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离婚时,不满二周岁的子女一般会判给谁
现实问题
林某(男)和刁某(女)结婚三年,有一个一岁半的宝宝。由于两人是相亲认识,没有谈多久恋爱就在父母的催促下结了婚,婚后两人发现彼此在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的不同,虽然已经生下孩子,但始终没有建立起夫妻感情。经过再三思考,两人决定离婚。由于两人都喜欢孩子,在孩子的抚养权上两人产生了争执。最后两人互不相让,闹上了法院。那么,法院会把孩子判给谁呢?
律师解答
父母离婚时,如何确定子女的抚养关系,应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解决。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也规定,夫妻双方离婚时,对两周岁以内的子女,除非双方协商一致由父方抚养,或者母方存在严重疾病、没有抚养能力、有抚养能力而不尽抚养义务等情况,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在这则案例中,除非林某能够证明刁某存在不适宜抚养子女的情况,否则法院会将孩子判给母方刁某。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❷ 夫妻离婚孩子不满三岁,会判给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❸ 离婚后子女判给对方,子女属于哪个家庭的成员,有什么法律依据
离婚后,即便子女判给了另一方,但是子女还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对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负担子女的全部或部分抚养费,其中,抚养费包括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第一,一般来说,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父母此时对其就没有了抚养义务;第二,如果您的小孩已年满18周岁,但是尚不能独立生活,比如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那么此时就存在抚养权问题,如果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其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此外,离婚时,一般情况下双方约定的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支付抚养费也是支付到子女年满十八周岁时或子女能够独立生活时止。一旦子女超过了18周岁,父母对其就没有了法定的抚养义务,包括子女上大学的相关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北京专业婚姻律师温馨提示:法院在处理双方争议子女抚养权时,以有利于子女成长为原则。为了证明孩子随您生活比随对方生活更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从双方工作性质、工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提交双方健康情况、孩子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证据,如上学远近,有无老人帮助照料等。此外,8周岁以上的孩子本人的意见也相当重要。
❹ 对于离异的父母做子女的应该怎么与他们相处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最亲近的人,偏偏父母之前又是最亲又最远的人;感情好了,那是蜜里调油,感情不好,那是天翻地覆,最大的可能就是离异,各自在不想干。而恰巧如果,遇到了父母离异,作为子女怎么相处,在她们之间。
其实,既然已经错过最佳的交流机会与交流时间,那就顺其自然好了,哪儿来的那么多可以弥补的机会。我们不妨放过彼此,少一些道德绑架、少一些规则、义务的约束。父母、子女一场,有缘在一起就好好珍惜,缘薄福浅,就不必强求,珍惜每一个当下的每一刻,不怨不争昨日苦果,皆是福报。
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离婚后,不满什么周岁的子女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望采纳,谢谢!
❻ 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的处理有哪些
夫妻离婚后,抚养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法院在处理时应根据子女的年龄,进行不同处理。
哺乳期(即两周岁)内的子女,原则上随哺乳的母亲抚养哺乳期内的婴儿,从营养、生活考虑,特别需要母亲的哺育,母亲对婴儿的照顾也比父亲细心、周到。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院也可考虑将婴儿判归父亲抚养。①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婴儿随母抚养有害健康。②母亲因工作、环境、健康等原因不能哺育或者没有抚养条件。③母亲出走、失踪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哺育子女。
当上列情况出现时,父亲不得推卸抚养责任。
哺乳期后的子女随谁抚养,应首先由父母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协议加以解决协议解决可减少父母在抚养问题上的纠纷对子女的影响,有利于以后协议的执行。
协议解决不成时,人民法院可根据父母的思想品德、经济状况、抚养条件等因素,从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出发,通过判决确定由谁抚养。对于10周岁以上的子女,则应在判决前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尊重他们本人的意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也可实行特殊照顾。如有的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双方在长期生活中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这时就可考虑将子女判随父方或母方抚养。也有的一方已做绝育手术,其要求随己抚养子女,又有一定抚养能力的,一般应予准许。
❼ 父母离异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问题
父母离异,不影响子女对父母尽赡养义务。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专定:“子女对父母属有赡养扶助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第三十条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父母离异是父母自己的事,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不因父母离异而终止赡养义务。
❽ 父母离异后,成年子女的赡养义务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回父母有赡养扶助答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纵横法律网 李晗飞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