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敬的論語4句

關於孝敬的論語4句

發布時間:2023-07-18 08:29:11

① 論語關於孝的句子18則

一、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第一》

就是說無論父母在世還是去世,都要堅守志向,保持言行一致,永遠謹記父母的正確教導,這才叫孝。如果父母在世的時候老實聽話,父母一去世,就把父母那些教誨忘掉,開始任意妄為了,那就不叫孝了。

二、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第二》

父母在世的時候,要以禮侍奉;在父母去世後,要以禮安葬、祭祀他們,這些禮節是誠敬之心的體現,要認真對待,不可怠慢。

三、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第二》

孟武伯問什麼是孝道,孔子沒有正面回答,他說:為人父母最擔心的事,就是兒女生病。意思就是說我們要珍惜身體,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不讓父母擔心憂慮,就算是盡孝了,這是最基本的。

四、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孝養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保障的層次上,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要體諒父母的感受,尊重父母的意願。不然的話,那就跟養犬馬沒什麼分別了。

五、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第二》

這次是子夏問孝,孔子說孝敬父母最難的地方,就是能夠保持對父母的和顏悅色。所以說贍養父母只是應盡的本分,至於孝與不孝,主要還是看對待父母的態度。如果有事情就讓年輕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就讓老年人享受,這難道就算是盡孝了嗎?

六、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第四》

父母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兒女看到父母犯錯,應該委婉地勸說。即使父母沒有聽從我們的意見,也要保持對他們恭恭敬敬,不可有怨恨之心。

七、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第四》

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不要隨便到處亂跑。如果有事情必須出去,那就一定要告訴父母我們的去處,還有我們要做什麼事情,大概什麼時候回來,這些都要提前交代清楚,免得父母給我們擔心。

八、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父母逐漸衰老,盡孝時日不多,所以父母的年齡,我們不可不知。一方面我們會為父母的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也會因為父母時日漸少而憂慮,提醒我們要及時盡孝。

九、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第十三》

兒子舉報父親,表面上確實是大義滅親,但卻不符合人情事理。出了事情,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這是人的本性使然,是情理之中,雖然可能不合法律法規,但其中也包含了正直的一面。

十、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貨第十七》

孔子的學生宰我,名予,覺得為父母服喪三年,時間太久了,服喪一年應該就可以了。所以孔子說了上面這段話:

②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有哪些

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釋義:年輕人,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說話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做到這些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

2、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釋義: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為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與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釋義:如果多年不改變父親的教誨,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4、夢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釋義:夢懿子問怎樣才是孝。孔子說:「不要頂撞父母,不要違抗父母的意願。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釋義: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③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

主要有以下這些:

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4、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④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

一、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里仁》

點評:父親雖然去世了,但父親在世時的教誨,父親所堅持的原則,所定下的規矩,還能牢記於心,不輕易改變,這就算已經盡到孝道了。

二、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點評:即使在孔子時代,也有很多人都認為,孝順父母,就是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讓父母有吃有喝就行了。但對於犬馬,也照樣被人養得好好的,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養父母和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論語.為政》

點評: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道,孔子說,不違反父母的意願,就是盡孝了。孔子的回答,也是因人而異,對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

四、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點評:孟武伯問孔子孝道,孔子說,最能令父母憂愁的事,就是子女生病,所以孝順父母,就應該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為自己擔憂。

五、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點評:子夏問老師什麼是孝道。孔子回答說,在飲食起居上侍奉父母,並不困難,最難的是,與父母相處時,心中能夠自然和順,對父母能夠和顏悅色,養父母之心。

六、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點評:這個世界上,最關心牽掛自己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輕易出遠門。如果有重要的事,必須要出門,那就把家裡安排好,做到後顧無憂。

⑤ 論語中有關孝心的名言

1、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為政第二》

譯文: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和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2、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為政第二》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里仁第四》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 為政》

譯文: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讓父母對自己除開擔憂生病一事外,再無別的擔憂。」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學而篇第一》。

譯文: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

⑥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有哪些

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7、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8、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12、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13、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16、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1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19、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2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2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22、孝敬父母經常能夠代替最高貴的感情。

23、堯舜之道,孝悌而已。

2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2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26、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的。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夠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8、咱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29、大孝終身慕父母。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1、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3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34、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父母含辛茹苦的將我們拉扯大,下面是有關孝敬父母的名言,一起來看看吧!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敬的論語4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看免疫陰性陽性什麼意思 瀏覽:264
葫蘆島養老保險高線退費 瀏覽:231
子女孝順父母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瀏覽:189
葫蘆島養生糖哪裡有賣 瀏覽:493
體檢時吃飯了怎麼辦 瀏覽:679
生孩子疼表示孩子孝順 瀏覽:139
公司人員到了退休年齡怎麼辦 瀏覽:808
慶陽老年大學在哪裡 瀏覽:565
溫馨重陽節主題手抄報 瀏覽:200
高一男生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193
老年大學優秀學員的評比方法 瀏覽:926
老人頭疼欲裂怎麼辦 瀏覽:100
淄博市2016年個人補交養老保險 瀏覽:791
補交養老保險有收據嗎 瀏覽:932
重陽節社區登山活動 瀏覽:381
重陽節新會公交車照常嗎 瀏覽:659
京東方有退休工資嗎 瀏覽:998
入職體檢尿液多久能測出來 瀏覽:962
成都70歲老人購房入戶 瀏覽:589
老人如何坐搖椅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