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太原人50岁的人办丧事有什么讲究

太原人50岁的人办丧事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21-12-03 05:55:28

A. 出殡的山西习俗

入殓以后,紧跟着就要定出殡的时间。山西各地办丧事,一般不“热死热埋”,否则便会被认为对死者不孝不敬。至于什么时候出殡,往往要根据准备情况、时令、至亲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备等因素来定。时间可长可短,大抵最短的为三日,依次为五、七、九日……长者可达百余日,均须单数。旧时还讲究由阴阳先生择吉日,定坟“空”,即所谓坟地上什么时候能进得去。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晋中祁县等地,于出殡这天,门前要悬挂用白麻纸剪成图案的幡状物;纸与纸的衔接不用浆糊粘连,而是用铁器或石器把纸折叠后捣在一起,名为“砸岁纸”。这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岁数纸”,只是悬挂时间不一罢了。死者达到耄耋高龄的“岁纸”,当地人时行撕一条给孩子佩戴,据说可以延年益寿。撕回家糊在面瓮上 ,不生虫子 。旧时有些地方还要在大门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仅写明生卒年月、出殡日期,还要列出避忌事项。

B. 五十岁人的丧事怎么办

不宜张扬,基本是小口,差不多埋了算了

C. 办理丧事一般都是什么流程呢需要几天,从人去世开始算

丧事办理程序

1、办理死亡手续: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3)太原人50岁的人办丧事有什么讲究扩展阅读: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D. 太原小店葬礼有哪些风俗

看人小店的当女的话,系数是不同的,每个地方的道理肌肤都是不一样的,在太原那边,他的葬礼的话,人要求入土一样

E. 办丧事有哪些忌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认为生死为大,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出生以及死亡都是人生命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因此用于死去的死者来讲,中国人讲究一定要对死者心怀尊敬之心。所以说在办理丧事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忌讳。这些忌讳遍布方方面面,从服饰到所使用的物品,以及所举办的形式都有所涉及。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要求,比如说在亲人去世以后,家人请他人过来帮忙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十分诚恳,多以下跪来表示自己的诚心。在灵堂的布置上多是寻求在自己村落内德高望重的人来进行主持以及指导。

F. 丧事有什么讲究

一、投诉(报丧):家里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请事户族长辈协同料理几日发殡。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远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过五天。孝子出门报诉,身着孝服,手执丧棒,有一熟悉亡者亲属的人领着前去报诉,孝子每到一家侧跪门边,等被请的人见面,孝子叩头后再离开。绝对不能进家门。
二、超荐。(做道场、行大礼),道场分僧人道场、阴阳道场两种。僧、阴阳道场可在同一灵场堂念诵,但须僧念道停,轮换开进行,僧人超荐不破土、不上坟,送葬素斋素食不收报酬,但不是佛门子弟不去念经。阴阳道场有随堂食、三报食、铁罐食三种形式。凡家族少、儿孙少、家庭贫寒者多举行随堂食吊丧形式;家庭经济较富裕,亡人生前积恩布德、生财有道、勤俭持家好,众人尊敬的人家多举行三报食(报大地、报祖先、报父母养育恩)的吊丧道场;极少数家庭经济殷富。房舍数院、田地数顷,亡人生前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过“寿喜”(七十岁)众人尊敬,后辈儿孙又在官场为官的,老人殁后儿孙为亡者“铁罐食”场面雄伟热闹,(有三个高贡,五个道士组成的念经道场)吹、念、纸活、挽联、出丧都十分讲究。

三、香蜡。灵堂要点香,日夜不停,绝对不能断了香火,蜡烛也一个道理。每天吃饭时间要先敬逝者,把饭盛好放于灵前桌上,筷子要竖插,不能横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后,亡灵停放灵堂内,吊丧期间家庭妇女(妻、儿媳、出嫁女儿)跪于灵前门外两侧麦草上致哀,有吊丧者一来即大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直至客走为止。夜间有儿子守灵。

五、移灵。移灵过程中,亲属哭泣切忌泪水掉在逝者脸上,移灵过程中打伞挡住头部。

六、烧轿。出门的头天夜里23点至1点(子时),将逝者衣物、纸糊的童男童女、聚宝盆、摇钱树、现代人还加了电器等,在外边烧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殡不能走回头路,去和回要选不同的路线。

八、出殡时孝子执白幡,隔一段时间面向帮忙者跪下谢恩。

九、入土后,不能哭(入土为安),要围绕墓地转三圈。

G. 丧事有什么讲究

1,厚养薄葬,简简单单地办丧事。
2,移风易俗,摒弃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
3,丧事过后,迅速恢复正常生活、正常工作、正常学习。

H. 办丧事需要准备什么

汉族丧事需要准备: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送纸: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吊纸:(即吊唁) 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磕孝头: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I. 没有到60岁的人办丧事有什么讲究

孔子说:人年五十,不为短夭。
五六十岁,可称“中寿”,足矣。
不必特殊讲究。

J. 太原出殡去参加的人有什么讲究。

入殓以后,紧跟着就要定出殡的时间。山西各地办丧事,一般不“热死热埋”,否则便会被认为对死者不孝不敬。至于什么时候出殡,往往要根据准备情况、时令、至亲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备等因素来定。时间可长可短,大抵最短的为三日,依次为五、七、九日……长者可达百余日,均须单数。旧时还讲究由阴阳先生择吉日,定坟“空”,即所谓坟地上什么时候能进得去。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晋中祁县等地,于出殡这天,门前要悬挂用白麻纸剪成图案的幡状物;纸与纸的衔接不用浆糊粘连,而是用铁器或石器把纸折叠后捣在一起,名为“砸岁纸”。这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岁数纸”,只是悬挂时间不一罢了。死者达到耄耋高龄的“岁纸”,当地人时行撕一条给孩子佩戴,据说可以延年益寿。撕回家糊在面瓮上 ,不生虫子 。旧时有些地方还要在大门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仅写明生卒年月、出殡日期,还要列出避忌事项。

除宁武一带有“ 崖葬”习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 土葬”。即“墓葬”。墓穴有提前建好的,也有死后临时开穴打墓的。打墓旧时要请阴阳先生坐看风水,将穴定点 。然后撒五谷,在所定穴位上用银针开“ 十”字,名为“ 开土”或“ 破土”。“开土”之后,便可打墓挖土了。合葬者,只须在旧葬处旁边另开一穴。死者如入祖坟,其墓穴在上辈脚下。依次类排,直到坟地无法再开穴后 ,再请阴阳先生看风水 ,选新地另建新坟。

旧时出殡前,在山西各地,如沁县、祁县等地都有“点主”的仪式。即请人用朱砂笔往牌位上原来写的“ 王”字上加一点,使“ 王”字成为“主”字。俗称“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点主的人称为“点主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学者或地方长官担任。这项仪式一般只限于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丧及凶死者不举行。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 ,一直到满为止 。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 ,右转三圈 ,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山西各地出殡盛行用棺罩,其状如长形轿体,上有锡顶葫芦头金顶,四角男性死者用龙头龙尾 ,女性用凤头凤尾 ,周围饰以红、蓝、黄布帷幔,上绘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这种器物均有店铺专门出赁。

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 路祭除外 ),送到坟地。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

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长子双膝跪倒 。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晋南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原来人们认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兴县一带称为“纸文”)、粗、细乐班、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 ,然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 ,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坐着车轿的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送殡队伍至人多处或大路口,还要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古代一般由亲友、邻里设祭,后来大多为丧家自己设祭,其意不过是显示丧事办得排场、隆重罢了。

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由死者的儿子“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只有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晋中祁县一带,阴阳先生要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乾——巽位),当地有“头顶紫金山,足蹬雁门关”的说法。晋东南沁县等地则还要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死者的儿子入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浮山一带,墓内要放由阴阳先生画符的新砖、新瓦,民间认为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时,要求“ 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 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坟头(引魂幡也有放置于棺顶的),接着烧化所有纸扎(“童男童女”已经被把头或脚扭向后,置于棺木一侧),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悄然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

与太原人50岁的人办丧事有什么讲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跟父母分离户口有什么好处 浏览:745
香港老人家吃的药 浏览:875
孝敬感恩评价标准 浏览:892
父母该如何具体陪孩子写作业 浏览:616
南宁养老保险有哪些 浏览:81
与父母分歧怎么办 浏览:499
90岁的女人生殖器有多大 浏览:112
多层次养老金怎么解决 浏览:858
离职人员退休金计算 浏览:239
哪些国家过重阳节 浏览:387
涠洲岛80岁 浏览:514
青岛2018年退休金什么时候补发 浏览:338
养老保险几个月没到账 浏览:636
老年人两侧胯骨疼怎么治疗 浏览:102
浙江养老院护理分级标准 浏览:125
养老金产出比什么意思 浏览:798
80岁老年人经常出汗 浏览:81
什么是形神合一养生 浏览:861
老年人的鼻子为什么老是不通气 浏览:955
90岁老人为什么作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