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父母给予儿女那么多,但是儿女却回报父母那么少
为什么父母给予儿女那么多,但是儿女却回报父母那么少?
这位知友,父母为孩子奉献一切,而子女大后,尤其是子女较多的家庭,在子女成家之后,更是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怨恨自己的父母。比如前几年,重庆万州一个村里面的四个儿子没人愿意赡养自己的母亲,85岁老母亲在新年的第一天夜里凄惨冻死自家儿子的家门口,四个儿子真的是禽兽不如,这里多说两句,试想即使平常路人在冬天的寒夜敲门,但凡正常的人也会帮忙接济,可是四个儿子啊,竟然在新年之夜将自己的母亲拒之门外,以致于活活冻死,真想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四个禽兽。
言归正传,将这个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中谈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这里简称为父母之爱,一个是子女对父母的的爱,这里简称为子女之爱,我们的问题是父母之爱≠子女之爱。
父母之爱
父母之爱是无私奉献的给予之爱,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在给予,父精母血,母亲的怀胎十月,父亲给的第一辆玩具,母亲给添置的第一件漂亮的衣服,一直到父母的的离去,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无私奉献给予的爱都不会终止,小学担心我们学校里是不是调皮,有没有好好学习,中学担心我们是否压力太大,吃穿用度够不够好,大学又担心我们毕业后是否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工作后又担心我们的终身大事……父母这种给予的爱是贯穿一生的。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为了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读书,印象中,父母都没怎么添置过衣服,家里每年的粮食收成也全部用来贴补家庭的吃穿用度,以及我们三个学费,几乎每年过完年,父亲就早早出去务工了,听母亲讲,为了多挣点钱补贴我们三个用,父亲在外边特别的节省,生病了也舍不得去看;后来我记得我二姐大学那会儿想报一个北大青鸟8000元的培训班,家里那会儿也没有钱,父亲毫不犹豫的把家里那一大囤麦子给卖了。父母都是宁愿委屈了自己,也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孩子
子女之爱
子女之爱是“自私自利”的索取之爱,从生命的一开始,就在索取,从母亲的第一口母乳开始,年少时想要更好的玩具、更漂亮的衣服,长大后想要父母给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人脉,有孩子后想要父母免费来做保姆……
一边是无私奉献的的给予,一边是“自私自利”的索取,其实本就是一对矛盾体,有那么一天当索取方的要求,给予方不能满足时,肯定就会产生矛盾。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以及引导,子女可能就会怨恨自己的父母。因为他可能从来就不知道怎么去体谅和爱自己的父母。我记得前几年发生在我老家的一件事,这个家庭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算是老来得子,对小儿子特别的溺爱,后来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沉迷于游戏,甚至偷家里的钱去上网,后来有一次偷了1000元,被父母发现后说了几句就负气离家出走,父母把他追回来之后,他恶狠狠的对父母说:我记着你们这次。不久自己喝了农药,喝过之后当天也不跟父母讲,直到后来疼的受不了了,在父母的追问下,才得知实情,就医已晚,到最后白发人送黑发人,何等的悲凉。
其实我们常说的三句话,刚好可以代表从子女到父母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子女者只知道索取而不懂感恩: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二个阶段,为子女者成为父母后发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第三个阶段,明白之后想为父母做些什么的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子女成长的过程,父母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子女遇见事情的时候,要多多体谅自己的父母,为父母做些实事,别到明白后,一切已成憾事。
Ⅱ 子女多的家庭中,父母为什么会偏心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对于孩子,父母也有他们自己喜欢的类型。
我家里面是三个孩子,我最小,我还有哥哥和姐姐。
虽然我们都是同一个爹妈生的,我们长相就不一样,在同一个家庭生长,性格也不一样。我妈妈在女儿当中,稍微更喜欢我姐姐。
为什么呢?因为我姐姐听话呀。
我妈妈这个人特别节俭,我妈经常和我讲她小时候的事迹,外公给她的零花钱,她都会攒着,最后她会还给我外公。我姐姐也是这样,父母给的钱从来不乱花,有一块钱至今还夹在老家的课本里。
Ⅲ 为什么子女与父母发生了矛盾,父母蛮不讲理,许多人却总是认为做子女的错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父母都会犯错,怪就怪你生在了思想腐朽的中国,父母就是天上的神仙,生了我养了我,我的生命我的未来它们想要我干什么都可以,就因为养育之恩,我们一辈子都是奴隶。
Ⅳ 子女是父母的奴隶
有道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听话只是孝的一种体现。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我想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你着想的。
Ⅳ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爱 谁的多有什么不一样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我觉得父母的更多!
Ⅵ 父母有多个子女,为其中一个买房,父母死后,房产归谁
也就是说是父母出钱 为其中一个子女购买的房屋是吧?产权证已经是这个子女的名字那这套房屋时属于这个子女的,但如在父母病重时房屋的子女首先是要赡养老人的,那若是父母已故这套房产仍属于房主本人!
Ⅶ 基因是有多么强大,才能让父母和子女长得一模一样
基因太强大!孩子与父母童年对比照惊人相似
基因真是强大,大人与自家萌娃们的童年照对比简直是“神复刻”!
照片里,父母儿时的相貌和他们孩子惊人地相似,无论是眉眼、口鼻甚至神态都犹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简直就是处在不同时空的双胞胎!
看到这些图片,你觉得自己小时候更像爸爸还是妈妈呢?
我们总是期待着生下一个漂亮可爱的宝宝,让所有人都投入羡慕的目光。其实在父母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完美、最可爱的,爸爸妈妈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孩子生得怎么样。如果一定要纠结于孩子的外貌,那么看看伴侣的长相,你就能大致知道孩子将来的长相,因为遗传基因就是那么强大。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拿出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来看看,怀念过去的时光,却忘记了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我们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却忘了自己也有过幻想,也有过目标。
每个人都有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长大。我们自己是这样的,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还年轻,我们年轻的时候憧憬过梦想,为什么老了却要阻挡孩子们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呢?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孩子们就像一群展翅飞翔的鹰,让他们去飞吧,等他们飞累了,等他们想休息了,就一定还会回到我们身边。孩子无时无刻不存在幻想和梦,别让我们这些老人来左右他们的世界。
孩子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却不是我们生活的克隆。
Ⅷ 父母就应该为子女付出吗
不应该,两个方面都不应该,一方面,子女没有权利要求父母为他付出一切。另一方面,父母也没有权利让子女接受他们付出的一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不给他付出,他就不可能拥有与别人竞争的原始资本。
父母处于自愿可以付出全部,作为儿女应该时刻意识到这不是出于父母的义务而在于馈赠与呵护。
既然这样,父母为孩子付出全部就不能成立,得给自己留点棺材本呐,养儿防老都是狗屁,多攒点钱给自己个儿老了享受。都是懂得回报的小乌鸦呢就无所谓父母是不是为孩子付出全部了,父母无论是不是为你倾尽所有你都可以一直孝顺照顾他们。
Ⅸ 父母和子女之间,为什么总有许多的矛盾呢
有一句说得十分形象:教育得当,孩子就是亲人,教育不当,孩子就是仇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家长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跟自己的关系就会非常亲密。如果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或者放任孩子不管不顾,那么孩子跟自己的关系就会很差,矛盾就会很多。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为什么总有许多的矛盾?这是因为,如果父母不管孩子,或者不懂得如何管孩子,孩子的想法就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有矛盾了。下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因此,了解了引起矛盾的根源之后,家长们就应该好好想一下接下来应该如何面对孩子,毕竟大家都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不是吗?
Ⅹ 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可以为孩子无私奉献
父母是我们在世界上最能相信的人,我们可以在战场上无条件的把自己的后背留给父母。因为我们的父母,抚养我们长大,从不需要回报。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可以为自己的孩子无私奉献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三:为孩子无私奉献是他们的义务。
先不说道德义务,为孩子默默付出,为孩子无私奉献。是他们的法律义务,既然你选择把孩子生出来,就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抚养成人。而不能生而不管,这样是没有责任意识的。所以为孩子无私奉献,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果不负起这个责任,容易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严重的话,容易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而言之,大多数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而且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