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发布时间:2021-01-01 17:08:09

A. 和老年人沟通都应该聊些什么话题!

和老复年人聊天一定要聊老制人喜爱的话题,老大爷一般都是喜欢聊钓鱼,养生,下棋等等,而老奶奶喜欢聊家务,电视剧等等,如果这些都不感兴趣可以放大招,拼命夸奖小辈,比如孙子重孙子等等,十个老人九个爱听。

多听老人聊天,多倾听:和老年人聊天的时候,不要滔滔不绝地说,特别是一些科技产品,老人听不懂也不感兴趣。人老了就喜欢怀旧,特别爱说曾经的往事。作为晚辈竖起耳朵听就可以了,如果能够适当插几句话,老人觉得用户爱听事迹,对用户的印象可就更好了。

(1)老年人关心的话题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保持微笑:脸上保持微笑会给人一种更容易亲近的感觉,会让人觉得放松,在同老人们聊天的时候,脸上可以保持一定的微笑,这样会使人看起来比较随和,聊天过程也会很愉快哟,因为人都是相互的。

尊重对方:既然是去看望对方的,而且老人们的年龄也是比用户大的,所以在聊天的过程中懂的尊重对方,不要由着性子随意的发脾气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这一点是尤为要注意的。

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在同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可以聊一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可以讲讲发生在身上的趣事,或者是说听到的,也可以讲讲笑话逗老人们开心。

B. 老年人一般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喜欢听什么呢

我熟悉的老人一来般都比源较喜欢谈谈天,说说往事,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在感情方面的寄托会加重,
我建议你多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回想过去,回想美好的回忆,再或者谈谈他们现在的景况,孩子之类的话题
不过要避免说一些比较难回答的事情,还有,要做一个忠诚的听众,不要在他们侃侃而谈的时候去打搅他们,
这样或许能够使你能够融入他们的生活吧!!!

C. 和老年人 沟通什么 话题 好

老年人的心理:惜命、怕死、太闲 你可以从这上面找找 但是你想和他聊他擅长的内容,那你就是一个听课而已
满意请采纳

D. 社会的老年人多孤独的话题

当子女离家,父母究竟有多么孤独?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一阵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老人拿起电话,热热闹闹的电话那头,子女们以各种理由宣告“今天不回家”。老人脸上的表情慢慢从希望变为失望,放下电话,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都忙,忙。忙点好啊!”夜深人静时,电视已剩一片雪花,老人拉紧身上的毛毯御寒,宽大的沙发越发显出她身影的孤单与瘦小。这时,一个深沉的画外音提醒着天下儿女们:“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一名年轻人曾在看过这一广告后,在网络上感慨:原来,老了是这么可怜的一件事。
在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中,不仅老人的生活、医疗需要保障,他们的精神状态同样需要受到重视。一项针对近1.4万名城市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中四成人都有孤独、压抑、心事无处诉说之感。尽管今年6月26日,“常回家看看”作为精神慰藉条款,已经被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然而,“别让父母感到孤独”,需要来自社会与子女更多的亲情与关爱。
谁来陪陪家中的父母
赵本山的春晚小品《钟点工》,讲述了一个老人孤独寂寞、儿子花钱找来一个陪聊老太太的故事。宋丹丹那句“再唠十块钱”让观众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对空巢老人的处境一阵心酸。近日,在重庆却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钟点工》。
在重庆市渝中区某大厦边的一个广告栏里,贴着这样一则信息:“勤俭懂事、黑发黄皮肤的单身女性,空巢老人蜗居合住,0租金。非诚勿扰,互相关照……”不大的纸面上,黑色字迹工整而遒劲。贴出这张广告的老人姓吴,今年已经74岁。当被问及为何张贴这样一则信息时,老人坦言,独自一人生活多年,因为患有糖尿病,担心夜间突然发病没人照料,不得已才想用“0租金出租”的方法,找个人陪陪自己。
家住辽宁省朝阳市的李奶奶和他有着同样的寂寞。今年76岁的李奶奶已经独居生活6年多,3个子女在北京、广州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像窝在鸽子笼里一样”,平常很少出门,在家每天做两顿面条。平时子女经常给她钱,寄来的食物总也吃不完,不受饿也挨不着冻,只是“无尽的寂寞难以打发”。“最盼望过年,像小孩子一样了。”她苦笑道,只有过年时孩子们才能回来看看她,但一过初五,“他们就要回去工作了,又剩下我一个人”,刚刚“热乎”起来的心窝又复归寂寞。
“空巢”,原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已被引申为子女离家后的家庭空寂。伴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远赴他乡工作定居,无形中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留守空巢老人群体。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而且空巢化还在持续,“十二五”末期,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因为不堪孤独,空巢老人时常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
相比空巢老人还能盼来子女“归巢”团聚,另一部分老人则凄惨更多,他们只能在思念中孤单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家住北京市的李先生今年64岁,按说正是抱上孙子孙女、三代同堂的幸福时光。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儿子的生命,也让他一辈子的幸福成为泡影。退休后,夫妇俩整日在房间对着儿子的照片发呆,几乎断绝了和以前生活圈子的来往。李先生说,中国老百姓活着就为了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有时为了散心,他们会去附近公园,从朝阳升起一直坐到夕阳西下,看到跟儿子年纪相仿的青年人带着孩子戏耍,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
中老年时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这样的家庭,正悄然无息地增加着。卫生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每年新增7.6万个,全国失独家庭已经超百万个,这意味着将近200万父母只能独自生活。
“孤独寂寞是一把利剑,直插老人胸口”
今年1月8日,旅顺口区一家医院内,一名老人跳楼自杀;4月19日,中山区南山街某小区,一名老人从7楼坠下身亡;6月9日,沙河口区某街道,一老人因有解不开的烦恼,选择跳楼结束生命;6月24日,甘井子区辛吉街,一名60多岁的老人爬上楼道的窗户,坠下身亡……
这一幕幕仅是今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惨剧,事实上,有关老人自杀的报道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这些老人的离去让亲人垂泪,让熟人震惊。很多人觉得,老人选择自杀是因为不堪疾病的折磨,殊不知,孤独才是其背后真正的推手。
“孤独寂寞,恰如一把利剑直插老人的胸口。长期如此,太多负面情绪的积累,会造成他们的抑郁倾向,严重时就选择了结束生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对此十分痛心。她告诉记者,人的社会关系有“三圈”,最外圈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对个人情感起不到太多作用;中间圈是工作的同事,最内圈则是直系家属。老人退休后最主要失去中间圈,这时需要家人圈来弥补,但如果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就是“三圈”的全部缺失。在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看来,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安全感都会缺失,造成负面情绪增加,而空巢恰恰促进了这种情绪的增长。
中国老年心理关爱研究中心曾调查了江苏南京400户无子女或独居的60岁以上老人,发现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堪忧:52.5%的人“感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49%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58%的人“感到很孤独”,36.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我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韩养民教授认为,对子女的无私疼爱让独守空房的老人很难承受他们离开后的巨大心理落差。生病或出意外时,得不到照顾的空巢老人常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以及自悲自怜的情绪。
此外,长期的孤单寂寞还会让老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多,同时社会功能更加缺失,造成自闭,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加州大学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会减少6年。“老人本身往往认识不到自己情绪方面的障碍,或认为并不光彩,怕给儿女们找麻烦而讳疾忌医,这样更容易耽误病情,延误治疗。”李娟说。
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时时传牵挂
生活在北京朝阳区呼家楼附近的李奶奶,每天晚上都会走10多分钟,去附近京客隆超市门口,与十几名老人一起“拥挤”在马路边一块狭小的空地上跳舞。如今,这样的情景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老人们的活动场所少得可怜。“要给老人多建些活动场所,让他们走出家门。社区也要组织老人多参加活动,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李娟表示。
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看或者问候老年人。”事实上,崇尚“百善孝为先”的中国,绝大部分子女并非不孝,只是社会发展及带来的激烈竞争令他们不能常陪在父母身边,加深了老人的孤独感。
对此,杨萍认为,离家的孩子能做的就是经常与父母联系,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每天打个电话,1分钟就够,聊一些让老人开心的话题,哪怕就告诉他们“我挺好”。另外,不要以为多给老人买东西,就是把老人挂在心上了。“要在精神上多关注,听他们讲讲心里话。人上了年纪,总会有许多感慨,不要嫌父母唠叨,他们会因为你重视他们、重视家庭而对晚年生活充满希望。”
最后,老人们也要学会自我排解,正确看待子女“离巢”,不必为此感到悲伤。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老人要学会逐渐转变以子女为中心的思维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过得健康、轻松,是给子女最大的心理安慰。
辅助延伸资料: http://tieba..com/p/3444774075

E. 老年人一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

1、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有成就
2、自己孙子
3、自己的风光往事

F. 和老人聊天有什么话题

主要关心老人衣食住行,然后老人有许多经典往事可以分享,多从他们生活那个年代的角度去沟通。

G. 给老年人聊天讲话应该找什么话题

老年最害怕的就是孤独和寂寞。正因为如此,主动地关心、同情老年人,并与之认真地交谈,使他们得以排除寂寞,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便成为后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事实上同老年人交谈,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很有裨益的。

多数老年人都喜欢缅怀往事。如果你能引发他们谈谈他光辉的一页,这对于他们实在是一件最快乐、最得意的事情,而对于你,借以了解一个历史的片断,熟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在老人漫长的岁月中能保持极为深刻印象的事情,总是那些最激动人心最令人感兴趣的事情。

有些老年人,最喜欢向青年人谈他对当前社会各种事情的看法,而在他谈这些看法时,每每拿他知道的过去的事情作对比,那么,你去同他交谈,想引出一个他愿意谈的话题,就决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他年轻时的装饰,他读书的第一所学校,他印象中的最好的一部电影,或那时的交通、娱乐、物价、奇闻等等。欢乐的、痛苦的、可笑的、严峻的、或炫耀,或悔恨,或愤慨,或遗憾――一旦打开老年人的回忆的闸门,我们只怕他说个没完没了的。

同老年人谈话时,你应该以他为主,你只要在一旁静听就行。要时时表现出你的情绪为他生动的讲述所感染;你自然在常常表现出你对他们提出的某些观点的赞同,而当你有不理解或者不同意他观点的时候,也不妨偶尔向他一两个问题,表示你的疑惑、不解。要记住,你是在同一个活生生的人谈话,你在尊敬他的同时,却不要把他当成一座神来侍奉。你在老人面前要表现出过度的虔诚,反而会使他觉得得你的虚假。

老年人大都重听,同他们谈话,要适当加大音量和放慢速度,但切不可完全地把他当成一个聋哑人,你不能表现出对他的怜悯,同他谈话,更不能带有讥诮的神气,那是让他们绝对忍受不了的。

也许是老年人很难找到一个乐于同他交谈的对象的缘故,当他得到了一个你这样高兴同他谈话的对象时,他很可能死死抓住你不放,不让你离开他的身边,有时甚至当你起身告辞时,他还要拉你坐下或招呼你过来,继续与你交谈。一般情况下,听老年人讲话是不能表现出厌烦情绪的,你不能随便找个借口或作个暗示借以离开他。即使他把已对你说过两次的故事第三次又同你讲起,你也应耐心倾听。难道就这样永远地呆在他的身边,无休无止地听他谈一去吗?你要抓住时机!在他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很明显地说完了一段话时,你应立即起身告退,千万不迟疑,你稍一犹豫,他也放许又开始了另一个故事,那么你只好再坐上半个小时。

H. 老人最关注的话题

老年人理财: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话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股票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容及银行、保险业的日益拓展,理财这个概念才正走近越来越多的人们,老年理财也成为一种时尚。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一般不再以通常的劳动形式直接创造财富,或者创造财富的机会相比其他人群越来越少,他们最主要的生财之道就是理财,就是用手中的钱再去生钱。老年人渴望通过理财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以解晚年的后顾之忧。其实,老年理财不仅对老年人有好处,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不能忽视老年人手中钱的作用,应该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理好财、发好财。 老年人理财:钱从哪里来 我国老年人手里有多少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多少老年人有钱,似乎也不好回答。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子女亲属供养占57.1%;老年人自己劳动收入占25%;领取养老金占15.6%。我国目前有3300多万退休人员,他们都有退休金收入。而对一些相对低龄高文化、有技能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退休金外还有一份劳动收入;就是一般的老人,他们过去出于养老的考虑,通过节衣缩食,手里多少都有一些储蓄。对大多数老人来说,手里捏着的往往都是死钱,也许是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他们缺乏将死钱变活钱的意识,理财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很陌生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年人不是无财可理,关键是有没有意识去理,有没有好办法去理,理财能不能发财。 老年人理财的优势:积蓄+经验+谨慎+节俭 现年71岁的美国老人沃伦·巴菲特,在不久前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出的2001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以323亿美元净资产名列第二。 巴菲特一生没做过任何生产性企业,一直都在名副其实地理财。他从11岁开始购买股票,后来又介入证券经纪,几十年下来,成了富可敌国的金融巨头。进入老年的巴菲特滚起雪球来更是得心应手,1992年,62岁的巴菲特以22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9位,但仅仅过了一年,他的净资产就达到42亿美元,几乎翻一番,排名也一跃升至第2位。而从1992到2001年,他的净资产又翻滚了近15倍。 巴菲特晚年理财的巨大成功,除了得益于超人的天赋,多年的经验积累,还在于他一贯保持头脑清醒和谨慎从事的好习惯。他是一个金融投资家,却不是投机家。他以长线投资著称,从不幻想一夜暴富。他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对陌生的领域哪怕利诱再大也决不涉足。前两年,网络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众多风险投资家涉足其间,一个个赚得钵满盆满,有许多人建议巴菲特也介入,巴菲特不肯,理由是他不了解这一领域,人们纷纷讥笑他保守。结果去年开始,网络概念股全面崩盘,那些一夜暴富的网络投机家的财富大幅缩水,而巴菲特的财富却直线上升。这时,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老谋深算和先见之明了。 巴菲特的另一大长处是节俭。他在生活方面表现得实在不像是一个身价数百亿的超级富豪。自己开车,衣服总是穿破为止;最喜欢的运动不是高尔夫,而是桥牌;最喜欢吃的食品不是鱼籽酱,而是玉米花;最喜欢喝的不是XO之类名酒,而是百事可乐。 资本(积蓄)+经验+谨慎+节俭——巴菲特的这些优势可以说是大多数老年人共有的优势。巴菲特理财获得了成功,其他老年人也一样可以成功,只不过是大小有别罢了

I. 和老年人 沟通什么 话题 好

跟老人沟通首先要懂礼貌,整个人要沉稳,老年人不喜欢多动漂浮不定的类型,顺着老年人的话题说下去,这样老年人基本上应该是会喜欢你的。
满意请采纳

J. 老年人的话题

你多大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关心的话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九州通人寿养老院属于哪个社区 浏览:450
养老金直接补 浏览:470
应城农村养老金如何交 浏览:799
读经典诗文传承孝敬文化 浏览:881
50岁贺词大全 浏览:496
国外多少岁领养老金 浏览:355
社保交上30年退休多钱 浏览:844
如果父母学习都不好如何培养孩子 浏览:75
丽江的养老金什么时候发放 浏览:380
父母是打工的怎么描写工作环境 浏览:647
2018年养老金还会张吗 浏览:176
2015年农村养老金标准 浏览:715
研究生体检可以做什么 浏览:879
怎么给长寿花用营养液 浏览:661
有关重阳节的短语 浏览:866
50岁换了15个工作 浏览:508
烟台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怎么办 浏览:610
最长寿鹅 浏览:52
老年公寓入住人员护理标准 浏览:54
太平颐泰康养老社区哪个好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