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药物性黄疸的症状

老年人药物性黄疸的症状

发布时间:2021-01-01 13:42:22

老年人黄胆过高会引起什么症状

【临床表现】

病程约2~3个月。
一、黄疸前期 多数起病缓慢,可有畏寒发热,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本期体征不显著,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染。
二、黄疸期 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1周左右达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黄疸日益加深,皮肤搔痒,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约10%的病人脾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异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
三、恢复期 此时黄疸和其他症状逐渐消退,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肝脾逐渐回缩,肝功能渐趋正常。有些病人口苦、肝区痛、腰背酸困、腹胀等症状迁延较久。本期病程2~16周,平均一个月左右。
有人观察有部分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可再次出现病情复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少数患者呈慢性经过。有报道病程迁延达1年之久,黄疸持续时间最长达33个月。

【化验检查】

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二、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

三、血清酶测定

①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②其它酶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可轻度升高。

四、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 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五、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①蛋白电泳γ-球蛋白(9~18%)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

②血清蛋白电泳前白蛋白(由肝脏合成)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达83~92%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

③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 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六、血清免疫学检查

①甲型肝炎 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

②乙型肝炎 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HBsAg的前S1(Pre-S1)和前S2基因。用组织化学及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细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复制的肝组织中常含有HBsAg的前Sl和前S2。血清中可测定抗-前Sl和抗-前S2,前者于潜伏期即出现,后者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出现。故抗-前Sl阳性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抗-前S2可为肝炎恢复的指标。

③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除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阳性可确诊。

④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组织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

⑤戊型肝炎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并发症与后遗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HBV标志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等组织中找到。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电镜检查,发现关节滑膜上有HBV颗粒。血清HBsAg持续阳性的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活检肾小球组织中曾发现有HBcAg沉积。并发结节性多动脉炎者的病变血管壁上可见HBsAg、IgG、IgM、C3等组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预后】

急性甲型肝炎预后大多良好。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其中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26~55%可转为慢性。戊型肝炎则约10%转为慢性肝炎,以迁延性居多。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后较慢性迁延性肝炎为差。

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慢性肝病发生肝癌者较对照组高10.76倍。病理学检查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病理切片中,全部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的改变,且多数是从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来。

【常规治疗】

一、基础治疗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继发感染。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口服卡那霉素以控制肠道细菌的生长。

二、抗病毒药物应用

三、免疫调节剂的应用: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②胸腺肽治疗;③强力宁。

四、活跃微循环的药物治疗:莨菪类药物和小剂量肝素、丹参等,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http://..com/question/7932889.html

Ⅱ 中老年人注意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退,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减弱,更要加强对肝细胞的保护,防范有害因子的侵袭。引起肝细胞损害导致肝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但从临床实践看,最主要的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染性肝炎;一类是酒精或药物所致的化学性肝损害。其中,药物性肝损害最值得重视。

哪些药物最容易损害肝脏呢?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抗结核病药物。如异烟胼(雷米封)、利福平等都有肝损害的副作用,尤其是利福平毒副反应更大,常出现转氨酶明显升高、黄疸、肝功能降低。倘若两药并用,对肝损害更大。中老年人使用时要特别谨慎。②某些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与许多肝损害有关,虽然大多损害较轻,但有10%~20%体质特异者可发生严重肝细胞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大环内酯类中的红霉素早已被证明有一定肝毒性,持续用药两周以上者,约2%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当前普遍使用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虽不会明显影响肝功能,但不少患者可表现转氨酶升高。③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卡氮芥、白消安等,短期应用无大碍,长期小剂量使用可因积蓄作用而致较严重肝损害。④其他如中枢神经作用药(冬眠灵、非那根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口服避孕药、降脂药、抗甲状腺药等,均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

处理原则:凡药三分毒,肝脏是药物代谢转化的主要场所,故首当其冲。因此,在用药前应事先了解有无肝损害毒副作用及其影响程度,从而权衡利弊,慎用或禁用;对有可能引起肝损害药物,应尽量小剂量、短疗程,避免积蓄作用,这一点对中老年人特别重要;密切注意肝功能情况,如原来就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更要十分谨慎。

Ⅲ 黄胆病的症状

【小孩黄疸会有什么症状?】家长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不久,会出现黄疸,但对于自家宝宝,黄疸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家长一定很关心,那么,引起宝宝黄疸都有哪些原因呢?

应对方法: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Ⅳ 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1 1)胆囊肿大:黄疸伴胆囊肿大时,多提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或肝门部有肿大的淋巴结或肿块压迫胆总管。所触及的胆囊其特点是表面较平滑,无明显压痛,可移动,这种胆囊肿大常称为Courvoisier征。而在胆囊癌或者胆囊内巨大结石时,肿大的胆囊常表现为坚硬而不规则,且多有压痛。 (1 2)腹水:黄疸伴有腹水时,多考虑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头癌、壶腹癌等发生腹膜转移等。 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皮肤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2)在急性溶血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状。 (3)急性发作时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4)脾脏肿大。 (5)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6)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不超过80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加。 (7)由于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致使肝细胞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速度加快,故结合胆红素的形成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亦增加,肠道中尿胆原增加,最终导致尿中排出的尿胆原增加(“肠肝循环”中回到肝脏的尿胆原增加的结果,图2)。 (8)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9)尿中胆红素阴性(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脏排出)。 (10)在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降低,而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 3.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 (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细胆管阻塞时(即肝内郁胆),则尿中尿胆原及粪中粪胆原含量减少;无毛细胆管阻塞时,则尿中尿胆原含量常增加,而粪中粪胆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胆原增加的原因是肠肝循环中吸收入门静脉的尿胆原,因肝细胞受损后,将其处理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故较多的尿胆原便进入体循环而导致尿中尿胆原增加。 (5)肝功能受损的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损害,则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常呈阳性。 (7)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的基本病变。 4.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者多见,少数患者伴心动过缓。 (2)尿色深,似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尿中胆红素阳性。 (6)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固醇增高,脂蛋白-X阳性。 诊断 观察患者巩膜、黏膜与皮肤有无黄疸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并应与进食过多的南瓜、胡萝卜、西红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黄疸相鉴别(假性黄疸者其血清胆红素正常)。老年人巩膜可有少许脂肪沉着而表现为微黄色,不应视为发生了黄疸。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作仔细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正确作出黄疸的病因诊断。 1.病史 (1)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可有不同病因的黄疸,例如新生儿可有生理性黄疸;婴儿有黄疸要排除肝炎或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与青年则以病毒性肝炎多见;中年妇女尤较肥胖者要考虑有胆石症可能;40岁以上患者要考虑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头癌多见,女性则以胆道癌多见。 (2)职业:常与有害物质,如四氯化碳等接触者发生黄疸时,应考虑到有中毒性肝炎的可能。 (3)服药史:经常服用氯丙嗪、苯二氮卓类、雌激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甲睾酮、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后出现黄疸者,应考虑是药物性肝病。黄疸多系肝内胆汁淤积所致。 (4)肝炎接触史、输血与注射史:近期有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有输血、应用血浆制品、注射史等后,出现黄疸者应考虑病毒性肝炎。 (5)既往史与家族史: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史,有胆道手术史者,如出现黄疸(或再次出现)时应考虑黄疸是胆道病变所致,可见于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残余结石、胆道术后胆管狭窄等。家族史中除考虑病毒性肝炎外,还应想到有无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可能性。 (6)妊娠史:妊娠期发生黄疸者除考虑病毒性肝炎、胆石症等疾病外,还应想到妊娠期复发性黄疸、急性妊娠脂肪肝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 (7)传染病史:应了解有无血吸虫病史、华支睾吸虫病及钩端螺旋体病史。 (8)饮酒史: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如发生黄疸应考虑有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 2.症状与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Ⅳ 黄疸都有什么症状

你好楼主,黄疸型肝炎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病程2-3个月。主要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 (1)黄疸前期,一般持续2~7日,多数起病缓慢,可有畏寒发热,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某些病例有明显的上呼吸道症状,类似感冒。本...期体征不显着,部分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于本期末小便颜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染。 (2)黄疸期,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1周左右达高峰,部分病人短期内可出现肝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黄疸日益加深,皮肤瘙痒,大便呈淡灰白色,肝多肿大,质地充实有压痛、叩击痛。约10%的病人脾肿大。肝功能检查有明显异常,本期病程2~6周左右。 (3)恢复期,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3周,有的持续1~2月。这一时期黄疸已退,食欲恢复,精神和体力也逐渐恢复。肝功转氨酶逐渐下降一直到正常。肝肿大也逐渐恢复。但是肝脏实质的真正完全康复还需半年左右。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其它症状和体征也轻。 你的脸色发黄,有可能是黄疸型肝炎,建议你去医院做相关肝功能检查才能确定是不是得了黄疸型肝炎。如果,没有患上那就最好不过了,贵州美康肝病专家提醒,预防黄疸型肝炎要注意:接触乙肝病人后要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隔离接触者、对可疑患有肝炎的小孩应该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Ⅵ 黄疸早期症状有哪些

3.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 (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细胆管阻塞时(即肝内郁胆),则尿中尿胆原及粪中粪胆原含量减少;无毛细胆管阻塞时,则尿中尿胆原含量常增加,而粪中粪胆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胆原增加的原因是肠肝循环中吸收入门静脉的尿胆原,因肝细胞受损后,将其处理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故较多的尿胆原便进入体循环而导致尿中尿胆原增加。 (5)肝功能受损的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损害,则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常呈阳性。 (7)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的基本病变。 4.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者多见,少数患者伴心动过缓。 (2)尿色深,似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尿中胆红素阳性。 (6)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固醇增高,脂蛋白-X阳性。 诊断观察患者巩膜、黏膜与皮肤有无黄疸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并应与进食过多的南瓜、胡萝卜、西红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黄疸相鉴别(假性黄疸者其血清胆红素正常)。老年人巩膜可有少许脂肪沉着而表现为微黄色,不应视为发生了黄疸。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作仔细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正确作出黄疸的病因诊断。 1.病史(1)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可有不同病因的黄疸,例如新生儿可有生理性黄疸;婴儿有黄疸要排除肝炎或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与青年则以病毒性肝炎多见;中年妇女尤较肥胖者要考虑有胆石症可能;40岁以上患者要考虑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头癌多见,女性则以胆道癌多见。 (2)职业:常与有害物质,如四氯化碳等接触者发生黄疸时,应考虑到有中毒性肝炎的可能。 (3)服药史:经常服用氯丙嗪、苯二氮卓类、雌激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甲睾酮、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后出现黄疸者,应考虑是药物性肝病。黄疸多系肝内胆汁淤积所致。 (4)肝炎接触史、输血与注射史:近期有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有输血、应用血浆制品、注射史等后,出现黄疸者应考虑病毒性肝炎。 (5)既往史与家族史: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史,有胆道手术史者,如出现黄疸(或再次出现)时应考虑黄疸是胆道病变所致,可见于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残余结石、胆道术后胆管狭窄等。家族史中除考虑病毒性肝炎外,还应想到有无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可能性。 (6)妊娠史:妊娠期发生黄疸者除考虑病毒性肝炎、胆石症等疾病外,还应想到妊娠期复发性黄疸、急性妊娠脂肪肝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 (7)传染病史:应了解有无血吸虫病史、华支睾吸虫病及钩端螺旋体病史。 (8)饮酒史: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如发生黄疸应考虑有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 2.症状与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Ⅶ 药物性肝损伤导致黄疸,现在肝功能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请问黄疸能完全消退吗一般要多久不要粘贴复制

您好!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回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答能异常情况即为药物性肝损害。一般药物性肝损害都是可逆的,经过护肝治疗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就能恢复,黄疸也能完全消退。消退时间因个体而已,一般在2~3周。时间长短在于:肝损伤前肝功能状态、肝损伤的程度、肝细胞再生能力、护肝药物强弱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愈合好,不必过于担心,但平时使用药物时要小心。
祝好!

Ⅷ 老人黄疸吃什么药

你好 引起黄疸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是血液和肝脏出了问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病理性的到医院光照疗法或中医治疗。祝你健康!

Ⅸ 药物性肝损伤,中重度,有黄疸 在正规医院治疗护肝一周了,都是用的很好的药,刚开始吃不下饭的症状稍微

你好,现在肝功能检查结果中胆红素多高呢?能告诉我用了哪些具体药物?

Ⅹ 什么是药物性黄疸

药物性黄疸肝炎治疗是怎样的? 药物性黄疸肝炎治疗重点是什么? 药物性黄疸肝炎治疗这如何了解呢? 由药物作用引起肝组织损害而发生的肝炎叫做药物性肝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即解毒)的器官。绝大多数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后,在某...些酶类的作用下,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随胆外或尿液排出体外。而有些药物则不被转变为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降解或灭活,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即所谓药物性肝炎。特别是不恰当地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损害更甚,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情况。 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重要因素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两个重要因素包括,一为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害,二为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故前者常被称为可预测性损害,后者则多呈不可预测性。 药物性肝炎的症状不同药物引起的肝炎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 急性药物性肝炎多数发热不明显,可有乏力、尿色加深、皮肤瘙痒、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大量坏死,病人在一至两周内可死亡。约10-20%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其死率高达50%以上。 慢性药物性肝炎起病缓慢,常伴有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炎、肾损害、皮肤黏膜病变等肝外表现。如果未及时停药进行治疗可出现肝功能衰竭或发展为肝硬化。 药物性肝炎治疗原则 1、立即停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2、一般治疗与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肝炎相同,如及时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如有出血、肝昏迷应按出血、肝昏迷处理。 3、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有出血倾向加用维生素 K。 4、尽量用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剂,如异烟肼引起的肝炎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点。 5、有过敏、黄疸较深、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类药物,待病情减轻后逐渐减量。 6、胆汁淤积型的患者应用苯巴比妥与消胆胺治疗,黄疸重者可用中药茵栀黄治疗。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药物性黄疸的症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九州通人寿养老院属于哪个社区 浏览:450
养老金直接补 浏览:470
应城农村养老金如何交 浏览:799
读经典诗文传承孝敬文化 浏览:881
50岁贺词大全 浏览:496
国外多少岁领养老金 浏览:355
社保交上30年退休多钱 浏览:844
如果父母学习都不好如何培养孩子 浏览:75
丽江的养老金什么时候发放 浏览:380
父母是打工的怎么描写工作环境 浏览:647
2018年养老金还会张吗 浏览:176
2015年农村养老金标准 浏览:715
研究生体检可以做什么 浏览:879
怎么给长寿花用营养液 浏览:661
有关重阳节的短语 浏览:866
50岁换了15个工作 浏览:508
烟台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怎么办 浏览:610
最长寿鹅 浏览:52
老年公寓入住人员护理标准 浏览:54
太平颐泰康养老社区哪个好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