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孝為主題的家風家規
對每個人來說,工作和家庭都兼顧到位較難,但是我做到了。我的家規以孝道為核心,孝順父母、懂得感恩、珍惜生活,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稱職,讓身邊人滿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優秀統美德,我把公公婆婆當作親爹親媽,因性格相似,相處時坦率、真誠,彼此間樸素、善良,幾十年的共同生活讓我們謙和理解又互相支持
孝」橫貫古今,流傳至今,是被世人所重視稱贊的美德,是諸多家庭都需謹記的家訓、遵守的家規和弘揚的家風。
古時有位稱為王祥的人,生母早喪,繼母刻薄,但他從未抱怨生氣,只為了繼母的一句想吃鯉魚的話,於是,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冬日裡,以自身的身體溫度貼附在冰面上,以誠摯的孝心令冰融化,鯉魚躍出水中。
反觀如今,在時代潮流的趨勢下,在拜金主義的日益侵蝕下,越來越多的人忙碌於賺取金錢,忘卻了曾有的孝道,從而導致社會上出現了不少空巢老人的現象。空巢老人的出現,不正是因為缺乏子女陪伴身側的溫暖。夕陽西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等待著期待著子女的歸來,這不正是應證了遊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心境。古語雲:「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將你從小拉扯到大,在你獲得成功時,與你分享喜悅之情;在你失敗傷心之餘,陪伴身旁,貼心的告知你無論是困了,倦了,累了,家都會是你永恆的依靠。捫心自問,你可曾在傍晚時分,手端溫水,親自為父母洗過一次腳,你可曾讓父母感受到你發自肺腑最真摯的情感。
「孝」是百善之先,亦是百善之本,不應該在時代的發展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不該僅僅是作為某些家中的家訓和家規。應該將這流傳了千萬年的傳統美德孝道作為家風,發揚光大,造福社會。
以「禮」立大家之規
司馬光的《家范》中有雲: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孟母的三次搬遷,首先是墓地,沒曾想孟子卻學會了喪葬之事;後搬至集市,孟子學會了生意上的買賣之事;終遷移到學堂附近,孟子學會了鞠躬行禮之事。正是孟母三遷,為孟子尋找了一處環境優美,人才濟濟的地方供孟子學習,促使孟子成為了能與孔聖比肩的一代儒家宗師。古語雲:「融四歲,能讓梨」,不也是因為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影響,才懂禮知禮?
「禮」,不單單是指禮儀,它還包攬著謙讓,尊老愛幼等不少的道德品質。禮的傳承發揚,必能加快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融合氛圍。倘若人人皆能懂禮知禮,對家庭而言,有利於家庭和睦,對社會而言,有利於建立文明有禮的秩序,對國家而言,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
B. 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孝順老人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盡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媽,陪爸媽聊聊天,買些爸媽喜歡吃的食物,帶著爸媽去旅遊,買爸媽喜歡穿的衣服,教會爸媽上網聊天……
我母親70歲了,我和她在兩個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們只能在微信上見面,我會教母親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轉賬,如何發紅包等等。教會父母學會上網聊天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不能讓父母落伍,一定讓他們學會這種時髦的交流方式,看著他們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C. 孝順的家風小故事
關於孝順的家風小故事
孝心是對雙親長輩孝敬的心意和行為,是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孝順的家風小故事,歡迎閱讀。
《三字經》里曾記載:“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家裡生活很艱苦,9歲時就失去了母親。母親是偉大的,她給了我們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生命。這對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地打擊。但黃香並沒有因此而自卑,而是把對母親的愛,都傾注在父親的身上。與父親相依為命。在冬天,黃香正在讀書,忽然覺得很冷,他便想到:這么冷的天氣,父親在外工作一天,該讓他好好休息一下。於是,便躲進父親房間,給他鋪好被子,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爸爸的被窩里,用自己的身體為父親暖被。年紀那麼小的黃香就這樣懂事,而我身為10歲的少年卻不如一個9歲的黃香懂事!真讓我感到非常慚愧。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而我們曾想過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嗎?在生病時,一直守在我們身旁的是父母,生怕出一點意外;吃飯時,把最好吃的留給我們的是父母,他們從來只為我們著想,不為自己做任何打算;當我們學習有進步時,最高興的也是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覺得辛苦並沒有白費;當我們受到挫折時,在我們身旁安慰我們的也是父母,說:“別氣餒,失敗是成功之母啊!”回想往事,父母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再想想自己又為父母做了什麼。可否想過父母的辛勞?可曾注意過他們頭上那一根根銀絲?可曾注意過他們額頭上歲月的痕跡?可否在勞累時替他們倒一杯茶、捶捶背?可否在他們傷心時說過一句溫馨的話?可否在他們不在時做做家務·····其實父母並不曾期盼過這時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大事,但我們對父母的回報是理所當然的,比如打掃打掃房間,整理整理東西·····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就非常感動了。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父母更加期盼的是: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真正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貢獻我們的力量。
黃香從小就知道孝敬父親,確實是我的榜樣,也是我們大家的榜樣。 希望我們同學從今天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有孝心的、懂得感恩的孩子。
孝心是對雙親長輩孝敬的心意和行為,是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核心,古人雲,百善孝為先……。
記得我剛到北京工作時,一到秋收季節總會收到爸爸的來信,信里總會提到這樣的話語,今年家中玉米收成不錯,老母豬又下了十幾頭小豬,等小豬出圈了又能收入千八百塊錢。每次看到這樣的家書,我深知爸媽的心思就是讓我放心家裡,不用擔心他們的生活。但信中還會有這樣的話語,“山上地里的花生好了,山坡上的蘋果都紅了”,以這樣的方式告訴我他們想我了,從不直接表達,所以我唱的《感謝父母》歌詞中才會有這樣的歌詞“在我想家的時候你說家鄉的山花開了”,其實每次看到信中這樣寫道我都會有一種想回家的沖動,這也是我寫歌曲《感謝父母》的初心,“在我小的時候你把我拉扯大,在我離開家的時候你說累了就回家”,爸媽靠省吃儉用把我們四個孩子拉扯大,至今我都記憶猶新。媽媽在我每次離開家的時候總是把我送到通往汽車站的小路上,還要叮囑一句“在外累了就回家”,一直站在小路上等我的背影遠去…… 每次看到母親站在風里,頭發被風吹起,我心裡總是有一絲內疚。 提起筆來給父母寫信,我也只是報喜不報憂,怕他們擔心,中國人就是這樣含蓄的愛,明明是想了就是不說,父母在兒女面前難以啟齒這種情感話語,兒女在父母面前也不表達這種情感,但在歌曲中就不同了,可以把這些想說的話和不好意思張嘴的語言寫成歌唱出來,以此表達對
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說:“謝謝媽媽!謝謝爸爸!感謝你們教我做人撫養我長大”,這就是孩子對父母說的,我覺得自己就應該對父母大聲說謝謝!
記得爸爸還有這樣一封家書“山上的花生都晾幹了,山坡上的蘋果大部分都賣了,給你留了一籠”。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是想說,都啥時候了怎麼還不回來,真是古語說的好“兒行千里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不管你走到哪裡,父母的心一直牽掛著遠方的你。
我在《感謝父母》里唱到“在我小的時候你呵護我長大,在我離開家的時候你說在外不同在家”,這是我父親的形象,他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保護著我。
前段時間阿里巴巴公益請我為農民工圓夢,改編創作並演唱《兒女情長》——“小時候你把我捧在手心怕我摔了,含在嘴裡又害怕化了”,孩子對父母來說就是心肝寶貝。
我用我的歌聲,表達我對父母最深切的感恩。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我就是在傳統、朴實的'家風熏陶下長大的„„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在生活中的親身體驗。“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這是父母給我定的第一條“家規”。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要尊敬長輩,愛護小輩。雖然分家早,但爺爺奶奶家的活媽媽總是主動地去做,無微不至地照顧爺爺奶奶的生活。特別是爺爺去世後,媽媽更是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重任,直到奶奶去世。在這種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對長輩很尊敬。成家後,我經常打電話問候父母,定期看望;逢年過節,會買份禮物和家常菜,和愛人、孩子一起,為他們做飯,靜心聽聽父母的故事和嘮叨,給她們洗洗衣服、曬曬被子。我們的一點點孝心都會激發老人無限的滿足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耿舒奕剛懂事起,我們就教育她要尊重老人,孝敬長輩,並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她。在我們的影響下,耿舒奕也特別尊敬老人。她經常會念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主動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每次回到奶奶家或姥姥家,她總會給她們講故事、唱歌、跳舞,想辦法逗老人們開心,看著老人們開心的笑臉,我們感到無比的欣慰。耿舒奕很心疼老人,每次都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有一次,大家要准備開飯了,耿舒奕卻站在廚房門口不吃飯,她說:“奶奶
還沒吃,我吃不下,我等奶奶一起吃”。一句話,讓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良好的家風已經在耿舒奕的心裡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在外面玩的時候,如果遇到老人,她會主動給老人讓路;公交車上,她會和我們擠一個座位,把騰出來的座位讓給行動不方便的人。一次在小區里玩,她看到一位清潔工爺爺在撿垃圾,趕緊幫著把身邊的垃圾都撿到垃圾埇里„„
良好的家風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品質。總結我們家的教育,我們覺得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風家訓會給孩子一個引導作用,家庭氛圍也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將繼續秉承這種優良傳統,讓耿舒奕也能傳承下去,快快樂樂地成長,最終走出一條完美的人生路。
;D.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五篇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風格和風尚。家風,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道德准則。每個人家裡的家風都不一樣,正是有了家風的約束我們才能夠更加嚴格規范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百善孝為先家風 高一 作文 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1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說起我們家的家風——孝,就是爸爸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孝敬的最多了。
說起爸爸孝敬老人的事呀,就是說到世界末日也說不完。雖然奶奶家離我們很遠,可爸爸卻經常給奶奶打電話,也經常把時間擠出來去看奶奶。記得有一次,爸爸給奶奶買了一件一千多元的衣服,可爸爸又怕奶奶心疼錢,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不讓奶奶知道真實的價錢,還提醒我千萬別說漏嘴,如果奶奶問我,就說不知道。到了奶奶家,爸爸立即把衣服拿給奶奶,奶奶一看這么好的衣服,便知道一定是花大價錢買來的。她心疼的說:「你這是花多少錢買來的?一定不便宜吧。」爸爸卻裝作一副沒什麼的樣子,說:「媽,才一百多塊錢。」奶奶聽了,鬆了一口氣。我在旁邊偷偷地笑:「一百多塊錢?在後邊加個零還差不多。」
媽媽呢,孝敬老人的事也有許多許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在奶奶家,經常幫奶奶做家務,刷鍋、洗碗、擦桌子,樣樣都不落後。
還有一次,姥姥生了很嚴重的病,連走路都走不了。爸爸媽媽聽到這個消息,飯都沒顧上吃,就去了醫院。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想什麼,可從他們的神情就能看出,姥姥的病不輕。到了醫院,聽醫生說了病情,我們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經過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姥姥恢復的非常好,很快就出院了,可爸爸媽媽卻累壞了。
我的爸爸媽媽孝順吧?我一定要繼續把「孝」這個字傳下去,讓所有人都知道「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2
勤學、上進、誠實、善良是我家的家風,勤儉節約是我家的家規,孝順父母、自立自強是我家的家訓。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其次是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怎麼為別人著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會浪費很多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我會永遠記住爺爺的話,我一定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是要考慮父母。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盡量幫父母的忙,我想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3
家風是一種道德標准,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孝道」。
正如孔子所言:「首孝悌,次謹信。」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
記得《新三字經》上有一句話,小黃香,能溫席,愛父母,意深長。在黃香九歲的時候,他母親去世了,他把對母親的愛寄託在對父親的孝心之中。
是呀,對父母的孝順,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前幾天,媽媽不小心把腳扭傷了,我連忙把媽媽扶上床,拿來紅花油,給媽媽按摩起來,按摩了一會兒,又端來一盆水,讓媽媽泡泡腳。媽媽說:「傷口好多了,謝謝你,我的女兒真孝順。」我說;「媽媽,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和爸爸把我從小把我養大,付出了多少辛苦呀,在你們生病的時候,我照顧你們是應該的。」媽媽說:「女兒,你真長大了,你的懂事,認真,進步,我都看在眼裡。」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孝順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金錢,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為父母付出不求回報的真心。不管平時爸爸媽媽多忙,也要經常帶我去看姥姥家,給她們買一些可口的東西,干一些 家務活 。正如《常回家看看》歌中所唱,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要常回家看看,給他們捶捶後背,揉揉肩,陪他們 說說 話,聊聊天。孝就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
樹立端正的家風,是值得發揚的民族 文化 。讓我們一起傳遞正能量,我們的社會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4
古語說的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我的家也有很多家風,比如說,媽媽時常教導我做人要有禮貌,要誠實守信等等,我家的家風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孝」字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做到孝也不是那麼容易。媽媽是個長輩嘴裡非常孝順的好孩子,奶奶每年過生日媽媽都要准備禮物,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媽媽今年特意帶著我去給奶奶挑選生日禮物。經過我們仔細挑選,我們為奶奶買了一件十分漂亮的毛衣,當奶奶拿到毛衣時,我看到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這都讓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今年媽媽過生日時,我想為媽媽准備一件生日禮物,我知道,如果我買一件禮物,媽媽不一定高興,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呢?我想用我近期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買幾個橙子,為媽媽打一次她最愛喝的橙汁。媽媽生日那天早晨,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廚房,拿出事先准備好的橙子、檸檬、白糖等一起放入榨汁機,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橙汁終於榨好了,我把橙汁放在廚房最顯眼的地方,之後趕緊跑回卧室,裝作熟睡的樣子,不一會兒,就傳來媽媽的腳步聲,我的心砰砰亂跳,五秒,十秒,十五秒……,我聽見媽媽向我卧室走來,掀開了蒙在我頭上的被子說,「是你為我榨的橙汁嗎?」我說:「是的,媽媽,祝您生日快樂!」我看到媽媽眼裡滿含淚水激動地對我說「謝謝你,寶貝,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孝,爺爺奶奶孝敬太姥姥,爸爸媽媽孝敬爺爺奶奶,我也孝敬爸爸媽媽,有了孝,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5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的確,孝是中華美德,是我們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的 方法 。人們說家家都有家風,我家的家風很簡單,就是一個孝字。
我對「孝」的理解,是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我的爺爺奶奶去世前身體一直有病,爺爺病了十六年,奶奶病了十四年。在爺爺奶奶患病期間,爸爸媽媽一直悉心照顧從無怨言。奶奶患有類似於老年痴呆的疾病,神智一直不清楚,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生活不能自理。媽媽和爸爸一直精心照顧奶奶,逗奶奶開心。每天早晨,媽媽總是第一個起床,去奶奶的屋裡,給奶奶把被子疊好,然後把奶奶扶到客廳,之後再去做飯。給奶奶梳頭、洗臉,餵奶奶吃飯。吃過早飯,媽媽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奶奶、做家務和看著我學習,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晚上,媽媽也會安頓好奶奶,帶奶奶熟睡後才上床睡覺,第二天便會重復相同的工作。後來奶奶生病再次入院,爸爸每天下班回來都要去陪床,晚飯都來不及吃。第二天早晨爸爸又會很早回來,開始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日復一日一直到奶奶去世。
在這期間,父母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給我樹立了榜樣。爸爸媽媽是孝順的好兒女,我身為他們的兒子,當然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當時我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勞神,我還努力學習,不讓父母為我的學習操心。而現在我升入了初中,父母似乎比以前更忙,更辛苦了。每天早晨,媽媽五點鍾就要起床,六點半就要去單位上班。我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了我。我還小不能為父母做什麼大事,但是我卻可以把我能做到的是盡力做到最好,比如回家後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倒上杯熱茶,講個笑話放鬆一下。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很簡單就是一個『孝』字,我要把它傳承下去。同時孝不應該只是我家的家風,他更應該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社會的一種風氣。一種社會正能量!讓我們行動起來,為父母盡一份孝道,把這種正能量傳承下去。
百善孝為先家風高一作文五篇相關 文章 :
★ 高一家風作文800字五篇
★ 高一作文好家風800字五篇
★ 百善孝為先800字優選作文5篇
★ 高一記敘作文800字最新
★ 傳承家風作文800字高中精選5篇
★ 以家風為話題的優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精選
★ 家風高一作文800字左右
★ 高一作文好家風800字議論文
★ 關於家風的作文:百善孝為先
★ 誠信家訓家規家風高一作文範文
E. 家規家訓家風有哪些
家風、家規、家訓
一、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准則和處世方
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勤勞、孝順、友善、忍讓、捨得、守法。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
孝,恭,善,勤,儉。
二、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
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
1
、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獨立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不可馬虎了事,不可依賴父母,
不可無故拖延。
2
、要吃飽吃好,保證全面營養,不可挑食厭食少食。
3
、每天堅持看書
2
小時。要堅持課前認真預習,課堂認真聽講,做好詳細筆記,課後
認真溫習,完成各科學習任務
4
、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運動量不得少於一小時(寒暑假可適當增加運動
量)
,不可偷懶,不可隨意,不可只做自己喜歡的運動。
5
、家庭就餐應遵從家規,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禮貌待客,不可無視父母、長輩和客
人,不可邊吃邊玩,不可浪費糧食。
6
、要盡可能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可無視父母的感受,要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不可推辭,不可講條件。
7
、
要孝順父母,
懂得感恩,
珍惜幸福生活,
遵從父母教導,
出門進門要和父母打招呼,
不可忘恩,不可與父母頂撞、狡辯或者無理取鬧。
8
、要學會感激,感激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父母,感激一切曾經關心過愛護過支持過
幫助過的人,
要珍視社會和自然中一切真實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
憎恨虛偽、
丑惡的不良現
象,不可是非不分、善惡不辨。
9
、要尊敬師長,見到老師、長輩、熟人要主動熱情打招呼,不可視而不見見而避之。
10
、要團結同學,要有愛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視弱者,不可嘲笑殘疾人
或者成績差的同學。
11
、要待人真誠,為人謙虛,要腳踏實地
,
不可弄虛作假,不可驕傲自滿狂妄自大。
12
、肢差在影劇院、商場、會場、宴會等公共場合要保持舉止文雅,談吐得體,不可大聲喧
嘩,不可嬉戲打鬧。
13
、要志存高遠,鍥而不舍,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不可胸無大志,不可有絲毫懈怠,
不可輕言放棄。
14
、要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以及父母交代的學習任務,不可粗心大
意、字跡潦草,不可少做或者借故不做、拖延,寫完作業方可玩耍,除周末、假期以外一般
不得看雹鍵電視(晚七點新聞聯播除外)
、玩電腦。
本規范規定諸內容須切切實實不折不扣做到,如有違反,視情節較輕分別予以提醒、批
評、
警告、
面壁思過、
書面檢討、
抄課文、
做家務、
限制部分家庭自由和權利、
適當體罰等。
三、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舉止行為
一
.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此四語,當
終身服膺。
二
.
舉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緩;言語要誠實,毋欺妄躁率。
原網址:wenku../view/2222b384868762caaed592.?from=search
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宋·林逋《省心錄》
不嚴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紅樓夢》
人道之興,必由夫婦。--《孔子集語·易者》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錄》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寶,敗家子,錢如草。--清·石天基《傳家寶》
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宋·陸游《小兒入城》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梁書·周舍徐勉傳》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元·無名氏《漁樵記》
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陶行知《怎樣選書》
凡是不 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有財無義,惟家之殃。--《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源飢巧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宋·林逋《省心錄》
中國的家風家規家訓有: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唐太宗的《誡皇屬》 、歐陽修的《誨學說》、袁採的《袁氏世范》 、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李毓秀的《弟子規》。
人道之興,必由夫婦。--《孔子集語·易者》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錄》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寶,敗家子,錢如草。--清·石天基《傳家寶》
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宋·陸游《小兒入城》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梁書·周舍徐勉傳》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元·無名氏《漁樵記》
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陶行知《怎樣選書》
凡是不 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准,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顏氏家訓等等,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准。家訓,家訓屬於家庭美德的范疇、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也叫家法,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
可以隨便寫一些的 例如:勤儉持家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奮發進取 雷厲風行……
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裡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內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干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內先行整治。
3、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後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維護社會秩序的三大力量:法律、道德、文化
延續家興業旺的三大傳統:家規、家訓、家風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指導下,每個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現代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良好家風;藉助互聯網家譜為工具傳承家文化(家規、家訓、家風),延續家興業旺,譜澤後世;實現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規: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後代子孫的准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家訓: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於家庭美德的范疇。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道德標准,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准,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家譜:
家譜就是記述家族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這個定義包含了「記」和「述」兩個方面的家譜。「記」的家譜主要指文字家譜;「述」的家譜主要指口傳家譜。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主要分為書本家譜和非書本家譜;書本家譜即是書寫、印刷在紙上裝訂成冊的家譜;非書本家譜主要有:口傳家譜、結繩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碑譜、塔譜、布譜、神軸圖譜、光碟家譜、互聯網家譜。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為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么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1、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釋義:父兄就是父親,不是父親和哥哥師友,就是老師不是老師和朋友。
2、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梁書·周舍徐勉傳》
釋義:別人給後代子孫留下的都是財富,而我留下的是一身清白,一世清白。
3、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元·無名氏《漁樵記》
釋義:子孫後代自然有他們自己的福氣運氣,不要把他們當牛做馬一樣的使喚。
4、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陶行知《怎樣選書》
5、凡是不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6、養身莫善於寡慾。——孟子
釋義:養生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親性寡慾,慾望少一些,身心自然得到放鬆。
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賢,能服於人。——劉備
釋義:不要因為罪惡很小的事就可以去做,也不要以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品德,賢能兼優的人才能讓他人信服。
8、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李世民
釋義:侍奉老人要懂得孝敬,身處下位要懂得恭順;用盡全力勤懇勞作,以踐行做人的道德大義。
9、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親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顏之推
釋義:兄弟姊妹的關系是特殊的,他們同胞所生,來自同一個源頭,有著天然的連接。孩子是一起帶大的,都在媽媽的懷抱里共同成長,不厚此薄彼,不人為地製造隔離。從生活的衣食學行等角度說明了兄弟姊妹間的情感建立過程。要在一起,並緊密地在一起,在一起通過空間和物品的聯系。
10、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邊境。勤讀聖賢書,尊師如尊親;禮儀勿疏狂,遜讓敦慕鄰。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保五轂恩;做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奉主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范仲淹
釋義:盡孝心應該盡全力,朋友交往應該用忠誠的實際行動來表示;人的慈悲是沒有邊境的,要一直慈悲下去。多讀書,尊重老師和家人,文明禮貌不要猖狂,尊老愛幼,憐憫孤寡和貧窮之人。謙虛廉潔的作風,不要浪費紙張,切記環保。做事要遵循天理不要逆而為之,有博愛之心,珍愛生命。為人處世遵循道德,修身養性,信奉神靈,子孫後代一定要謹記並遵守,一直讓善良傳承下去。
F. 一條關於孝敬父母的家訓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G. 為人子女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為撫養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與辛勞,當父母進入晚年,作為子女,應該盡力供養,生活上細心照料。通過觀察研究,人們發現有些禽獸也知恩行孝,所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懂得孝道,能夠實踐孝道,所以人為萬物之靈。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個人!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帶上孩子,買點東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們的多,也要這樣做,因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們的,我們給他們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經濟條件更好,他們也會以其他方式支持兒女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我們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樣。
第二,關懷體貼,精神慰籍。贍養扶助老人,除了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外,還要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有所寄託,幸福地歡度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老人對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會比物質上的要求更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關懷體貼,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游來問孝,孔子回答說,現在的所謂孝,只能說養活爹娘而已,連狗、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不敬重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孔子這里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對父母如果沒有恭敬之心,僅僅解決父母吃飯問題,這不是孝的含義。要做好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悅舒暢,並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聽取並尊重他們的意見,多照顧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老人思想苦悶時,多給以安慰溫存,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愁;天氣變化,多注意噓寒問暖;生日節日,向他們慶賀祝福。如果我們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我們的孩子以後也一定能這樣對待我們。
2.從現在抓起,從小事抓起,做到愛嚴相濟,用父母對子女的愛去激發孩子對長輩的愛心與孝道
愛護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愛,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又是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只有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懂得去愛別人。因此,我們在在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愛我們的孩子,但只有「愛得其所」,才能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否則就會變成溺愛,最終害了孩子。
要怎樣才算對子女「愛得其所」呢?有兩個字不容忽視:一是「遠」。二是「嚴」。
遠,就是要對孩子的長遠前途,明天的幸福負責。有些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穿得光鮮,吃得甜美,玩得愉快,過得舒適。這是一種以天然性為主體的「常情」,而不是關心孩子健康成長,開創事業的「深情」,未曾著眼於為了孩子的未來而進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愛是膚淺的、貧血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缺乏足夠的營養,點燃不起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無比熱愛與嚮往的火焰。只要把對子女的深情體現在對孩子有計劃地、創造性地培養與訓練之中,對孩子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有早期設計的藍圖,並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細刻地塑造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在成人與成才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算是理智的愛,長遠的愛,有道德的愛。
嚴,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標準的要求。「嚴」和「愛」是辨證的統一,對子女要恰當地掌握好嚴和愛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語說:「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則以姑息」,姑息就是不嚴。從現狀看,姑息已成為對子女教育的一大禍害。其突出的表現:一是縱容,使孩子從小失去自理自製的能力,言談舉止缺乏正確的准繩,導致行為放盪,嚴重的還會陷入越軌違法的源潭。二是遷就,不管是非好壞,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對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習氣,也視若無睹,聽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靈,性格畸形發展。家長也因此而漸漸喪失對子女管束、約制、啟發、誘導的權威與作用。三是袒護,為子女的不良行為諸多辯解,歪曲真相,轉嫁責任;對反映情況的教師、親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無恐,做壞事的膽子越來越大,導致誤入歧途,貽誤青春。
3.持之以恆,把孝道教育貫徹始終,形成良好家風,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際一致。
家風,是家庭成員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是家庭成員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風氣與氛圍。它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看兩個在全球著名的實例:
美國有個嘉納塞·愛德華家族,這個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學多才,注重修養的神學家。他的子孫都以這位德高望重、多才識廣的先人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傳的優良家風。迄今8代,他的子孫中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任過大使,20多人先後當選國會議員,12人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人任過大學教授,60多人當過醫生,13人當過報刊雜志的主編或負責人。
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美國人馬科斯·朱克是一個賭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後嗣。然而他的子孫中卻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兒或乞丐,7人因殺人被判死刑,63人作姦犯科被囚於監獄,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殘廢或夭折。
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在其作用嗎?不,是看似無形卻有形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發生這巨大的感染與影響。
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必須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間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父親對孩子說說母親懷孕及對孩子的愛護,母親多說父親對孩子的付出。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因為這么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父親,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
家校一致(親師合作,父母跟老師要能密切配合)
代際一致(家長要與祖輩多溝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形成觀念,養成習慣,從小培養孝心。
我們重視電視、報刊、網路等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客觀公正的對傳媒信息做出是非評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從小缺乏溫暖和愛心;有的打牌賭博,影響子女學習;有的不尊重和關心老人,帶給子女負面影響;有的自私刻薄,專橫粗俗,使子女心靈受到傷害污染,等等。通過與孩子的討論評價,不僅反思了自我,從中接受了教育,而且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門」,國家的棟梁,來自於孝子。弘揚孝道,是利國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還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孝子,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庭。
H. 勤儉孝順 樂於助人——我的家風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的父親母親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沒有教過我什麼大道理,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我懂得勤儉節約、孝敬老人、樂於助人等做人的美德,讓我受益終生。
一、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的父母親教會我的。我生活在農村,兄妹四人,小時候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父親是一名工人,常年在外上班,母親在家照顧我們兄妹四人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父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從小我就記著媽媽每天都拿著一個記賬本,把每天的支出都記下來。我小時候的衣服都是媽媽買布給我做的,有時候穿姐姐們穿小的。一年四季就那麼兩三身衣服。我小時候有時候挺羨慕別的孩子穿漂亮的新衣服。當我給媽媽說我想要新衣服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不管新衣服,還是舊衣服,只要穿得乾乾凈凈,我們就不丟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母親年齡大了,每次我要給母親買一些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是說:「現在和舊社會比起來真是太好了,那時候一身衣服一年從頭穿到尾。現在我的衣服都穿不完,不要給我買。」受母親的影響,現在我也從來不買特別貴的衣服。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常對母親說,「你年紀大了,看見什麼想吃就買著吃吧!」可是母親總是不捨得,她老是覺得外邊的貴,說:「這些我都會做。」有時候帶她去外邊吃飯,她總是嘮叨:「這么貴,吃一次飯花一兩百塊錢,都能買好幾袋面了。」在父親和母親的影響下,我們兄妹幾人都很節儉,過日子也精打細算。
小時候,父親在外工作,常年不能回家。家裡養了幾頭牛,種了五六畝地。從我記事起,媽媽每天要拉著架子車種地,給牛割草,她像個男人一樣頂起了這個家。從外邊回來進門就開始做飯,做家務。每天都太累了,她往床上一躺就睡著了。多年來,母親一直都沒有丟下農活。今年母親已經78歲了,身體還硬朗,就是腿疼。她自己還種一些菜去賣菜,我們都說:「媽媽,你腿疼,你就歇歇不要幹活了!」可是她一下都閑不住,總是悄悄地去干。受母親的影響,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中怎樣辛苦,我都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笑對生活每一天。
二、孝敬老人。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一個人,照顧我們兄妹四人,還有年邁的爺爺奶奶。記得我七歲那年,有一天中午,奶奶出院子里倒水,站在那棵樹邊,叫了一聲「小麗,快扶我」。然後就卧床不起,當時的醫學條件也不發達,現在我知道這應該是腦血栓。奶奶一癱瘓,卧床十幾年。這十幾年,母親每天照顧老人,洗衣服,做飯,從來沒有怨言。還被評為村裡的好媳婦兒。母親媽用自己的言行為兒女們做了榜樣。我們兄妹四人,吃飯先給爺爺奶奶端飯,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
婚後,我在家裡孝敬公婆,尊敬老人,婆婆逢人便說,娶的媳婦比閨女還親。如今女兒長大了,每次上學回來,他都會給家裡的爺爺奶奶,姥姥,以及姑姑舅舅姨媽帶一份禮品。孩子在上學期間,經常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噓寒問暖,老人逢人就誇孩子懂事。看到我們家傳承了孝敬老人的美德,孩子如此懂事,我也無比欣慰。
三、樂於助人。
小時候家裡生活比較拮據,糧食不夠吃,有時候要吃玉米面饃。每次我二姐吃飯的時候,看見玉米面饃就開始哭,媽媽的就悄悄的給她一個好面和玉米面摻在一起的兩摻饃,才能把她給哄好。但是即便如此,每次家門口有討飯的,母親總是會給他端一碗飯,拿兩個饃。小時候,我也不懂事,就問媽媽:「你為什麼要給他們吃的?」媽媽說:「能要到家門口,肯定是有難處,咱們少吃一點,省一點給他們。」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有時候給母親一些錢,她自己省吃儉用,也不捨得花,自己攢起來。可是遇到鄰里鄉親有什麼困難,看到誰家生活比較拮據,她就悄悄給別人送一些錢。她總說:「別人有難處了,我能幫就幫一下吧!」受母親的影響,在生活中遇到有困難的人,我總是竭盡所能去幫助。
父親母親是普通人,他們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物質財富,但是他們養育了我,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愛國愛家、勤勞儉朴、尊老愛幼、樂於助人等許多道理,他們的教誨讓我受益終生!我也要以身作則,給女兒做一個好榜樣,讓淳樸的家風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