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夏天如何预防高温
应该这样:
老年人由于生理及病理的原因,对夏季炎热的天气适应能力较差,如忽视自我保健,可诱发多种疾病。那么,老年人如何平安度过暑夏呢? 减少体内散热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空气流动慢,老人应减少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避免情绪激动,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觉得热时可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如果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口干、皮肤干热等先兆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浴、头部放湿冷毛巾等,还可服人丹、十滴水,如症状不缓解,并出现高热、抽搐,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适当补充水分 夏天气温高,出汗较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调整体内水及电解质的平衡。而老年人大多对口渴极不敏感,以致喝水较少,很容易导致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增加,轻者影响血液循环,出现头昏、眼花、恶心、心慌等不适,重者可致血小板凝集,诱发脑血栓、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体内水分过少,还可出现便秘,导致痔疮、肛裂等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在炎夏,要主动唱水,即使未出现口渴也应定时喝水。为避免增加心脏及肾脏的负担,每次喝200~300毫升为宜,一天应饮水2000毫升。 饮食宜清淡 老人的代谢比一般水平低10%~15%,加上炎热出汗又使胃肠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所以老人夏季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而且,清淡的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所需要的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饭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薄荷粥等。饭菜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防止单调。 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晨起后,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加对热的耐受力。年饭后,应适当午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晚上,不可贪凉而睡了露天、屋檐下、走廊及窗前等处,更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以避免外邪侵害人体,引起头痛、头晕、腹泻、关节酸痛和面神经麻痹等。 保持皮肤清洁 老人的皮肤组织细胞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皮脂腺分泌减少,自然防病能力下降,容易患痱子、疥疮、脓疱疮等皮肤感染性疾病,有的还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如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等。因此,才给在夏天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洗澡时不要用含碱过多的肥皂,不要过重地搓擦,以免擦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洗澡不宜过勤,以防过分消耗体力,洗澡过勤还会使皮肤更加干燥和发痒。
② 夏季是高温时刻,老年人该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脑梗复发呢
夏天,人们容易因出汗而导致身体缺水。同时,由于补水不及时,很容易增加血液粘度和血压;天热心境不稳,易怒也容易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进而诱发脑梗死。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体质虚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此时,如果遭遇中暑,更有可能导致脑梗死。
适当锻炼,劳逸结合。
平时睡好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兴奋、愤怒和过度疲劳,消除诱发因素。选择硬枕头硬枕头。颈椎病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如果你想避免脑卒中,你必须先修复颈椎;如果你想避免脑血栓形成,你必须在你的头下放一块砖”!
性格开朗,态度平衡,情绪稳定,注意控制血压。能有效减少血液中的“粘性、增厚、增厚和聚集”。
③ 老年人夏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夏脊慎季养生保健也是一年中最关键的季节。这里我们从精神调养、起居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四方面谈谈老年人的夏季养生。
1、精神调养
夏季暑气当令,烈日酷暑,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夏季精神调养要做到神清气怡,快乐欢畅,胸怀宽阔。
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参加夏令营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2、起居调养
码拿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应该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
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新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降室温,但不可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切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之处及坐冷地。睡眠时亦不可让电风扇直吹,有空调设备的房间,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在树下、过道里、凉台上乘凉的时间不宜太长。
3、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消热避暑,健脾益气。
因此,饮食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选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
4、运动调养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樱模敬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只有安排合理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
在假日或合适的时间去江河、湖海进行游泳锻炼,最益于调节心情,消除疲劳,增进健康。
5、防暑避湿、谨防疾病
夏季暑热湿盛,故高温天老年人要避免或减少外出,确需外出时要戴草帽或掌阳伞,不要让太阳直射头部,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晒,以防中暑。对汗湿了的衣服要勤换勤洗,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病,晚上还应多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而诱发疾病。
6、降温适当
温差适度屋里屋外,温差要适度,一般屋里比屋外低5—8℃为宜,不宜长期用电风扇和空调,更不能将电风扇和空调对着老年人直吹,易引起空调病。电风扇与空调的风远不如自然风柔和、舒适。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新鲜。
④ 炎热夏季,老年人如何防中暑
现在已进入三伏,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温天气,这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
中暑是嫌族拆指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体内蓄积大量热量,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紊乱。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属于中暑的高发群体。
中暑有三个特点
中医认为,暑邪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夏季,其特点有以下三个:
第一,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夏季中暑以后,患者会出现脸红、心烦、壮热、发烧、脉大、汗多等表现。
第二,暑性升散。因为酷热蒸腾,所以人中暑后,特别容易伤气伤津。很多人一中暑就容易昏倒,就是因为伤了气,脱了津液。因此,为了预防中暑,夏天多吃西瓜是有道理的,可清热养阴。
第三,暑邪多夹湿。暑天除了天热以外,还经常多雨潮湿,因此中暑患者除了有发热、口渴、烦躁等表现外,还有一些被湿邪所伤的表现,比如胸闷、恶心、呕吐、拉肚子、四肢乏力等。
那么,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日常如何防中暑
衣着
老年人外出时,应尽量选择透气的棉、麻、丝材质的衣物,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饮食
1.及时补水。早上起床后,老年人最好喝一杯水,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除此之外,平时也要注意及时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否则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中风、脑梗死的危险。除了正常的三餐之外,老年人每天应保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
2.调理膳食。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比如,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西红柿、莴苣等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和豆制品等。
3.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可以选择西瓜、香瓜、黄瓜、猕猴桃等。
4.喝防暑的粥和汤。绿豆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生芦根粥、西瓜皮粥、百合银花粥等,都有清热解暑、养心安神、生津止渴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喝莲子汤、丝瓜肉丝汤、山药汤、绿豆南瓜汤、生地冬瓜排骨汤等汤类,能够补中益气、清解暑热、益胃生津。
休息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消耗大。老年人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可以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睡眠时不要正对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室温最好调节至26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50%左右。
另外,要重视午睡,通过午睡小歇,既可避开中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
出行
老年人夏季应避免在10:00-16:00于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段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准备好充足的茶水、饮品、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十滴水、藿香穗核正气水、清凉油等),以备应急之用。
心理
老年人在夏季要保持情绪稳定,戒躁戒怒,减少劳累。有条件的老年人入夏前可以进行预防性体检,以尽早发现隐匿性疾病,排除中暑隐患。
运动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运动时要控制好强度,建议老年人每天运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时分进行运动,晨练时间不宜过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注意,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不要立即饮用冷饮。
此外,如果家中有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那么一定要注意房屋通风及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一旦家中的老年人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
作者丨宁波芹枣市北仑区人民医院
医疗 健康 服务集团春晓院区 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