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婚父母赠与的财产如何分割
法律分析:婚后父母赠与的财产,如果是赠与一方的,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分割。如果是赠与双方的,是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 新婚姻法父母赠与财产如何分割
法律分析:如果明确给一方的,应当是个人财产。如果没有明确是给一方的,应当是夫妻共同财产。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3. 父母房产赠与给子女新政策
房屋赠与人涉及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印花税,房屋赠与人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即父母房产赠与子女需要交纳印花税。获赠父母赠与的房子,子女需要交印花税和契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承土地、房屋权属有关契税问题的批复》的通知中提到,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契税”。
【法律依据】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的个人,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不动产的免征增值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8号) 个人所得税: 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双方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5〕第6号) 土地增值税: 以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4. 父母赠予子女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民法典
法律分析:父母赠予给子女的房子一般不算是夫妻共同财产,但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第三十二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或者共有,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5. 父母附条件赠与子女财产归属于谁
法律分析:一、在所附条件还没有成立前,该财产仍属于父母本人所有;
二、在所附条件成立时,该财产即归子女所有。
此时,父母有义务协助办理相关过户手续。
三、子女如果是未成年人,接受财产赠与后,父母有义务保管好子女的财产。
在现实中,可能财产在表面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权利人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未成年的子女的财产,父母不得侵犯,且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否则父母有赔偿的义务。
四、赠与是单方行为,在财产实际给付前,父母一方可以随时撤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6. 房屋赠与子女新政策
一、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
1、根据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来看,国家对房子的继承法律进行了修改,并将新修订的法律于2021年开始实施。此次新修订的房屋继承法中,将继承人扩大到了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只要符合法律继承人的标准,对可以对房子进行继承。房产身后继承是目前中国最正常不过的继承方式,等老人离世后,去固定资产中心做一下过户就可以。
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
2、房子的继承人只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过户费用,在固定资产中心进行登记就可以,根据国家规定,缴纳的过户费只需要几千块,但是前提是,继承人不打算将房子进行买卖。
3、如果继承房子的人想要将房子进行买卖,就需要缴纳20%的税,如果房子的价格是100万,但是后期是通过150万进行买卖的,那么将支付10万元的税费。
二、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
根据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来看,一般有三种常见的方式,分别是房产继承、赠与过户、买卖过户,以下是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内容介绍。
1、房产继承
房产继承是指继承人不需要支付房屋本身的价格就可以获得房产。此外,根据规定,子女以继承的方式获得父母的房屋,不需要缴纳契税,只需要支付公证费和工本费。但是由于继承需要遗产人去世之后才能办理产权过户,并且存在遗嘱继承和法律继承两种情况,相对过户手续办理较为复杂。
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
2、赠与过户
与遗产继承相比,赠与往往需要多缴纳3%的契税以及赠与双方需各自交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加起来是3.1%的税。另外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如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赡养人等情况,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而其他情况仍然会收取相关费用。(具体比例各地均有具体规定)。另外,在赠与房屋进行再次交易时仍会再次收取各类税费。如此加和计算,成本较高。
3、买卖过户
选择买卖过户的方式更为保险。名义是“卖”,但无需房款,所需费用主要为各种税费。
【拓展资料】三、2020年房产过户新政策
根据2020年房产过户新政策来看,目前有5种情况的房子是不能进行房产过户的,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吧。
1、房产证存在问题
房产证是房子产权的证明,如果没有房产证那么房子可以说是任何人的,就没有了保障,如果房产证存在问题,那么就可能导致不能办过户,房产证一般出现的问题就是被抵押或者房产证丢失等等,所以买完房子一定要把房产证保护好,并且不能让其存在问题。
2、多产权房屋
多产权房屋实际上就是说的房产证上的名字比较多,比如写着夫妻双方还加上一方父母的名字,这样的房产证如果办起过户来是非常麻烦的,需要房产证上写着所有人的名字都到场才能办理过户,因为需要本人签名,如果一方不在的话,那么这个程序就无法办理。
2020年房产过户新政策
3、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办理过户的问题也是非常麻烦的,因为其和大产权房不一样,所走的程序也就不一样,小产权房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受国家保护的,所以如果发生拆迁等问题,是不会有任何赔偿的,所以可能还没等到你想要过户的那个步骤,房子早就没了,所以这种房子千万别去买。
4、违建房
违建房也是不受保护,这种房子不管是在买卖、抵押、过户等方面都是有非常大的麻烦,也存在非常多的漏洞,还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从而导致我们的血汗钱血本无归,可能有理都没处说。
5、被查封房产
很多有钱人或者富二代创业失败,会把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但是也会有一些坏人仍然把这种房产进行售卖,到时候坑的就是自己,更别说进行过户了。
7. 法律有一方父母对子女的赠予不予分割这个说法吗
法律分析:对于婚前一方父母赠与给其子女的财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分割;对于婚后一方父母赠与给其子女的财产,除非其赠与协议中明确约定赠与给其子女的,属于其子女一方个人财产,否则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原则上,法院会均等分割。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8. 父母赠予子女一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法律分析:父母赠予子女一方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约定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法律规定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不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