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的教育:父母如何与你的男孩成为好朋友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宝宝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幼年基本上都是在家中进行教育的。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将使许多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需要接触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这就成为父母很重要的一课。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多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立场、观点与感觉,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说过家家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来扮演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孩子就能渐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关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通过与同龄人接触,孩子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比如可带孩子去参加亲子班之类的课程,在学习怎么育儿的同时,也让宝宝体验到与小朋友交往的乐趣。即使孩子与伙伴们争吵起来,他还会通过辩解、说理和冲突,了解伙伴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在感觉和处世方法上的差异。这样,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的接触交往中不仅学会了进攻的勇气、让步的涵养,而且还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失败的教训等。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最好以平等的身份,就像大人与大人之间的交往那样,孩子可迅速领悟到人际交往的要领。与此相反,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提问,往往会降低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与亲戚、邻里之间的交往。这项活动要在孩子婴幼儿时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尊重、理解、宽容等优秀品格,他还会不知不觉中增长许多智能,提高自身的判断力、辨别力和灵活性及适应性。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闹笑话时,千万不要当众耻笑或斥责,否则孩子将很可能发展成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的个性。若是孩子碰到人际关系冲突,要鼓励他独立面对与解决。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社会技能,例如怎样善于理解、宽容别人,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这些能力与态度的养成,越早越好。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中的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抗拒”的消极态度。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而不是回避或拖延,也不要让父母出面代为解决。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孩子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
总之,人是要生活在群体当中的,一个充满欲望、爱撒娇、做事任性的孩子,其未来发展是很难想象的。童年的幸福不仅仅是有玩具,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包括人际往来的归属感。
『贰』 多子女家庭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调皮,会惹事,会让妈妈不愉快,同样也会有无数个瞬间,因为宝宝的一个举动,妈妈能感动很久,尤其是幼小孩子就有有爱的表现,会成为妈妈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不仅要在照顾孩子上,耗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要公平对待
如果家里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最该做到的就是对两个孩子要公平。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的,一旦发现兄弟姐妹是被偏爱的,而自己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内心会觉得很受伤,也很可能成为孩子长大之后,内心中难以抚平的缺陷。
2、不要求大的必须让着小的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大孩子必须要让着小孩子,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父母忽略了一点,两个孩子都是孩子,没有谁必须要让着谁的道理。除非孩子自己内心愿意,否则父母强迫让孩子去让着另外一个孩子,只会适得其反,还会让孩子厌恶父母,觉得自己活得很委屈。
3、让大的成为小的的榜样
大宝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会影响着小宝,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教会孩子做小宝的榜样,任何行为都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当孩子做出不恰当行为时,父母及时进行引导,这样小宝也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其实,多个孩子有多个孩子的好处,也有弊端,有些心酸只有当事人能体会,所以羡慕他人的同时,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照顾和教育好自己家的孩子,这才是最重要的。
『叁』 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有哪些经验
就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教育子女不能向上一代人那样用暴力解决。要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肆』 《小欢喜》中讲述了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哪对父母的教育最正确
《小欢喜》这部剧播出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光是演员阵容是几位比较有实力的演员和几个新生代的演员同台飙戏,其次是剧情,主要讲的是三个家庭对于高三学生不同教育方式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至于哪对父母的教育最正确,我们慢慢解读一下。
另一个家庭是季杨杨家,爸爸是个官员,由于工作原因造成父母没有陪伴自己成长,季杨杨对父亲的态度非常差,后来在温柔母亲刘静的不断撮合下,关系有所缓和。刘静生病以后,季杨杨才真正明白家人的含义,一家人和和睦睦,但还是由于工作的原因,父母还是不得不离开儿子的身边。但是这时候的儿子显然长大了,在成绩出来以后选择出国留学,而父母也是非常支持的。
这三个家庭每家都有不同的困难要攻破,为了孩子高考也是费尽心机,我觉得还是童文杰和方圆的教育方式比较正确。
『伍』 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父母的义务吗
有的,称为赡养义务。
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国《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5)子女教父母成为父母扩展阅读:
赡养义务要求:
1、违反赡养义务须承担刑事责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2、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赡养义务的赡养人,违法行为的程度未构成刑法上犯罪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应处罚。违法犯罪行为构成刑法某一罪时,赡养人须承担刑事责任。实践中赡养人行为会构成虐待罪、遗弃罪。
3、养老育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当赡养人不履行义务时须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赡养义务造成赡养人权利受侵害,被赡养人可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义务人承担民事责任,即承担必要的赡养费义务。
『陆』 中国现在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这句话有道理吗
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父母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可却从不关注自己的方式对不对。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当中,父母总是习惯性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铺路,用自己自认为对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可是这种教育方式是对是错,父母们却很少去反思。
中国现在最需要教育的确实是父母,可是对父母的教育却千难万难。我们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价值体系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想要改变真的不容易。
或许我们应该更谦虚一些,学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尊重孩子的选择,家庭生活也许能够和谐。
『柒』 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如何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
由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严峻的问题。那么,当父母的究竟要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是要善于鼓励。人都是喜欢听人说好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谁要说自己的不是,总会感觉到心里不舒服。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问过则喜的境界。不要老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家孩子的长处,动不动就说你看某某某比你听话,某某某学习成绩如何如如何好,你为什么就不能象某某某那样给父母争点气。这样的比较,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上进心。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鼓励,才能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到头来孩子还要怪罪父母“为什么就不理解我们这一代?”对于孩子的错,不能包容,要适时指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就继续鼓励,错的就帮助孩子一起纠正。同时,要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就不要包办替代。
三是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永远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将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就象现在很多父母不许孩子沉迷网络,自己却通宵达旦,对网游乐此不疲;父母要孩子不要抽烟饮酒,自己却整天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如何让孩子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第一要用眼睛认真的观察生活和周围的环境;第二要用耳朵认真地听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要用手认真的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成日记);第四要用脑认真思考看到的、听到的、记下的,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第五要用嘴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些,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坚持做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是要善于与孩子做朋友。父母不要总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老子长老子短,总认为我生你养你,你就应该听我的话,按我的意志办事。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孩子也有孩子的隐私,孩子也有孩子的观点,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沟通,自己说的孩子不理解,要讲明道理让孩子慢慢理解和接受,自己错了的也不要为了一己面子将错就错,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当然,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潜力点,不要去抹杀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