者的悲痛之情依然难以自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姐刚刚退休,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老大姐的精神当即崩溃了,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她原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企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两个人正应心手相携,安度幸福晚年的时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自责。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怀念。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恢复。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柒』 老年人如何摆脱丧偶之痛 如何抚慰老年人心理创伤

摘要:人的一辈子都是辛辛苦苦过来的,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了心爱的人,如果失去了老伴,就陷入了伤心的阴影中,那么老人该如何摆脱丧偶之痛呢,今天买购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哪些心里调节办法。

人到老人都会经历丧偶之痛,心理学家也说明,丧偶是震撼人心的事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沉痛的打击。

那么如何应对丧偶引发的心里障碍呢,看看下面几种心里调节办法吧!

5、转移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去。

『捌』 丧偶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是什么

共同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年夫妻,无论年轻时是甜蜜恩爱还是吵吵闹闹,到了老年都是对方心中最大的依托。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说人到老年,必须要有爱人的陪伴才会过的幸福满足。但两个人当然不能够“同年同月同日死”,总有一方要先于另一方谢世,那么剩下的一方就会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并派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孤独绝望从前同进同出的爱人离世,突然只剩下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巨大的孤独寂寞感使老年人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悲凉,尤其再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共度晚年,心里就更加的不是滋味,甚至感到继续活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只是一种痛苦。从而造成他们身体上心理上的严重创伤。

2.性情古怪从工作岗位走下来,老年人已经感到寂寞孤独,如果再丧失爱人,他的生活就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心理、性格、行为方式也会有所改变。通常会变得怀旧、伤感、孤独、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从而显得性情大变,行为怪异,古怪而不容易接近。

3.面对死亡老伴走了以后,老年人会经常想自己也许马上也要走向死亡,加上身体各器官衰退给他们做出的“警告和提醒”,比如失眠,食欲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更容易使他们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生存的目标,从而更加消极,衰老,心情沮丧。在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下,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将受到极大危害。

『玖』 高龄丧偶老人怎样克服孤独和寂寞

中老年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说说高龄丧偶老人应该怎样克服孤独和寂寞。我认为对老伴等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也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表现。 第一,要面对孤独和寂寞。人生本来是孤独的。记得10几年前,一位旅美的朋友给我寄来一张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孤身一人背着行李、拄着木杖出走在小路上的照片。托尔斯泰的目光是孤独的,当他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界时,他才称为一个大师。我们凡人自己没有托尔斯泰这种高级孤独,真正的艺术都是孤独的产物。我认为孤独永远是人生的伴侣。每个人都是孤独地来到人间,最后又孤独地离开了人间。多么了不起的伟人在他的晚年也是孤独的。人到老年,孤独感会随着年龄日增,只是不同境域的人感受有所不同。我有时翻翻老的电话本,好几位好友都离我而去了,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个人晚年感受最孤独的有两次。一次是1992年春节除夕,我从美国一位朋友家吃了晚饭回来,独自走进大学的宾馆,静极了,一个人也没有见到。那个地方天气很暖和,院内有个小游泳池,我回到房间换上游泳裤下水游了两圈,也是一个人没有。回到房间,月光已经照到我的床前,想起李白的诗句……第二次是1997年,我应邀到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教授。校方给我个人安排了一间办公室,那里的习惯是有事都在办公室谈,等晚上回住宿的房间从来没有人找过我,因为是属于你的私人空间,神圣不可侵犯,而我在学校的公寓里几乎没有见过人。每天我孤独地走到办公室,又孤独地走回宿舍,感受很深。我曾在天津日报上以“孤独走一回”为题发表过一篇散文。夫妻两人,总有一个先走,留下来的哪能没有孤独感。我在电话里曾请教过王金铭老人,他也这样说,说我们总得面对客观现实,不能和自己过不去。人们都希望长寿,可是百岁老人眼看亲人纷纷离去,怎能没有孤独和寂寞?除非他脑痴呆。 第二,就是老同学、老同事讲的要“动”。这里我建议要五个“常”。一是常坚持晨练。晨练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联系老朋友和结交新朋友,排除孤独和寂寞。二是常出去转转。有一首歌儿叫“常回家看看”,那是让青年人唱的。老年人天天在家里,则需要常出去转转。这要因人而异,有条件的可以外出旅游,没有条件的就在街头巷尾。三是常参加活动。老同学聚会、老同事聚会、亲朋好友聚会,社区居民活动,原工作单位活动,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这是排除与社会隔绝的一种办法。四是常找人聊聊。心里有什么话儿,不要一个人憋在肚子里,向知心朋友说说。其实,不仅是知心朋友,要善于向大家敞开心扉,让心灵对外开放。五是常打打电话。我有好多朋友就是靠平时电话联系。 第三,要知道时间是消除怀念亲人的淡化剂。一般的情况是,初期怀念亲人十分悲痛,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的悲痛感会逐渐降低,这是毫无疑问的。谁也不会忘掉亲人,但是时间久远了,人们怀念故人,不仅不那么悲痛,而会产生一丝温馨。

『拾』 老年丧偶的心理干预有哪些注意事项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人生,本该相携共度幸福的晚年,却痛失相依为命的伴侣,这对老年人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虽然人人都明白“老夫老妻总有一个要先走”的道理,但当老伴真的撒手而去再也不能相聚时,痛苦之情是不可名状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在与她共同生活了40年的丈夫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后,陷人了深深的悲哀中。她在日记中写道:“老伴死后,我活得很痛苦,家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幸的场所。看到我和他共同拥有过的每一样东西,都会使我想到他。这种痛苦无休止地折磨着我,这样活下去真是太可怕了。也许我怕死,但有时我真想去死。”从这篇日记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老年人丧偶后那种孤独和绝望的心情。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撼心灵的事件,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因为老年人在生理衰退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能力也相应减退,一旦遭遇老伴亡故这样强烈的生活事件,便不易重新建立心理活动的平衡,持续下去就会引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患,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有资料报道,在近期内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因心理失衡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的7倍。可见,了解丧偶老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使他们尽快摆脱和体相当。

夜理健服的具体标准

心理健康其中重要的有5个方面:一是智力正常,即智力水平和大多数人一样。二是情绪良好,即一个人处在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中。三是人际关系和谐,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曾对10000名大学生做过调查,问什么是取得成功的原因,20%说是取决于他的聪明才智,80%说是取决于他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西方国家最近流行一个“情商”的概念,“情商”即人际关系。四是适应环境,即人要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五是人格的完整,即人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融合的程度。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记忆力在下降。但老年人在思维上,在定向上,下降的程度不明显。因为人大脑的可使用量,相当于一个图书馆的信息量,但实际上人一生中大脑的使用量是很小的。二是“空巢综合征”。老年人一般都很孤独,因为子女都已经离自己远去了,出现了孤独的心理。三是权威心理。因为老年人经验很丰富,成就也大,希望人们尊重他。一旦出现人们不能采纳他的意见的清况,老年人容易发脾气。四是男女同化的趋势,即老年化后,男性的老人易唠叨,很像女性。老年女性则更加爱唠叨,即男女趋同。

夜理健服的保持

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有3个因素,一是人的生理状态,即人的情绪好坏与人得没得某种疾病很有关系。二是环境因素,即周围环境好,其他人的情绪好,那么这个人的情绪也跟着好。三是认知评价,即自己怎样去看待所遇到的事情。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群人分成两组,都注射一定量的能使人血压升高的肾上腺素,尔后让他们都通过高兴和愤怒的两个环境。通过前,有一组被告知所注射药物的作用,另一组则被告知只注射了增加营养的维生素。结果是被告知注射肾上腺素的一组人,在通过高兴和愤怒的环境时心情更平静一些,原因是这组人有一定的认识准备,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评价。情绪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老年人容易发脾气,容易看不惯周围的许多事情。那么怎样保持情绪平稳呢?

我们认为,一方面要以良好的情绪面对生活,另一方面要防止那些不良情绪的产生。老年人的情绪有3个特点,一是情绪很强烈,发起脾气来有时比青年人还要厉害。二是不稳定性,即老年人的情绪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心境化,即有的人会长时间地处在一种比较低沉的心境当中。有这样一些方法可帮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情绪:一是培养幽默感,就是能在气氛紧张的环境中,用一些轻松的语言克服一些不良的情绪状态;二是增加愉快生活体验,经常想想自己过去的成功及所做的有益的事情等等,多想一想高兴的事情;三是使自己的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即适当的宣泄;四是善于从光明一面观察事物。“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就会不断保持平静的心态。丧偶后因过度悲伤而引起的心理失衡,对维护丧偶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

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往往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承认

很多老年人在得知老伴亡故的消息后,都会表现得麻木不仁,呆若木鸡。这种麻木不仁并不意味情感淡漠,而是情感休克的表现。麻木不仁可以看作是对这个坏消息的排斥,也是对这种无力驾驭的强烈情感的制服。这个阶段可能持续几个小时至一星尽了最大努力,恰当;帮助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她)改变不现实的想法,学会原谅自己,以积极的方式消除内疚。

第二阶段——内疚

在接受了怎么帮助丧偶老人走出阴影安慰与支持在刚刚得知老伴去世的消息后,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情感休克。这时家属在安慰与关心的同时,还要陪伴在老人身旁,如轻轻握住他(她)的手,或搂搂他(她)。这样做不仅使老人感到他(她)并非独自面对不幸,而且可以鼓励他(她)战胜孤独的信心。由于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居丧的老年人往往难以对关心和安慰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表示感激,甚至拒绝人的力所能及的事。心理学家认老伴亡故的消息后,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内疚、自责的现象。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要负主要责任。一位老先生在妻子去世后常常感到内疚。这是因为那段时期他自己的血压比较高,在最后的日子里没能在医院里守护她。后来他经常回想这件事,觉得自己太自私、太冷酷了。为此,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精神恍惚。内疚在所有居丧者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只要不太强烈,这一阶段最终会度过的。

第三分阶段——怀念

居丧的老年人在强烈的悲哀之情稍稍平息后,又会产生对死者的深深怀念。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反复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孤独。上面提到的老教师,就处于这个心理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年。

第四阶段——恢复

当居丧的老年人逐渐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是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理智战胜了感情。

怎样帮助丧偶老人摆脱心理阴影

可安慰与支持

在刚刚得知老伴的消息后,老年人可能会出现休克。这时家属在安慰与关心时,还要陪伴在老人身旁,如握住他(她)的手,或搂搂他)。这样做不仅使老人感到他)并非独自面对不幸,而且可励他(她)战胜孤独的信心。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居丧的老人往往难以对关心和安慰做出当的反应或表示感激,甚至拒绝人的好意。这时,家属及其子女千万不要放弃对老人的安慰,坚持去对他(她)是非常有益的。家在安慰老人的同时,还要帮助他料理家务、处理后事,提醒病人的饮食起居,保证他(她)得充分的休息。

诱导发泄

我们应该允许并鼓励居丧的老年水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或鼓励他(她)用写日记等形式寄托自己的哀思。当然,这对做对家庭其他成员来说可能是十分辛苦的,但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传统的观念把哭泣当作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因此,有的老年人在痛失伴侣后,在外人面前强忍悲伤,从不失声哭泣。这样会使他(她)感到更加压抑或消沉。家属应该告诉他(她),人在,而不是软弱。家属也要鼓励的老年人说出他自己的内疚感引起这种内疚感的想法、事件等,帮助他(她)分析,自己是否已最大努力,帮助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她)改变不现实的,学会原谅自己,消除内疚。

转移注意力

过度悲哀会使人心身憔悴,所以在照顾好老人饮食起居的同时,还可以建议他(她)读读书、听听音乐、做做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可以防止因悲哀诱发的其他身可以建议他(她)心问题。同时还做一些有利于他的力所能及的事。心理学家认为,利他行为可以有效地减轻居家者的悲哀。居丧者若经常看老人的遗物,会强化其思念之情,我们可以建议老人把遗物暂时收藏起来,这样可以减轻精神上的痛。我们还可以建议老人到亲戚朋友家小住一段时间或到外面走一走,视野开阔了,悲哀的情绪也随之减轻。

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过世,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无情破坏了。我们应该帮助他(她)重整生活方式,让他(她)与子女、亲友重新建立和谐的依恋关系,使他(她)感受到虽然失去了一个亲人,但家庭成员间的温暖与关怀依旧,感到生活的连续性,也有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尽快走出丧偶的阴影,投入新的生活。在安慰丧偶老人的时候,不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这是因为居丧者往往把悲哀的时间和强度等同于对死者的感情。这时我们应该让老人明白,痛苦和悲哀不是衡量某种关系价值的指标,正常的悲哀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悲哀的正常淡化并不意味着对死者的背叛。

阅读全文

与对丧偶老年人的关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人失眠看什么专科 浏览:182
人事代理退休金 浏览:874
女孩说看美女可以长寿怎么回答 浏览:763
社保交2000能领多少退休金 浏览:481
父母看事悲观怎么办 浏览:806
规培3000每个月给父母多少钱 浏览:535
浙江社保退休金补发 浏览:11
老年人癌症有什么特征 浏览:81
2016年退休年龄最新通知 浏览:98
大兴区红星敬老院 浏览:560
养生食品如何入驻超市 浏览:966
体检抽血时有哪些要求 浏览:543
优秀的老年公寓案例 浏览:652
入职体检哪些项目是乙肝 浏览:59
养老保险已缴满15年怎么办 浏览:542
长寿桃蒸多少个 浏览:541
北京市退休涨工资 浏览:53
决定长寿的是什么杆菌 浏览:4
车管所受理去体检需要多久 浏览:903
孝敬是谁说的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