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倒经是怎么回事
一些女孩子常会在月经期流鼻血,民间称为“倒经”,医学上称为“代偿性月经”。倒经表现为除阴道流血外,鼻子(或口腔)也会流少量的血,持续天数不等,多发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而且像月经来潮似的,具有周期规律性。临床观察统计,倒经以鼻出血较为常见。倒经的原因,一是在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血管丰富而脆弱的区域,该区域对雌激素较为敏感。月经期女孩体内此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该区域会出现鼻粘膜血管增生,肿胀充血症状,最后破裂流血。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在鼻粘膜处,经期来潮前一两天,保持情结稳定、心情舒畅,多吃些蔬菜水果,多饮水,避免用力捏鼻子,可有效地防范月经的倒行。
一般来说,倒经的出血量不会太多,绝不会超出一般月经量,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无须害怕。轻者可不予治疗,因为倒经不一定会终生出现,有时不治也可以自行消失,少女倒经流血较多时应摒除心理,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如果未发现鼻腔畸形或有其它病症的话,可以鼻腔滴药(如麻典素)局部止血或自行局部压迫止血。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4等止血剂等。
中医认为倒经是由血热、气机不利等因素旨起的。中药用藕节、白芨各15克煎汤顿服,可起到临时止血的作用。此外,用细线扎紧流血鼻孔对侧中指的第二指节,并举高该手,也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后,重者应在下次来月经前20天左右到医院对求根治。经过数个月可选用以下方药:
单方验方:鲜茅根60克,土牛膝15克,或干藕节30克,桑叶15克,白茅要15克,或小蓟60克,以上均水煎服。
食疗方:鲜藕500克,捣碎取汁,加白糖适量,调节器均饮用,或用黄花菜、茅根各30克,水煎服。还可用生地50克,大米适量,将生地煎取汁,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药汁及冰糖适量,再煮片刻后服食。
外治法;用大蒜30克,捣烂成泥,敷两脚心涌泉穴,待鼻孔有蒜气呼出时即为有效。也可用黄柏、丹皮、山栀子、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双涌泉穴及神阙穴。
❷ 我52岁了去年后半年不来例假了,但今年过年又来了,8月又没了,上星期突然流鼻血连着三天都是早晨,是倒经
可能抄是倒经,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去医院问大夫了吗?
我妈妈45岁用激光烧灼子宫内膜,人工绝经,因为她血小板低,每次来都止不住血,年龄越大越是这样,后来大夫让她人工绝经。50岁的时候,突然来了几天月经,家人都没在意,以为是倒经,这种现象也是可能出现的,51岁的时候,她终于下决心去看她的乳房上的肿块,因为开始疼了,然后住院切除,一侧是浸润二期癌症,大夫说她去看的那次不明原因的来例假就跟这个有关。
我觉得你最好去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没病皆大欢喜,有病尽早治。
❸ 倒经有什么危害
问题分析: 你好!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内等部位发生出血,称容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意见建议:
平时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水果、新鲜蔬菜,或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药物,以增强血管的抵抗力。
临床上发现有“倒经”现象的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不治而愈。如果代偿性月经只发生1—2次,不严重者可以不进行治疗。以后会自愈。
但最好还是去正规医院检查下,查找原因,这样可以找到合适调理方案!以免延误治病最佳时机。
愿健康!!
❹ 更年期 妇女 倒经
有可能的,但倒经是很少见的,而且知道的人也少。须用中医治疗,你的症状属阴虚肺燥,可以参考一下网络中的药方。
❺ 月经周期长且不规律怀孕天数怎么算
健康的育龄妇女,卵巢发生周期性变化,不断有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同时伴有性激素分泌的变化。由性激素调控的子宫内膜,也随之发生增生、脱落和修复的周期性改变。当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自阴道流出,便称为月经。一般为28~30天行经一次,失血50毫升左右,持续3~7天。有规律的月经是生育的必要条件,说明生殖系统功能正常,是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除了正常月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月经初潮人类的生殖系统,出生后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女孩十三四岁左右,出现月经来潮。首次来月经,医学上称“初潮”。“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到来的重要标志。部分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则。其主要原因是,月经周期调节功能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如体质、情绪和环境改变等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和卫生保健。 激经怀孕以后卵巢停止排卵,不会再来月经。但有极少数妇女怀孕早期仍有少量月经一样的阴道流血,称为“激经”。传统医学认为这种现象是气血过盛引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与体内激素水平高低有关。妇女怀孕初期,体内孕激素水平较低,子宫蜕膜的形成还不完善以致出血,以致误认为是“月经”。这种现象不会超过怀孕后4个月,对母亲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痛经医学上称为原发性痛经。大多发生在初潮后1~2年内。疼痛最早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天疼痛,持续2~3天缓解。疼痛程度不一,主要在下腹部,可放射到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体格检查和仪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可采用口服止痛药、避孕药治疗,心理治疗也很重要。 暗经个别育龄妇女,虽有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但无经血流出,这种情况称“暗经”。暗经不影响生育。这种情况极为少见,经医院专科医生全面检查才能确定。 闭经年满18岁尚未来月经者称原发性闭经;除怀孕、哺乳和经绝期,已来月经,后又停止,3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全身性疾病、环境改变、精神刺激都可影响卵巢功能而引起闭经。某些生殖器官病变或发育异常也会引起闭经。对于闭经应尽早检查,查清原因,及时治疗。耽误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可影响生育。青春期闭经首先要注意经期卫生,保暖,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消除紧张因素,改善营养状况,尤其是停止不适当减肥。可采用通经、调节内分泌,促进排卵等治疗措施。如不奏效,可用药物恢复人工周期。 倒经有的妇女每当月经来潮时,就要出现口中咯血、鼻腔出血甚至外耳道流血、眼结膜出血或便血。这在医学上称之为“代偿性月经”,俗称“倒经”。其原因不全一样。如鼻腔出血,是由于鼻中隔前下方,毛细血管网特别丰富,表浅而脆弱,极易发生出血。有些人的鼻黏膜对卵巢雌激素水平变化十分敏感,受其刺激,发生充血、肿胀,甚至像子宫内膜一样,当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时便发生出血。 还有的“倒经”是由于创伤,或刮宫、剖腹产、子宫切除手术时,子宫内膜移位到肺部、胸膜、消化道和皮下组织等子宫以外的部位,与原位的子宫内膜一样受雌激素调节,发生增生、脱落,医学上称为“子宫内膜移位症”。月经来潮时,即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周期性血尿、呕血、便血及皮下出血等,绝经后才不再出血。发生“倒经”,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❻ 赠从弟中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什么
❼ 女生例假期间,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女生们可能发现了,例假期间总是有流鼻血的现象,并且常常是伴随着例假一起来临,非常之准,这让部分女性感觉特别恐慌,手足无措,毕竟大家对于血色就感到恐惧,来事突然必有古怪。那么例假期间流鼻血是怎么回事呢?请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的专家来讲讲。 专家解释:女性在来月经的时候流鼻血是倒经,倒经的原因是在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血管丰富而脆弱的区域,该区域对雌激素较为敏感。月经期女孩体内此激素增多,受增多的雌激素刺激,该区域会出现鼻粘膜血管增生,肿胀充血症状,最后破裂流血。 在临床上,月经前流鼻血其实非常常见,而这种现象临床也常把其称作为“代偿性月经”俗称“倒经”,发生月经前流鼻血的人,往往会发现自身在行经前或经期中发生规律性鼻出血,而情况严重者可发现流鼻血后,自身月经经血量反而减少,极个别病例会每隔一段时间流一次鼻血,而不来月经,出现月经不调、紊乱的现象,如若未能及时了解月经前流鼻血是怎么回事,不但会因为月经流鼻血产生巨大恐慌,还会因月经紊乱失调而可能出现闭经等现象。 话又说回来,这种代偿性月经常常是月经和流鼻血同时存在,或是仅有周期性流鼻血而无月经,有些人鼻子出血首先就想到的是检查耳鼻喉科,其实是不会发现异常的,而多半需要咨询妇科才能得到解决。 意见建议:流血不多,症状不严重,平时健康状态良好,可以不治疗。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建议还是提前咨询下专家的意见。
❽ 倒经有什么治疗方法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即称之为倒经。其中以鼻衄为常见。倒经大多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其发病机理,可参考“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节)。治疗方法,常采用局部止血以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脏异位灶,或服用孕激素,但疗效够理想。对年龄大而无生育要求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如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本病中医又称“经行吐衄”。其病因病机,认为多由肝郁气滞化火,灼伤脉络所致;或素体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滞血瘀,血行不畅而上逆;或湿热内蕴所致。治疗或疏肝理气,或滋阴降火,或理气活血化瘀,或清利湿热之邪。邪气一旦消除,则血自然下行,倒经诸症自可渐除。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除辨证施治外,主张加用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品,具有一定疗效。
本节选介归芩红花汤等经验方共4首。
1.归芩红花汤【药物组成】当归、黄芩各10g,红花6g,白茅根、赤芍、香附、益母草、川牛膝各12g,代赭石、珍珠母各20g,玄参、生地各1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药,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调经,引血下行,滋阴清热凉血。主治倒经。
【临床运用】本组50例,月经来潮期间发作鼻衄者12例,月经前2~3天发作者29例,经期已到无经血来潮出现鼻衄者9例。经服药2个疗程,显效者45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6%。
【经验体会】倒经的病机主要是血热气逆,血热妄行。《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月事异常》说:“倒经一证,亦日逆经,乃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肾虚于下,阳反上冲,非重剂抑降,无以复其下行为顺之常。甚者且须攻破,方能顺降。”根据中医通因通用的治则,采用活血调经,稍加重镇攻破,清热凉血并用,引血下行,使其经血顺降,不再逆行,则鼻衄自止,月经正常。
【方剂来源】叶明.通因通用治疗倒经50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1989,(3):23.2.活血化瘀汤【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g,川芎、生川军、益母草、牛膝、甘草各10g.生地20g。
加减变化:小腹刺痛固定不移加三棱、莪术;胸胁刺痛加柴胡、郁金;少寐多梦加丹皮、丹参、琥珀;咽干口渴加北沙参、花粉;肢体发麻或疼痛加乳香、没药、鸡血藤。
【治疗方法】每日1剂,每疗程15剂,配合中成药当归丸或桂枝茯苓丸调治。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滋服降火。主治倒经(经行吐衄)。
【临床运用】本组病例32例经行吐衄,经上方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87.5%。
【经验体会】经行吐衄,一般认为是由肝经郁火、胃火血热或阴虚肺燥所致。常采用疏肝清热、滋阴降火法治之,但也有因瘀血阻滞胞宫所致者。本组32例中,临床表现多有血瘀体征,此“吐衄”乃由瘀阻胞脉,血行不畅,以使郁火上冲,血逆口鼻,伤及阳络所致。应予活血化瘀为先,使血得瘀去则火自降。为此遵循中医“见血休止血,祛瘀当为先”的治则,以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益母草、生川军推陈逐瘀,止血而不留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血行瘀去,郁火自清,吐衄不作而愈。
【方剂来源】江伟华.活血化瘀法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5):10.3.加减疏经散【药物组成】白芍、川牛膝、黄芩、生地各10g,佛手、香橼皮、木贼草、绿萼梅、柴胡、白蒺藜、无花果、甘草各6g,木蝴蝶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月经期后服六味地黄丸以益肾固本,月经再至时继服本方3剂,连续数个周期。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调经降逆,醒脾益胃。主治倒经(经行乳衄)。
【临床运用】以本方曾治疗经行乳衄患者1例。该妇女22岁,未婚,患经行乳衄已有3个周期。每次月经前1周乳房胀痛,可触及乳核3~5枚,经量减少,两乳头不时流出血性液体。伴心烦不舒,口苦咽干,胁肋隐隐胀痛,情绪紧张等症。服用本方4剂,乳衄明显减少,乳核缩小,胀痛消失。按法治疗3个周期,痊愈而未再复发。
【经验体会】经行乳衄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逆而上冲有关。故治当以养血疏肝,调经降逆为主,兼以调理脾肾。方中以柴胡、佛手、木贼草、绿萼梅、玫瑰花、香橼皮、木蝴蝶等疏肝解郁;白芍、无花果等养血柔肝;生地育养阴血;甘草补气健脾,和中安胃;黄芩、牛膝凉血清热,引血下行。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顺气降逆,调经止血之功。经后服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肝肾,化生精血,濡养冲任。此乃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顾,可绝病根。
【方剂来源】刘时尹.经行乳衄诊治一得.黑龙江中医药,1985,(1):40.4.加减龙胆汤【药物组成】龙胆草10~15g,生地12g,栀子、泽泻、黄芩、当归、车前子、木通各10g,柴胡6g,甘草3g。
加减变化:出血量较多者加怀牛膝引血下行,或加荆芥炭10g收涩止血;腹痛明显者,重用白芍30g,合甘草以奏缓急止痛之功。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时间为经行前3~5天,每个周期服药3剂。一般治疗3个周期即可痊愈。为了巩固疗效,可名服1个周期。
【功效主治】本方功能清热泻火,调肝通经。主治倒经。
【临床运用】本病多发生于壮年妇女。32例中24例来自农村。年龄为26岁2例,30~45岁28例,其余2例为更年期患者。病程2年左右者11例,1年左右者14例,半年左右者7例。主要表现为经行前2~3天头晕,头痛,口苦心烦,旋即鼻内出血,阻塞鼻孔则血从口出,有时挟有瘀块,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症。32例中经本方治疗后,28例痊愈(倒经停止,伴随症状消失,未再复发);3例好转(倒经停止,但有复发);1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剧)。
【经验体会】倒经主要成因为肝胆郁热,迫血妄行。方用龙胆草清肝胆之实火,再配以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苦参清热利尿,使邪有出路;柴胡、当归调理气血;牛膝、荆芥炭引血下行,导血归经;用生地滋阴凉血,防热燥津伤、苦寒伤阴。据长期观察,远期疗效甚佳。个别患者数月后复发,但投以本方仍然有效。
【方剂来源】乔艾乐,等.龙胆泻肝汤治疗倒经3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4):157.
❾ 医学问题,专家进
鼻出血的原因:有鼻腔本身的疾病,也有身体其他器官、组织的疾病均可导致鼻出血。从鼻腔以及副鼻窦、鼻咽部的局部原因来看,鼻出血的发生可能由于鼻腔的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副鼻窦炎等引起。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等也可引起鼻出血。还有鼻部外伤可引起出血,在受到外力的打击、跌撞碰伤、自己用手挖鼻,都可以造成鼻腔粘膜的外伤性破裂出血。此外,鼻腔手术、副鼻窦手术、鼻息肉摘除手术等造成的创伤,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在偶然的情况下,鼻腔异物也可引起出血,尤其是2~5岁儿童喜欢将各种物体塞入鼻腔内;或者成人在工作时不幸有异物飞入、溅入鼻腔内,异物遗留在鼻腔内,不断地刺激鼻腔粘膜,引起出血。当然鼻腔肿瘤,如鼻腔内长有恶性肉芽肿、副鼻窦癌或鼻咽部癌肿,癌组织在向四周浸润发展时,引起坏死脱落、出血,也是人们常常关心和担忧的鼻出血原因。此外,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都可引起鼻出血,甚至在老年人常常因便秘,用力屏气排便时,鼻腔内压力增高,也会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还有人因剧烈咳嗽,引起鼻腔内压力增高而流鼻血。有的妇女在月经来潮之前或来潮期间,同时发生鼻出血,俗称“倒经”,还有人服用热性滋补药物过多,也会导致鼻出血。
止血方法:可在家中进行的如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敷在前额部、鼻背部等部位,冷的刺激可使鼻内小血管收缩而止血。也可用比较清洁的纱条、棉花等填塞在鼻腔内,如果能沾一些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等,效果会更好。如果病情需要,可去医院处理。如将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等作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或用33%三氯醋酸、30~50%硝酸银、铬酸等化学药物,在鼻腔的出血点作烧灼止血。或用激光、冷冻治疗也是止鼻血的方法之一。老年人鼻出血宜测量血压,若血压升高,应同时用降压药。大量出血不止的可手术止血,如做颈外动脉结扎手术。
❿ 女生多少岁来月经
少女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少女们以及她们的家长都非常关心初潮的时间,希望初潮时间是正常的。但是,又不太知道正常的初潮应该是什么时候,这就难以判断初潮的时间是 否正常。根据我国有关统计,少女初潮多在12-16岁。例如,有关单位曾于1978-1980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3万妇女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初潮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21岁,绝大多数人在12-19岁,平均15岁。城市女性初潮年龄以15岁为最多,农村妇女以16岁为最多。1978-1979年的另一调查资料表明,初潮平均年龄最早的是广州和北京,分别为13.3岁和13.6 岁;最迟的是山东,平均为15.4岁。初潮有早晚,一般认为和遗传有很大关系。如母亲初潮早,女儿也会偏早;母亲初潮晚,女儿也可能偏晚。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它还会受其它因素影响。初潮早晚,同居信在城市和农村也有一定关系。从上面的统计数字要看出,初潮的年龄城市 女孩早于农村女孩。其原因,一般认为生活水平较高、营养和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女孩子不仅体格生长较快,而且月经初潮时间也会提前。也有人认为,由于城市中的生活方式使两性间接触增多,有的接触性知识的机会较多,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的调节,使和性有关的内分泌系统过早地活动,从而使初潮提前。 初潮的早晚,还同气候有关系。一般热带地区气温高,女孩的初潮年龄就早,而寒冷地区的女孩初潮年龄则晚,这可能与人脑中的松果体有关。松果体分泌一种激素,叫黑色紧张素。 近年来发现,黑色紧张素的分泌和光照有关系。它在黑暗中分泌得多,对性腺的抑制强;在光照中分泌得少,对性腺的抑制弱。这就使热带地区人成熟较早的现象,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另外,初潮的早晚,还和身体健康状况、情绪、营养等有一定的关系。总之,初潮的早晚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个体差异可能很大。早至9岁晚到18-19岁月经来潮如果没有其他异常情况,都算正常范围。如果七八岁就来月经,或22岁还没有来月经,并伴有其它症状,就应该去医院就医,查清原因,及早治疗。 少女初潮,仅仅是生殖系统开始工作的表现,生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成熟,所以在初潮的一段时间内,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据调查,初潮到第二次月经来潮,多数人在半年以上,有的达八九个月。初潮转为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在两年以内。对这种月经周期不规律的现象,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以为是得了病而乱服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