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圍繞孝寫作文880字
弘揚中華美德,從小孝敬父母。」這句話是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這句話是那麼簡單,那麼的樸素,可是誰又能做到呢?
這次活動有很多組參加,但真正能打動我的還是趙名雪他們組朗誦的詩歌。其中一句話是「當你們漸漸長大,他們卻越來越老時,請不要嫌他們羅嗦,因為他們都是為你們好。」
父母們永遠都在為我們著想,而我們又在那一時為他們想過呢?我們還總是埋怨沒為我們做這個做那個,而我們又為他們做過什麼呢?
哪怕一杯水、一句問候?望著父母那駝起的背你想過為什麼嗎?看著父母脫落的牙和滿頭的白發你想過為什麼嗎?聽到父母的喘咳聲,拖地的腳步聲你想過為什麼嗎?那是因為你小時候的哭鬧,少年時的學習,青年時的叛逆。現在你已長大,是該孝敬他們的時候了,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不要在父母去世後你才能明白他們的話,你才要孝敬他們,那時已經晚了。
想到這里我不禁的想起了24孝中「卧冰求鯉」的故事—冬天時,王祥的後母病了,王祥衣不解帶的照顧後母,後母想吃鯉魚,他就用自己的體溫把河上的冰融化了,找到了魚,做好了給後母吃。讀讀完這篇故事我不禁有些慚愧,王祥對後母都能這樣孝敬而我們對親生父母呢?雖然我們不用像王祥那樣卧冰求鯉了,但是我們起碼也要知道孝敬父母啊。其實父母需要我們做的並不是很多,他們只需要我們學習好一點,不給他們添麻煩。難道我們連這點都做不好嗎?
孝敬父母不是一種形式,它是一種情感,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他是我們兒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
我是一個喜歡冥想的孩子,喜歡在溫暖的陽光照射下,靜靜摹想和他在一起的那些快樂、美麗的片斷。
之所以要選擇有溫暖的陽光照射,我害怕因為要想他,自己泛濫的淚水會結成冰。 前幾天,在整理舊物的時候,我偶然發現了一盤磁帶,很老的卡式錄音機用的磁帶。
磁帶正面的紙上居然有他,我的爺爺,親怠耽糙甘孬仿茬濕長濺筆寫的四個字:「囡囡三歲」。早已不止「三歲」的「囡囡」我好奇地找來一台卡式錄音機,磁帶居然還能正常工作。
他很認真地在教我咿咿呀呀地念唐詩。「床—前—明—月—光」,他一字一字地念;「床—前—明—月—湯」,我一字一字地跟。
聽著聽著,我的眼淚就決了堤。爺爺很用心地保留了和我成長有關的一些事和物。
七年以後,這盤磁帶讓我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有他的時候。 爺爺是一位中學化學教師。
記得還在我讀小學的時候,他就喜歡教我如何推導物質變化形成新的物質,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教我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現在,我只想知道,神奇的化學反應能不能讓我的淚水與思念結合後生成一個新的爺爺? 舊的爺爺是在七年前的一天因為我而沒的。
任性的我因為一件小事與他起了爭執,放學後便賭氣在街道上徘徊,遲遲不願回家。爺爺在尋找我的路上出了意外!那是一個對我來說最黑暗的夜晚。
我趴在他冷冷的身上大聲哭喊,大聲懺悔:「爺爺!爺爺!以後我一定好好聽話,以後我再也不任性了……」 可是,早已沒有了以後。爺爺他再也不會接受我的懺悔,也再也不會教我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我也再不能對著爺爺撒嬌、賭氣了。這一切,似乎都在那個黃昏,都沒有了以後。
那個黃昏,我深刻地感受到,最深的痛不是曇花一現的情愛傷痛,也不是珠淚暗灑的友情破裂之殤,而是失去親人後的撕心的後悔之痛。 那時候,我確實有過這樣的設想:長大後,要為爺爺買汽車,為爺爺買大房子,為爺爺造間化學實驗室,……可現在,我連見爺爺一面也不能實現了。
這一切已沒有了以後。當我在現實中找尋爺爺的身影時,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生與死!縱使我穿山越嶺地尋找也不能到達另一個世界,沒了爺爺的我,只能孤獨地繼續走下去。
沒有以後,我們就生活在當下。拒絕拿以後做借口,我們就應珍惜眼前的事和人,珍惜眼前的一切。
舊的爺爺走了,新的爺爺絕沒有反應生成的可能。但我的父母是在的,其他的長輩也在,我會好好孝順他們,盡力減少遺憾。
因為,沒有了以後,有些事一旦成為遺憾,就再也無法彌補了。 此刻,正有溫暖的陽光照射在我窗前,回憶里的爺爺露著微笑,我知道,爺爺他也是主張沒有以後的。
孝」的啟示——致母親
「孝」——什麼是孝,不就是一個字嗎?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它的意義大得很,不光是一個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呢!世界都充滿「孝」。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比如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就要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不會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們人人都要做的一種義務,否則就會觸犯法律,留下終生悔恨。所以,我們不要做那些後悔的事情,孝心,就從現在開始吧!
說起孝順父母,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因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嘮叨,然後還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們不必為你再擔心。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媽媽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時候,我就為她做飯,自己隨後再吃。雖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給我經濟和精神上的幫助,但是我也不能以為內這一點而不孝順她。因為我長大成人了,該到回報的時候了。現在只有一點才能孝順她,就是努力學習。報答她的一片苦心。在這里我想說聲:「媽媽,您辛苦了!
回想這幾年我做過許多對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諒我這不孝之子。從今往後,我要對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了,我相信您慢慢就會感覺到兒子長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麼能談得上愛這個城市,這個養育我們的國家呢。愛母親的孝心是「小孝」,愛祖國的孝心是「大孝」我願意做有「大孝」的兒子。
「孝」的含義太深刻了!
我是一個喜歡冥想的孩子,喜歡在溫暖的陽光照射下,靜靜摹想和他在一起的那些快樂、美麗的片斷。
之所以要選擇有溫暖的陽光照射,我害怕因為要想他,自己泛濫的淚水會結成冰。 前幾天,在整理舊物的時候,我偶然發現了一盤磁帶,很老的卡式錄音機用的磁帶。
磁帶正面的紙上居然有他,我的爺爺,親筆寫的四個字:「囡囡三歲」。早已不止「三歲」的「囡囡」我好奇地找來一台卡式錄音機,磁帶居然還能正常工作。
他很認真地在教我咿咿呀呀地念唐詩。「床—前—明—月—光」,他一字一字地念;「床—前—明—月—湯」,我一字一字地跟。
聽著聽著,我的眼淚就決了堤。爺爺很用心地保留了和我成長有關的一些事和物。
七年以後,這盤磁帶讓我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有他的時候。 爺爺是一位中學化學教師。
記得還在我讀小學的時候,他就喜歡教我如何推導物質變化形成新的物質,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教我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現在,我只想知道,神奇的化學反應能不能讓我的淚水與思念結合後生成一個新的爺爺? 舊的爺爺是在七年前的一天因為我而沒的。
任性的我因為一件小事與他起了爭執,放學後便賭氣在街道上徘徊,遲遲不願回家。爺爺在尋找我的路上出了意外!那是一個對我來說最黑暗的夜晚。
我趴在他冷冷的身上大聲哭喊,大聲懺悔:「爺爺!爺爺!以後我一定好好聽話,以後我再也不任性了……」 可是,早已沒有了以後。爺爺他再也不會接受我的懺悔,也再也不會教我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我也再不能對著爺爺撒嬌、賭氣了。這一切,似乎都在那個黃昏,都沒有了以後。
那個黃昏,我深刻地感受到,最深的痛不是曇花一現的情愛傷痛,也不是珠淚暗灑的友情破裂之殤,而是失去親人後的撕心的後悔之痛。 那時候,我確實有過這樣的設想:長大後,要為爺爺買汽車,為爺爺買大房子,為爺爺造間化學實驗室,……可現在,我連見爺爺一面也不能實現了。
這一切已沒有了以後。當我在現實中找尋爺爺的身影時,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生與死!縱使我穿山越嶺地尋找也不能到達另一個世界,沒了爺爺的我,只能孤獨地繼續走下去。
沒有以後,我們就生活在當下。拒絕拿以後做借口,我們就應珍惜眼前的事和人,珍惜眼前的一切。
舊的爺爺走了,新的爺爺絕沒有反應生成的可能。但我的父母是在的,其他的長輩也在,我會好好孝順他們,盡力減少遺憾。
因為,沒有了以後,有些事一旦成為遺憾,就再也無法彌補了。此刻,正有溫暖的陽光照射在我窗前,回憶里的爺爺露著微笑,我知道,爺爺他也是主張沒有以後的。
人總是在長大。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漸漸悟出了許多道理。
自小,我一直認為父母為孩子洗衣服、做飯,忙這忙那是天經地義的。但從那天起,我終於明白了,在天經地義的背後,是父母一直在付出……
那天,許多同學到家裡玩。人都走了後,只見房間里亂七八糟,什麼碎紙、書本、圓珠筆……滿地都是。我正想叫奶奶快幫我整理一下,不料她又有事出去了--還是自己來吧!
極少做過類似勞動之事的我,手不免有些生疏。捧在手裡的東西好像故意跟自己過不去似的,老掉在地上。還有那書,東一本,西一本,好不容易才湊齊。
把東西放好,掃地,用抹布擦…… *** 得不亦「累」乎。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房間終於打掃好了。可此時的我,已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盡。誇張點,差不多要癱瘓了!我是按照奶奶平時的步驟做的呀!沒想到那麼累!再看看手錶,用了將近2個小時呢!(可奶奶平時干這活只需要幾分鍾就夠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幹什麼我總是挑三揀四的,可是奶奶並沒有煩,因為奶奶不會因為這樣子就討厭我。我在奶奶手下生活了12年了,天天都是這個樣子。所以從今往後我要多幫奶奶干一些事情。讓奶奶減輕一些負擔。
我真慚愧!
汗珠又一次滴下來,還摻雜著咸鹹的淚水。淚咸,我心也咸……
從那以後,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一路撿拾成長的碎片,將它們攤開來,在陽光下,你會看到一些晶瑩的東西在閃閃發亮,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這便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流傳著的美好的品德。
回望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驕傲記,多少傳統美德在閃著耀眼的光,將我們的心點亮。「孔融讓梨」「木蘭替父從軍」詮釋著至純的孝;「華盛頓勇於認錯」「孟母為兒買肉」詮釋著至真的誠;」曾子殺豬「「尾生抱柱「詮釋著至美的信;」顧榮施炙「「荀巨伯探望朋友」詮釋著至情至性的善。
所以,直至現在,一位位孝心少年依舊溫暖著我們的心;一件件誠信的事依舊撥動著我們的心弦;一個個善良的人依舊能觸動我們心底的柔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你是否還能想起哪年哪月哪天哪個地方哪些人,曾觸及到你純凈的靈魂——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裡唯一純潔的樂土。
孝是最純凈的水古往今來,孝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它甚至可以說是評判一個人的標准。
孝為何能在世界上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大家可以試想,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如果我們對我們的父母都不能做到發自內心的孝敬,那麼又怎能談得上尊重他人呢?孝,其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最純凈的感情。它像是一杯純凈的水,無色無味,不摻任何雜質,卻讓人在炎炎夏日裡感受到清涼的幸福。
當你真正做到了孝時,你的心便也如世間最純凈的水,晶瑩透明,你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凈化了他人的心靈,使你的親人倍感溫暖。我相信,孔融在遞出那顆大梨時,他首先想到的應是為家人能吃上大的梨而開心,而不是想著自己吃了虧;黃香躺在冰冷的榻上時,首先想到的應是爸爸能睡上暖和的床,而不是想自己受了多少苦;木蘭穿上堅硬的鐵甲,騎在馬背上時,首先想到的應是父親不必處在危險的戰爭中,而不是想自己將要面對多少困難,踏上這條不歸路。
我相信,在作出選擇的那一刻,他們的心都是如鑽石般的璀璨光華,足以照亮整個黑夜。他們心中涌動的,是人世間最純凈的情感——孝。
誠是最真摯的月光誠實,是世間最真摯的情感,它似月光,以真摯的付出為大地灑下清輝。其實當你真正理解了誠,做到了誠,你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當你敢於將自己做錯的事暴露在人前時,你便能看見誠的影子。
誠也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前提。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頑皮砍倒了爸爸的櫻桃樹,他勇於認錯,爸爸卻沒有懲罰他,我相信,他在作出抉擇時,心中也是矛盾的,可是他選擇了誠,也就是這件事,讓他明白了誠的可貴,這件事也對他日後能能夠成為總統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次,孟子看到鄰家在殺豬,就問母親:」他們殺豬做什麼?「孟母當時敷衍了事:」給你吃「。後來,孟母為了教育兒子誠,就從伙食費中拿出一部分,買了豬肉,讓兒子大吃了一頓。
從孟母的行為中,我們也看到了誠的光輝。其實,誠並不難,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像那默然的月光,皎潔而明亮。
信是最絢麗的花講信用,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詞,從小我們的耳邊就縈繞著信,父母的叮囑,要做個講信用的人,別人才會喜歡你。老師的教誨,沒有信用的人,大家都不喜歡。
所以我們要做個講信用的人,這樣才是個好孩子。可,真正做到的有幾人呢?回想一下,我們是否也曾做過大人們口中那個」不講信用的孩子「?我們是否將答應還書的日期一拖再拖?是否將答應同學的事忘記?是否將對父母的許諾拋之腦後?我想,這些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或多或少都做過。
但其實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都包含著信。當你做出這些不守信的事時,你在別人的眼裡就已經失去了信。
曾子為什麼要殺豬呢?是為了教會他的兒子信。尾生為什麼要一直等下去呢?是為了告訴世人信不可廢。
多少例子都在向我們詮釋著信。信就像是世間最絢麗的花,但它永不凋零,永遠保持著這個世間最美好的姿態,靜靜的綻放,在不知不覺間,就芬芳了整個世界。
善是最溫暖的陽光善良,是我們每個人從降生就具備的品質,只是有的人將它當成廢物棄之如履,有的人卻用心呵護,讓它長大。殊不知,待它長成參天大樹時,所散發出的光芒是幸福的光,治癒的光,溫暖整個世界的光。
在你看來不起眼的善,卻是別人心裡最溫暖的陽光,只需你一點不經意的施捨,便能驅走陰霾。善是迷霧中的燈塔,照亮前行的路;善是黑夜裡的燭火,為你驅走黑暗;善是暴雨中的傘,遮擋所有的風雨;善是烏雲後的陽光給予你溫暖的力量。
其實善是一種循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時我們不經意間播撒的善的種子,形成樹林時,還會為我們遮擋風雨。顧榮在施炙時也沒想過後來會得到受炙人的幫助;荀巨伯自然的善舉卻有了巨大的效果。
誰在付出善意的時候,也沒想過回報i,可它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時候,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到來。這就是善,如最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涌動著暖暖的愛,讓你飄盪的心得以安靜的棲息。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丟失過,不過現在,它們在被我們越來越多雙溫暖的手拾起。我相信,當它再一次拼成一個完整的,美好的中華民族時,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史,驕傲記將再一次書寫新的輝煌!那將是屬於我們的文明時代!那時再回首撿拾記憶的碎片,你會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一直在心裡埋怨父母。還說爸爸媽媽都是世界上最恨的父母。現在,我終於知道爸爸媽媽是最關心我的。
記得那是一次一次下大雨的時候,我剛好在學校,那是我正好沒帶雨傘,這時,我像正在鍋上熱著的螞蟻。便自言自語的說道:「唉呀,媽媽怎麼還沒來呀。」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了,過了不久,忽然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我的前面。看著穿這這么單薄的母親,我迷惑不解地問:「媽媽,您怎麼穿這么少件衣服呢?」「我怕晚來接你,怕你把衣服淋濕了。」媽媽說。這時,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真正體會到了媽媽是關心我的。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更加努力。
一路撿拾成長的碎片,將它們攤開來,在陽光下,你會看到一些晶瑩的東西在閃閃發亮,散發著耀眼的光芒,這便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流傳著的美好的品德。
回望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驕傲記,多少傳統美德在閃著耀眼的光,將我們的心點亮。「孔融讓梨」「木蘭替父從軍」詮釋著至純的孝;「華盛頓勇於認錯」「孟母為兒買肉」詮釋著至真的誠;」曾子殺豬「「尾生抱柱「詮釋著至美的信;」顧榮施炙「「荀巨伯探望朋友」詮釋著至情至性的善。
所以,直至現在,一位位孝心少年依舊溫暖著我們的心;一件件誠信的事依舊撥動著我們的心弦;一個個善良的人依舊能觸動我們心底的柔軟。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你是否還能想起哪年哪月哪天哪個地方哪些人,曾觸及到你純凈的靈魂——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裡唯一純潔的樂土。
孝是最純凈的水古往今來,孝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它甚至可以說是評判一個人的標准。
孝為何能在世界上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大家可以試想,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如果我們對我們的父母都不能做到發自內心的孝敬,那麼又怎能談得上尊重他人呢?孝,其實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最純凈的感情。它像是一杯純凈的水,無色無味,不摻任何雜質,卻讓人在炎炎夏日裡感受到清涼的幸福。
當你真正做到了孝時,你的心便也如世間最純凈的水,晶瑩透明,你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凈化了他人的心靈,使你的親人倍感溫暖。我相信,孔融在遞出那顆大梨時,他首先想到的應是為家人能吃上大的梨而開心,而不是想著自己吃了虧;黃香躺在冰冷的榻上時,首先想到的應是爸爸能睡上暖和的床,而不是想自己受了多少苦;木蘭穿上堅硬的鐵甲,騎在馬背上時,首先想到的應是父親不必處在危險的戰爭中,而不是想自己將要面對多少困難,踏上這條不歸路。
我相信,在作出選擇的那一刻,他們的心都是如鑽石般的璀璨光華,足以照亮整個黑夜。他們心中涌動的,是人世間最純凈的情感——孝。
誠是最真摯的月光誠實,是世間最真摯的情感,它似月光,以真摯的付出為大地灑下清輝。其實當你真正理解了誠,做到了誠,你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當你敢於將自己做錯的事暴露在人前時,你便能看見誠的影子。
誠也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前提。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頑皮砍倒了爸爸的櫻桃樹,他勇於認錯,爸爸卻沒有懲罰他,我相信,他在作出抉擇時,心中也是矛盾的,可是他選擇了誠,也就是這件事,讓他明白了誠的可貴,這件事也對他日後能能夠成為總統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次,孟子看到鄰家在殺豬,就問母親:」他們殺豬做什麼?「孟母當時敷衍了事:」給你吃「。後來,孟母為了教育兒子誠,就從伙食費中拿出一部分,買了豬肉,讓兒子大吃了一頓。
從孟母的行為中,我們也看到了誠的光輝。其實,誠並不難,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像那默然的月光,皎潔而明亮。
信是最絢麗的花講信用,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詞,從小我們的耳邊就縈繞著信,父母的叮囑,要做個講信用的人,別人才會喜歡你。老師的教誨,沒有信用的人,大家都不喜歡。
所以我們要做個講信用的人,這樣才是個好孩子。可,真正做到的有幾人呢?回想一下,我們是否也曾做過大人們口中那個」不講信用的孩子「?我們是否將答應還書的日期一拖再拖?是否將答應同學的事忘記?是否將對父母的許諾拋之腦後?我想,這些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或多或少都做過。
但其實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都包含著信。當你做出這些不守信的事時,你在別人的眼裡就已經失去了信。
曾子為什麼要殺豬呢?是為了教會他的兒子信。尾生為什麼要一直等下去呢?是為了告訴世人信不可廢。
多少例子都在向我們詮釋著信。信就像是世間最絢麗的花,但它永不凋零,永遠保持著這個世間最美好的姿態,靜靜的綻放,在不知不覺間,就芬芳了整個世界。
善是最溫暖的陽光善良,是我們每個人從降生就具備的品質,只是有的人將它當成廢物棄之如履,有的人卻用心呵護,讓它長大。殊不知,待它長成參天大樹時,所散發出的光芒是幸福的光,治癒的光,溫暖整個世界的光。
在你看來不起眼的善,卻是別人心裡最溫暖的陽光,只需你一點不經意的施捨,便能驅走陰霾。善是迷霧中的燈塔,照亮前行的路;善是黑夜裡的燭火,為你驅走黑暗;善是暴雨中的傘,遮擋所有的風雨;善是烏雲後的陽光給予你溫暖的力量。
其實善是一種循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時我們不經意間播撒的善的種子,形成樹林時,還會為我們遮擋風雨。顧榮在施炙時也沒想過後來會得到受炙人的幫助;荀巨伯自然的善舉卻有了巨大的效果。
誰在付出善意的時候,也沒想過回報i,可它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時候,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到來。這就是善,如最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涌動著暖暖的愛,讓你飄盪的心得以安靜的棲息。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丟失過,不過現在,它們在被我們越來越多雙溫暖的手拾起。我相信,當它再一次拼成一個完整的,美好的中華民族時,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史,驕傲記將再一次書寫新的輝煌!那將是屬於我們的文明時代!那時再回首撿拾記憶的碎片,你會發。
所謂「孝」,就是對長輩的關心與照顧。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盡「孝道」呢? 首先,孝敬長輩要尊敬他們。比如,見到長輩要問好等等。
當長輩生病時,我們要悉心照顧他們,或者為他們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等等。為長輩捶捶腿、揉揉腰,或者為長輩們做一頓飯,這些我們都可以做。
逢年過節的時候,你是否想到向長輩們道一聲「節日快樂」呢?不要小瞧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它可是包蘊了那麼多祝福、那麼多關心的一句話呀!當新年的鍾聲響起、當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刻我們就應該向辛苦了一年的家人們送上你溫馨的祝福與精美的禮物了;每年的3月8日是「三八婦女節」,在這一天里,孝順的你有沒有祝福親愛的媽媽呢;「九九重陽節」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重陽節這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定很想受到你的祝福,收到你的禮物! 說到生日,我們一定會不約而同地想起自己的生日在幾月幾日,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長輩們的生日呢?我們知道長輩們的生日在幾月幾日嗎?在長輩們生日的那一天,我們有沒有向他們祝賀生日呢?相反,在我們過生日的時候,長輩們哪個不是忙裡忙外,為我們慶賀呢?趕快行動起來吧,長輩們也同樣需要他人的祝福。在長輩們生日的那一天,給他們一個意外的驚喜吧! 我們現在還是少年兒童,等我們長大後,就更應該好好孝敬長輩了!不管怎麼樣,長輩撫養我們長大成人,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報答他們!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為了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為了讓長輩們生活得幸福,我們要一同孝敬長輩們,因為「百善孝為先」。
② 表達父母親愛的名句,寫作文運用的...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根基穩固,才能受教有地。而簡單的應對進退,其 實就是家教的開始。然而,有許多父母卻忽略了這紮根教育的重要性,反而錯失了奠定良好德性的先機。損失之大,誠難估矣! ※ 古來孝子行孝,莫不從順從父母開始。今雖時空不同,然而孝道之理千古不 易。當夜闌人靜,捫心自問,父母的教誨我們可曾做到幾分?為人子女怎能不承歡膝下、主動為他們分憂解勞呢? ※ 有人終身能牢記父母的教誨,有人卻不曾憶起絲毫訓勉。前者在面對迷失與困 厄時,往往能懸崖勒馬,知所進退,不敢愧對父母,讓父母操心、蒙羞;而後者卻經常惹事生非、得過且過令父母傷心。 ※ 「愛之深,責之切。」 天下父母無不如是。而為人子女者,卻甚少能體會父母 這至深至愛之情。犯了錯,不能接受父母師長的教誨,反而陽奉陰違。其實知恥近乎勇,改過遷善不是羞恥,這需要極大的勇氣才能做到。因而,我們更應感念父母不厭其煩教導、成就我們的苦心。 ※ 古人對父母的關懷照顧,可謂無微不至。今雖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產品,讓父母 親得到物質的享受。然而你我心中可曾經常常惦記著孤苦寂寞、滿身是病的雙親?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 - - 親情的關懷! ※ 晨昏定省,早晚能對父母關懷問候,是人間最幸福、溫馨的樂事。想想有一天 你我都會老,若現在能孝敬父母,子女也會效法。知恩報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人生才有意義。 ※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古今皆然。尤其,當今社會染污嚴重,能讓 父母了解子女的行蹤,不但免去父母的掛心,亦可避免意外發生。 當子女品德有欠缺時,最最痛心的莫過於父母。未能盡孝,又讓父母蒙羞, 怎不叫父母傷心欲絕呢? ※ 凡是不屬於自己所有,即使非常喜歡,也不能起貪念,更不可以占為已有。 尤其公家單位的東西,許多人誤以沒關系,殊不知物品不分大小,只要不是自己的,拿了就是「偷竊」的行為。 ※ 奢華,長養慾望。若平素能少欲知足,那麼名利當頭也會如如不為所動。更 何況人的一生最重要是能對得起自己與父母,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怎能讓父母傷心? ※ 看到父母華發銀生,想想他們一生為家庭、社會付出了青春與勞力。此刻, 正是兒女回饋孝敬之時。那怕只是輕輕的一聲問候與關懷,都是父母最歡喜欣慰。若能讓他們含飴弄孫,將是最難得的天倫之樂! ※ 禮記雲:年過七十之後,性若稚童,最需要的是關懷與安慰;而老人家也最 怕孤寂,所以能貼近父母之心,經常關懷他們,免去他們的憂擾,逗他們歡喜,也是孝親、事親的好方法。 ※ 孝經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告訴了我們為人 子女,當要會照顧自己,千萬不要讓父母掛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不良的嗜好,更不可以沾染,如酒、色、賭等,它們都是毀家損身的禍首。 ※ 清白傳家,祖德流芳。昔時之人重視以「德」傳家,今人不知「德」實乃奠 定家庭幸福與社會安定的根基。因此,「德教」之始在於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子女自然效法。故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疏忽不得! ※ 想想父母自小養我、育我、撫我、顧我,不計一切拉拔我長大。那麼理所當 然我們也應該懷有感恩孝順的反哺之情才是。而孝養父母更不分富貴貧賤,人人皆能為之,怕的是 - - 沒有那份孝心罷了! ※ 自古以來親子間的緣份,總有深淺與好惡之分。緣份薄的,難免遺憾得不到 父母的喜歡,但只要有心努力去改善,以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孝敬,自有感動父母的一天!舜王就是我們最好的典範。 ※ 子曰:「事父母幾諫」。面對父母的過失,真正的孝子並非一昧地從父母的 話,應當見機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語,或請適當的長者來幫忙,切勿使他們造更重的罪業。 ※ 當規勸或開導別人之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之心,言語要溫和,態度 要懇切,這樣才能打動對方。更何況是對自己的父母,態度、容色更應委婉。 ※ 如果第一次勸解父母過失無效,應該運用善巧方便,再予婉言勸說,千萬不可輕易放棄,讓父母背負不譽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