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孔融关于父母子女的论点

孔融关于父母子女的论点

发布时间:2021-02-13 18:59:18

1. 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出自哪里

“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是孔融在晚年提出来的,在史料上有明确的记载专。《后汉书》中是属这样记载的,孔融曾与好友祢衡议论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论其生子的本意,不过是一时情动的结果。母亲对于儿子,又做了什么呢,就像东西存放在瓦罐里,东西出来了,与瓦罐也就没什么关系了。”

2. 怎样看待孔融写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孔融装傻他怕别人杀他

3. 孔融的父母与子女无恩论。应该大力提倡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4. 孔融有一个故事至今流传人间,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典范。这个故事是哪个

孔融让梨的故事。

5. 孔融作为儒家后人为什么会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小时候听说过“孔融”这个名字,最早对孔融的认识,来源于我们小时候听说过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年仅三岁的孔融在还不会吃饭,不会说话的时候便已经学会了礼让他人,帮助他人,兄友弟恭,他将好的东西让给了父母兄弟而将坏的留给了自己。这种礼让的精神在我们心里流传了数千年之久,并且总是为人称颂。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谦卑的孔融在数十年之后,提出了可谓“大逆不道”的言论,就是题目中所提到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而为何孔融作为一个提倡忠孝礼义的儒家学子,为什么会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这样的言论呢?在经过很多研究之后,我们猜测,孔融可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才做了这样的行为。孔融的这种做法也表明了他这个人的性格。

6. 我觉得父母有了孩子是一时情动,谈不上恩情 我很赞同孔融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再说了我们又没有要求来

那你去死啊。一看就是跟父母吵架了[微笑]父母没打掉你就是恩

7. 孔融为什么会提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按理说,孔融应该是儒家大学,遵从孔夫子的儒家之理。

儒家极其重孝。“孝”是仁义道德的核心,“孝道”是儒学之本,尽“孝”不仅是儒者的人生首要责任,更是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

正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 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9. 有谁赞成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

是孔融写的。

融幼有导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仰融口:“然,先君孔于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孔融十六岁就坐了牢,为的是通辑犯张俭到孔家来避难,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张俭。事发后孔融说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他们母亲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门争死”,侠义感人。后来皇帝决定由孔褒负责,孔融就出了狱。

孔融做青州刺史,被袁谭围攻,自春至夏,守城的只剩下几百人了,危在旦夕,但是他“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陷之夜,他妻子被俘,他得以逃出。

孔融反对恢复肉刑、反对曹丕私纳袁绍儿媳妇、反对曹操禁酒。……跟曹操不合。小人郗虑从中搞鬼,最后由路粹罗织孔融罪名,说他“招合徒众,欲规不轨”,说他“谤讪朝廷”、“不遵朝仪”、“大逆不道”。于是孔融又第二次入狱,最后全家被杀,年五十六岁。《后汉书》记这一惨剧始末如下: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
缻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平?”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又是“建安七子”的龙头老大,在政治见解上,他不脱名士气,“理不胜词”,并不怎么高明;但在哲学见解上,他的“父母于子无恩论”,倒是最有气派的,他最后殉道而死,主要罪名也就在此。在路粹检举孔融罪状后,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中下结论:“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融传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如
缻器,寄盛其中。……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结论这样一下,就杀人了。

也是听闻于罗永浩。
很多方面的思路都被他打开。收益挺大的。

妈的你们生我前有问过我吗?又不知道我想不想来这Ass hole的地方就八无桑无来。个有则屁额恩啊!of
course我还是孝顺父母额,∵后天养育还是有恩的。

10. 孔融让梨都听说过,为何说“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孔融让梨都听说过,然而孔融却提出了“父母于子女无恩论”,这是源自于一个年轻后生的出现,改变了孔融的命运,这个人就是祢衡,孔融为了在气势上能够击败祢衡,于是就提出了这样反常规的论述来博人眼球。

可实际上孔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论述,是源于一个比他小二十岁的后生,这个人就是祢衡,祢衡恃才傲物,让孔融很是嫉妒,所以孔融就想着怎么样能够在人们当中积攒更多的人气,这样就能够在气势上赢过祢衡,所以孔融就有了这样反常规的论述,的确孔融因此而招黑在民间也更火了,但是也为他带来了杀身之祸。曹操原本就不喜欢孔融,因为孔融总是顶撞他,所以曹操一直都在想办法除掉孔融,正好孔融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也让曹操顺理成章地给他安上了罪名。

阅读全文

与孔融关于父母子女的论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顺小榜样 浏览:198
要不要孝敬父母 浏览:261
生态养老院功能规划 浏览:61
老人故去期数单如何写 浏览:965
湿热体质养生宜用的中药是什么 浏览:119
父母60岁请柬怎么写 浏览:410
三支柱养老金多少 浏览:424
老年痴呆症英文叫什么名字 浏览:570
老人餐该怎么分配 浏览:210
公务员录用体检要注意什么 浏览:141
现在人的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355
2050年的退休金 浏览:197
叶酸预防老年痴呆服剂量 浏览:453
50岁大妈短裙丝袜 浏览:171
脑梗死引起的老年痴呆遗传吗 浏览:308
为什么父母出门小孩会哭 浏览:941
父母为什么不让男生留长发 浏览:689
老公不孝顺父母可以离婚吗 浏览:816
国外公务员退休金高 浏览:961
50几岁的老人做透析可以活多久 浏览: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