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帮家长干活家长的感想
常干家务活的孩子智力好 读魏书生的《好父母好家教》一书,有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常干家务活的孩子智力好》。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小时劳动所获得的东西比一天听讲解得到的东西要多。人的大脑是思维的基础,可光有这个基础是不行的,不培养锻炼是产生不了思想和...智慧的。从小让孩子干点家务活,可以使之不致成为享用现成知识的人,而成为有才能有丰富创造力的人。 在每一个有着多个子女的家庭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慨:老大最辛苦,但却是最能干的,遇到困难方法多,点子多,体贴父母,爱护弟弟妹妹,责任心很强。而排行较末的弟弟妹妹们则是属于那种依赖性较强的人,遇事没主见。 如果你也有上述感慨,那么你也应该承认常干家务活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世界各国的孩子都能尽力为父母做家务,听说法国还用法律规定孩子是必须要为父母干家务活的。而向来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的中国人竟然不让孩子干家务,大包大揽让孩子一心一意地学习。于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富人家在出产娇生贵子,穷人家也在盛产娇生贵子。 一天不干活,光学习就能让孩子把成绩提高吗?这恐怕只是家长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很多孩子从小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裕日子,缺少一种责任感,一种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有什么理由要好好学习呢?他们逐渐变得很懒惰,很拖拉。而经常干家活的孩子不仅从劳动中体验到干活的辛苦,懂得体贴父母,还能让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了锻炼,具有益智作用。的
❷ 帮父母做家务的感受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少做家务,我也不例外。上学时,天天只顾着学,放假时,心里只有玩了,没有时间做家务。
这个假期我想反正闲着没事,
就做点家务吧。
那天,
我亲自下厨为父母做一顿午餐。我要做的是煎鸡蛋饼,这也是我唯一会做的菜。我平常只看过母亲做,没有自己实践过,看起来做法很简单,但到了我手里,就不那么容易了。第一步是打鸡蛋,我先在冰箱了拿了一个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连印都没磕出来,再用力一磕,这下可好,连清带黄一起留下来了,没办法,只好从新打一个了,这回只用了五成力,力度正好,我把清和黄都倒到盆里,搅匀,再往里加水,加面,这量控制不好,不是水多了,就是面多了。总之就是感到好难做啊!这才是看似轻松做时难啊。
最困难的就是从锅里把饼铲出来时不能铲出整个的,都是碎块,经过几次失败,我终于在最后一张时铲出了一张整个的饼,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虽然做的比之爸妈做的查多了,我们还是吃得有滋有味。
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感到做饭很累。
经过这次家务劳动,我对父母非常尊敬了,他们不是天天这样吗?我才做一次就觉得麻烦了,他们不仅要会做鸡蛋饼,还要做很多菜,每天的菜不能重样,除此之外还要擦地、洗衣服、擦玻璃等等,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辛苦,他们除了家务还有繁重的工作,一天下来是筋疲力尽,所以我决定以后一有空时就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替他们减负。
❸ 帮父母做家务的感受或体会
铃铃铃”,我瞅了瞅电话上打来的号码,呵!是付静打来的,准是什么坏事,我迅速接到电话,她那甜美的声音我最爱听了,她说:“这个月可是‘学雷锋做好事’的日子啊”,我吃惊得跳起来,又沉默了许久。“我们先不谈这个,付静,下午,你我去打羽毛球吗?”付静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我们按约定在我家门口等,果然,她准时准秒正好赶到,我们拿起羽毛球拍,蹦蹦跳跳地出去了,我们到不远处一个宽阔的地方正玩得高兴,一位年迈的奶奶提着垃圾袋捡垃圾,我看她那苍白的头发,一身不知缝过多少次而且还带着补丁的衣服裤子,一次磨破的布鞋,顿时起了同情心。老奶奶向我们走来,捡起了我们丢掉的冰淇淋盒子,放进了她的垃圾袋里,我们深深地低下了头。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提议,帮老奶奶捡垃圾,行动开始,我们不知弯了多少回腰,捡了满满一袋,给老奶奶,老奶奶望着我们说:“不要不要,再捡你们鞋子会脏掉的。”我们摇摇手,继续捡,老奶奶看我们这样帮助她,觉得不好意思,转身走了,我们决定跟踪她,她一瘸一拐的走到巷子里,她那垃圾堆在一起,她又匆匆的捡垃圾,我见她不肯要我们帮助她捡垃圾,那我们就把钱放在她那垃圾袋里,可这建议立即遭到反对,因为老奶奶不是见钱眼开的人,她一定不会收不知道哪来的钱。二话不说,我们拿起30元钱,奔向奶奶面前,把钱放在手里,老奶奶正想推辞,我猛然想起今天是做好事的日子,急忙说:“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啊!”老奶奶不再推辞,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小雷锋们,你们的好意我领了,你们一定能考上好大学,谢谢!”我们的心里暖和起来了,连说:“老奶奶再见!”便跑了。
今天,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时刻,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因为,有人说我是“小雷锋”。
❹ 子女没有成人是不是没有义务帮助父母干活的法律
好吧 不做就不做吧. 你高兴怎么样就怎么样 可以吗?
不用在意要勇于和传统做斗争.谁敢叫内你做你就跳楼给容他看看他还叫不叫.
这回压迫不到你了吧. 在家什么事情也不要干. 谁干谁谁小狗. 父母让你不爽 直接对骂. 要不就用死相逼. 这回就没有你们所谓的 道德 人权了.你完全是自由的.
❺ 孩子帮家长干活的寄语怎么写
孩子知道能干家务,打扫卫生,尊敬长辈,为长辈效劳,做得很好!在此给予重大的表扬。另外,既然孩子知道干活,有这个想法很好,就要让孩子争取爱上干家务。争取让孩子越做越好!
❻ 子女只是帮父母干活,不出钱这算孝敬吗
这也是孝敬啊!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就是多陪陪他们,给他们做做事情,如果条件好可以出点钱,条件不好给父母干活,出出力,也是孝敬啊!
❼ 孩子在家中能帮父母干什么家务
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有义务分担家务,不能因做了一点点家务而向父母索取回报。同学闲聊回的时候,有的同学答认为做家务很苦,我想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吧。虽然有时候感觉做家务比学习还累,还不容易,可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爸爸妈妈认可的时候,心里甭提有多骄傲了。课堂上,老师也经常教导我们:“平时要体谅父母,帮父母做做家务。”自己尝试做家务后,才真正体会到爸爸妈妈平时太不容易了,既要忙碌工作,还要为家里的琐事操心。
还记得四岁时,妈妈要我将地板上的纸屑捡起,还表扬了我,当时觉得比吃了巧克力还开心。直到现在,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后,妈妈都表扬我“咱们XX长大了!”这时,我嘴上虽不说什么,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洗碗、扫地、整理房间是自己经常做的事情。每天放学回家,只要作业不多,我都会帮妈妈做家务,这时候觉得特别放松。把做简单家务当作一种享受,自己会觉得其乐无穷。
❽ 如何鼓励孩子帮父母做家务
张先生的儿子小明上小学一年级了,张先生想早点培养孩子挣钱的能力,他列了张家务活报酬表给小明,比如扫地10元,扔垃圾袋5元钱,洗碗10元,洗自己袜子和短裤5元。“这个劳务费标准比市场价还高,小明只要愿意多干,一个礼拜能挣不少钱,可是小明还是不大情愿。”张先生说,小明告诉他,自己的同学,想要零花钱就能得到;有的虽然也干家务,但是报酬要高得多,比如同学李亮亮洗次碗就能得到50元报酬。张先生的妻子也反对,她的理由却不同,是怕孩子以后钻到钱眼里,做什么事都和别人计较得失,弄得朋友也没有。“小明应该知道,做家务就是他的义务”。张妻说。这下张先生犯难了,他坚信鼓励孩子做家务肯定没错,但是到底要不要给报酬、给多少报酬,他一时找不到说服家人的理由,只好请教专家了。
“我觉得孩子做家务给报酬不一定要硬性规定是非对错。有些家务,是孩子力所能及并且应该做的,比如自己的被子自己叠好,帮妈妈倒个垃圾等等。但有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多做家务,给一些物质奖励也不算错。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让给报酬成为常态,比如做一些额外的或者比较复杂的家务可以获得一份应得的报酬,二是报酬的金额应该有一个限度。”国内知名儿童财商教育专家徐建明表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家务活也应该有所区别,比如给垃圾桶套上塑料袋、把脏衣服放在洗衣篮里等简单的事情,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干了,整理床铺、叠被子衣服、擦桌子等适合5~7岁的孩子干;扫地、拖地、倒垃圾等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干。“一些简单的固定的家务活可以不用给报酬,额外的可以适当给点,比如帮家里卖废品,可以和父母说好卖废品的钱作为自己的劳动报酬,比如洗碗、洗衣服、洗菜之类有些难度的家务,也可以适当给点报酬,帮老爸到小区的烟杂店买酱油、买酒啥的,也可以把找回的零钱作为劳动报酬。”
家务劳动报酬应该多大才比较合适呢?徐建明认为,根据国外经验,给孩子的劳动报酬应该和外面市场上的购买这类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比较接近,甚至可以略低一些。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到挣钱不易,每一分钱都要通过自己的付出和汗水才能获得,这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节约花钱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还能锻炼自立自理的能力并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❾ 子女可以帮父母做哪些家务
好多啊,比如洗碗、擦桌子、拖地、洗衣服。。。这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❿ 孩子帮父母做事情做完后父母的感受简短
父母会很感动,觉得自己没有白白地疼爱孩子一场,更觉得对孩子的付出是值得的,也会觉得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谢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