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老年人活动相关理论

老年人活动相关理论

发布时间:2021-02-12 07:27:11

老年活动的基本特点和对笨

老年期生来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源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⑵ 老年护理学老年人活动原则有哪些

    1.活动与运动的原则

      (1)因人而异,选择适宜: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地点。一般而言,运动时间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为宜,每日运动的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运动的场地最好选择在空气新鲜、环境清净、地面平坦的地方;运动的强度应根据老年人运动后心率而定,其计算方法为:一般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健壮的老年人可采用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龄。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活动或运动的强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长期坚持。

      (3)自我监护,确保安全:在活动或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觉。当出现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出现严重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就医。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据自身及环境的条件,选择空气新鲜、行走安全的地点、适当的时间,以每分钟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钟。步行过程中,应注意使自己脉搏保持在110~120次/分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势不限,但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游程不超过500m为宜。参加游泳锻炼时应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水温不宜过低;游泳过程中,若感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应暂停游泳;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传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参加游泳锻炼。

      (3)跳舞: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适当节奏的舞曲。

      (4)球类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球类运动,如门球、乒乓球、台球、健身球等。

      (5)太极拳和气功:这两项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协调、动静结合,不仅可以调节老年人的心境,还可以强身健体。

⑶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⑷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关理论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精神生活需求旺盛。目前我院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主要集中在户外运动、打麻将、玩纸牌等文体活动,活动内容单一,同时,各种组织开展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缺乏持续性、周期性。近年来,政府对我院实施了迁建工程,新址规模达苏北一流水平,各项硬件设施齐全,室内活动场所1200平方米,室外场所4000平方米,各类活动器材100多件,基本能满足院内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但由于我院老年人年龄偏高、身体状况偏差、文化程度偏低,对文体活动的各类需求还不够明显,可应用开展项目还需进一步拓展,大多数老人只参与一些重大节日或庆祝日组织的活动,平时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兴趣少之又少,要想方设法培养和调动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爱好兴趣。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心理关爱。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在文化教育、舆论宣传、心理咨询、疾病康复、志愿者服务和精神产品提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落实“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建立健全老年心理服务组织和服务网络,积极创建老年精神关爱的运行模式。培训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在院内设立聊天、心理咨询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和科学生命观等方面的教育。
二、发展老年教育。按照理论教学和兴趣发展两大方式,来实施老年教育。一方面开设医学保健、电影欣赏、饮食卫生、时事政策等课程,每月两次以集中形式授课,以增长知识为主。另一方面成立书画、健身、手工、花卉、戏剧等兴趣班,以学习技能、愉悦身心为主。为更多的老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三、丰富文化生活。依照老年人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健康、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引导老年人多活动、勤锻炼,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方式,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充实美好。

四、发挥优势特长。鼓励老年人参与院寓管理,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等活动,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积极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拓宽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

五、加大设施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院内文体设施。这是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应把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全年工作目标,列入各项工作考核序列。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设施投入,尤其要把财力向文化活动室设施倾斜,同时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捐助各类器材,强化使用效率,造浓活动氛围,努力办好具有养老机构示范特色的老年文化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⑸ 影响老年人活动的因素有哪些技巧

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种生理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并出现一些老化现象,如神经组织,尤其是脑细胞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尤其表现在近记忆方面。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皮肤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随之降低。

二是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使一些老年人发生种种心理上的变化,如孤独感、自卑、抑郁、烦躁、消极等。这些心理因素均会促使身体老化。

三是家庭人际关系。离退休后,老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影响很大,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代沟产生的矛盾等,对老年人的心理也都会产生影响。

四是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思想意识的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心理状态。文化水平高、信念坚定、事业心强,可促进良好的心理,推迟老化,并保持身体健康。

五是营养状况。为维持人体组织与细胞的正常生理生活动,需营养充足,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及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更甚。当营养不足时,常可出现精神不振、乏力、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及神经症状。

六是体力或脑力过劳。体力及脑力过劳均会使记忆减退、精神不振、乏力、思想不易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心理。

七是疾病。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减退,促使记忆力减退加重,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还有些疾病,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因此,为了使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应加强锻炼以减慢各种生理功能老化,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坚定信念,培养情操,合理安排生活等都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

⑹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有哪些

随着老年人生理活动的衰退,其心理活动也必然发生变化。老年心理学家把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大致分成以下九种类型: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地保持以往的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他们能理智地顺应退离休后角色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他们对生活能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身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灾多病。他们中一部分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另一部分则是基本无病,他们的特点是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两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不顺心。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向比较内向,退离休后把活动降低到更低水平,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他们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争取别人的同情,借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的人,但是壮志未酬心不甘。他们事必躬亲,用忙忙碌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是还有能力的人。

⑺ 叙述老年人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老年人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 选择适宜
2、 运动的渐进性。进行运动量小、动作简单的运动;再进行量大、动作复杂的锻炼。
3、 运动的均衡性。适宜的运动项目应使四肢、内脏(心、肺、脑)都能得到锻炼。
4、 运动的对称性。运动中应兼顾左右手足、胸腹身背、两耳、两眼、上下牙齿的对称运动。
5、 运动的交替性。伸与屈、旋与转、按与摩、捏与推、散步与跑步、游泳与骑自行车等交替进行。
6、 运动的季节性。根据冬夏气候变化,可选择适合的季节性运动项目,如夏于游泳、冬季滑雪与登山。
7、 运动的趣味性。可根据各人特点和爱好,选择郊游、旅游、钓鱼、浇花、绘画、书法、骑自行车、下棋、跳交谊舞等。
8、 运动的持久性。体育锻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老年人的认知与情感
认知功能是指认识事物和反映客观物体的各种心理功能。老年人感知能力退化,这与人们感觉器官老化、功能降低有关。视力、听力、味觉等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迟钝、模糊,交流发生障碍,容易使他们情绪沮丧,产生孤独、抑郁和自卑的情绪。
情感状态是指人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反映。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愉快、自主和自尊的感觉。消极的态度表现为恐惧、紧张、抑郁和缺乏安全感等。老年人经常容易因为躯体疾病的原因,或随年纪的增加,身体各项功能的减退,经常感到力不从心,而产生消极情绪,情绪容易波动,容易表现出悲观和焦虑。
告知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
1.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 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
3. 告知居民进行下一次健康检查的时间。

⑻ 影响老年人活动的因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为:
年龄、经济收入、是否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否患慢性病、患慢性病种类数、是否患脑血管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⑼ 什么理论提倡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参与感兴趣的社会活动

老年社会学理论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个体老龄化的原因,解释个体老龄化的过程,总结个体老龄化和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学规律。

持续活动理论

持续活动理论又称为连续理论,属于发展心理学老化研究中的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该理论更加注意的是老年人的个体性差异,它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认为个体延续性的行为模式更有利于老年人进入新的社会角色,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根据连续理论的观点,那些高度活跃和社交性很强的人,如果尽量保持社交活动,就会感到很快乐。而那些更愿意退休的人,他们喜欢幽静、单独的活动,例如看书或在丛林中漫步,如果能从事这样的活动,他们将会非常快乐。

持续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而是人生延续的一部分。老年人 若能延续一生所从事的活动的水平就能在社会中生活得很好 。中年时,社会生活活跃的人,进入老年若能保持活跃的社会生活,就会感到幸福。根据延续理论的管点,割裂地看待老年阶段,认为老年 的标志是脱离社会或活力水平下降,这是过于机械地简单化、片面化地理解人的生命。此外 ,延续理论与前面提到的理论不同,重视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同时也考虑到了个性与价值观的差异。延续理论认为,人们年老时,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反,他们选择让自己继续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终止那些没有带来满足感的生活方式。

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并用个体特征予以解释,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这是一个进步,但该理论亦有明显的弱点。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标准,忽视了个体特性的具体内涵;个体的变化与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脱离社会环境的因素,孤立地用个性解释个体老龄化的差异性,是不全面的。

其实,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增加成年晚期的幸福感。例如,生理和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无疑是很重要的。类似的,足够的经济保障也至关重要,它能给人们提供基本的需要,包括事物、衣服和医疗。另外,自主感、独立感和对个人生活的控制感也非常有帮助……

⑽ 社区老人领域的介入理论有哪些

社区老人领域介入的理论,那么肯定是有一些的。基本上社区的老人理论都是有一定的理论的。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活动相关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马长寿6 浏览:44
松江哪里有入职体检 浏览:183
改革后公务员有退休工资待遇 浏览:723
50岁跑越野 浏览:574
主角开辟体内世界修炼的小说 浏览:797
怎么变更父母的身份 浏览:409
韩国女人爱上中国男人的电影 浏览:562
体检胆是什么意思 浏览:198
长寿花长残了 浏览:291
电影在线免费版57部 浏览:762
唐山市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2018 浏览:421
农历如何需养生 浏览:359
经典农村爱情电影 浏览:359
白银大坪花海门票老人多少钱 浏览:947
城镇养老保险隐形债务 浏览:93
杀戮重生 浏览:377
关于退休职工的情况公示怎么写 浏览:84
老年人吃鱼胶 浏览:889
两岁女宝宝穿90码 浏览:601
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