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子女父母 > 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

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

发布时间:2020-12-31 23:55:37

1. 女儿在古代怎么称谓

1、当面呼叫女儿没有讲究,闺名、小名、乳名、“女儿”,都可以。

2、对别人称自己女儿用谦称,如“犬女”、“小女”等。

3、对别人称对方的女儿用尊称,如“令爱”、“令嫒”、“闺嫒”、“令千金”、“女公子”等。

千金:《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怨不得他,真真是侯门千金,而且又小,那里知道这个?”

令嫒(尊称):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这小孙儿年幼无知,说是在令嫒头上泼了一桶水。”

闺女:《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疼咱们闺女,有个不疼咱俩的!”

小女:《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1)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

1、“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3、“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4、“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5、“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6、“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7、“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2. 子女配偶的父母怎样称呼

总称亲家,单独一个人时,男的叫亲家公,女的叫亲家母。

3. 父母对出家的子女如何称谓

我觉得既然出家了,父母对他可以按信众对僧人的称呼,叫师父,也可以按父母称呼叫孩子。不过正式场合还是尊称师父比较好。

4. 父母称呼孩子什么最亲

爸爸妈妈教孩子什么都亲
不管是叫大名小名
还是叫其他的
都很亲,因为那就是血缘的感情

5. 姐妹的儿女怎么称呼

如果本人是男性,则称呼姐妹的孩子为外甥;如果本人是女性,则称呼你姐回妹的孩子为姨侄女,或者答称呼哥弟的孩子侄子或者侄女。

1、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 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

2、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3、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

(5)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结婚以后,有的家庭鼓励夫妻双方称对方的父母为父母,而有些父母则更愿意让女婿、儿媳直呼其名。据说,这跟家庭的“阶层”有关:一般蓝领阶层家庭似乎愿意让女婿、儿媳称父母;而白领家庭则更愿意保持一定距离。

对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一概称Cousin,属于firstcousin。而secondcousin是指远房堂兄弟姐妹或远房表兄弟姐妹(即父母的堂表兄弟姐妹的子女),同属一个曾祖父母的血缘关系。

6. 父母的各位亲人都应该称呼什么


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
母亲:奶奶、婆婆
父亲的哥哥:大爷(轻读)、伯伯、伯父
嫂子:大娘、大妈、伯母
父亲的弟弟:叔叔
弟媳:婶婶、阿姨
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亲的姐妹: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亲的祖父:太爷、太公
祖母:太奶、太婆
父亲的伯父:大爷、大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亲的叔叔:三爷、三公
婶婶: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伯、堂叔、堂姑
父亲的姑姑:姑奶、姑婆
姑父: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
父亲的舅舅:舅爷、舅公
妗子: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姨奶、姨婆
姨父:姨爷、姨公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母亲的父亲:姥爷、外公
母亲:姥姥、外婆
母亲的哥弟: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
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
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祖父:太姥爷、太外公
祖母:太姥、太外婆
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
伯母:大姥、大外婆
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
婶婶:三姥、三外婆
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
母亲的姑姑:姑姥、姑外婆
姑父:姑姥爷、姑外公
母亲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
母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
母亲的舅舅:舅姥爷、舅外公
妗子:妗姥、舅外婆
母亲的姨姨:姨姥、姨外婆
姨父:姨姥爷、姨外公
母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舅、表姨
其他
什么是舅表、姨表、姑表?
你管表姐的爸爸叫舅舅,她就是你的舅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姨姨,她就是你的姨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姑姑,她就是你的姑表。
怎么称呼舅表、姨表、姑表的家人?
去舅舅家,碰到妗子的家人,一般是按舅表的叫法叫,他叫姥姥,你也叫姥姥。
去姨姨(姑姑)家,碰到她丈夫的家人,也和表哥姐弟妹一样叫法,他们叫爷爷,你也叫爷爷。
怎么称呼伯母、婶婶的家人?
还是随堂哥姐弟妹叫,他们叫妗子,你也叫妗子。

7. 家属关系怎么称呼

亲属是基于婚姻抄、血缘和法律拟制袭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伯、叔叔、姑母、舅、阿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人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7)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可以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三类。血亲包括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前者是指出于同一祖先具有血缘联系的亲属;后者是指彼此本无该种血亲应当具有的血缘关系,但法律因其符合一定的条件,确认其与该种血亲具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亲属,如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就是拟制血亲。

姻亲是指除配偶外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姻亲之间只有在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具有权利义务关系。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参考资料:网络-亲属关系

8. 父母的称谓

(1) 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并称“父母”外,父母还有“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古人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怙恃”等称呼;此外,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也是对父母的并称。
关于父亲的称呼,在《史记》中刘邦用“太公”之称,又曾对项羽说,“吾翁即若翁”,其中“翁”即父亲。后世对父亲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古今习见的对父亲称呼还有,“公”、“翁”、“尊”、“大人”、“爷”、“爹”、“爸”、“老子”等。
称自己父亲为家尊、家君、家严、严君、严亲、家大人;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大君、尊君、尊公、尊翁、尊府、尊甫、尊大人。此外,还有以“椿庭”为父亲代称的。
(2) 对于母亲的称谓,就常见的就是“母”,古今习用。文人多以“萱堂”、“堂萱”作为对母亲的敬称。萱草又称为忘忧草。“萱堂”原指母亲所居住之处,故又用为对母亲的敬称,又简称为“堂”。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尊堂,就是由此而来。此外,古代官绅人家一夫多妻很普遍,于是就有“生母”、“亲母”等称呼。生身母亲若为父亲正妻,则称生母,若为妾出,则称己母亲为亲母,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若自己是父亲的正妻所生,则称父亲的妾为“庶母”、“少母”,此外,又称父亲的妾为姨、阿姨、姨娘、姨太太。
“考妣”是先秦时期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都可以用。后世则称故去的父亲为“皇考”;称故去的母亲为“皇妣”,后来又改为“先考”、“先妣”。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9. 古代侯爷的子女如何称呼他父母,又如何自称

这还能来有啥称呼,一样也是爹娘自孩儿的称呼。
文雅一点的就称呼父亲母亲,如果是诗书世家,子女称呼上了年纪的父亲一般是叫“大人、老大人”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在清代以前,“大人”是用来称呼自己的父母长辈的,偶尔会被用来称呼年龄很大地位很高的官员。称呼官员一般都是称呼官职名或姓+官职名。你要是对着一个官员张口就叫“X大人”,那是在叫别人“爹”呢。
只有到了清代,有骨气的人几乎被杀光了,汉人被打断了脊梁骨,变成了满人的奴才,节操掉了一地,才上到宰相吓到九品小吏,皆被称呼为大人。
这也是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要废除“大人”这一称呼的一个原因

10. 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称谓如何填写

家庭成员是指同一个户口本里的人,相互负有扶养义务的一定范围内的直系亲属。主要指夫妻、父母、子女,有时也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姊妹等。

”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主要填写与本人关系密切或本人受其影响较大的亲戚、朋友。

(10)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纵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血缘关系联结的社会群体有:种族、氏族、宗族、家族、家庭等。

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里,血缘关系的紧密程度及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在原始社会里,血缘关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基础。在奴隶和封建社会,血缘关系是区分社会阶级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血缘关系的地位、作用有所下降。

在中国,仍然起较重要作用的血缘关系有:

①婚姻关系。它由自然与社会两重因素构成,自然因素指人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的追求,社会因素指两性关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婚姻关系是两性间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两性的个体交往,具有排它性。

②家庭关系,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夫一妻家庭关系的形成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开始。

③亲属关系。主要指非直系血缘关系,如姑侄关系、叔侄关系、舅甥关系、姨甥关系、堂兄弟姐妹关系、姑表关系、岳婿关系、丈夫与妻弟、妻妹关系等。血缘关系的正功能是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负功能是将人置于被动的地位上。

阅读全文

与父母的子女的子女怎么称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瑞安市养老金多少 浏览:637
扬州烟台湛江惠州哪个养老更好 浏览:926
厚道孝顺 浏览:299
父母名字的房改房如何转给子女 浏览:219
中国现存最长寿 浏览:853
空乘有退休金吗 浏览:739
中山社区老年大学地址 浏览:310
事业单位买养老保险 浏览:800
ve能长寿 浏览:234
深圳行政拘留体检哪些项目 浏览:474
大庆哪家养老院最好 浏览:84
南阳养老保险最低交多少 浏览:650
上海松江大众养老院 浏览:304
旅行社要老年人的体检项目 浏览:972
陕西养老保险怎么验证个人信息 浏览:192
丽园路43弄老人住哪里好 浏览:300
徐州社保不够退休 浏览:910
南江民政局2016年养老院招标 浏览:161
安徽社会养老保险 浏览:115
敬老院短语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