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上父母贬低子女的后果
贬低就是恶口,恶口果报应该只有两种:异熟果报和等流果报。
异熟果报:堕饿鬼道,身体腾出炽燃火焰,并且口出蛆虫,脓血流溢,臭气熏天。有时口出火焰长达数十丈,有时眼、耳、鼻以及身体肢节放出火焰,长达数十丈,唇口垂倒,犹如野猪,身体纵广达一由旬。
等流果报:从三恶趣中脱生为人后,常常听到不悦意的恶骂声,而且恒时心情烦躁,常遭众人欺辱、担惊受怕、心不自在,常遇恶友。同行等流果是生生世世喜欢口出恶语。
不尊重孩子,贬低孩子的家长确实不少,但都是想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所以父母不是真心的贬低孩子,只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还有中国的家长都不会夸奖孩子,这是一个“坏”的传统习惯吧。
还有世间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今天可能被父母贬低的孩子,当时或许怨恨父母,也许过了很多年,成长成熟后,能透过贬低的表面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2. 佛学问题:父母做的坏事,报应在孩子身上,公平吗
“远在儿孙,近在身”,这是说因果报应的。
祖辈行善积德,子孙往往发达;祖辈造恶做坏事,往往会央及子孙。
这看起来是祖辈的因果报在了儿孙身上。但实际上因果报应永远是由自己承受不会由他人代替。
《地藏经》云:“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无量寿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父母做善事或恶事的确会让子孙受到相应的善报或恶报。但这是子孙自己的业力。只是因为祖辈造恶,把子孙的业报提前了,也就是说子孙也是有相应的因果,才会受相应的报应。
那为什么子孙一定要和祖辈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共业”。“共业”就是有紧密联系的众生,他们之间的业因果报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子孙为什么可以无条件享用父母的资财、房舍等等呢?也是个原因。
其实这就是因果报应的一种彰显。
祖辈行善,感召来的就是福报大业障浅的子孙来投胎;
祖辈作恶,感召来的就是福报小业障大的子孙来投胎。
3. 佛教同意父债子偿吗或者说一个名族的祖先犯了罪,后代受苦。
佛教不同意父债子偿,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说得很清楚,哪怕就是母子关系,也是自做业自受用,自己生病无人替代。业就是因为先前做的事(因)招致后面的果的这个过程,因到果要看条件的具备,所以有的间隔时间很长,或者此世,或者他世。
不过佛教中有共业,所谓共业就是说比如整个地球的环境变化,某个地方的天气变化,这样的是使地球,某地所有的人都受的业,一个家庭因为父亲投资失败,全家人都受伤害,这样的业也是这个家庭共同的业,反之一个家庭因为父亲的为善或则投资胜利,招致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福报也是一样。共业的成熟也是因为整个受业的人群以前做过的事,现在条件满足全在一起了(因缘聚合)而共同受报。
当然共业中也有别业,比如同在地球,全球变暖,外面的建筑工人和空调房公务员感受差别很大,人和人的不一样重点体现在别业上,所以个人是个人,但是许多的个人就是群体,哪就是共业了。
4. 父亲对子女的伤害有没有佛教报应例子
在佛教看来,父母可能有问题,但父母的养育之恩总是要报的。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报恩是引导父母明白事理,皈依三宝,诸善奉行,以后远离恶趣之苦。假如做不到这点,即便有所谓的晨参暮省,承事供养,也无非小恩小惠。
如果楼主非常需要某种血淋淋的、有报复感的东西。那么按《华严经》的说法,“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恶口会导致众生趋向三恶道,未来很有可能堕入地狱道,或者鬼道、畜生道。倘若由于累世福德还能做人,那么很容易遇到各种人身攻击,时常争执吵架。
父母对子女的恶业也仍然是恶业。由于父母与子女因缘很重,业报通常很迅速。如果有所伤害,可能用不着等来生,这辈子就能看到(至少一部分)报应了。《地藏经》中惟一明确提到的现受报(现世报),就是“前后父母恶毒者”。
你父母来生很可能会非常不好,也许此生就会遭遇各种折磨。看了这个楼主会痛快一些?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的怨恨之心只会让你自己烦恼。你自己想一想,除了让你自己痛苦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直面问题,接受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佛之人应该做的。
当然,改变父母很难。因为(至少他们自认为)地位高的人,很难接受地位低的人的建议和要求。不过,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如果子女能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就,那么就能够在大家庭中拥有更加强势的地位。到时,再做些什么就容易多了。如果能帮助父母明白事理,痛改前非,我想总是好事。
假如问题无法迅速解决,且楼主一时还不能彻底独立,仍需要父母的帮助、资助,那么最好把他们当做必须依靠的朋友、同事或官长,而不是父母亲人。这样相处,彼此都会更轻松一些。
祝你幸福,法喜充满。
5. 佛教极力提倡孝顺父母,但有些子女是来讨债的!如果是来讨回债了,那死后又要下地狱
1、是的,讨债有很多方式,但是他要用这种方式,也是缘分,没办法。
2、但是业有专定业属,有不定业,很多也都不是定业,就是说并不是一定要发生的,佛陀教育正是令众生觉悟,让众生遇到恶缘的时候不造恶。就像你命中有财,你可以去偷,去抢,也可以通过正当方式,在于你自己。再说,即使别人欠你钱,你也可以不要啊,那么这笔债就永远结束了,再不会互相讨了。
3、佛教不是宿命论,命自我造,历史上有很多例子。
6. 从佛教的角度讲父母打骂子女有果报吗
因果不空
父母打骂有分善与恶,善恶有报.在以前家长制下长大的都感恩专父母属的严加管教.可怜现在父母由于引进西方思想,不敢管孩子,或不懂管子.善恶是非不分.
拿孩子出气则属于恶,但即使是恶,如果不是故意伤害性命,也有偏中正.
古德教人,当父母打骂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这个走在中国古文时文雅表示,惹不起,我走人)
因为教育孩子而管教孩子属于善.
许多年以前,法制日报上曾登一篇死刑犯的故事,临死前见他母亲最后一面时,她母亲问他还要什么,他说想吃奶,于是他母亲泪如雨下,当众给他儿子喂奶,他儿子这时一口咬下了他母亲的乳头,说道,到今天你还什么事都依着我,你为什么从不说一句严厉的话,你为什么不曾打我一下.我好恨你.
相信这则故事在几十年前,大半个中国的人都看过或听过,因为当时的新闻还不多.
7. 父母抛弃子女在佛教中是什么罪,要受什么果报
“抛弃”便是不来尽父自母义务,令其孤苦,冷落,无依无靠,虽轻于“堕胎”,几乎等同.
世尊。有情短命何业所获。佛告长者子言。杀生所获。
复次杀业然有十种。一自手杀。二劝他杀三庆快杀。四随喜杀。五怀胎杀。六劝堕胎杀。七酬冤杀。八断男根杀。九方便杀。十役他杀。如是十种获短命报。
复云何业获报长命。有十种业。
何等为十。一离自手杀。二离劝他杀。三离庆快杀。四离随喜杀。五救刑狱杀。六放生命。七施他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如是十种获长命报。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十种业。
何等为十。一自坏有情。二劝他令坏。三随喜坏。四赞叹坏。五不孝父母。六多结宿冤。七毒心行药。八悭吝饮食。九轻慢圣贤。十毁谤师法。如是十种获报多病。
复云何业获报少病。有十种业。
何等为十。一不损有情。二劝他不损。三不随喜损。四不赞叹损。五离庆快损。六孝养父母。七尊重师长。八不结宿冤。九施僧安乐。十施药饮食。如是十种获少病报。
8. 为什么父母做恶儿孙受报
“远在儿孙,近在身”,这是说因果报应的。
祖辈行善积德,子孙往往发达;祖辈造恶做版坏事,往往会央及子权孙。
这看起来是祖辈的因果报在了儿孙身上。但实际上因果报应永远是由自己承受不会由他人代替。
《地藏经》云:“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无量寿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父母做善事或恶事的确会让子孙受到相应的善报或恶报。但这是子孙自己的业力。只是因为祖辈造恶,把子孙的业报提前了,也就是说子孙也是有相应的因果,才会受相应的报应。
那为什么子孙一定要和祖辈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共业”。“共业”就是有紧密联系的众生,他们之间的业因果报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子孙为什么可以无条件享用父母的资财、房舍等等呢?也是个原因。
其实这就是因果报应的一种彰显。
祖辈行善,感召来的就是福报大业障浅的子孙来投胎;
祖辈作恶,感召来的就是福报小业障大的子孙来投胎。
9. 佛法中子女对父母不好不孝顺会有报应,那父母对子女不好又会有什么
佛的广大教义应是众生平等,所以同样有报;父母和子女好比是鸡和蛋的关系,你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10. 为什么因果报应会在子女身上
“以佛法因果理论来看,这种‘祸殃子孙’现象之形成,根本原因乃是由于‘同业相引,共业招感,后报转为现报’所致。所谓同业相引,是指往昔造了相同恶业或善业的人,彼此间有互相成为眷属的趋向。例如,往昔勤于布施济贫的二人,今世成为父子,父亲赚钱致富,儿子出生于此,同享富报。所谓共业招感,是指往世共同参与造作同一件善业或恶业的人有互相成为眷属的趋向。例如往世父子共同偷盗,今世父亲成为贫穷乞丐,儿子则生为乞丐之子,共同承受贫穷的果报。所谓后报转位现报,是指原本是未来世才要承受的恶报,由于环境中遇到相关的缘来促发,使其恶果提早成熟,而于今世就受到恶报。子孙受到连累而遭殃的情形和原因有两种:一.犯了杀业之后,生的孩子有残废,畸形,多病,短命情形之时,这时因当事人犯了杀业,招感到往世犯了严重杀业,应受残废畸形等果报的人,来投胎作他的子女,这时子女的遭遇,是由于往世造恶业,今世应受报所致,绝非代父母祖先受罪。二.生了孩子以后才造杀业的人,若是他的孩子今生福薄,而且往世曾造杀业,这时父母的杀生恶行,会促使孩子的杀生果报提早成熟,本应于未来才受报,却提早于现在就受报,而发生多病短命,灾横的情形。就孩子来说,他的遭遇只是后报转为现报,仍是自作自受,并无不公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