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骗老人投资买画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投资买画为名,骗取老人钱财,则涉嫌诈骗犯罪。专
《刑法》第二百六属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 家里老人投资被骗
老人上当受骗的有很多,只有报警追查,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解决。
3. 为什么老年人理财投资容易上当受骗
众所周知,网贷理财已经渐渐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一部分与时俱进的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贷投资的行列。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老年人,想想我们周围,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呢?小编为大家分析:
一、老年人缺乏投资常识
老年人之所以会掉入投资陷阱,主要是因为缺乏投资理财常识。我们都知道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越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我国目前无风险利率(一年期的国库券或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到4%,那么这些年化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的投资产品怎么可能无风险呢?
以网贷行业为例,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平台,所谓的安全都是有条件的,是建立一定期限上的,外加如今去刚兑浪潮,讨论网贷投资的安全性,除了考虑平台本身因素外,还要注重标的风险。
二、子女的主动性不够
老年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缺乏投资常识,这无可厚非。但作为子女,我们是有义务科普这方面知识的,思想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家中老人情愿相信别人的话,也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这值得反思。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无外乎两点:
1.老人觉得你不够专业
说白了,相比于平台业务员而言,老人并不认可你的投资理财能力。对于你这种门外汉,老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自然会下意识的隐瞒。
2.缺乏家庭关爱
那些平台业务员能得到老人的认可,除了本身的口才好外,把人说的晕头转向,还有关键的一点,他们热情啊!对老人嘘寒问暖,排忧解难,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带着功利性的,但是老人可不一定会这么觉得,这些久违的关怀让他们深感欣慰。再加上,资金安全回款,这种信任感会无限倍增。而作为子女的你真的有信心战胜他们吗?不好说吧!甚至有些老人明知会被骗,却心甘情愿掏钱买单!只因为那句关怀。
3.从众心理作祟
据钱优客小编了解,一般投资被骗的老年人都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比较空闲,退休在家,没啥事做,对外界新事物既好奇又害怕,这种心态容易被人乘虚而入。
二是有钱,存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金,平常舍不得花,有些积蓄。
三是孤独(空巢老人),现在老人多半不与儿女同住,日常聊天唠嗑也都是老年朋友,偶有年轻人关怀,会倍感亲切。
与此同时,老年人由于圈子小,以小区为集聚点,一来二去,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所以业务员往往采取以点破面的方法,专攻一两个性格开朗的老人,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再加以小利引诱,轻而易举,这些老年人就成了他们下线。三下五除二,一个小圈子的老年人就被全部拿下。
这时,人性的弱点又会随之放大,一个人心里不踏实,一伙人就能壮胆。人多力量大,人多好闹事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盲从甚至攀比心理,不知不觉,老人就把自己全部积蓄砸入。
风险可想而知,投资哪有靠人多壮胆的,但如此闹剧,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我们不得不防。
小编说了这么多,大家了解了吗?那我们知道原因了,要如何预防呢?请看下篇《如何预防老年人理财投资上当受骗》。大家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钱优客】小编心语:天气转凉,请注意加衣!
4. 老人投资被骗 纠结该不该报案
1,应该
2,
投资被骗了建议尽快收集证据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几种常见的投资被骗回处理方式答:
一、投资房产被骗
去中介总部投诉。
找到中介公司老总投诉。
找建委投诉,08年新规,中介投诉不解决扣12分会被吊销执照。
找房地产中介协会投诉。
二、购买理财产品被骗
掌握好关键证据
到公安部门、工商部门、证券监管等职能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要携带好报案材料,包括投资合同、银行凭证、提款困难截图、网站虚假宣传截图和涉嫌非吸、非法集资的证据。
三、买余额宝遭账户被盗
找支付宝客服,支付宝按约定会应全额赔付。
报案后等待立案侦破。
如果支付宝做得不好可向银监会投诉。
5. 家里老人被人骗去参加各种投资这种事怎么办
首先是给老人做工作,让他们了解骗局,不要被高利率所诱惑。再想法将他们做存钱加上他们不知的密码。再用事实例子说服他们。最后报警。
6. 社会非法募资欺骗老年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了最热议题之一。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显现更多的是老年人被骗的事件,尤其是近几年来不断涌现出针对老年人的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犯罪案件。
老年人被骗的钱财大多是其辛苦一生攒下的钱,谴责骗子的同时,在法律规范仍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提高警惕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涉及到大笔资金投资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和子女沟通!多听子女意见!多与子女谈谈!
其次,一定要去专业机构咨询,详细了解,详细询问,详细考察!
当然作为杭城防骗普法小分队一员的律疏君,不会就这么算了。
今天律疏君就先针对投资上一直存在的许多人始终分不清的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给小伙伴们支个招。下面两段是来自网络的科普,大家先看看……
私募基金是什么?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少数特定机构和特定自然人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同时也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定的民间投资方式。投资人一旦出资即成为基金的股东或者合伙人。募集资金一般交由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运用。
非法集资请留心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主要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为主。
……
看着每句话似乎都很好懂,但又似乎不是很明白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
私募基金和非法集资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憋说话,律疏君先帮大家梳理一下。
↓↓↓↓↓↓
募集方式:私募基金只能采取非公开的方式募集,不得公开宣称;非法集资采用公开宣传、推介的方式引诱投资人投资。
募集对象:私募基金仅面向特定对象,投资者是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非法集资面向社会公众。
投资额最低标准:私募基金自然人投资下限100万元人民币;非法集资不设门槛。
风险承担方式:私募基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必须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不得承诺固定回报;非法集资规避风险提示,以高额利息或固定收益回报诱使投资人出资。
投资人数:私募基金股份制基金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200人,公司制和合伙制不得超过50人;非法集资投资者人数没有上限。
这么一看,是不是很简单的啦~
好了,作为普通投资人你就不用往下看了。接下来,律疏君来说说私募机构。在非法集资团队各种包装祸害人间的时候,普通投资人都感到害怕,合法的私募机构应该就更小心。毕竟世道这么乱,一不小心就会……
私募基金是一项新兴的行业,关于私募基金的法制规范建设任重道远,必将有一段艰难的前行道路。而私募机构需要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有能力对等的参与私募机构融、投、管、退全流程风险控制、方案设计、战略规划、策略布局,才是私募律师的价值所在。
然而现状却是:
需求端→→→大量具备一定规模的私募管理人在寻求有价值的律师服务;
供给端→→→真正可以与需求相匹配的律师服务凤毛菱角。
私募法务人才的缺口很大,了解与精通之间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懂投资、观大局、深研业务,有足够精深的专业积累才能够在私募领域游刃有余。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但第一个懂吃螃蟹会吃螃蟹的人才是真英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私募领域仍将大火,相对应的法律规范也会陆续出台。作为投资人,如何在该领域抢占先机,规避风险,立于不败之地?选择一个专业的私募法务人的重要性,则是毋庸置疑的。
7. 忽悠八十岁以上老人投资属违法吗
以欺诈的方式忽悠任何年龄的人投资都是违法的,不限定八十岁的老人。所有民事行为都要遵循诚实、守信、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被忽悠而投资就不是自愿的,而对集资者来说,忽悠人投资就无诚实可言。
8. 老年人投资为什么总是被骗
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手段高明的骗子们常常会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谓权威的心里特点,请君入瓮。
9. 老人投资中骗局是怎么回事
UC头条报道,近日一则老人投资中骗局的新闻引发关注。由于患上脑梗塞,一年内之后半身不遂,容70岁的胡效敏躺在沙发上,身体彻底垮了。过去6年时间,她共花了80万元先后投资了6个“项目”,按照合同,回报可达数百万元
还要在每天“领取小礼品”的骚扰电话中,“毫无尊严地生活”。母亲6年投资6项目至今本钱都没收回
10. 老人投资被骗,钱怎么要回来
我也被骗了,不过还好有保留交易凭据已经追回了。需要帮助的难友抓紧时间再拖平台跑路就追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