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用药存在的误区

老年人用药存在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1-01-10 15:35:03

老年人用药原则

1、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2、受益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3、择时原则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4、暂停用药原则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5、小剂量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② 老年人用药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

老年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较多,目前上市的药品根据药理作用剂型较多,尤其是肠溶剂和缓释片,老年人服用药品喜欢嚼服,认为这样药效更好,但是对于缓释片,如降压药拜新同,嚼碎药品会使药物瞬间大量释放,造成药物中毒;肠溶片如老年人常用的拜阿司匹林对胃刺激性很大,一旦嚼碎会破坏肠溶衣导致药物大量在胃释放,胃酸会破坏阿司匹林,使其产生大量水杨酸,严重可造成胃穿孔,因此服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
目前多数药品都是日服二到三次,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经常容易忘服漏服药物,有的老年人经常会把忘服的药物和下次的药物累加服用,这样是十分危险的,容易造成药物中毒,忘服漏服药品时要根据疾病进行检测后决定药物用法用量,如测量血压血糖等。
目前各大地方台播出很多保健品的宣传节目,宣称能治疗各种疾病,不用服用药品就能根治血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其实质只是保健品没有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有的在药监局网站上根本查不到信息,有的也只是以保健品注册,根本不能代替药品使用,老年人为了追求身体健康容易被蒙骗,盲目相信其效果,而错过了服用真正治疗的药品,导致病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③ 影响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原因有哪些

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用药方案复杂

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最易引起不依从,不依从性与用药方案的复杂性直接相关,若采取多种药物治疗时,患者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此外,有的患者多科就诊,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案不一,同样难以遵循医嘱。特别是老年人中健忘和痴呆症患者,常对一些简单的用药方法易感到无所适从,如服药几分钟后就忘,又会接着服第二次药。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患者因无人监督服药,不能确保按医嘱治疗。

2 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

对于视力差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患者和高龄老人,药物的剂型和规格就可能成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如药片太大造成的难以吞咽,过小不利于患者抓取,有些液体制剂装于500ml瓶中,不利于患者使用。容器体积过小或瓶盖难以打开,对于患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帕金森病的患者用药就很困难等等。

3 药物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停用

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助长不依从性。研究证实,副作用的发生率与早期中断治疗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例如:患者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多在1周后才出现效果,在产生疗效之前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不良反应,患者以为自己的病情加重,因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4 对患者缺乏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质量往往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医师 能够关心患者,认真治疗,患者对医师有信任感,治疗的依从性就好。反之,患者不相信医生依从性就差。另外,药师发药时未能详细解释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有的甚至把调配好的多种药品放在同一药袋中发给患者,则会使一些患者错把栓剂或外用药当口服药用等。

5 患者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

(1)患者以为自己病情好转,如有些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认为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就中断服药。

(2)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个别患者因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可能出现药物所致的新症状而中断治疗。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和药物缺乏了解,以致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医嘱产生不依从性。

(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换用比较便宜疗效较差的药物。

(4)受社会不良广告宣传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④ 老年人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五种

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共有五种,分别列在下面:

1、精神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最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错乱、抑郁和痴呆等。如吩噻嗪类、洋地黄、降压药和吲哚美辛等可引起老年抑郁症;中枢抗胆碱药安坦,可致精神错乱;老年痴呆病人使用中枢抗胆碱药、左旋多巴或金刚烷胺,可加重痴呆症状。

2、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没有年轻人灵敏,压力感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为体位的突然改变而产生头晕。使用降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时,尤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在使用这些药时应特别注意。

3、耳毒性

老年人由于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听力有所下降,易受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年老体弱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多黏菌素可致第8对脑神经损害。前庭损害的主要症状有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的临床表现有耳鸣、耳聋。由于毛细胞损害后难以再生,故可产生永久性耳聋,所以老年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减量,最好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和其他影响内耳功能的药物。

4、尿潴留

三环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有副交感神经阻滞作用,老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可引起尿潴留,伴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纤维病变的老年人尤易发生,所以在使用三环抗抑郁药时,开始应以小剂量分次服用,然后逐渐加量。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速尿、利尿酸等强效利尿剂也可引起尿潴留,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5、药物中毒

老年人各个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肾脏排泄毒物的功能比25岁时下降20%,70~80岁时下降40%~50%。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肝血流量比年轻时下降40%,解毒功能也相应降低。因此,老年人用药容易中毒。

⑤ 父母患有高血压,有哪些用药的误区要告诉他们

现在有很多老年人患上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一般要长期服用药物,然而很多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用药还存在很多误区,所以导致高血压控制不下来,以下介绍几下高血压用药误区,希望能帮助到这些老年患者。

2、担心降压药有副作用,减少用药量。有些老年人觉得服务降压药会对肝、肾造成伤害,所以自己就会私自减少用药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降压药的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比起高血压对血管的伤害简直只能忽略不计,所以一定要听医嘱,不要随意改变用药量,减少高血压的危害。

3、容易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土偏方。有些老年患者被确诊了高血压心情就会非常急躁,想要彻底根治,这个时候就会容易听信亲戚朋友所推荐的偏方,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高血压是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的,一些所谓的偏方不仅起不到降血压的效果,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本身也会因此延误治疗,得不偿失。

以上几个用药误区希望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避开,听从医生的嘱咐用药,让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⑥ 老年人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体弱多病,因而用药机会相应增加。但不少药物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故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原有病史、用药史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特点,合理用药。

(1)明确诊断,掌握病情后对症治疗。

(2)选择适宜的剂量。治疗慢性病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需要,再调整到个体最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具体按成人量的1/2~2/3给药,对一些毒性作用大的药物应个体化给药。

(3)减少用药的种类。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减少用药种类。若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最好停药,一般无需用其他药去纠正,以防止导致更多的副作用。单用能生效时勿联用,如必须联合用药,以不超过3~4种为宜。

(4)避免药源性反应。药物副作用常用其他药来治疗,但这又可能出现新的药物副作用,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开始用药时就应合理选择,以尽量减少或消除副作用。

(5)勿擅自用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并非无副作用,不要单凭主观经验或症状自行用药。

(6)勿擅自停药、换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病人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停药或换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7)不滥用抗生素、维生素和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和激素,不是万能药,也并非太平药。

(8)勿偏信贵药、新药、进口药。其实,判定药物的优劣应以治疗效果为依据。一般普通药足以产生疗效时,就不必应用贵药、新药、进口药。

(9)老年人应慎用的药物。地高辛、普萘洛尔、氨茶碱、阿托品及山莨菪碱(654-2)、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利尿药、催眠镇静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菌药物、激素类、泻药、口服抗凝血药等,这些药对老年人有较大刺激作用,应慎用。

⑦ 老年人用药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①用药过多:这是由于一方面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病,他们常需要多个专科医生的治疗,容易开出作用相同或相似的药,可能造成过量服用某个药物;另一方面有些药物有多个商品名,老人们在不同医院开出的不同名称的药物,有可能却是同一种药物,同时服药,造成重复用药;第三方面,有些老年人长期服药,用药管理不当,没有详细的用药记录。去医院就诊时,不能向医生提供自己的用药情况,致使医生开出了作用相同的药物;第四方面,有的老人急于治疗病痛,未严格遵从医嘱,自行增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造成严重的后果。

②用药时间过长:有些老年人因感觉某个药物很好,就长期服用。老年人由于器官的衰 老,虽然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小,但长期服用也会产生蓄积,出现不良反应。

③使用错药、劣药、假药 吃错药:一是由于医生的错误诊断,开出错误的药物;二是由于药师的工作失误,发出错误的药物;三是由于自己的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等原因而 误吃错药。吃到劣药、假药,有些是由于听信一些虚假药物广告盲目购买,有些是在一些非 法药店和小诊所里购买。

④服用过期或变质药品:有些老人一次购买大量药物以备长期服用,造成药物过期而误 服。还有好多人不了解药物的储藏条件,错误存放药物,致使药物变质造成误服。

⑧ 老年人用药原则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普遍比较“迷信”各种保健品,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可是仍有很多老年人仍在“执迷不悟”。这里再强调一次:保健品不是药品,起不到任何的医疗作用,至于是否能起到保健作用,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基本没啥用处。问题是,起不到保健作用也就罢了,会不会起到副作用呢?这个也无法回答,因为它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东西?是否含有了有害成分?谁也不知道。

以上是一些比较主要的用药原则,老年人要尽量遵从。药物不是其他的食物,吃不好不但治不了病痛,还容易造成新的伤害。另外,作为家属,一定要照顾好老年人,提醒、监督他们按时吃药,这样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

⑨ 老年人选择用药的原则有哪些

老年人用药基本原则:
一、选用合适药物。诊断一经确立,首先权衡治疗药物的利弊,不仅要考虑到即时的治疗效果,也要考虑持续用药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在多药合用时,更应想到可能会发生药物有害的相互作用。
二、掌握最佳的用药剂量。一般要求是: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的1%;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的1/3; 70岁以上,用1/4; 80岁以上,用1/5。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最佳剂量,加强血药浓度监测。
三、避免不适用药物。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抗病与承受药物的能力俱下降,故在使用药物时,应当非常慎重,努力避免不适用药物。

四、警惕合用药物的不良反应。颈肩腰腿痛病人常用的非甾体药与解热镇痛药,若合用会引起不少反应。如阿司匹林与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合用,可使抗凝作用增强,引起溃疡出血;阿司匹林与皮质类固醇合用,更会致溃疡出血;阿司匹林与氨甲蝶呤合用,可使后者的骨髓抑制作用加重;阿司匹林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加剧低血糖反应等。由于老人慢性病多,合用多种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必须警惕合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五、控制特别慎用的药物。一些颈肩腰腿痛老人,常伴肝血流量减少,且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因而在用药后可使某些药物的排泄延缓,清除率下降,造成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升高,进而使药物在体内积蓄中毒。因此,在对腰腿痛伴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药时,应特别谨慎。
男性老人还多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如使用了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就会使已有的排尿不畅更加重。利尿剂常可导致老年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压和血管栓塞。过强的利尿作用,也可使前列腺增生的老年腰腿痛病人产生尿潴留。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当合并严重感染时,即使致病菌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也有可能出现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情况,此时,有必要并用两种抗菌药,以增强抗菌能力。还有安眠药、抗焦虑抑郁药和补品等,均应慎用。

⑩ 浅谈如何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1、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2、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3、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4、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5、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用药存在的误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体检心脏有点肿大是什么意思 浏览:224
亭湖区老年活动中心 浏览:691
老年人社保人脸认证怎么认证 浏览:486
大同36年养老约多少退休金 浏览:910
老年人冬季身体发痒怎么办 浏览:346
有卖养生桶的吗多少钱一个桶 浏览:892
南京工地免费体检有哪些 浏览:851
母亲体检哪些项目最重要 浏览:278
养老保险删除欠费怎么找回 浏览:621
祁东有多少养老公寓 浏览:189
老年人热血 浏览:808
2020广州重阳节有什么活动 浏览:137
父母不求儿女为家做什么 浏览:96
底层农民怎么申请养老保险 浏览:906
一个老人一年花费多少 浏览:761
公办养老机构竣工验收 浏览:819
社区养老机构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478
敬老院和养老院老年公寓 浏览:657
桂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交多少最好 浏览:921
父母逐渐变老儿女应该怎么办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