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细节让你觉得父母老了
1.当我周末忙完后,驱车两小时回到老家,老妈一边张罗着做饭,一边唠叨着:“怎么这么大老远跑回来”,“今年要不把婚结了”…… 一边笑逐颜开,她的眼角,绽开了好看的皱纹,那是岁月的痕迹;
2.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妈为了给我做早餐,补足营养,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起得比鸡都早,比闹钟还准时,而我总是赖床不起。而如今我假期回家,发现妈妈变得非常嗜睡,现在开始是我叫醒她;
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老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抽些时间,回到他们身边,重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吃饭的美好。
B. 你是从什么事察觉父母老了
每个人都有父母,父母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父母是我们的避风港,父母是我们的倾听者,父母是我们能够依靠的大树。
莫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父母的时候,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的爱是我们健康的成长,我们在渐渐长大,同时父母也在一点一点得变老,感觉像是父母把他们的时间转移到我们的身上,我们长大多少,父母就同等地老去多少。
越长大越发觉父母越来越老,我发觉父母老了是高中的时候,有一次爸爸骑摩托接我回家,我坐在爸爸身后,没有风的狂吹。本来我是趴在爸爸的背后,忽然就想抬一下头,看看路边的风景,忽的抬起头,并没有看到什么风景,而是看到了爸爸的头发,原来爸爸的头发就不是很多,稀稀疏疏的,然而我却看到了一撮一撮的白发,忽然觉得心好痛的,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头上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都是证据。
还有就是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在某一个瞬间看到父母的背已经不在是原来强有力而又挺直的身板了,岁月只会让他们的背越来越驼,看着他们的身影,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小时候父母老是喜欢给我们量身高,可是渐渐的我们越长越高,可是他们却只能缩,当我们站在父母面前,比他们高出一头时,表面高兴,可心里却在感叹岁月如梭。
在感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C. 父母年纪大了,送什么礼物好
说送礼物这个词用的不恰当,就像你小时候父母给你买任何东西一样,作为子女来说,都是应该做的,不应该用送礼这个词,应该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给母亲买了一些,给他买了鞋,买了袜子,还有保暖水杯。都属于实用性的,毕竟父母都是不喜欢孩子,胡乱花钱都是希望孩子能成家立业,幸福健康,这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当然了,作为子女,我们应该要多替父母想想,考虑一下,所以给他们买一些实用的,他们谁在嘴上说的浪费,但是毕竟这是生活当中必须的,毕竟父母的身体健康才是最主要的
毕竟他们都是喜欢勤俭节约的,作为子女来说,多陪陪父母,唠唠嗑,聊聊天,多回家看看这对父母来说就是最大的礼物,父母健康,我们也要成家立业,2022年努力加油,完成目标
D. 你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父母日渐衰老的
如何不面对日渐衰老。如何不看到生离死别,如何顺利的度过一生。只有死告诉人们答案。
孩子把父母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就像悲伤淹没了哀鸣的人!活着的人说死去的人是幸福的,恰恰幸福被定义在活着的人身上,活着的人谁都没看到幸福的答案,其实幸福就在手中上紧紧的紧紧的握着,幸福被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
我从来没有看到大海风平浪静没有波浪的时候,那层层卷起的波浪证明生命的存活,大海就是一条条人生轨迹的形象。一个悲剧的事降临在她的身上,她的小儿子先她去了另一个世界,现实生活中这位头发花白耄耋之年的老人,如何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事实的摧残了。人之死是大事,之所以为大事是一条活着的生命只有一次机会,更重要的是死的方式、时间、地点、环境。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间的悲剧,让一个羸弱的老人仅剩留在人世间越来越少的日子里流干最后一滴眼泪。痛心的事啊!这位老人就是我的姥姥,姥姥每每想起一点点能和她的小儿子有联系的事都会以泪洗面,心痛交割,身抖筛糠。
其实只要能在人世间活着总会有事让你笑容的,放下那些承重的包袱吧!人生总是走在过往云烟的最前面,如果往事是痛和苦,那我们就多期待未来,如果往事是苦中乐,那我们就多回忆美好。
E.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你是怎样的心理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父母在,家就在。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我的心理是这样的——
1.愧疚的心理。
父母辛勤付出几十年,把我们拉扯长大,如今我远在他乡,不能时时陪在他们身旁,感觉自己亏欠得太多太多。去年父亲因病抢救,接到电话后,我一桐简路落泪赶回老家医院,好在老天眷顾,醒了过来。
2.担忧的心理。
人食五谷杂粮,总有病痛滋扰。作为儿子,我常常会担心父母亲的身体 健康 ,尤其是在天气变化的日子,在同事家父母生病甚至离别的时刻。半夜不敢关闭手机,生怕漏掉老家的来电。
3.报恩的心理。
子欲养而亲不待。总有一天,父母亲会离开咱们归隐九天,作为儿子,我不敢去多想什么,我能够做的,就是常常打电话给他们,常常回家去看望两位老人,看到好吃的东西会惦记着他们。因为,生命是一条线段,越走,越短。
4.自律的心理。
和美一家纳万福,平安两字值千金。父母最最期待的,不是我们腰缠万贯平步青云,而是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让他们心安。作为儿子,我必须要去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管好孩子管好身体,别让父母有一丝丝的担心。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你是怎样的心理?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我的内心不由的常常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阵阵酸楚。
看到父母头发由黑变白,身体由直变弯,脚步由快变慢,我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他们把一辈子辛勤劳作的心血都给了我,我要用一生的爱来回报父母,也是不够的。
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我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劳付出。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我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人世间最无私的是父母之爱,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我要用自己的孝心,用自己的温情抚慰父母。
大爱无言,真爱无语,趁时间还没有把他们偷偷带走,多为父母做一点事吧!
工作再忙也该多抽时问陪陪父母,孝顺要及时,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
我是珍爱生命,快乐生活,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你又是怎样的心理呢?
欢迎互相点评交流。
千古难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能有什么愿望?还不就是你能独立存活在这个 社会 中,修齐治平什么的他们只管到齐家。
如果你爱自己的父母,那么一定要多给予他们理解和关心,渐渐老去的父母更需要子女的“懂事”
做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让自己能力的所及证明给他们看:不用担心,I will take care of this situation~
永远不用想太远,因为太远永远比想象的近,眼下的每一刻,都要珍惜! 共勉之~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你是怎样的心理?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这是每一信盯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但是每个人的家庭是不一样的,所以心理变化可能也不是太一样。
一种情况是我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基本不存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因为都在一起生活,这种急需孝敬父母的感觉,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烈。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就像我一样,一直在外上学,然后参加工作,而且工作的城市和父母也不在一起,这种感觉真的不好!经常在一个人或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想起和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每次和父母见面都感觉父母真的老了许多,头发明显变白了,皱纹也明显的加深了,这种感觉真的不好。有时候真的是想哭。
我们经常会说常回家看看,可是每天繁重的工作,休班的时间很少,即使有那么一天到两天的休息时间,我们自己这个所谓的小家,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可能有时候“常回后家看看”,真的很难。只能抽时间多给父母打电话,唠唠家常,也听他们唠叨唠叨他们身边的故事,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有时候父母来了,经常带一些特产,但每次呆的时间都不长局坦裤,说让他们多住些时日,可他们每次都说住不惯,还是老家好!
总之我觉得像我一样的人群,可能都有这样的心理——亏欠、不舍、无奈、不孝,小时候说过的“等你们老了,我一定要好好的对你们,好好好的孝敬你们”,这句话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我父母现在都已经70多岁了,你说的这个问题,平时我都不敢想,因为害怕。
说句心里话,我认为没有人是比父母更亲的,有些人可能反驳说配偶,但是很现实,配偶不合适都可以换,唯独父母,这份感情怎样都割舍不了。
很多人从三四岁就开始记事了,回想打小父母是怎样疼爱我的,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婴儿时期喂奶粉,哄睡觉,换尿不湿啥的就不说了,因为不记事呢。后面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操心我们学业,真的是任劳任怨,真的后悔儿时的不懂事,很多时候因为一点点不满意就哭闹,让父母操心。
天天在一起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忽然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父母真的年龄大了,曾经魁梧的父亲开始有点驼腰,以前勤劳能干的妈妈,现在也开始这疼那疼了。
虽然很残酷,但真的不敢想,总有一天爸爸妈妈会离开我,每每想起我就会鼻子酸酸的,希望时间能慢下来,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朋友们,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吧,好好孝顺父母,多回去看看老人家,千万不要应了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最后祝天下的父母亲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小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现在我总是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做回爸妈的小跟班,那样爸爸妈妈就可以永远保持年轻。但是,时间是无法静止的,更不能倒退,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俗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长大了,父母却一天天变老,我们变成了他们曾经的样子,而他们却变得越来越像孩子,希望有人陪。所以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让父母的生活过得更好,也能让他们少操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会变老,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时间,但是却可以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还是那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用他们曾经爱你的方式去好好爱他们。
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心中总是充满酸楚和无奈!
年幼时,父亲迈着大步,用他温暖大手牵着我的小手,虽然跟不上父亲的脚步,要一溜小跑才行,但是我感到踏实,安全。
少年时,父亲不厌其烦的为我讲解像天书一样的微分和导数,虽然我总是迷迷糊糊不开窍,但有父亲耐心辅导,总能过考试那一关。
参加工作时,因为父亲曾经的贡献,让我在考试时得到了加分的机会,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时,我已经是大型国企的一员。
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并通过竞聘考试,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即便是已经成年了,我依然对父母非常眷恋,总想依偎在他们身边,今生今世我们都不要分开。
可是如今,看着躺在床上,日渐消瘦的父亲,再也不是那个精神矍铄,稳重睿智的父亲,再看看步履蹒跚来给父亲喂饭的母亲,再也找不到昔日厂花的痕迹。
我只恨时间的脚步啊,你为什么如此匆忙,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品味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父母苍老的只剩下微弱的光,连自己的眼前都难以照亮。
无数次,看着如今年迈父母的脸庞,突然就很伤感!真希望有下一个轮回,让父母做我的孩子,我要百般呵护万分疼爱您们,用一生来报答您们今生的恩情!
最近常听到一些年轻的朋友喜欢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性格问题,甚至心理问题可能与原生家庭有关。诚然个体人格的形成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烙印,但是把自己的问题完全甩锅给父母貌似也有些不负责任。我想大概还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尚值壮年,能够担得起子女的甩锅吧。
而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我想这种心理就会更复杂一些。父母日益老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的年龄肯定也日益增长。
比较乐观的情况是随着年龄增长,你的能力也随之增长,所以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然也包括想要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也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不太乐观的情况就是,随着年龄增长,你承担责任的能力并没有随之增长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父母已经满头白发,而自己还没有做好赡养老人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随着追求自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恐怕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两种心理:
一种是,你追求西方的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 父母有基本的养老保障,你现在的家庭和父母的家庭是经济独立的,所以不需要承担养老的责任。但是就算不需要承担养老责任,我觉得还是需要跟父母保持 情感 上的交流。否则当有一天父母去世时,我想你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处理丧失带给自己的内疚感。
另一种可能更符合多数中国人的心理,就是把家庭看得很重,这个家就包括自己的父母、岳父母。 无论经济条件如何,我想都需要早一点做好父母有一天会依赖自己的心理准备。这种依赖不仅是物质上的,可能更多时候是精神上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的唠叨和抱怨越来越多,那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得到你更多的关心。不妨抽点时间陪陪他们,哪怕是一起做顿饭,追追剧,也会让他们感到你离他们并不遥远。要知道老年人独自面对死亡焦虑还是很不容易的,至少我们可以像父母抚慰婴儿那样,抚慰他们的一部分焦虑。
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很容易的,我想提问者内心肯定也是充满了各种矛盾的心理吧。
【烟花不忆冷】小时候,觉得世界很简单,什么事情都可以找爸爸妈妈解决。
长大了才知道,我们的每一个要求,都是压在他们身上的重担。
父母不曾抱怨,因为他们想把自己能拿出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
可是,当某天,不经意之间,看见那丝丝白发的时候,才会意识到,
原来,爸爸妈妈已经老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我爸爸以前和我说:我还能再养你三年,三年之后,我就干不动了。
我当时不曾思考的说:没事,以后我养你们。
我到现在还记得父亲那激动的表情和眼中的泪花,到现在才明白,
原来,责任不是轻轻的一句话,
原来,父母以前是这么的辛苦,这么的操劳。
我曾嫌弃我的妈妈唠叨,也嫌弃过爸爸不能给我一个富二代的身份。
现在想想,原来曾经的自己那么的不是个人。
小时候,我们的手白白净净,长大之后,才知道,“手中的老茧“的形状;
小时候,我们以为钱很好赚,长大之后,才明白,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现在的我们觉得玩具很简单,有钱就能买到。可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却是父母的血汗。
小时候,我们想要快点长大,去做爸爸妈妈口中的大人,去肆无忌惮的吃糖,去看电视到半夜,去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喝酒抽烟;
长大了,才知道,肆无忌惮的吃糖会牙疼,陪伴我们到半夜的不是电视,而是卷子和工作,才知道早睡早起是多么的幸福,才会明白喝酒抽烟,伤肺又伤胃。
有时候,成长很难,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有时候,成长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个眼神。
F. 父母老年人的表现
随着父母年纪的变大,真的发现他们老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说饭量下降,不爱干净了,行动能力也下降了很多,有时看的心里真的很难受!
第一、父母饭量大幅下降:
上了年纪,饭量减小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老人饭量和胃口大幅度下降,可能是口腔或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可以定期带老人去口腔科检查是否有咀嚼功能减退的情况,尽早治疗并补充相关营养。
第二、做饭重口味
上了年纪,老人的味觉会有所减退,如果父母做饭咸淡失调严重且自己没有察觉时,最好去排查下是否有嗅觉丧失的情况。
第三、吃饭没胃口:
如果父母的吃饭规律发生了变化,比如不按时吃饭,不积极吃饭;吃饭没胃口,食欲减退;冰箱常常空空如也,自己做饭困难,这些都可能是父母需要帮助的信号。电影《比海更深》剧照营养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要及时关注并帮父母调节饮食。
第四、卫生状况下降
平素最爱整洁的父母突然不注重自链拦搭己的个人卫生了,不经常洗澡,个棚拿人卫生变差,指甲不修剪,体味难闻,经常穿脏衣服......老年人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可能是得了自我忽视症。这种情况,在独居老人身上经常出现。
第五、行动力下降
跌倒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威胁。65岁以上老年人受伤的更多,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 亡的风险越高。电影《妈妈》剧照如果发现父母身上开始有行动不便的迹象,如洗澡时需要额外帮助、保持平衡或衡或日常行走时会遇到困难等,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干预就很有必要了。
所以我们做子女的,平时应该多陪伴老人,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多和他们说话聊天,给予最好的生活,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G. 我很爱我爸,我二十二岁,我爸已经六十二了,我还一直以为他还是一个中年人,想想六十岁已经是一个老年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指配不待,建议你就回家工作,也好照顾败备家人,我也是这样,母亲生前一个人在家,不让我回去陪她,结果外出时碰到车祸,我连和她说话的机会都没察逗毁有,这几年每想到就痛苦,妹子,听我的!回去陪他身边吧!也许工资少了些,但安心,父母虽然嘴上不高兴,但有孩子在身边也幸福!
H. 如何判断父母是老年人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人都是会衰老的,可是,我们却很少会联系到自己的家庭成员,尤其是从小一直感到很高大又很崇拜的父亲,总感到为了家庭整天忙忙碌碌忙得不见休息的母亲,或者是早就已经习惯了父母为自己操持一切,就算是自己结婚了也有了孩子,仍然会很习惯地享受父母的悉心关怀,总感到自己的父母永远都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永远都是那么逗腔的健康,永远都没有想过他们也会衰老。
然而,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而且,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悄悄变老的,我们自己年岁增加的同时,也在催老着自己的父母,就算是再强壮的父亲和再健康的母亲,面临岁月也是会有逐渐衰老的那一天,只是我们平时不太留意这样的岁月痕迹,以至才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真的老了。
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老了呢?是从他们两鬓斑白的头发还是不再挺拔的腰板?或者是以下几种情况:
1、越来越多的喜欢回忆自己曾经的过去,并且在回忆过程中会显现出幸福与满足的神情,不像在他年轻时总会用“我们过去怎样怎样”来教训和教育孩子应该学会吃苦耐劳,在他的回忆中已经没了必须让孩子知道的父辈们是如何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生活经历,给人的感受就是他们曾经的甜蜜回味。
2、开始经常性或频繁的在你面前诉说自己的病痛。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就算是身体再怎么不舒服,就算是病重住院必须开刀治疗,他们也不会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痛苦的神情。然而,当某一天你突然察觉到父母把病痛挂在了嘴上,总会在你面前唠叨身体如何不舒服的时候,你是不是伤感父母真的已经老了?
3、凡事父母不再自己决定而是由你作主的时候。过去,你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的生活,然而,当你发现过去凡事都不跟你商量的父母,现在却什么事都在等着你拿主意,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只要你拿主意就好,他们完全可以拿尺听从你的安排,就连过去你不听话就会揍你的父亲都不再对你大呼小叫了。
4、当你突然发现过去无所不能的父亲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当你发现父亲再也搬不动过去可以轻而易举就拿起来的某种物件时,虽然父亲不会当着你的面承认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他不会明显表现出希望你能伸手相帮,可你是不是会很悲伤地感受到自己的父亲正在走向死亡?
5、年青时毫不忌讳生病或死亡等字眼,过去很勇敢从来不畏惧死亡的从来不喜欢上医院的人,现在连生点小病都思想压力很大,人一感到不舒服首先想到跑医院看医生,而且,总会担心和很在乎自己体检报告上的数据,担心自己身体会出什么状态,有时,你跟他解释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
6、当你下班到家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了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或老母亲一个人坐在夕阳西下的门口等着你回家吃饭,或是你因工作的关系无法按时回家看他们的时候,还是从电话机听筒里传来他们无比落寞的声音,让你不用记挂他们的时候,甚至于边咳嗽边告诉你不用担心他们,让你工作要紧的时候?
7、父母很高兴的为自己准备寿衣时,当你某一天看到或听到自己一直认为他们很健康但早已年过七、八旬的父母,商量着或已经开始准备起自己寿终正寝时所需要的物品时,或者是他们告诉你已经买好墓穴的时候,甚至是有意无意的开始向你交待家中某些事情的时候。
8、越来越忌讳参加老朋友或同龄老人的追悼会,并且越来越表现出害怕到殡仪馆那样的环境或看到带有黑框的照片,哪怕是过去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也同样,表面上说害怕跟老朋友告别太过伤心,其实是他内心在害怕阎罗王会想到他。你是否会从他们有意无意之间伤感的感受到他们的生命正在逐渐老去?
9、父母越来越很在乎你的心情变化情况,甚至会看你的脸色说话与做事,不再对你发脾气,也不再用自己的观念观点来强迫你接受,或是知道和掌握的时政信息不再新鲜,甚至会崇拜孙辈或曾孙辈山敏衫的知识,并会深信不疑的相信孙辈或曾孙辈告诉他们的事情,知识更新不再与时俱进。
10、在你印象中一直很强势很强壮的父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两眼中流露出很无助又很委屈依赖的眼神,如果你稍微离开一会儿,他就会显出很不安的神态,就像是三、四岁的孩子那样,总喜欢有父母家人陪在自己身边一样。这样无奈又很无辜还很无奈的眼神,是不是刺激了你,感到父母真的已经老了?
其实,中年人是最辛苦的,平时工作很忙,无暇对自己的父母做到无微不至,有些人为了事业还无法跟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尽忠与尽孝的矛盾始终无法圆满,而朋,又要工作还照顾孩子更要照顾日渐衰老的爹娘,于是,往往就忽略了老人的真实感受。
因此,乘父母还健在,做子女的应该多为他们做一点事吧!事业永远没有尽头,工作再忙也应该经常回家看看,或者是多抽一点时间陪陪他们,哪怕是当面听他们唠叨几句也可以,记得多给他们一点子女的关怀,就像他们年轻时经常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样,多为他们考虑一点吧,千万别等到他们离去了再后悔莫及,后悔自己年轻时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他们的照顾。
I. 父亲70岁我30,我属于老年吗
首先你的父亲70岁属于老年人了。
按中国传统年龄划分,30岁应为青壮年。30岁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是人生的“繁盛阶段”,故而30岁应该算“青年期”。
在古代应为“中年”,古代亦称“而立之年”。
目前在我国医疗领域具体分法如下:0-14岁为少儿期。15-44岁为青年期。45-59岁为中年期。60及60岁以上为老年期。所以在医学上30岁应该算为青年。
30岁属于青年。30岁主要指的是30岁的人,虽然还很年轻,但已是人到中年的“前奏曲”。
此间步入婚姻生活的时间还不算长,初为人父母,但已开始感受太多的压力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义务。虽然在中国30岁属于青年,但是青年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