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国的老人是如何度过晚年的
一部分是去专门的养老机构,一部分是在社区的养老机构。
② 老人在美国的晚年生活到底怎么样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辛勤工作一辈子
报够了税,存够了钱,退休生活是很惬意的
半路上移民到美国,尤其是快退休了移民到美国
没有任何经济实力,没有一技之长,再懒
那生活是非常悲惨的!
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美国是战场!小车不倒只管推吧。。。。。
③ 有人说美国死的老年人越多对他们国家越有好处
有人说美国死的老年人越多,对他们国家也有好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回。许多老人答也曾经为美国做出了贡献,不少。到老年来到幸福的时间了。你能能这样去说他,你对待他们。这是一种不孝道的。受到世界谴责的说法。
④ 独生子女移民后,中国老人在美国的真实“养老”生活是怎样的
独生子女一名后中国老人在美国生活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语音的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缺少亲人陪伴,其实他们心里是很孤单的。
80、90后的我们,自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现在的空巢老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难题,对于那些在外留学的独生子女而言,做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在美国找到工作,然后申请公司给办绿卡。等自己有了绿卡后在帮助父母办绿卡,这样你既可以在美国更好的发展,也能给父母尽孝了!
一位刘老大爷跟着孩子在国外买了房子,平时女儿上班后,家里只剩下刘大爷一个人。他常常把屋子收拾了好几遍还感到无事可做,只好看着日出日落。据调查,华裔老人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忧郁症状。由于家人的冷淡不关心,使老人失去自尊,心里总想不愿成为家人负担,于是产生一了百了念头。
⑤ 在美国老年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啊,越具体越好,非常感谢!
1、 门窗常年关闭
我们一直都认为,窗户经常打开可以交换新鲜空气,把房内污浊的空气换一换,所以窗户常年敞开在国内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甚至常年不关。但是在美国,情况却正好相反,家家户户的窗户都是常年关闭的。TOPS小编介绍,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比较注重隐私,还有美国很多家都是独门独院,窗户如果打开,别人很容易就破窗而入了。所以离开的时候一定要把门关好。
2、 邻居很少往来
在中国特别是一些老楼,邻里关系都比较好,互相帮忙。但是在美国各家有各家的过法,大家平时打个照面,但是基本上没什么往来。除了住了很多年的邻居,可能特别有交往。如果你出身在一个中国的老街区,可能去美国会不太适应。
3、 客人进出不迎送
中国人是出了名的好客,有人来了,又是端茶,又是递烟,不管你喝不喝还是要来回推辞,生怕怠慢了客人,客人走时要送出老远。这在美国非常不一样。如果你要去美国家庭拜访,没有提前电话通知或者和主人约定,直接到访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实在有急事,也要表示歉意:“I should have called first.”如果有急事找邻居,可能邻居也会开条门缝问你有何贵干,如果三两下就能解决,那么说完了也会马上拜拜。在美国家庭受邀赴宴,主人不会劝你吃喝,不会给你夹菜倒酒。你可能觉得不热情,但是习惯了以后会发现其实这样很轻松。
4、 衣服洗好了不晾晒
在国内晾晒衣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天气比较好的时候甚至还有人把被子枕头拿出来晾晒。在美国这样做可能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美国的家庭洗衣服都是用烘干机的,衣服洗完就塞进烘干机。其实这样洗出来的衣服热热的软软的,很舒服。如果你要晾晒的,可能会被邻居投诉给社区管理部门,因为衣服晾晒在外面有碍观瞻。
5、 饭后不洗碗
美国家庭几乎都是用洗碗机,如果一次的碗碟没有凑够一个洗碗机,那就等凑够再用。对于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很不方便,因为一个人吃饭实在用不了太多的碗碟,有时候几天洗一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洗,你的房东可能不乐意,因为美国人认为洗碗机可以消毒。
⑥ 美国老人不靠自己的子女,晚年也一点也不凄凉,这是为什么呢
老年人晚年的时候到底凄凉不凄凉,这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所谓的凄凉,只是一种个人的内心感受而已,而且并不应该以国别、地区或者人群的不同来划分。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干,家庭又是那种没有人情味的,自己老了没有人会管你的,老了之后的生活很悲惨的。当然了,也有存了一大笔钱,亲戚都时常来往,退休之后混的风生水起的!
⑦ 关于外国人如何度过老年生活
异域长镜:美国人的老年生活
黄树海
有人说,“美国是青年的乐园,老人的地狱。”在美国,虽没有“生儿防老”之俗,但有“尊老”之习。
人们都尊称老人为“高年公民”,越来越重视老人的福利。由政府给予生活的保障,每月可以领到随着物价上涨而增加的生活补助费,即所谓“社会保证金”,不必依靠子女的金钱接济。如果年长的移民者拿到定居美国的绿卡,3年后可领取社会救济金。“尊老”还表现在乘车、乘船、参观、逛旅游胜地,票价是优待的。其他如老人理发、上电影院、干洗衣服,都可得到减价优待。
乘旧金山的缆车,对一般老年人来说,票价为1.5美元;5—17岁的少年儿童为0.75美元,而年长者和生理障碍者为0.15美元。在圣荷西,乘公共汽车分黑红两色的票价字,黑字为2美元,供普通乘客购用;红字为1美元,供老人用。两种票据,全天乘任何路公共汽车都行。乘飞机,老人票价也受优待,不过要查证,看是不是过了65岁。过了65岁,就取得了“老人资格”。在金山湾,老人可以持证到“霸特”(BART,一种“海湾快捷交通系统”英文缩写的名称)总站办理“优待证”,这样1.6美元的通行卡可抵16美元使用。所有参观时要付费的游览场所,对老人都降价,而且只“目测”,不“验龄”。
我在美国,没有看见过老人同子女一起住的,“四世同堂”现象在美国几乎没有。美国老人的晚年暮景千差万别,但是概括起来大体有几种:
———靠近子女,但独自生活。劳依梦特和金夫妇,住宅与他们的90多岁老母的住宅相距不远,老母有事如外出买东西,可以开车相助。而他们自己的3个儿子,一个在德克萨斯州,两个在加利福尼亚州。他们自己还算“身强力壮”,时而去欧洲、日本旅游,时而游览密西西比河,时而到各处儿子家居住,其乐无穷。
———投靠老人院。到老人院颐养晚年者,需要一定条件。孤寡老人自然容易进去,也有有子女者住进去的,但要付一定的钱。老人院条件各异。我在乐思暮市看到一个老人院,是中等的。它是一个大半圆形的平房建筑,房前是一个大广场,种有花草,也可停车,环境十分安静、整洁、幽美。屋前有好多老人在围桌下国际象棋和打扑克,也有人悠然躺在椅上看书读报。老人院有专人负责入院老人的衣食住行和医疗。
———自租老人院式的房子生活。一些美国人专做老人的生意,建造只有60岁以上老人能住进去的公寓庭园、山庄或大厦,办理为老人服务的“优哉游哉的旅行”。这些生意经,在气候温和、老人群集的加州,花样特别众多,五花八门,使老人在幻觉中视此为花园,而“乐不思死”。到这里住,老人要有一定存款。如果无力或不愿自我料理生活,可向某个办理“托老”事业的机构申请去租房居住。
———被子女抛弃,或无儿无女,流落街头。这种人也有不少。我在核桃溪和旧金山街上都见过。“树老怕枯,人老怕孤”。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囊中羞涩,落魄、孤寂、凄凉、苍老、衣衫褴褛、面带菜色,“寂寞孤独催人老”啊!对这部分人来说,美国确是“老人的地狱”。
⑧ 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中老人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中国家庭的老人都是为了下一代带孩子做饭,而美国家庭的老人是享受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⑨ 是什么导致中美老人的养老方式不同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条件、宗教和信仰,中美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而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多时候不仅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美两国的老年人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吧。
大多数中国老年人都是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的,许多中国家长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牺牲一切,因而希望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孝顺。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普遍情况,老人同孩子们住在一起,帮自己的孩子料理家务和带小孩。
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
纵观中国城市老人的生活,爱扎堆肯定是一大特点,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他们几十年养成的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似乎扎在堆里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多的自我认同感,这一点也许也是与美国老人最大的不同。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体系发展成熟。美国人崇尚自由,很少依赖子女养老。我国养老行业发展不成熟,人们普遍存在传统养老理念,导致我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不高。
在美国,“健康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预防、治疗到康复,每一阶段都有持续的控制,让长辈从营养、运动、环境、心理等多个角度得到健康维护。而在国内,老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生病了才去医院,没有机构长期为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患病风险大大提高。
除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相对健全以外,美国对待养老问题的态度上比国人更为积极。美国大部分行业并没有规定退休年龄,相当一部分会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晚年生活比较洒脱自由;而中国老人注重家庭氛围,退休后还在为家庭和子女忙碌,很少能真正为自己而活。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养老机构开始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养老理念,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随着中美合资养老机构在国内不断成熟,我国老年人也将不再奢望美国老人“退而不休”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