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陽節在中國哪些地區最為重視
中國丘陵多山地區重陽節最隆重。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羨咐、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1)重陽節哪個省比較重視擴展閱讀: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穗派搜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猜歷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⑵ 重陽節起源於什麼地方
重陽節起源於如今的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出現於上古時期。最初的重陽節源自於古人對天象的崇拜,因為重陽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而九是世間最大的數字,具有特殊的意義。人們會在重陽節這一天舉行祭拜先祖、登高望遠等活動。
⑶ 重陽節吃什麼好各地習俗有哪些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說到了重陽節的來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要和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的習俗。健康資訊上說,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而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天長地久、健康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描寫重陽節的詩句。 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主要有下面這些: 1、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情舒暢、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陽糕: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和長壽面一樣象徵著長壽。 4、飲菊花酒: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從這個意義來說,菊花也是一種延年益壽的食物。梁簡文帝的文章中就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福建省:健康飲食小常識上的文章說,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人們將優質米用清水淘洗,浸泡兩個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後置蒸籠於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熟出籠,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健康食物。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所以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在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 山東省:在健康小常識小編的老家——昌邑北部,有重陽節和辣蘿卜湯的習俗,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封建迷信說法。 廣東省:健康養生專家介紹說,過去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眾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灣省:台灣的氣候變化大,自九月開始就颳起了號稱「九降」的秋風,吹的是無雨的北風,此時最適宜放風箏。當地有俗語:「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吼。」說的也是重陽節風箏滿天飛的盛況。台灣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據說祭祖時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山西省:九月九日,山西的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幹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娘家過節。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健康名言。 河北省:在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清豐縣兒童在重陽節放紙鳶為戲。典周縣境內無山,百姓多在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北京:養生小常識上說,北京人在重陽節時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浙江省:飲食小常識介紹說,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盧縣九月九日准備豬羊祭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包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蘇省:女性健康小知識上說,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在庭院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市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廣西省:養生保健專家介紹說,懷集縣以重陽節為元帝得道之日。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四川民間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貴州省:黔東北的土家族較為重視,年年堅持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說。 湖北省:武昌在重陽日釀酒,據說這一天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皆在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你會釀葡萄酒嗎?看看我們推薦的自釀葡萄酒的方法。這可是小編的一篇原創文章哦!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⑷ 九月九重陽節快到了,全國各地哪裡最熱鬧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的第九天。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應該是非常活躍的全國各地,但它是最活躍的江西省石原縣。
根據現存的史料和考據,崇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收、祭祖等活動。」據《呂氏春秋》記載,九月份莊稼豐收時,古人為感謝天皇和先祖的恩情,向天皇和先祖獻祭。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祭祀活動的原始形式。重陽節始於古代,西漢盛行,唐以後興盛。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結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一直延續至今。崇陽祭祖的民俗,幾千年來有著深遠的意義。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七月中旬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
可見,當時有一種祭祀活動,就是在9月份秋收莊稼的時候,向皇帝和祖先獻祭,感謝皇帝和祖先的恩情。這是古代重陽節的原始形式。同時,還有大型宴會,是先秦時期為慶祝豐收而發展起來的宴會。崇神拜祖、求壽、飲酒宴請等是重陽節的基本內容。
⑸ 中國有哪些省份對重陽節比較重視
重慶
⑹ 重陽節的起源地是哪裡
重陽節的起源地是山東省。
⑺ 重陽文化發源地
發源於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
蔡侯望河樓又名看花樓,位於看花樓村的蔡國故城西城垣之上,為當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和四周風景之處,故稱蔡侯望河樓,後九九重陽節起源於此,故又稱其為重陽登高處。
上蔡縣每年均有國際重陽節,重陽節是河南省申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上蔡古稱蔡地,西漢時屬汝南郡治所。上蔡的歷史名人,最著名的要數李斯,縣城西南的李斯樓村就是秦國宰相李斯的故里,村莊周圍還有李斯墓等遺跡。孔聖人在上蔡留下的東西也不少,他當年周遊列國,其間在蔡國呆了3年,「孔門七十二賢」中,有6位是上蔡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