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子女在父母不远游

子女在父母不远游

发布时间:2021-02-05 01:05:49

Ⅰ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什么啊

孔子说:“父母健在的话,孩子就不应该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游历,就是必须去的话也应该有计划,尽快回家。”

Ⅱ 父母在,不远游。下面那句话是什么

下一句是:游必有方。

原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出自:《论语·里仁》

(2)子女在父母不远游扩展阅读

主题思想: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

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作者思想成就: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Ⅲ 父母在 子不远游 什么意思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误解了,认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就不可以远游,只能在父母堂前尽孝。其实这句话只是半句,它还有下半句,并且下半句才是关键。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原文出自《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心尽力孝养父母,这是理所当然,这是子女的本分之事。所以孔子他老人家说,父母在世的时候,儿女不要无缘无故的远游,并不是说一步也不可以出门,可以出门,但是要“游必有方”,关键就在这个“方”字上。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把“方”批注为方向。父母老了,我们出门不可以轻易改变方向,为什么不改变方向?因为古代没有电话,信息沟通不方便,万一父母在家里发生什么情况,他派人来找我们,就能很容易找到我们。做子女的要处处想到父母,这才是孝道。

为人父母,哪个不牵挂自己的儿女?“父母一百岁,常忧八十儿”。即使父母一百岁了,儿女都八十岁了,一百岁的父母还是常常担忧自己八十岁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儿女无论多大岁数,都是孩子,父母永远都放不下儿女,时时刻刻都在挂念,都在为儿女操心。

所以做儿女的,要体谅父母的这种心情,不要让他们太忧虑,要多为他们着想。所以说“父母在,不远游”,不是不可以出门,但不可以无缘无故地出门,如果你无缘无故的就离家出走,就放下父母不管,那就是大不孝。

所以说“游必有方”,父母在世的时候,如果我们有正事要做,确实需要出门,出行前一定要征得父母同意,要把我们去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都详细交代给父母,让他们心里有数,知道我们做什么去了。并且要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让父母衣食无忧,这样才可以出门。

什么是“正事”呢?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利益的事情,这是正事。如果是去做违法乱纪、伤天害理的事情,就算告诉父母了,那也不行,那还是大不孝。

以前通讯不方便,给家里写信的话,要一两个月才到,现在我们打个电话就行了。不管我们到了哪里,都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先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我现在在哪里,我在做什么事情,好让他们心安,不要挂念忧虑,这是养父母之心,这是游必有方。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世的时候,他没有远游,母亲走了以后,他才远游的,所以说“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孔子是真做到了。如果父母在世,孔子还会不会远游?也会,但是一定要得到父母同意。

其实无论父母在世与不在世,我们都要做到“游必有方”,就是出门的目的,一定是要做正事,都是符合道义、符合正法的善事,这样才对得起父母。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不符合道义,有辱门楣,有辱双亲,这就是“没有方”了。

Ⅳ 父母在,不远游是什么意思

孔子曰:“父母在抄,不袭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愿我的答案令您满意。)

Ⅳ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父母在,不远游”:中国的古老的传统习惯,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内。子女守侯容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之孝道,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另外,那个时候通讯交通很不发达,常年在外的人,捎个信儿回家去都很困难,一旦做了他乡的孤魂野鬼,痛断心肠的是家乡的二老。所以,父母守住儿女,盼他们平安,儿女守住父母,盼他们健康。就这样,孝敬父母就不远游,墨守成规了。这是众多人的理解,但人们总是看到前部分却忽略了后面的那句“游必有方。” 这句话有3成意思1、就是若要去游历就一定要有方向、去处,并且告诉父母你的去向、出去。好让父母安心。2、就是出去游历一定有目标、有目的、有意思。比如去周游列国寻求知识之类,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去这地方玩玩就算。在父母的心中儿女有成就最是他们最大的欣慰。当然他们也渴望和子女朝夕相处。所以“游必有方。” 的人们当你们有收获之时不要忘记家里的父母。常回家看看,这才是孝。

Ⅵ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回出远门答,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6)子女在父母不远游扩展阅读:

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

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

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Ⅶ 父母在不远游的意思

父母在不远游,
意思是说父母还健在,
做子女的就不出远门,
尽可能陪在父母身边。

Ⅷ 为什么说“父母在,不远游”啊子女不离开父母,怎么能创出一番天地

拜托来,看完整句话好不好,“父自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什么叫子女不离开父母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在的话尽量不要去太远的地方,如果去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以免他们担心~!。
如果,像你这么说的父母在不让离开父母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怎么来的啊。那李白早就在他老家“塔吉克斯坦”老死了,还谈什么仗剑走天涯~扯淡~!!

Ⅸ 是“父母在,不远游”还是“儿女在,父母不远游”

全句是“父母来在,不源远游,游必有方。”出自《论语》,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地。
孔子观点是子女应在父母身边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主要是古时交通不便,出一趟远门动辄以月计算,而且路途艰辛。出远门后既不能陪侍父母,又让父母担心。现在交通发达了,世界各地说走就走,但是出门在外仍然不能让父母担心。

阅读全文

与子女在父母不远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岁父亲送猪肉迷路 浏览:261
老年人一天吃饭很多顿是什么原因 浏览:586
中老年人最适合穿什么鞋 浏览:37
公司交400的养老保险 浏览:717
甘肃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 浏览:623
养老保险清零怎么处理 浏览:221
养老金按月缴纳怎么算 浏览:141
长寿个体营业执照怎么办 浏览:405
老人不爱和儿女们住在一起怎么办 浏览:617
没有养老金的人多吗 浏览:399
北京退休金比外地高多少 浏览:326
养老院消防安全责任书 浏览:212
湖南健康养生哪些好 浏览:278
老年人有残疾证怎么办理 浏览:114
父母都很崩溃了怎么办 浏览:184
瘫痪老人眼珠转动什么原因 浏览:420
重阳节是正月是农历的什么 浏览:676
翁旗福乐老年公寓 浏览:97
怎么证明房是父母出资买 浏览:992
宫颈炎可以喝什么养生茶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