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人与子女相处八原则
一、不要倚老卖老
老年人不要总是一味地强调自己年长,不顾孩子们的感受,片面地要求晚辈们顺服自己,这样只会让你丧失做家长的威严,损害自己在晚辈心中的形象。
二、不要忆苦思甜
每个老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是时代在发展,曾经那些“吃苦耐劳”的经历未必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帮助,以前的故事说出来听听就好,若总是拿出来教育晚辈,只会自讨没趣,让自己难堪。
三、不要多管闲事
老人不高高在上总以长辈的身份教训儿女,不觉得孩子就该绝对服从于父母,也不要总把儿女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要有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事情沟通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和睦相处。做事不周时多给予理解。一家人身心愉快,比什么都好。
四、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小辈是在要独立自由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尤其是有了第三代,自己还把儿女教育孩子的事都包了,儿女永远长不大,也不会有责任心。也不要袒护孙辈,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自己的生活。
老辈不要自以为是。可以提建议,听也罢,不听也罢,不逼他们照做。也不要担心儿女吃亏,人都要亲身经历才能记事,不然别人再怎么说都与自己无关。
五、不要总认为儿女不如父母强
儿女与老人有代沟。网上流传"三年一代沟",老年人与子女间的年龄差距决定了彼此之间认知的差异。老人和儿女在一些事情上做法不同。比如在经济上,老人觉得能省则省,孩子却是能花就花。
老辈省吃俭用,不舍得多花钱,能替代的替代,花在自己身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让孩子觉得太抠,有好日子不会过。实际上老人把省出来的钱给了孩子,孩子花着钱享受着生活,老人又心有不甘,想要数落,既然给了,孩子怎么用就不用管太多。
⑵ 爷爷奶奶怎么教育儿孙
现在的父母不是很想让爷爷奶奶教育儿孙是觉得它们的思想观念旧了,那么如何科学育孙儿呢?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方法,以供参阅。
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方法
1、调整心态,绝对不能重男轻女。这个很重要,如果对女
孩嫌弃或对男孩溺爱,都将严重影响到一家人的感情,无法达到和谐幸福。不管是孙子还是孙女,甚至是外孙女、外孙,都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到冷落。
2、和孙儿玩耍即是对年轻夫妇的帮助。
爷爷奶奶对育儿中的年轻夫妇的最大援助,就是陪孙儿高高兴兴地玩耍。这不但符合孩子天性爱玩的性格,促进他健康成长,还能让年轻父母脱出手来,可以工作和干家务。
孩子最喜欢运动性的玩耍,如挤身体、相扑、手指相扑、挠痒痒、捉迷藏、骑马游戏、用广告纸卷成剑来做格斗游戏等等。尝试着与孙儿玩一下,孩子肯定会乐得咯咯直笑。还可以玩一些传统游戏,如折纸、翻绳等。还有,像过去那些用朴素的天然材料制成的玩具,如竹叶船、橡树果陀螺、拉线木偶人等,如果能和孙儿一起做一做的话,准会令其很快乐。商场里有卖朴素玩具的专柜,在那里可以找到像纸气球、线包之类的玩具。买这些东西来玩也很不错。如果孩子遇上喜欢的书,总想让你多念几遍,这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把书反复地念上几遍,令他如愿以偿。或者也可以讲小时候听到过的故事,养成一个小小故事谜。
3、不要再“零食加电视”
孩子是一块能量源,跳来蹦去地从不知疲倦,这是孩子的“长处”。虽然老年人更喜欢安静,但绝对不要为了求得安宁,有的就给孩子吃零食和看电视。这实际上是最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让孙儿的牙齿变坏,眼睛变近视,甚至会变成一个孤僻的“小电视迷”不要说成材,不成泥就已经很难得了。
因此,老人在带孙儿的时候,应尽量到户外活动,在安全的空地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散他的能量吧,自己则可以安静的在一边独局液迹处或者和别的老人唠嗑。
4、教育孩子要尊重儿女意见,并且要一致。不管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孩子生病时候的照料,都应该和孩子父母站在一个阵线上,不能盲目按照自己的固有思维包庇孩子,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父母。有的爷爷奶奶护犊子心切,孙儿一哭就反过来责怪儿女管得太严,直接导致孩子从小骄横跋扈、自私自利,长大了也不知道何为孝顺。孩子稍微有点流鼻涕、咳嗽,就不假思索往医院送,或者直接让宝宝打点滴,这都是伤害孩子身体的错误方法。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多与儿女沟通,并且要从各方面增加育儿知识,才能做好爷爷奶奶这一份难度相当大的工作。
爷爷奶奶教育儿孙的误区
1。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2。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3。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爷爷奶奶科学教育儿孙的注意事项
1。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科学育孙的意识
人的年龄越大,性格越柔和,容易由着孙子的兴致来,使得带出来的孙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刚中缺柔,成了小皇帝,让他一个人说了算;要么柔中缺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特强。老年人一定要多向年青人学习,看现在的年青人是怎么带孩子的,不要完全用老一套的方法,育儿技术在不断进步,要与时俱进。例如埋扮;现在的孩子一岁之前不桐并吃油盐,两岁之前都用纸尿裤,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对身体有好处。
2。穿衣服要适当,且便于运动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孙子时,由于老人家比较怕冷,一般会穿得比较多,稍不注意,热一点的天气就会长痱子,冷一点的天气,穿得太多,不便于孩子运动。
3。要培养孙子专心自己吃饭的习惯
第一、培养孙子坐着吃饭的习惯。有的老人在孙子边玩边吃饭或不想吃饭时,喜欢追着孙子喂饭,这个习惯不好,如果孙子不想吃(有病除外),或边玩边吃,就要让他饿一下,且不给他零食吃,治得他两次,小孩就记得了;为了使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不会乱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坐高一点的凳子,让他自己下不来。第二、尽量在一岁左右让孙子学会自己吃饭,不要怕麻烦,培养孙子的动手能力。
4。要培养孙子适当运动的习惯
有的孙子特别好动,就要培养他坐着听故事,听音乐的习惯;有的孙子懒得动,就要培养他做适当的运动,由于老人本身运动量少,比不得年轻父母喜欢运动,运动习惯要有意培养。
5。要多带孙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培养孙子的社交能力
多带孙子出去玩,有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性格开朗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有的还不够,因为老人家自身社交范围有限,需要创造条件。
6。要培养孙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孙子没学说话之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多跟他说简短的话,培养他的听觉能力和模仿能力,学说话后,要让他多听多说。例如指着实物说名称,听了故事后复述给别人听等,特别是多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交流互动。
⑶ 人到老年,和儿女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学会得体的退出
人到老年,退居二线,家庭成了生活的重心。
那么这个时候,如何与儿女相处,又成了一门重要学科。
作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幸福与否,和子女的相处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聪明的老人,都早早明白了这两个字——放手。
父母与子女一场,终究要学会得体地退出。
学会放手,退出孩子们的生活,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的决定,过自己的日子,是为人父母必修的功课。
不得不承认,人到老年,和儿女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
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保护起来,事事都要帮孩子做决定,永远学不会放手,那么你的孩子,就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得活在你的羽翼之下。
等到你年老力衰,无法再护着孩子帮着孩子的时候,可能你才会发现,原来儿女早在自己的过度保护之下,丧失了在这个 社会 生存和拼搏进取的能力……
老话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对儿女最好的成全不是事事把关、件件过目,而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懂得放手,让他学会自己做决定,学会对自己负责,长大后更是要放手,让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学不会不放手,不相信你的儿女自己也可以很棒,那么对于儿女来说,父母的爱无疑就像是鸟笼,是一种禁锢。
相反,父母懂得放手,儿女就能在跌跌撞撞之后,找到自己的路,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也能在 探索 和成长的路途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放手,就是一种最好的成全。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说,自己做点小生意,两个儿子儿媳都不愿意把小孩给他带。
那么他也很看得开,反而落得个清闲,一个人自由自在。他说,儿子儿媳还是很孝顺的,过年过节就把孙子带回来给他看,他已经很知足了。
不得不说,跟那些喜欢抱怨儿子儿媳这不是那不是的老人比起来,这位老人很聪明,也很睿智。
永远不要觉得你的孩子不能没有你,相反,不过度参与孩子的生活,他们需要的时候就帮忙,不需要的时候就得体退出,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最大的恩赐。
到了一定年纪,心思就不要一股脑挂在儿女身上了,自己要多为自己着想,多留出一些时间来取悦自己,把精力花在兴趣爱好上,花在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花在煲汤 养生 、锻炼和照顾自己上。
对儿女学会放手,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恩赐。两代人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关系反而更融洽,相处更舒服。
人终有一老,我们没办法陪孩子一辈子,终究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的风雨,自己去过好自己的人生。
有些老人习惯了做家长,到老都还喜欢控制自己的儿女,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就喋喋不休,其实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严重的话还可能激发两代人的矛盾。
孩子们长大成后,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可以尽量住的近一点,想他们了可以多去串门,但最好不要长期住。
所谓距离产生美,不是没有道理的,同一屋檐下总会小摩擦不断。
对于小家庭的各种决定,对于儿女夫妻之间的矛盾,老人也不要去过多的干预,儿女问到了,就帮忙参谋参谋,给点意见,但具体怎么做,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不要要求儿女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因为承担责任的也不是你,孩子们会有自己的判断。
在带孙子方面,不要和儿媳妇对着干,不要以“有经验”自居,两代人相差几十年,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计较,多点包容,一家人才能和气生财,
在居住空间和 情感 上、大事小事上,都给足两代人空间,不过多去干预儿女的生活,就是父母最高明的“放手”。
人老了,要舍得为自己花钱,可以适当的花钱去 旅游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林则徐曾说过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读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那没必要留钱给他,以免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更没有必要留钱给他,以免增加他的过失。
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在长大后给他留下多少财富,给他存多少钱,而是一路以来,在成长过程中对他的教诲、鞭策,帮助他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品格。
那些才是他在这个 社会 立足的根本。
否则,孩子如果优秀,也不需要你的钱;如果不成器,给再多钱,也会给他败光。
俗话说,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对孩子“狠心”,放手让孩子去靠自己的劳动力赚钱,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从而懂得努力与珍惜。
别把一辈子都在为孩子的中国式父母,前半生的付出已经足够了,剩下的路得让孩子自己去走。学会放手,换种方式去爱他们,对自己和孩子都是更好的选择。
一位父亲写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的信,曾刷爆了网络。
这位父亲说:
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父母的希冀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这一生,为家庭为儿女,付出很多,最期盼的不过“ 健康 ”、“团圆”四字。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奢望太多,放宽心,放开手,孩子们自会长成令你惊喜的模样。
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建议大家一定要发给身边所有的中老年朋友们看看!
-END-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 情感 ## 情感 事务所##父母老了#
⑷ 老年人如何保持与子女的情感距离
老人如何面对情感问题?
面对亲情
老年人在对待子女回家难的问题,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不纠结于原因,要学会谅解,与子女相处做到以下几点 :
1、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
不管是自己的儿子、媳妇、女儿和女婿,都应当看成自己的家人,对待他们的心意都要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偏袒任何的一方。如果你偏爱这个,疏远那个,处事不公平的话,自然是没办法获得子女们的尊敬和爱戴的。所以,要注意在子女面前做到一碗水端平。
2、闲话少说闲事少管
对待子女尽量要多包容和理解一些,即便发现子女在某些方面做得令你不满意的话,也不要老是去批评和责难他们。如果实在有不妥的地方,您可以好好地指导、耐心的教育,千万不要说一些风凉话,或者没完没了的唠叨,这样只会火上浇油,所以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
3、不对子女提过分要求
如果老人家不懂得体贴子女的难处,总是给他们出一些难题,让他们压力很大的话,相信他们也是很难真正对你服帖起来的。所以想要跟自己的子女相处得好的话,平日里尽量别给他们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果真想子女孝顺你的话,就注意多跟他们做下情感的交流就好了,金钱方面要懂得退让一些,不要给孩子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
4、学会装糊涂带傻劲
老人家对待子女要宽容一些,如果家里的孩子发生争吵或者纷争的话,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尽量做到求同存异。千万不要跟孩子老是对着干,然后非得争个高低之分,这样做真的很没意思。大家都是一家人,作为长者要学会装糊涂带傻劲,谦让一些,免得伤害到彼此的情感,留下裂痕。
5、适当分担家务分解子女压力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很大,工作压力也不小,子女每日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就想有一口温暖的饭吃,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会。此时如果父母能够力所能及的分担一些家务,帮孩子做做饭、拖拖地什么的,孩子自然也会感激你的付出,更乐意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孝顺你的。一家人自然也就能够长期和睦相处咯。
⑸ 小孩怎么和老年人和睦相处
全在小孩儿的父母,看父母是如何对待老人的。
⑹ 老人如何和子女相处好
不要没事找事,总是麻烦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讲话
⑺ 怎样帮助老年人克服与晚辈的代沟问题
曾有人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产生或形成一条代沟。按照这个说法,我们老年人和儿孙的代沟就更大了。因为儿孙们要么学习,要么工作,所以化解和消除代沟,我们老年人居于主导的地位,应做好精神准备,付出更多的努力。
(1)心理上承认变化
老年人在心理上应该承认变化、承认差异,用发展的观点看儿孙们的变化,有了这个心理,我们才能以一颗坦然的心面对儿孙们。
(2)坚持“三解”原则
这就是相互理解,相互谅解,有了矛盾要及时和解。老年人与子孙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作风、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所以造成代沟。
(3)坚持“三互”原则
即互尊、互爱、互助。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互相尊重就是代际之间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老年人与子女都应互相换位思考,多替对方想想,尊重对方的个性和爱好方面的差异。要提倡并学会在“不同”中求和谐,在差异中求统一。
(4)坚持“三自”原则
即自立、自律、自强。无论从老年人还是做子女的来说,都要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有住房、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不愿意与儿孙住在一起,愿意自己享享“清福”。为什么?就是愿意自主自立。因为两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开住则“两便”。
(5)学会宽容接纳
代沟长期得不到消除和填补,其原因不能完全归于社会和儿孙们,我们老年人也有责任。为此,我们对待儿孙们,也应学会接纳。不要认为他们年轻、阅历浅,什么都不如自己。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孩子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易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和新观点,某些方面往往优于我们的“同龄期”甚至现在的状态。
(6)学会换位思考
晚辈尤其是孙辈是成熟中的人,发展中的人。他们看问题角度和发展意识有自己特定的视角,不可能完全遵循我们老年人的认识和行为轨迹。所以,我们和他们的对话,实际是用自己的“过去时”和他们的“现在时”、“将来时”对话。
(7)经常聊天沟通
由于历史的局限,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思维超前的晚辈们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几代人共居的家庭中,往往成为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一个主要矛盾。
(8)公平对待子女
现在的老年人大都有三四个甚至四五个子女,尽管子女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住房条件、性格脾气可能有所不同,但从子女的角度讲,都会认为赡养老年人是几个小家庭共同的义务。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结果。
(9)注重言传身教
古人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意思是说,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首先提高自己的修养,在晚辈面前做好样子。
(10)正确对待经济
钱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家人过日子离不开钱。有家庭问题专家指出:对钱的不同态度是引起家庭争执的主要敏感背景之一。
(11)少干涉业余爱好
“业余爱好”是晚辈与我们老年人较易产生摩擦的问题。虽然大多数老年人同意晚辈有业余爱好,但在其内容上却存在着较大分歧。例如很多子孙们喜欢踢足球、打篮球,而我们却不太支持他们。原因是虽然体育锻炼有助身体健康,并且我们常常会认为:“没有用的最好少玩!”
(12)尊重个人隐私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会私拆孩子信件、偷看孩子日记、关注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问题,这自然会激起他们的反感。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在道理上多向他们做一些解释,在具体的事件上还是应该谨慎。因为一旦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非常不利于双方关系的融合。
(13)还是少说为妙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苦口婆心”的叮嘱他们不领情,甚至感到“很厌烦”、“难以忍受”。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反感,也减少自己受伤害,我们老年人还是要尽量减少唠叨,并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唠叨。
代沟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也不是无法跨越的心理鸿沟,只要我们老年人以一颗包容的、与时俱进的心去化解和消除,代沟是可以渐渐消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