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育儿观念不同的问题,怎么跟老人沟通
这位知友,育儿观念不同的问题,怎么跟老人沟通?
1、对老人一定要嘴甜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平时对他们笑呵呵的,嘴甜一些,关系融洽了沟通起来就会变得简单了。
而且,老人有时候也是像孩子一样,需要哄的。所以不要吝啬感谢的话,有事没事送点小礼物,不用太贵重,关键是心意,陪她们出去逛逛街,先让她们从心底信任你的为人,再认可你的教育方式就不会那么难了。
那么,请想想没有老人帮忙搭把手的日子!
2、聪明借助外援的力量
在老人的眼里,我们都是新手,都不如他们来的有经验。所以直接跟他们理论,被ko的机会会很大。那么,我们不妨聪明地借助下“外援”:比如老师、医生、育儿专家来传达。乐妈就时常用这招!
比如孩子因为吃糖牙齿长蛀牙了,去医院时我就会带上他奶奶,然后再偷偷去跟医生“串通”一下,让他当着奶奶的面强调一下这个问题。通过专业人士来说明一些原则,老人一般就会接受了。而且以后再遇到这个问题,也有底气的告诉她:“妈,上次医生说了……”
3、说话讲究方式方法
不要直接反驳。老人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不要一上来就说“妈你这样是不对的”“妈你不能这么做”,设身处地,你做什么旁边都有人告诉你错了,你肯定是想着:有本事你自己来啊!
4、发挥好老公的作用
很多时候,有些话让老公出面来说,老人没有那么容易咋呼(谁让是自己亲生的呢!偷笑~)。所以,搞定老人之前先搞定自家的老公,老公既是孩子的爸爸,也是婆婆的儿子。让他出面去沟通,绝对事半功倍!
5、在适当场合说
别傻傻的以为在人多的时候,说出你的“正确”观点,让其他人帮着自己说话,会让老人家反驳不了从而接受。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想想,如果你自己当众被指责了,肯定是觉得下不了台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这个时候更是不可能听你的意见了,弄不好还觉得你故意给她难堪。
因此,给老人家提意见真的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假装不经意地可以通过别人的事例聊起来。这样心平气和地交谈更容易成功!
Word天,这样好累啊!没办法,得罪了老人你会更累!
6、不妨从孩子下手
俗话说,隔代亲。其实很多时候,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话会更让老人顺从。所以不如把孩子培养得独立,让他们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做点简单的家务,在老人家想插手的时候,由他们自己去拒绝,那问题就简单多了。
在带娃的问题上,不管是与自己的父母还是公婆,都会有出现分歧的时候,既然避免不了,不如迎面而上,磨合和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
⑵ 你平时是怎么和老人沟通育儿问题的
老人都是宠着孩子的,这个时候作为儿媳的我们就要多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只要我们态度诚恳不是抱怨的那种,老人为了孩子好都会改的。很多时候老人对孩子的爱并不比我们做爸爸妈妈的少,只是爱的表达和爱的方式不同,因为他们经历以前那种缺少金钱和食物的年代,所以今天他们会倾尽所有去表达对孩子的宠爱,我们可以不赞同,也可以反对,但是切记,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真诚的去沟通。
所以,不要总以为老人是过分宠溺孩子的,他们和你的出发点一样:让孩子健康且快乐。因此,当他们的行为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沟通才是最主要的。
最后一定要记得随时感恩老人的辛苦付出哦。
⑶ 如何与老人沟通教育孩子的问题 育儿教育
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梳理一遍,然后先和爱人沟通。与爱人达成一致。
再整理老人的教育观是如何,他平时是如何教育的。然后与自己的教育冲突点在哪里,这个冲突点,自己可否接受,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大的影响。
再找机会,心平气和,把自己和爱人共同的想法和老人进行沟通。
本着家和万事兴,老人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原则,有些事需要年轻人多包容。一个家庭和和睦睦,其中有些小磕小碰都是无伤大雅的。
现在大多数老人只是带孩子,不会教育孩子,也不是说不会教育,只是他们太宠溺孩子,有点溺爱了。老人是舍不得孩子哭的,所以只要孩子不哭不上火,就是要天上的月亮他都能答应,这样对孩子的性格成长不好。可以买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给老人,还要经常和老人说正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老人听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就明白了。也可以给孩子报名到早教中心,让老人陪孩子去,一起受教育,呵呵这样的效果最好了。
⑷ 隔代教育出现矛盾,父母应该怎样和老人沟通
有一种说法叫“隔代亲”,老人对孙辈,往往比对自己的亲生子女还重视。如果孩子被老人过分溺爱,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很没分寸,没大没小的,而且还会任性和霸道,如果有人不顺他的意,他就又哭又闹的。
最令人烦心的,是孩子一旦做了错事,父母要批评教育他时,他便会躲在老人的身后,让老人帮他逃避父母的指责。有的老人为了护着孩子,会把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无疑会令父母无计可施:明知道不能听之任之,但是也不能对老人有微词,应该怎么办呢?
结语:除了我们自己要和老人好好沟通外,平时也要注意提醒孩子,让他知道家里的长辈,是照顾他和教育他的,而不是毫无原则地包庇他的。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就躲在长辈身后,逃避批评,那是一种很不好的表现。只有勇敢地承认错误,并积极地改正,才是好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⑸ 育儿并非是“择优而行”,与老人的育儿理念冲突如何应对
如果与老人的育儿理念发生了冲突,要先对老人,帮自己带孩子,心怀感恩之心,可以提前跟家里老人说明底线,底线之内坚决是不允许的,那么底线之外可以分工来合作,遇到分歧问题要先肯定老人的贡献,然后再提一下自己的意见。如果实在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在孩子面前不要直接的去反驳父母,而是事情发生之后跟孩子好好沟通告知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孩子的支持。
综上所述,其实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意见不合总是难免的,何况现在两代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那么带孩子肯定是有一定的分歧的,大家只要耐心的去沟通,还是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⑹ 与老年人沟通有哪些小技巧
你好,与老年人沟通有哪些小技巧?
1) 与老年人交谈前,确保其注意力集中;
2) 与老年人交谈时,尽量面对面;视觉信息可以弥补他们大脑未捕捉的言语信息,帮助沟通;
3) 与老年人交谈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
4) 与老年人交谈时尽可能咬字清晰、语速正常或稍缓;尤其是与健听老人沟通时,不需要提高音量,但是需要放慢交流节奏。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⑺ 家有老人对孩子无原则,要如何和他沟通
庭关系和谐稳定,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不管是夫妻之间的沟通还是隔代之间的沟通,最难的还是在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我们强调“求同存异”。家人之间出现分歧解决的关键在于,跟队友、长辈们建立起彼此良性和稳定的沟通通道,而同频、共振的沟通方式大家也要去不断摸索:
每个家庭成员在孩子心里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现今社会格局中,祖父母辈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个“育儿袋”一样,在潜移默化中代替了工作的父母教养孩子,在这其中因为文化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上有差别是很正常的。
这些问题也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彼此磨合的加深,责任分工越来越明确随之变少。我觉得,在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多沟通,以及足够的尊重与信任。
⑻ 隔代教育中,我们该怎样告诉老人更科学的育儿方式
隔代教育是比较常见的家庭育儿方式,在早教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同时,也能发现其实隔代教其实更是亲情的体现和对孩子的爱。
那么,告诉老人更加科学发的育儿方式,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学习早教指导老师或者育儿专家的方式
很多老人不是不想接触更加科学的育儿方式,反而是担心孩子接触到的育儿方式,伤害到孩子,或许孩子的哭闹在老人看来都是很心疼的,除了思想观念和时代不同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科学化的指导,特别是现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因此,早教指导老师和育儿专家的方法,更容易让老人接受,同时观看一些科教育儿的电视节目,也是有帮助的。
第二,要学会和老人沟通
在隔代教育中,我们如果能够站在老人的角度解决问题,那么沟通起来就是很简单了。毕竟不同的年代,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面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经常和老人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育儿之路,让孩子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老人都是很心疼孩子的,对于孩子的爱胜过自己,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过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对于自己的呵护和陪伴,如果有科学的方法,那么育儿之路会更加完美。
⑼ 面对育儿分歧,怎么说老人才会听
自从几个闺蜜都当了妈以后,每次跟她们唠嗑都离不开婆媳育儿的话题。我们跟婆婆出生于不同时代,在育儿观念上面难免会发生冲突,有时甚至能引发一场“婆媳大战”。隔代育儿,注定是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争议、备受吐槽而又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中国,“隔代育儿”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个现象。这些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年轻的父母面对社会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忙碌成为一种新常态,陪孩子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长辈们既疼儿女,又疼孙辈,便毅然扛起育儿大旗,不求回报,把余热发挥到极致。
不要每个人都打着“爱孩子”口号,却在不断地争执和埋怨中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其实,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一个常年争吵、鸡飞狗跳的家庭,往往只会培养出性格暴躁、脾气古怪的孩子。
不管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在隔代教育这个问题上都会有分歧。只要观念统一,慢慢来,磨合最重要。经营一段良好的婆媳关系,既能让自己心情愉悦,也是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⑽ 老一辈的总是过度溺爱孩子,父母应该怎样跟老人沟通
01、首先我们要知道老一辈的人虽然过度的溺爱孩子,但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对于孩子的喜爱是出自真心的。说白了,老一辈的人之所以溺爱孩子,那是因为他们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或者是孙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过度的去责怪老一辈的人,这样只会伤了他们的心。另外虽然我们知道过度的溺爱孩子不对,但千万不能因为这个和自己的父母起的口角,这样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而且也会让家庭矛盾越来越严重。
另外就是尽量的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让孩子多出去走走,要多引导孩子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其次就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父母知道,过度的宠爱孩子或者是过度的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在伤害着孩子,当然我们不能够直截了当的去说,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让父母知晓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