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反对独生子女政策辩论

反对独生子女政策辩论

发布时间:2022-05-28 13:03:51

『壹』 辩论赛 独生子女有优势还是非独生子女有优势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家庭成长的条件可能相比非独生子女要更优越一些,但是真正专到婚姻市属场里,这种优越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比多子女的家庭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等老人老了之后,负担会比多子女家庭更重一些,最起码从人力上来讲,就没有办法更多的分担。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多子女家庭内部其实矛盾也会更多,独生子女家庭就相对简单,总之有利有弊。

(1)反对独生子女政策辩论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独生子女父母若在生前就准备好遗嘱,而且对遗嘱进行公证,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独生子女继承遗产难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可以到派出所出具证明,继承人本人没有兄弟姐妹,被继承人的父母也死亡的证明。只要公安机关出具的有亲属关系的户口证明情况,就能证明这个孩子是唯一合法继承人,然后到法院打个确认之诉,确认房子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归继承人所用就可以。

『贰』 我国应取消独生子女政策 说出至少3点原因 越详细越好!做辩论用的 非常急!!拜托了!!

可能出现人口老龄化,对子女更加溺爱,想不出来了

『叁』 求“独生子女利大于弊”辩论会资料···谢谢啦!!!!

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独生子女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

一: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

有些父母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对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要求,百依百顺,任其所为,助长了孩子的自私、任性、霸道、缺乏自制力等的行为。有些父母不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过多的干涉、保护,不理解孩子的好动、好奇的天性,怕有危险,紧紧地束缚孩子,完全不给孩子自主活动的余地,压制了孩子的意志力的发展。过分的生活照顾和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了自命不凡,骄傲固执,精神脆弱,经不起失败挫折的不良性格倾向。

二:缺乏兄弟姐妹的教育因素。

独生子女缺乏同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训练和锻炼,不懂得分享和轮流,父母的宠爱可以说全被唯一的孩子所占有,家中的玩具、点心或衣物都属于他一个人,容易滋长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思想、感情,同情心与责任感也显的比较薄弱。

三:家庭教育的不一致。

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就是遇到问题态度不一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现象。还会因子女教育引起家庭纠纷。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受到祖辈的娇贯、放纵要比父母更厉害,特别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教育不一致的问题更加容易发生。

由此可见,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独生子女的教育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肆』 独生子女不利于社会发展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来总结陈词写稿一般要依据自自己的论点来总结和升华。所谓总结就是根据双方场上的攻防来梳理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到两点以说服评委。所谓升华就是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价值宣导。拿这个辩题为例正方可能会说独生子女政策很好的控时了人口。作为反方可以说独生子女由于一个人容易被溺爱成长会孤单性格可能会更有个性一点 扣着辩题落实到社会就是可能会使社会更加独立与冷漠。 另一点还可以说继续实行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人口老龄化。 那么在总结陈词时正方的论点就和反方的第二点冲突就需要梳理场上情况告诉评委确实会带来老龄化。 而第一点可以做升华温情与陪伴在社会的重要性。 另外还可以就生育中堕胎的人道性升华

『伍』 急求辩论赛二辩攻辩辩词 我方观点:不应该放开非计划生育政策

现在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已经白热化,是否放开二胎生育成了争议焦点.一些人担心放开二胎,人口将会失控,人口生育率会大增.其实,常识告诉我们,放开二胎,人口生育率还是低于更替水平的2.1,人口一代比一代少,总人口还是减少,符合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至于现在放开二胎,生育率会有多大呢?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可知生育率不会太高.一是生育一胎的比例约占20%;二是男女比例失调引起的光棍,按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约占男性的6%;三是不孕不育率约占总人口的7%;四是自愿单身的男女和丁克家庭人口比例约5%;五是中国残障人口比例较大,生育养育能力弱;六是中国还有1600万同性恋者,每年还有许多移民出国人员;七是三胎率约10%.这样推算,总和生育率约在 1.8左右. 我的这个推算,可能还高了.因为近年来各种生育意愿统计调查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不到 1.8,80后生育意愿更低.由于各种原因,实际生育率会低于生育意愿,就象有人想住洋房,实际却住不起一样.这个1.8的生育率,正是计生委认定的希望达到的中国最佳生育率. 也许有人会说,现行一胎半的生育政策下,实际人口生育率才是 1.8,放开二胎后肯定要高于这个数.姑且不说计生委认定的现在实际人口生育率1.8的虚实,就说在现行政策生育率1.38的情况下,达到了实际生育率1.8,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超生了.也就是说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人超生,才能达到最佳生育率1.8.我想,难道能因为有人超生,就实行不平等的生育政策?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生育意愿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超生意愿,来达到所谓的最佳生育率? 现在的实际生育率,按2000年人口普查和许多人口专家的推测,大约在 1.5左右.现在放开二胎,在严控三胎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也就会是1.8左右,能实现最佳生育率目标. 对于放开二胎,计生委担心会引起人口生育率反弹,导致人口增长难以控制.其实,放开二胎,计划生育工作会好做得多了,计生委可把精力集中来控制三胎情况,控制三胎以上生育的效果会好得多.不象现在,因三胎及以上胎时有一定比例,只好靠控制一部分人只生一胎来平衡总和生育率,放一部分人压一部分人,人为制造不平等生育权. 如果放开二胎,严控三胎,生育率不会大增,只会更接近最佳生育率 1.8.放开二胎,有哪些好处呢? 1.缓解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现象.生一子一女,是大多数家庭的愿望,但在一胎化限制下,由于现实所迫,许多人只能选择男孩.独生子女政策,使重男轻女,变成重男弃女. 2.有利于提高人口总体素质.独生子女素质问题,是困扰家庭和国家的大问题.城乡不平等生育权,又导致人口素质逆淘汰.有些地方的人,为了规避超生罚款,滥用多胞胎激素药,引起许多婴儿不良后果. 3.减少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大量风险家庭的存在,不是国之所倚. 4.缓解中国老龄化问题,为社会化养老创造条件,保持经济发展后劲,保持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发达国家老龄化,可引进外来移民缓解,中国老龄化后,难道也依赖引进移民?还有将来几千万中国光棍的问题,将迫使国家放开外籍女性移民来解决。希望不要走到大量引进移民这一步,否则计划生育政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相信这不是计划生育的初衷,但生育政策要未雨绸缪,若等到问题暴发后,被动放开生育,就不好收拾了.一个人生下来,到就业要有近二十年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 5.国防需要.古训有”独子不当兵”.独生子女军队战斗意志会受个人和家庭影响,会薄弱.未富先老的社会,战争意志和决断力也薄弱.中国的价值观与列强不同,中国还有许多内忧外患,长期保持坚强的防范意识和备战意志是必须的.何况任何国家,在进行战争以前,都要在人口上作长足的准备,鼓励生育.现在印度不是叫嚣十年内与中国必有一战吗? 6.有利于平息计生执法产生的民怨,缓和干群关系,有利于构建家庭与国家的和谐,实现家庭与国家的双赢. 7.有利于维护人人平等的法律尊严,有利于减少在生育二胎指标审批中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避免老实人吃亏. 8.减少国际社会对我国计生工作的负面看法,有利于维护人权,有利于人性和人文的回归,有利于中国价值观的推广. 9.放开二胎,能让计生部门腾出精力来进行生育服务,护助农村纯女户家庭,控制缺陷婴儿率,提高人口素质。 放开二胎,可从现在做起,不必等到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决策者要有雄心壮志,果断将生育二胎的自由权归还给人民.毕竟放开二胎,不是强制生二胎,人口不会反弹.现在放开二胎,还可避免计生系统人员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功利性地调查和统计人口数据,以得到凿确的人口数据.待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国家再讨论决定是否全面放开生育。 自从征收社会抚养费以来,基层部门将这些费用作为收入来源,为得到更多社会抚养费收入,有变相放任超生的现象.与其这样,不如放开全民二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人口萎缩下的复兴。中国人口多,是因为中国历史长,中华文明悠久,但中国人口密度并不大,小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也不是因为人口少,是因为他们发展起步早,是历史的原因。现在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引进移民,中国老龄化后将会使中国无民可外移。世界移民人口将被印度等人口大国垄断,这不利于中华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在海外的利益。 对于中国可养活多少人,按国际标准人均0.8亩耕地,就可实现粮食自给,中国人均 1.4亩,离这底线还远,所以中国现在有抛荒严重、卖粮难粮价低等现象。另外中国现在的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包括水资源)是发达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里面开源节流的余地还很大,从改变粗放式生产生活方式上入手,便可养活更多的人。 世界人口数量正浩浩荡荡向一百亿进发,中国没有必要强制减少人口了,可保持人口数量不增不减,这样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也将继续下降。但这样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不让中华民族这棵大树损根断根从而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老百姓说,现在我们可以大量生孩子了,小学初中不要钱了,高中大学有城市人民捐款,因为城市人民只能养一个孩子,他们钱多,没地方用,只有捐给我们。将来城市人民的后代逐步减少,甚至断子绝孙,还需要我们农村人们去补充。

『陆』 辩论赛 独生子女政策利大于弊,正方怎么辩论。

一: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家庭负担方面回答
二:

『柒』 独生子女政策利大于弊!

你可以说到:“孩子多了,一般到了老人去世的那个年龄段,在孩子多的家庭中就会出现财专产的争吵闹得兄属弟姐妹合不来”就这一点可以说上一阵子,你也看过法治进行时吧,说说上面的案例等,相信自己一定行的!!嘿嘿……

『捌』 独生子女好不好辩论赛反方三辩稿

有兄弟姐妹的好处!这是在鼓励多生?!不过,有时候,你鼓励别人多生专,别人属还不乐意呢!养小孩的成本太大,工资低,物价高!国家是有钱,但是,老百姓没钱,养不起,不敢生!独生子女是最要紧的,结了婚,夫妻二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生活不易!

『玖』 辩论赛我是反方:中国不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此题目一辩该怎样陈词

我方观点: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不必提倡晚恋、晚婚、少生的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未富先老的格局。
1、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就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正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2、老龄化问题严重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3、我国生育率已经过低
中国需要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3个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经济也才能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重作用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转变,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
4、人口过少对中国经济的坏处
1,,缺少潜在需求;2、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3、市场规模小,影响贸易活动;4、影响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限度。
5、计划生育对男女双方带来的问题
现在多数男女婚后需要抚养4位老人,生活经济压力明显增加。另外晚婚可能导致生育疾病,出现大龄产妇,未必会带来优生的效果。

如果要详细的就采用下面的吧!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主要意义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的情况,以防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环境、资源的不足的矛盾,以致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未富先老的格局。
二 提出取消计划生育的背景(立论点):
1.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就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正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59岁)供给增长率在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预测到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该课题负责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窻呼吁决策者警惕:到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转变成“人口负债”。2008,2009年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已经印证了上述预测。中国实行了31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滞后效应已经显露,制造业中坚力量的20岁至39岁年龄段人口减少逾五分之一。从1990年到2000年的轻工业时代,吸纳了1亿多丰富而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到2009年,这些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制造业工厂的工人使家电、服饰、玩具、陶瓷等45个行业的10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00年至今的重化工业时代,依靠资本和技术的大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起来。未来15年内,中国新增劳动力总量将急剧下降,目前低技术劳动力的供给已经达到顶峰,正面临向下的巨大拐点。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高端劳动力供应则会快速增长。劳动力将逐步替代资本成为我国最稀缺的要素,这意味着造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廉价劳动力无止境供给行将结束。
2.老龄化问题严重 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另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7.0%高1.2个百分点。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特征。 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前后不到20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那种普遍存在的"少生、少死、高寿"的现象也是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研究认为,在未来50年中,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农村不像城镇那样,老年人享有各种社会保障,原先集体供养老人的制度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而瓦解,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而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他们子女本身经济实力和是否具有孝心两个方面的影响,老年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因此出现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看不起病的问题。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急需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急需研究出台。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相关的心理、膳食和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大约1/3左右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忽视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老年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最终要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积累基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基金多,积累基金就少,反之,消费基金少,积累基金就多。积累基金多意味着国家和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这对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1978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17.3亿元,到1997年增加为2068.3亿元,19年间增长了119倍。有人预测,到2030年,这一费用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在若干年后也将步入老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老年问题对家庭代际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家庭,由于子女多,加之那时候老年人寿命较短,家庭供养老年人的时间相对也较短,子女供养老人的负担相对来说也比较轻。而现代,特别是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而导致的"4-2-1"家庭格局的出现,导致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仅限于经济上,还包括用于照料和护理老人的时间支出上。照料和护理老人需要时间,而对于劳动人口而言,时间就意味着收入的高低。久而久之,子女对尊老爱老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排斥心理,厌弃老人、歧视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会增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剧。而代际矛盾如果解决得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 我国生育率已经过低 中国需要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3个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会、经济也才能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重作用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转变,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这可以从近年中小学学生锐减,学校大量关闭得到佐证。2009年高考生源也开始减少了,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19年大学年龄(19~22岁)人口将只是2009年的53%,这意味着大量高校将因为生源短缺而面临破产。
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1。而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率别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生育率如果高于更替水平,会有人口膨胀压力;如果低于更替水平,今后将出现人口减少。
中国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社会越发达,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双重作用下,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1979年的2.75,1990年的2.17,1995年的1.4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980年代后期的2500万左右下降到1996年之后的1300万左右,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是不稳定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不稳定,导致养老危机;性别结构不稳定,导致光棍危机;民族结构不稳定,可能导致民族矛盾。而美国和印度都有稳定的人口结构:美国是柱状人口结构,印度是正三角人口结构。
就是说,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生育率远远高于世代更替水平,有人口膨胀压力;但现在中国的生育率早已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意味着即将面临人口萎缩。因此,中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尽快由人口控制向人口发展转变。
4. 人口对中国经济的好处和坏处 首先,对人口过少的国家:1,缺少潜在需求。2,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3,市场规模小,影响贸易活动。4,影响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限度。
其次,对于人口过多的国家:1,人口增长吞噬经济发展成果,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那么所需要的资本额也要相应增大。2,在土地及资源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规模越大,人口压力九越重。工业社会前期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就得从农业中准备。而人口密度过高,人均土地和资源占有量减少,劳动力生产水平及生活水平就会降低,以及起飞所必需的资本形成也会随之降低。
人口增长过快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多不利条件:1,恶化人均占有资源量。2,增加失业。3,降低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导致熟练技能的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口的过快增长却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及其有利的一面:1,增加投资吸引力,国民生产总值规模较小的国家,在发展初期会保持经济高速增长。2,加速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加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我方可以从以上四点立论。

下面的这个是摘抄,上面那个是自己总结的。你适当采纳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拾』 独生子女好不好反方辩论词(急~急~急~

有利也有弊,要是长久下去保证会让人类灭绝!另外小孩今后没有亲人来往。但对懒惰者来说,可以省事,对社会来说少浪费份资源。

阅读全文

与反对独生子女政策辩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总体检测试阳性是什么意思 浏览:600
高晓攀敬老院女师傅是谁 浏览:71
如果去世怎么才能将财产给父母 浏览:595
厦门航空如何办理老人陪护 浏览:76
农村为什么让临终老人睡客厅 浏览:563
繁昌做核酸体检多少钱 浏览:128
买长寿面怎么做好吃 浏览:977
什么时候开始买断能退休年龄 浏览:723
2016年退休年龄改 浏览:578
护理员如何照料老人饮食 浏览:400
暑假养老院实践内容 浏览:506
2018农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浏览:257
长寿区人大副主任是什么级别 浏览:578
老年人喜欢看的电影 浏览:216
养老院活动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浏览:981
5月医保交了养老没交是什么情况 浏览:542
老年人失能主要集中在多少岁以上 浏览:740
女人如何长寿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515
江苏省老年公寓员工工资 浏览:106
为什么说家里不能养长寿花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