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对孩子实施过度教育有哪些危害
事实上,随着中国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教育,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喋喋不休也是一种过度教育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过度教育指的大概就是给孩子过多地“开小灶”,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事实上,过度教育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这恐怕是现代家庭最常见的教育误区。胎教、幼儿英语、周末学钢琴、假期参加补习班,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恐怕早已是家常便饭了。父母总想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要知道,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固然重要,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不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和气质差异,一味给孩子“恶补”,很可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严重的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甚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扭曲,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2.过度干涉:这类父母对孩子总是喋喋不休,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对孩子缺少平等和尊重,忽视孩子的独立性,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或者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站在身后指指点点:“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天性被束缚,健康的成长被限制。
3.过分保护:这类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像保姆一样,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可能满足,一切事情都尽可能代替去做,不愿意看到孩子遭受任何委屈和挫折,孩子有任何不满或不顺,他们便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职责。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心中惟有自我,不会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他所生活的社会。
4.过分处罚:与过分保护相反,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现实,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有时仅仅是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别的孩子能做到,便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过分重视父母的威严,如果孩子违抗命令或犯错,便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冒犯,挖苦、辱骂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体罚。
过度教育的危害不仅是学习障碍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情走过了头,必然会产生反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有的家长觉得,给孩子“加码”过多,消化不了,无非是白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过度教育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影响孩子的学习上,有时甚至会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这比单纯的学习障碍更令人担忧。
1.过度教育,导致学习障碍。过分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使孩子的休息和自由玩耍时间被大量占用和剥夺,父母的强迫、过多的智力刺激,剥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快乐,使孩子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从事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丧失了兴趣的学习,会变成一种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孩子便对学习发生抵触和抗拒心理。这也是当今许多孩子厌学、恐学和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2.过分干涉,导致逆反心理。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样样过问,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即便你说得对,他也不肯照办,甚至对着干;或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训斥,有些事情干脆对父母隐瞒,结果直接导致了撒谎、离家出走、网络迷恋等行为问题。而且,由于干涉多,赏识鼓励少,不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
3.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的交往障碍。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和保护,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苛求别人关怀,缺乏责任感和爱的能力。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性、应对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一旦离开父母,容易引发无助、无能、自卑等心理冲突,在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方面,容易发生困难。
4.过度处罚,导致孩子性格缺陷。对孩子过于严格、苛刻,使孩子感受不到亲情和爱,在恐惧、压抑的环境中长大,会使孩子变得压抑、自卑、唯唯诺诺、优柔寡断,或者相反,变得冲动、冷酷、脾气暴戾。这样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对人往往怀有敌意,攻击性强,在人际关系方面经常存在困难,遇到挫折、失败时,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和反应。
该如何对孩子适度教育
过度教育是个很庞杂的问题,它的形成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一定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
1.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要从孩子的个性、气质类型、潜能特点出发,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快乐感,只有出自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快乐、不容易厌倦的,相反,若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快乐,则是被动、强迫、枯燥和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2.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涉。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能干涉和代替,要允许孩子自己探索。犯错误和失败,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或失败,而对孩子横加干涉。
3.不要对孩子大包大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手做事,发展自我责任感,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4.尊重孩子,不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对孩子的设计和规划,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而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希望父母们不要在过多的干涉中束缚了孩子,埋没了他们的天性。
『贰』 父母过于干涉孩子成长容易让孩子有叛逆心吗
父母应该干涉儿女的生活
原因是:
1、父母是儿女的监护人,应该进行全方位的监护和呵护,是职责所在,天经地义,不可争辩的;是合请合法的,无可厚非的。
2、面对有伤害的儿女生活不干涉,难道任其发展吗?难道配置之不理吗?难道不制止到萌芽状态吗?难道不应该远离吗?子不养父之过;女不教母之错。
3、有害健康的生活,难道不应该干涉吗?沉迷网络游戏、沉迷黄赌毒、沉迷金钱、沉迷早恋、沉迷凶杀武侠书海,只会伤害健康成长、远离成才,岂不是葬送孩子的前途吗?
4、干涉孩子的生活,是爱的象征,是亲情的呵护。孩子流的是自己的血,凝聚者父母的血汗,寄托着长辈的希望,怎能不精心培养,牵肠挂肚,魂思梦想。
5、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是爱之深。拿起棒子轻轻放下,叨唠太多太重自己含泪,是恨铁不成钢啊!
6、多少英雄栋梁,不是在父母的干涉下成长成才成器的呢?岳飞的母亲刺“精忠报国”育爱国情,才成就了爱国名将;没有孟子母亲的“三迁”,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成就一代圣人;没有朱德母亲的厚道仁慈的教诲,没有周恩来母亲的大爱熏陶,没有毛泽东母亲的大力支持,怎么会有当代三位共产党伟人的诞生。
7、成材的树是括出来的,翠绿的苗是养起来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经风雨那见彩虹。父母正确的干涉,科学的教育,精心的培养,含辛茹苦的栽培,鞠躬尽瘁的操劳,就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能苦尽甘来,就能改天换地,就能无怨无悔!
『叁』 父母应该过多的干涉子女的婚姻吗
这个问题不能来简单的一概而论源,父母干涉儿女婚事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好,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必竟是两代人,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有不同,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我认为子女在婚姻问题上,必须让父母有发言权,无论是从家庭生活、社会经验或是孝敬父母的角度来讲,都得让老人说话,让他们说出对待子女的婚事的看法。子女可以从父母的意见中提取他们认为对的,可以参考的部分。必竟父母都是过来人,一般看问题比较长远而且全面。但是,也不排除有些父母不尽人情,在子女的婚事上过多的用自己的想法去施加影响,甚至是横加干涉婚事的做法。我认为这样的父母是不可取的。
说白了,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不是你的子女在非得找一个社会败类,违法分子的情况下,请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一份纯净的爱情。谁都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权力。
『肆』 父母过多干涉子女的婚后生活,该怎么办
和不懂你的人在一起,你聪明会他说你心机重,你努力会他说你运气好,你天回生乐观他会答说你虚情假意,有时候,你明明就是一杯白水,却被人硬生生逼成了满肚子憋屈的碳酸饮料。人一生遇见太多人,只要内心澄明,就永远不用讨好一个不懂你的人。
『伍』 对于现在中国父母过度干涉子女恋爱和婚姻真的好吗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父母包办婚姻,不管自己的孩子愿意与否,这样的弊端显而易回见各种不合适各答种婚姻不幸,但是独立恋爱这样的情况也不少,其二就是父母都觉得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各种不放心,对此我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关于如何不让父母过多的介入自己的恋爱或者婚姻,我觉得短时间不会有改善,但是让自己的孩子独立恋爱的情况也不少,一谈到婚姻百分百都是包办,而结婚啥都不要的不是没有,上电视台的也只有一例,中国在婚姻的自有程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碍于中国的文化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不过我们一起努力应该可以改变的。
『陆』 父母太过于干涉孩子的事情,会出现什么结果
第一: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第二:孩子表面顺从但是心里怨恨。第三:孩子不能反抗,自甘堕落。
『柒』 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生活和感情,又无法沟通,该怎么办
如果我的父母过度的干涉我的生活和感情的话,我会特别的难受,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能力来思考我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父母可以给我建议,但是不可以过度的干涉。我会尝试着和父母沟通,如果实在沟通不了的话,我会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做事情,而不是全部听父母的。
『捌』 如何看待父母对于孩子生活的过度干涉
虽然父母干涉孩子的生活是对他们一种关心的表现,但是如果过度干涉的话,会让孩子产生反感,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产生许多家庭矛盾。从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孩子的以后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