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嗜睡为多寐证,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嗜睡是阴气太盛,阳气虚弱以及脾虚等病因所致。中医分两型治疗:
脾虚湿重型:主证为身体肥胖,胸闷,身重乏力,食欲不振,食后困倦易睡,或大便溏稀及痰多,舌苔白腻。方用平胃散合三仁汤加减:苍白术各10g,厚朴6g,陈皮6g,猪茯苓各12g,苡仁15g,制半夏10g,砂蔻仁各6g,炒三仙各10g,滑石10g,贝母10g,木香6g,车前草15g。
阳气虚衰型: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懒言多汗,畏冷肢凉,舌苔白润。方用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制附子6g,党参15g,白术10g,干姜6g,黄芪15g,当归10g,升麻6g,陈皮6g,柴胡10g,炙甘草5g,炒三仙各10g。
并可用针灸或耳针等综合治疗之。
西医认为老年人嗜睡,多见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而缺氧所致。关于中风的脑血管意外及高热昏迷等嗜睡,不属此范围,所以不在此讨论。下面谈谈动脉粥样硬化:人身的大小动脉,随年龄的增长而动脉内逐渐有胆固醇等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使动脉管腔变小,血流不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1)脑动脉硬化时,易引起嗜睡、头晕,病程久了,脑动脉进一步硬化,可引起中风(脑血栓等),有的可成痴呆等。
引起嗜唾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其一,环境因素。老年人如果生活比较孤独、单调,环境比较寂寞,再加上老年人由于体力欠佳,心脏功能不好,或患有骨关节病等,往往不爱活动,容易出现嗜睡。如果在查找原因中,排除病理上因素,系环境因素所致,就应该注意给老年人安排好日常生活,注意适当的搞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使老年人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去掉孤独、寂寞感。其二,身体因素。老年人体力衰弱,特别是身患一些全身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肺部感染等,早期症状往往是精神萎靡和嗜睡。如老年性肺炎,有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倦怠嗜睡,而其他症状如发烧、白细胞增多等,反而不甚明显。因此,家人应注意老年人患内科疾病的情况,应及时找内科医生做检查,谨防延误治疗。其三,药物因素。主要指安眠药的副作用,因为有的安眠药作用时间比较长,另外若老年人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低白蛋白血症,容易出现安眠药的后作用,后作用表现为第二天起床后精神不佳,倦乏嗜睡。因此,在检查老年人在嗜眠中,发现服用的药物中和用安眠药对嗜睡有一定关系,就应该停用、改用或减量应用。其四,脑部因素。当老年人出现嗜睡状态,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有脑部病变。脑部的炎症、脑瘤、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和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出现嗜睡状态。若怀疑是脑部疾病引起的嗜睡时,应及时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便及早诊断,
❷ 老年痴呆患者嗜睡正常吗
老年性痴呆是可以防治的
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程昭寰教授
老年性痴呆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显得越来越多,怎样加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必须知道:
一、什么是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目前的防治情况。
简单地讲,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人明显痴呆,高度的记忆障碍及显著的人格、个性、智能、思维等改变为特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易引起重视,一方面误认为是自然衰老,另一方面认为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结果延误防治。
据我国1999年底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10%,大城市进入高龄化社会,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病率为5.1%,平均每增加5岁,痴呆患者增加1.85倍,按这样计算,中国的痴呆患者占世界总病例数已超过四分之一强。
然而,因为误认为是自然衰老,致使老年性痴呆的就诊率很低,如轻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14%,中度痴呆的就诊率为25%,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34%,因此我们大声呼唤,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关爱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二、应如何认识老年性痴呆?
首先要了解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虽然,老年性痴呆在病程发展中症状各不相同,但整个病程中的根本症状是进行性的痴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忆力障碍:早期最常见的是近事遗忘,拿东忘西,眼前 刚发生的事情,说的话会立刻忘记,以后随病情发展,远期记忆必受到损害,甚至连自己的年龄、生日、爱人、子女的名字也记不起来,由于记忆力障碍,可产生敏感、多疑,常怀疑别人偷了自己的东西,或怀疑别人要迫害自己,产生妄想,或以虚构的事来填补记忆障碍可造成的空白。
2. 定向力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任务的定向均可出现障碍,尤其是地点和时间定向,较早期就可受到损害,表现为出门迷路,找不到家,分不清季节,年、月、日、上午、下午等,常不认识熟悉的人,甚至自己的家人换了衣服就不认识了,问“你是谁”,对镜子里的自己也不认识了,常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交谈或拿东西给他等。
3. 计算力障碍:连简单的加法减法也算不出,尤其是减法更为困难,买东西不知当时或应剩多少钱。
4. 思维、判断力障碍:思维只有片断,无系统性,对周围事情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严重者可以不知道不应穿着裤子排尿或不应在卫生间以外的地方排尿排便等。
5. 情感障碍:常表现情绪不稳,易受到刺激,或明显的焦虑感和抑郁(对什么都没有意思),夜间谵妄、失眠。
6. 行为异常:中晚期的痴呆病人,常见行为异常为徘徊、夜游、终日忙忙碌碌、收集废物、重复无意义的动作,有时甚至不知羞耻或有攻击行为。,
7. 认识障碍:表现为失语(语言功能受损、列人名物名困难),失用(无其它原因不能执行其所了解的有目的的动作),失认(注意力不集中及以往不熟悉等原因,不能通过知觉来认识熟悉的物件),语言空洞重复,只能说简单几个词,所答非所问,命名不能,渐渐丧失交谈能力,不能完成洗脸、刷牙等动作,弄不清衣服的内外上下等。
三、老年性痴呆有轻、中、重,应如何 区分呢?
根据本病的病程及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为三期:
1. 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学习新知识感到困难,工作效率下降、主动性降低、难以胜任新的工作任务,但对以往熟悉的工作尚能勉强维持,能自理日常生活,不需他人的帮助。
2. 中期: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近事遗忘尤为显著,远期记忆力明显受累,并出现定向力障碍,失语或失用,可伴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肌张力增高,运动缓慢,面无表情或尿失禁,生活能力明显下降,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帮助。
3. 晚期:重度痴呆,表现完全性沉默,四肢僵直,卧床不动, 不主动进食,尿便失禁,亦可发生错觉,幻觉、幻视、幻听、幻味、兴奋躁动或攻击性行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老年性痴呆,往往到症状相当明显才引起家属的重视,就诊一般为中期,为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以及精心护理,病程可维持5—10年,个别可达20年,病人常死于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四、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断应分为二个步骤:首先确定是不是痴呆,然后确定是那一种类型痴呆,诊断根据如下:
1、 临床症状:
①60岁以上发病;
②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先出现近记忆力障碍,逐渐远记忆也受损。
③有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包括思维能力,理解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定向能力等。
④学习新知识能力降低,摄入新信息困难。
⑤意识清晰。
⑥工作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⑦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2、神经心理测试:目前常用的简捷的心理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简易智能检查表(MMSE),改良的 长谷川智能量表,(HDS)简便易行,问答后打分,总分30分,把认知状态分为三 类,早 MMS≥20分,中 20分>MMS≥10分,晚期MMS<10分,得分<20分,以下考虑痴呆,14以上为轻度智能障碍,6---14为中度智能障碍,6分以下为为重度智能障碍。
3、 CT及核磁共振:可见弥漫性脑萎缩,尤其是颞叶萎缩具有诊断意义,核磁共振可发现海马 扩大是其重要特征。
4、 脑功能影像学---SPET和PET;可测出双侧颞叶、顶叶血流量显著减低和双颞顶叶 代谢显著低下,可做为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5、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对老年性痴呆的签别诊断,观察病程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中、晚期均有异常,其异常可达70%以上,早期则常无异常。
五、老年性痴呆应与哪些疾病签别诊断?
1、 良性老年性遗忘,属生理脑老化,早期不易签别,遗忘经提出 后,可回忆起来,且不伴精神症状及人格异常。
2、 血管性痴呆:发病迅速,男性>女性,发病年龄较轻,病程呈阶梯进展,有局灶性和定侧性神经系统特征,多伴存控制不住的其他疾患,情感易于波动。
3、 老年期抑郁症:也称假性痴呆,病前多有精神刺激诱因或有明显的个人或家族抑郁史,临床表现为情感淡漠,呆滞少动,言语减少,反应迟钝,思维缓慢,常伴有顽固头晕,食欲不振,便秘,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的主诉,但仔细检查,记忆力比老年期痴呆好的多,经治疗可明显改善,常与老年性痴呆混淆。
4、 其他,如:老年谵妄、慢性硬膜下腔血肿,脑肿瘤等,均可通过病史、CT、MRI等来签别。
六、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有何优势?
目前西药如胆碱酶抑制剂、神经营养剂、受体激动剂等针对AD的某一病理特点环节进行干预,效果均不理想,而中医药采用补肾填精为主,结合益气、养血、活血、化痰、解毒等治疗,可使病人发展变慢,记忆力有所改善,我们在权衡使用这些治则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重点补肾填精,因为老年人都有“气阴自半”,阴阳两虚的现实,因此重点在于补肾阴肾阳填精益肾气的治本;
2、正确把握活血、化痰、解毒的尺度,长期使用适度的理气活血药对消除多发性脑梗塞灶有好转,适度使用化痰醒脑的药非常有利于清除老年斑,清醒思维加强记忆,早期使用解毒排毒对改善脑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好处很大,这也是我们提出“三损脑络理论”(毒、痰、瘀)的实践依据。
整个治疗过程都是贯彻标本同治的原则。
七、有没有预防的方法呢?
有。可以预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早期诊断:老年人中有60—70%存在记忆力障碍,人有12%,存在认识功能损害,而这12%中有80%会发展成为痴呆,从治疗上看,目前有几种药物可以改善记忆,正常治疗患者平均生存8年,生活条件好的,可以到11年。在老年人体检中加上神经心理检查可以提前干预,美国研制的预防老年性痴呆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预防和清除脑内老年斑。
2、从中医整体观点出发,老年人多数“气阴自半,起居衰矣”,采用阴阳平补、补肾方法可以预防和干预脑早衰、脑老化,从而干预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3、各项痴呆提前治疗原发病。运用中药排毒、活血、化痰可以改善脑缺血,出血或水肿引起的脑内血管性栓塞,有利于清除老年斑,清除多发性脑梗塞灶,从而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4、治疗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及原发性疾病。
以上对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以上我们说的一些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六法”、“三关”。
❸ 老年痴呆患者嗜睡正常吗
仅供参考
教学视频指出,经方家治疗老年痴呆症很简单,让病人一天三餐吃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钱 小麦一升(一碗) 大枣十枚 上三味,用水六碗,煮取三碗,分温三服。
原方中,小麦一升,改成一碗。制作时,可以适当掌握小麦、水的用量。
中医认为,小麦是心之谷,五谷杂粮中,唯小麦是入心脏的,能够滋补心气。甘草、红枣能够生津液,把津液补足。其它症状再根据临床决定用药。甘麦大枣汤,还可以用来治疗癫痫。
如果采用针灸,那么可以选择水沟、内关、风池、天柱、百合、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肾俞、太冲、丰隆。
建议咨询中医师、针灸师。
❹ 老年人经常白天嗜睡是怎么回事
坏处,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老人,他们这个年龄的睡眠都是非常浅的,所以我们根据普遍的情况来判断一件事情,如果有突出的话,很有可能是自身的体质原因,但也不排除身体是否出现了疾病等情况。
因为老人家他们的身体素质抵抗力下降是最容易引发一些疾病的,而且这些疾病还很难以察觉出来。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很多小细节,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天生自带的习性,我建议最好是到医院里面去做相关检查,这样才能够更加的放心。
❺ 我奶奶老年痴呆了,晚上不睡觉。精神特大。怎么才能让他踏实的睡觉
你的孝心真的很感动大家啊!
老年人主要是缺钙,骨头比较脆弱,很容易骨折,因此要好好补钙!这对她的恢复也是有帮助的。
至于晚上睡不着,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疼,很正常,等身体复员后,估计就会睡好了。所以这点你也不要太担心。主要目的先把病养好
总结,补钙是首要任务!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些补钙的食品以及菜的做法!
■泥鳅烧豆腐
很少有人把这道菜和补钙联系在一起。豆腐制作时需加入硫酸钙(石膏)
或氯化钙(卤水)作为凝固剂,本身就是富钙食品,而泥鳅则是鱼类中含钙最
多的一种,而且B族维生素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普通鱼类。
■木耳菜拌芝麻酱
芝麻酱是钙含量最高的食品之一,而木耳菜是蔬菜当中含钙量最高者之一,
其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也非常丰富,甚至超过番茄的含量。除了木耳菜,
苋菜、油菜、芥蓝、雪里蕻、空心菜等也富含钙。但由于蔬菜中含有较高草酸,
一定要用沸水焯过,去掉绝大部分草酸之后再烹调,才能保证钙的吸收率。
也可以买一些补钙的补品,以及钙片等等,方法很多,希望你奶奶的身体早日康复!
❻ 家里老人突然变得爱睡觉了
老人在白天如果嗜睡,而且特别严重,就要警惕一下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1、药物因素 主要指安眠药的副作用,因为有的安眠药作用时间比较长。另外,若老人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低白蛋白血症,容易出现安眠药的后作用,表现为第二天起床后精神不佳,倦乏嗜睡。如果是安眠药导致的老人嗜睡,最好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改用或减量应用。
2、疾病因素 当老人出现嗜睡状态,应该考虑是否有脑部病变,如脑部的炎症、脑瘤、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和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引起老人嗜睡的状态。另外,老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肺部感染等的早期症状,也往往是精神萎靡和嗜睡。因此,家人应注意老人的患病的情况,及时就医,以防延误治疗。
老人白天嗜睡是怎么回事?有的老人大白天嗜睡,对此,老人自己往往暗自欣慰,还以为“我的睡眠像年轻人一样好”呢。但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院一项由纽曼医生主持的最新研究证实:白天嗜睡的老年妇女,心脏病患病率比那些白天不嗜睡的老年妇女高出66%,而白天嗜睡的老年男性高出35%。此外,一旦患上心脏病,死亡率也分别高出28%和16%。
3、环境因素 老人如果生活比较孤独、单调,再加上体力欠佳、心脏功能不好,或患有骨关节病等,往往不爱活动,容易导致老人嗜睡。因此,如果是环境因素所致,老人平时要充实生活,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从而缓解嗜睡症状。
❼ 为什么老年痴呆患者易嗜睡
失眠症给许多人带来烦恼,甚至影响身心健康,但“发作性睡病”也给一些患者造成麻烦。专家认为,“发作性睡病”也是睡眠障碍,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进入不自主的睡眠状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田丰主任说,患有发作性睡病的人容易在吃饭、走路、开车、聊天等状态下,突然出现不可抑制的睡意并很快进入睡眠状态,然后在短时间内醒过来,有的患者一天内会出现数十次这样的情况。
发作性睡病还有一些症状表现需警惕,比如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忽然丧失身体肌肉张力,踉跄甚至跌倒,但瞬间又恢复正常。有的患者走路时会突然摔倒,年龄大的患者会以为是腿抽筋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实际上可能患有睡眠疾病。
发作性睡病如果在行走、开车等状态下发作,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白天不可控制的睡眠发作、偶有行走中猝倒、睡前幻觉等症状,要警惕发作性睡病,及时就诊。
据介绍,发作性睡病常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一般在儿童至成年人早期,男女发病率相当,在青少年期以前一般不易被察觉。
“一些来看病的青少年会在上课、考试、骑车、吃饭甚至与人交谈时,需要10多分钟小睡才能恢复精神。”据田丰主任说,有的患者上课被老师提问,却无法控制地想睡觉,怎么都醒不过来,让老师感觉不受尊重,也会让同学嘲笑。家长以为是过度疲劳所致,其实可能是发作性睡病的症状。
睡眠障碍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暴食暴饮,还要戒除烟酒 咨询QQ:1876723852
❽ 得老年痴呆症的人白天睡得蛮好,晚上就喊死人的名字
老年痴呆症患者会出现日夜颠倒的情况,白天嗜睡晚上精神。再加上近期记忆力越来越差,久远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