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老人不愿和儿女同住
住在儿子家感觉自己像外人
从早忙到晚成了免费“仆人”
生活习惯和观念不同,有代沟
家住房山区南沿里社区的刘老太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可身体硬朗,思维清楚,性格开朗。从上世纪80年代初,她就和老伴儿在这里安家了,直到上了岁数,四个儿子在外面成家立业,老两口依然单独住在这里,买菜做饭洗衣打扫,样样都亲力亲为。前几年,老伴儿患了老年痴呆症,刘老太又多了个照顾病人的职责,但她照样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鉴于老人年事已高,儿子儿媳多次提出要将老人接去同住,老人们总是婉言拒绝。
去年春节前,老伴儿突然离世,刘老太遭受了极大打击。作为儿女,深知母亲内心的痛苦。于是,刘老太的四个儿子商量,轮流将母亲接到自家住。刘老太同意了,可没住多久,还是返回了自己的老房子。
其实儿子儿媳特别孝顺,可刘老太为什么还是回家了?因为她觉得怎么都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老人睡眠时间少,早上5点多就醒了,但怕吵着儿子儿媳,醒了也得在自己房里待着;晚上五六点饿了,可儿子儿媳还没到家,刘老太又不好意思自己开伙先吃;想出门去买个菜,也被儿子拦下担心她一个人在路上出岔子。另外,房间的摆设都是儿子儿媳弄的,刘老太平日闲来无事做的小手工作品也不敢往桌子上摆,担心他们会不喜欢。“我知道他们想让我住得舒服,但我老感觉自己像个外人。”
回到和老伴儿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刘老太的心才轻松下来。两居室虽然不大,但收拾得整洁利落,墙上挂着老两口的合影,卧室里也随处可见儿孙满堂的温馨照片,桌子柜子上摆放着她平时制作的剪纸、丝袜花等小作品。每天早上5点多出门,在一草一木都那么熟悉安心。
刚刚从美国旅游了一个月回来的林阿姨,下周又要出发去桂林了,她的朋友圈里不是她参加跳舞、唱歌活动的图片,就是她游览名山大川的旅游照片,每天都精神饱满,活力充沛,一点儿不像已经65岁的老人。她觉得,退休生活能活得这么潇洒,得益于没有跟儿女一起住。
林阿姨的儿子已经结婚好几年了。“刚结婚头一年,和儿子儿媳一起住,那感觉真是不咋地。”快言快语的林阿姨觉得,自己和老伴儿简直就是儿子儿媳的免费“仆人”。早上6点多,老两口起床要先给小两口准备早餐,有时候还得敲门叫起床,怕小两口上班迟到。儿媳喜欢猫猫狗狗,在家里养了一只狗和两只猫,“喂猫遛狗的事儿也都是我们俩的。”到了中午老两口随便热点儿剩饭剩菜,下午休息一会儿就得琢磨着晚上做点儿什么好吃的。经常是费尽心思做的晚饭,小两口还觉得不合胃口。而收拾屋子、洗衣服这样的家务事,也基本上都是林阿姨代劳。
林阿姨爱唱歌跳舞,退休后还参加了社区里的合唱团,有时候合唱团的姐妹们会组织郊游,甚至出国游玩,但林阿姨总因为还要照顾儿子儿媳而参加不了。想来想去,林阿姨提出和儿子儿媳分开住,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晚年生活。现在,林阿姨去老年大学学电脑、和老友爬爬山……每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人也显得年轻了许多。
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老人更愿意自己住。在一些新建小区里,买房的年轻人条件相对较好,他们的父母大多有自己的住房,“这样的老人退休之后有自己的生活,或者参加一些文体团队,自己也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 日本老太自学编程开发游戏,老年生活是享福还是学到老
人的一生要如何或者才有意义,是一个大家都比较迷茫的问题。有的人认为,人活着应该知足常乐,每天享受幸福的生活,轻轻松松的寻找一种内心的安稳,这样活着才有意思。另外一种人认为人活着就要去奋斗,一生之中要在前进中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人生才能十分的充足,活着才有意义。
对于这个争论,今天我看到的一个消息也许会给我们几分启发,日本退休一个老人,他喜欢的不是散步和游玩,反而是自学编程开发了游戏,他的游戏竟然上了苹果商店,这样的老人确实值得我们佩服,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议论,人到底应该是享福,还是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这点引起很大人争论。
对于这个问题,就如我开篇时候的写的内容,没有办法说出对错,也没有任何的答案。一个人的选择只要不违背社会的道德,不违背一个人的良心,那么你想怎么样做,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人的一生兴趣和爱好是不一样的,不能说一种生活方式的对错,更不能去干涉这样的生活。
有见过很多努力的人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为了自己的事业,他们付出的辛苦是一辈人不可想象的,但是他们失去的也很多,到底值不值得,就要看个人的看法了,因为你得到和你失去是一个平衡,不会有多,也不会又少,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根据自己的心态来就可以了。
对于这位日本老人我十分的佩服,他的创造性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一位老太太去研究编程,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这样的人毅力十分的强悍。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生活的更加轻松一些,更加的舒适一些,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态度,所以人是享福,还是学到老,这就看一个人的生活目标,一个人的自我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