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论语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

论语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

发布时间:2021-01-18 07:04:53

1. 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语句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 写关于父母的论语,要写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内“容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3. 求论语中关于父母的句子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专长。----《论语属•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意思是说为人子女者,不可以不知道父母亲的年龄。一方面是因父母增寿而欢喜,一方面是因其衰老、接近死亡而忧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朱熹和南怀瑾等,把“父母惟其疾之忧”看成一句话,“父母”作主语,“其”指代“子女”,说,父母担忧子女生病,子女应体察父母心,以消其心头之忧,这就是尽孝。

4. 论语中关于父母违法子女应当检举的言论

《论语·子路》篇记载,叶公向孔子炫耀自己管理社会的成就,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但孔子却不以为然,说“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5. 论语中关于养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6. 看看论语里怎么说父母子女

《论语》中关于父母子女的内容不止一处,仅是《为政》篇中提到子女对父母之孝的就有好些。但最能体现人性本质的,是《子路》中孔子提出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思想。

7. 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语句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内春秋)《容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8. 论语中关于养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第一》。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朱熹和南怀瑾等,把\“父母惟其疾之忧”看成一句话,\“父母”作主语,\“其”指代\“子女”,说,父母担忧子女生病,子女应体察父母心,以消其心头之忧,这就是尽孝。

9. 论语中与父母长辈有关的有关的句子

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10. 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语句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回兄长。出自(春秋答)《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阅读全文

与论语关于父母教育子女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们的敬老院 浏览:103
重阳节诗词佳句 浏览:471
医保养老保险怎么封存 浏览:91
成都敬老院联系方式 浏览:844
定亲男方给女方父母多少红包 浏览:396
辽宁的老年大学 浏览:527
重阳节菊花照片 浏览:505
老人家的福气 浏览:689
动物剪纸女孝敬父母的成语 浏览:973
结婚父母跌倒怎么办 浏览:165
2014安徽企业职工养老金调整 浏览:736
如何穿衣养生 浏览:220
60岁能办信用卡吗 浏览:488
支持给农村老人养老点赞加关注 浏览:433
吴江老年大学学费 浏览:920
养老院重点时段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701
农村交养老保险200块钱是怎么回事 浏览:797
长寿区的卷子 浏览:151
公务员体检单眼弱视什么都看不到 浏览:609
湖北省基本养老保险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