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成年人的代理
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分配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能继承,但是可以参照继承法分配原回则分配答。我们分开来看,首先是男方的赔偿金这部分,被抚养人包括男方的父母,以及他们的孩子,这部分钱按各自的计算标准归各自所有,除去被抚养人生活费后的死亡赔偿金则按照继承法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也就是说父母孩子各得三分之一;女方部分的死亡赔偿金和男方的分配方式相同 ,父母,孩子按照给付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标准进行给付,剩余的其他部分死亡赔偿金再按继承法进行分配。不知道这样说你能明白不?如果不明白可以 加QQ聊,号是:1411258305
㈡ 父母侵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如果未成年人子女起诉父母,法定代理人如何确定
因父母的故意或过失而致被监护的未成年子女受损害时,父母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18条第3款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具体说,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分别其程度,或构成滥用责任(监护权滥用),或构成侵权责任。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㈢ 父母代签的合同,未成年子女能主张无效吗
父母代签的合同,未成年子女能主张无效,法院应当按照具体案情判决。
《民法通则》第内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容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㈣ 父母作为监护人代理未成年子女进行民事诉讼活动,这种情况属于()
法定诉讼代理。
㈤ 审问未满18周岁以下的人,必须通知什么人 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回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答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第九十八条第二款:询问不满十八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5)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发生的代理关系属于扩展阅读
法定代理人的范围
法定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往往存在某种特定的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血缘或亲缘关系正是法定代理产生的基础。实践中,最常见的法定代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父母作为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
2、配偶一方作为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对方的法定代理人;
3、成年的兄,姐作为其未成年的弟,妹的法定代理人;
4、职务代理中的代理人。
㈥ 父母为未成年的儿子代理参加损害赔偿诉讼属于什么代理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专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属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第六十四条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权。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由上可看出,属于法定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