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独生子女比多子女的好

独生子女比多子女的好

发布时间:2020-11-29 23:31:44

㈠ 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都有什么通病

有的通病主要是 很多事都不会做,比如基本的洗衣做饭 有些比较叛逆 以自我为中心

㈡ 请问 在中国,世界或其他国家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生子女家庭的比吗

到2004年中国有8000万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权威机构统计,到1995年,中国3.2亿个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占20.72%,独生子女已达6600多万。据国家计生委统计处统计,2003年,我国已有8000多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http://wengshenghua.blogcn.com/

北京市18个区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为7∶3

独生子女现象
2004年12月读摘:由于在家庭享受了太多关爱而被称为"抱大的一代"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正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规模渐次步入生儿育女的生命周期。由昔日的"小皇帝"变成今天的"责任人",这种"角色转换"在中国构成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将这一群体定义为一个新词汇——"独生父母"。"独生父母"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在中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数据测算,到2035年,双方都由独生子女构成的家庭比例,北京为70.54%,上海达72.88%。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书的家庭有8000多万个。其中,1979年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610万人以及比他们年长的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今年公布的《"独生父母现象"及其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表明,"独生父母"的共同特点是"恋爱不迟、结婚不早、生育不急"。多数人持"顺其自然"的生育观,更多地从个人层面来理解育儿的社会意义。对于家里的第二代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细心养育。同时,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独生父母"们更懂得理性育儿,从而使科学育儿不再是空话。令专家忧虑的是,"独生父母"家庭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赡养老人。若干年后,一肩是双方的年迈父母,一肩是年幼孩子,"四二一"家庭的这种"压力滞后"现象必将对李伟们的生活构成严峻考验。

2004年7月读摘:社科院新近公布的《关于进入婚育期的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最新调查》显示,首批进入婚育年龄的独生子女面临诸多问题。......调查显示,"完全靠父母"的在独生子女中占18.10%,非独生子女占10.10%。独生子女在婚礼操办上对长辈的经济依赖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态度有明显差异:不反对婚前性行为的独生子女占58.6%(持赞成态度13%),非独生子女占50.9%(持赞成态度11%)。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的恋爱时间比非独生子女早,调查显示,初恋在20岁以前的独生子女占33.6%,非独生子女占28.0%。 ......近一半已成为父母的独生子女把孩子交给长辈照料,非独生子女中这一比例为28.1%。有了孩子后选择三代同堂的独生子女有50.5%,非独生子女为42.5%。

2004年7月,读摘中国人口网关于独生子女现象的一篇文章:据调查,和非"独生"父母相比,"独生"父母的年龄明显偏轻。他们更早步入为人父母的生命阶段。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们与上代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办婚礼更依赖父母,隔代抚养现象突出等,显示了未来城市"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形态。...... 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的孩子,上面最多会有12个老人,突破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平衡。年龄结构老化,是现在广受关注的,将来的孩子养老压力会非常大。这是独生子女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孩子由祖辈抚养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比例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但这种模式有弊端。主要是父辈和祖辈之间,现代和传统观念之间会有冲突。具体表现在价值观、认知的统一性受到挑战,两辈之间文化差异太大。......社会做好多方面准备,一些公共服务、政策要提前制订。养老、保障、住房、教育,从物质到观念都要做好准备。其次,针对独生子女婚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婚育年龄提前、心理准备不足,这的玩大的一代怎么应付婚育这样的大事?需要有大量新婚学校等开设,给予他们足够指导。......上海是全国独生子女比例最高的城市。据推算,上海市区出生人口从1976年就开始转为以独生子女为主,独生父母群体形成略早于全国。对上海市"独生父母现象"的问卷式社会学调查,显示出若干值得关注的特点。......和非独生父母相比,独生父母的年龄偏轻,30岁以下的年轻父母占到36.9%,在非独生父母中这一比例只有22.9%。这一特点反映出独生父母比同龄非独生父母更早步入为人父母的生命阶段。...... 独生父母与非独生父母有5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家庭结构以三代同堂为主,隔代抚养占了将近一半。第二,独生子女小家庭的经济信赖性更强。如办婚礼的资金,父母全包和资助大部分花销的比例高达47.2%,比非独生父母家庭高出12.1%,新的小家庭也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原来的大家庭。第三,育儿模式上更依赖新兴媒体网络的力量。第四,恋爱观念更开放。第五,育儿观念上个人取向更为明显。 ......中国的独生子女群体和国外有所不同,因为占总人口比例大,这一人群能否正常发展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他们的育儿观念和方式,不仅关系到家庭的成长,还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素质和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庭变迁的反向化发展。1982年在中国进行的五城市家庭研究证实,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的66.41%,居各种家庭模式之首。但建立在工业经济规则与价值观上的核心家庭体制,强调小家庭的经济独立,家庭内部关系具有以夫妻轴为主的横向特点。而在独生父母家庭中,三代同堂的扩大家庭是主要模式,核心家庭退居其次;独生父母家庭经济上并不独立。还有,独生父母家庭中"亲子轴"仍旧占据核心地位。
http://cache..com/c?word=%D6%D0%B9%FA%3B%B6%C0%C9%FA%D7%D3%3B%C5%AE%3B%D3%EB%3B%B7%C7%3B%B6%C0%C9%FA%D7%D3%3B%C5%AE&url=http%3A//onthewayhome%2Eblogchina%2Ecom/&b=0&a=5&user=

㈢ 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吗

不是的,独生子女并不是都很自私。

一个人自私与否,好象与独生子女关系不大吧,关键在于自己父母的教育和家庭影响。我就是个独生子,爸妈爱是必然的,要是无法无天自私自利就不行了。

在家里,就说吃饭吧,爷爷奶奶不上桌,我是不能动筷子的,并且首先要把好菜放在爷爷奶奶的前面。让他们先吃。我妈煮饭,我铺碗筷,吃后抹桌拖地洗碗,都是我的事,有时爸会帮忙。妈从来不惯我,尤其是男孩,更是不能什么事只顾自己,要体谅别人的劳动,


从资源分配和人性的角度看,假设一个家庭的资源是固定的,不因孩子数量的多少而增减,那么显然:当孩子只有一个时,他能得到的资源是最多的,东西放在哪里,他不用争不用抢,东西都是他的,在这种环境下,他对资源会看得比较淡,不会过于斤斤计较。



当然,虽然理论上来说非独生子女可能更自私,但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人自私与否,关键是看如何教育。从人的本性来说,都是利己的、自私的,而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不自私,是受了后天的教育。

㈣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大约为多少

尽管已成社会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数量
1009万家庭可能面临失独
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结合这两组数字不难算出,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1009万人会在25岁之前死亡。
按照医学上49岁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现状
生活无助“抱团取暖”
哈尔滨的一对夫妇几年前失去了他们的独生女儿。女儿当时在北京读大四,实习期间在外租房,因为长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识者奸杀并被残忍分尸抛到小汤山。女儿去世后的四年间,这对父母一直在寻找凶手、打官司。四年间,他们自虐般地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饭菜,因为他们觉得女儿惨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后结束,凶手绳之以法,妈妈爬上小汤山垃圾山顶放声大哭。
“坟墓里如果是我,该多么幸福。”这位妈妈说。
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绝大多数失独家庭最终都开始远离正常社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政策
经济补助难解根本问题
据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
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
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更大的挑战还是这些父母的生活空白问题,比如未来养老怎么办?
>>建议
经济、精神共慰藉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目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
“从经济来讲,要把对失独家庭这样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称:“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
“第三个层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说,“社会公众的理解很重要。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失独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媒体报道也不要把他们标签化。”
苗霞认为,“帮助失独群体走出阴影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也有这个责任。例如像病人在医院抢救需要家属签字的规定应该考虑修改,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让失独者走出阴影。”

㈤ 非独生子女比起独生子女有哪些优势

父母年龄大了,非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轮流照顾,压力会小一些。而独生子女家庭2个人要照顾4个老人,压力会非常大。

㈥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城市独生子女人数的比例迅速增长,农村多子女的情况正逐步向独生子女

(1)①在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成效显著;②人版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权
(2)①国家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②弘扬孝敬老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爱的社会氛围。③减年子女对父母要履行赡养、扶助的义务。④老年人要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减轻国家、社会和子女的负担。⑤参加养老保险、养老储蓄。

㈦ 生活中的独生子女,为啥普遍比兄弟姐妹多的孩子过得好

为什么独生子女成家后普遍过得比较好

过来人说了实话,现实总是残酷又无奈——

1、资源相对充足,受教育程度高

以前,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案例,家里孩子过多,在面临升学困境的时候,往往会让家里的老大,或者女孩子弃学,将仅有的读书机会给到其它的兄弟姐妹。

而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没有这样的困扰,父母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资源,所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应的,也就更容易取得成就,工作和生活都会更加幸福,家庭成员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㈧ 独生子女为什么普遍比兄弟姐妹多的人过得好呢

独生子女由于他们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会将所有的资源和注意力都投入这一个孩子身上,而当家中孩子数量比较多时不能完全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这就像是一个苹果只分给一个孩子和分给三个孩子的区别,他们所分到的量是不一样的

阅读全文

与独生子女比多子女的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免集团体检过了多久入职 浏览:809
在北京领取退休工资的条件 浏览:172
机关重阳节活动推荐 浏览:996
敬老院防震减灾总结 浏览:974
怀宁养老金基数多少 浏览:212
女朋友上门父母给多少红包合适 浏览:740
公招体检复检一般多久通知 浏览:48
莱芜8万养老保险条件 浏览:101
职业病退休后工资怎样发 浏览:789
有哪些思念父母的诗句 浏览:338
转养老保险的联系函是什么 浏览:164
女生考公务员要做哪些体检 浏览:587
长寿花上什么肥能催花 浏览:399
大班重阳节活动的好处 浏览:288
广东惠州养老金 浏览:50
长寿保险怎么买最好 浏览:716
父母a型血儿童什么血型贫血 浏览:31
巢湖老年大学招生 浏览:25
老人家过户 浏览:873
入伍条件体检什么项目 浏览: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