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人老太太头上的旮瘩揪东北话怎么说
老太太头上的疙瘩揪
“髻”jì
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好像还有一种东北地方俗语是叫“䌣(zuǎn)儿”。
常听一些老人们数落小孩子时说:“你奶奶个䌣(zuǎn)儿”的! 这是一种嗔怪式的地方语言。
B. 东北话老人唠气儿了是什么意思
东北话老人唠气儿大概意思就咽气了。
C. 东北话"祸愣"老头老太太是什么意思急急急!
豁了。
就是搅和(搅拌)的意思,例如把糖放进粥里,要豁了几下才能搅和均匀。
另外,用在人身上的时候,是个恶意的行为,就是故意搅乱别人的生活,让人不得安静。
这和“打扰”是有区别的,“打扰”一般都是无意或者无奈的行为,而“豁了”一个人,则完全是故意甚至是恶意的。
D. 东北话老年机怎么说
老年机
有一些老人使用手机不只是拨打电话,更喜欢用手机来观看戏剧、听音乐、看电影等,那么如果有这些娱乐功能需求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选择一个大屏幕的手机,这样更适合看电影、浏览新闻,而且轻松不伤眼,一般可以选择5.0英寸的高清大屏手机,而存储容量也需要更大一点,这样才能满足老人生活娱乐所需,斗地主、打麻将、听戏曲、看电视,任何应用随意存储,不过还要注意电池的容量哦,因为智能手机本身比较耗电,而老年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不习惯充电,所以大容量的电池更适合他们,所以选择手机时,我们最好选择电池容量在3000毫安以上的。
E. 东北话老毕登是什么意思
指老头、老不死。
东北话中老登是贬义词。是不敬含有蔑视嘲笑的讥讽意思,大多指上了年纪的男性老年人。老大伯,老大爷,老爷爷,老大叔。
因为有些上了年纪的这些老年男性,做了一些有悖公序良俗的事情,或者是倚老卖老,胡搅蛮缠,不被尊重的男性老人,就被一些年轻人称之为老登。
其他东北话:
1、噶蛤——什么事,干什么。
2、咯龄盖儿——膝盖。
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
4、埋汰——脏,不讲卫生,邋遢。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该里:热闹的集市。
6、唠扯——聊天与唠嗑同意。
7、杠杠——最好、非常好。
F. 东北话,大妈怎么说
就是大妈吧
G. 东北话的独特问候
东北人注意啦啊,咱这zei,疙(块)儿眼 瞅(看)要降温了,大家出门多注意啊,别 杨了二正(仰起头,不看脚下的样子,心不在焉的意思)的可哪(到处) 撒磨(瞎转), 卡(摔)一跤, 埋了八汰(脏了-吧唧)的。
工作上也别 老(总是) 突鲁反仗(乱七八糟), 半拉咔叽(一半一半……不完整的意思)的,有点敬业精神。虽说这年头挣点钱都不容易,但也别 老(总)买那便宜 娄搜(修饰词,无意义)的破玩意儿(破东西),对自己好点儿。
家里头家务活也多干点,别总整得屋里屋外 皮儿片儿(皮皮片片,什么都有,就是乱)的,墙上也 魂儿画魂儿(就是脏,墙上脏的一条一条的污垢……)的。工作一天回来看着 夺(多么的‘多’,谐音)闹听(闹心,烦心)啊!
性格外向的,稍微收敛点,别 老(总) 跟(和) 欠儿登(泛指做事张扬的人,可以做咋咋呼呼理解)似的, 二虎八叽(就是东北人说的‘虎了吧唧’,也就是‘傻了吧唧’的意思), 毛愣增光(办事毛毛楞楞,两面三光)的,说话办事有点 谱(准头), 败(‘别’的谐音)总 武武玄玄(能侃,能吹,爱张扬的意思,形容人说话的样子)的 瞎忽悠(这个简单,就是瞎吹), 武了豪疯(说某人张扬过度,和疯子似的)的,时间长了,也让人 咯应(感觉恶心)。
性格内向的呢,多和人沟通,说话 别(不要) 老(总是) 吭吃瘪肚(形容人说话慢慢吞吞,不流利)的,做事要 七拉咯嚓(办事利落), 麻溜儿 利索儿(很快很顺,痛痛快快)的。
年纪轻的呢,不要 习里马哈(稀里糊涂), 得得搜搜(太张扬,也就是‘得瑟’),跟老人说话客气些,有点耐心,别总 鸡吃掰脸(爱给别人脸色看)、 个个棱棱(毛毛楞楞--太马虎的意思)的,多和人 唠嗑(聊天),别动不动就 支把起来(动手)(打起来),虽然东北人都不是 囊囊踹(说人软,胆小),也不能 惹毛了(惹急了),要不干仗(打架)也 贼讷(狠啊)。
年纪大的呢,也不要 脚着(觉得)自己已经 老天扒地(老的不行了,太老了), 老么喀嚓眼(形容老年人眼睛朦胧,比较象形,呵呵)了,要保持年轻心态。
总之,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多上 街(gai读一声,就是大街的意思) 溜达溜达(转转),别老(总是)趴家
马路牙子把波棱盖儿卡吐露皮了。
H. 在东北方言中“老头”有特殊含义吗
没啥特殊含义,老一点的人都这么叫
如果尊重一点就叫‘老人家’
呵呵,顶楼上的
有时称自己父亲为
“俺家老头”
!
大连保险顾问同志
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
你是哪个地方的啊。。???
啊。。。
推理一下。。
那老婆就该叫“老太太”了吧??
哇塞
当心被抽
其实我觉得大连话和东北话不太一样
因为好多的说法都不一样
比如有次我去大连,听见有人说“你先si”
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你先使用”的意思
大连话和山东的胶东口音很像吧
I. 东北话怎么说,我是东北那嘎达的是不是这样说
我是东北那嘎达的是东北话,意思就是我是东北的。
东北的方言能火起来,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年来的小品,喜欢看小品的人应该都知道,基本上演小品的人基本上都是东北人,就比如说是赵本山,小沈阳,宋小宝等。而且随着现在小品成为了春晚必须要有的东西,就这样顺其自然的东北的方言也就火起来了。
东北官话有来自满语、俄语和日语的少量词汇。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汉族主要来自河北北部(原热河省)移民北迁与部分山东闯关东的移民,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并且受到东北当地的满语,蒙古语的影响;形成东北话,解放后进驻戍边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口音更接近普通话。
(9)东北话老年人怎么说扩展阅读:
东北话的独特问候:
东北人注意啦啊,咱这zei,疙(块)儿眼 瞅(看)要降温了,大家出门多注意啊,别 杨了二正(仰起头,不看脚下的样子,心不在焉的意思)的可哪(到处) 撒磨(瞎转), 卡(摔)一跤, 埋了八汰(脏了-吧唧)的。
工作上也别 老(总是) 突鲁反仗(乱七八糟), 半拉咔叽(一半一半……不完整的意思)的,有点敬业精神。虽说这年头挣点钱都不容易,但也别 老(总)买那便宜 娄搜(修饰词,无意义)的破玩意儿(破东西),对自己好点儿。
家里头家务活也多干点,别总整得屋里屋外 皮儿片儿(皮皮片片,什么都有,就是乱)的,墙上也 魂儿画魂儿(就是脏,墙上脏的一条一条的污垢……)的。工作一天回来看着 夺(多么的‘多’,谐音)闹听(闹心,烦心)啊!
性格外向的,稍微收敛点,别 老(总) 跟(和) 欠儿登(泛指做事张扬的人,可以做咋咋呼呼理解)似的, 二虎八叽(就是东北人说的‘虎了吧唧’,也就是‘傻了吧唧’的意思)。
性格内向的呢,多和人沟通,说话 别(不要) 老(总是) 吭吃瘪肚(形容人说话慢慢吞吞,不流利)的,做事要 七拉咯嚓(办事利落), 麻溜儿 利索儿(很快很顺,痛痛快快)的。
年纪轻的呢,不要 习里马哈(稀里糊涂), 得得搜搜(太张扬,也就是‘得瑟’),跟老人说话客气些,有点耐心,别总 鸡吃掰脸(爱给别人脸色看)、 个个棱棱(毛毛楞楞--太马虎的意思)的,多和人 唠嗑(聊天),别动不动就 支把起来(动手)(打起来)。
年纪大的呢,也不要 脚着(觉得)自己已经 老天扒地(老的不行了,太老了), 老么喀嚓眼(形容老年人眼睛朦胧,比较象形,呵呵)了,要保持年轻心态。
总之,天气好的时候大家都多上 街(gai读一声,就是大街的意思) 溜达溜达(转转),别老(总是)趴家。
马路牙子把波棱盖儿卡吐露皮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