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農歷九月九號是重陽節么

農歷九月九號是重陽節么

發布時間:2023-07-17 15:26:03

重陽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重陽節是哪一天

重陽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重陽節是哪一天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這一天,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據文獻記載,早在戰國時重陽節那天,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正式作為節日,當在西漢時期。

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這一習俗始於東漢。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節飲菊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習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這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除了佩戴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但大多是婦女或兒童。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的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重陽節諺語

九月九,剪石榴。

九月九,大撒手。

九月重陽,移火進堂。

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熟不過三月三。

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

重陽無雨,一冬無霜。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九月重陽,瞎釆菱秧。

重陽不打傘,葫豆豌豆光桿桿。

九月青腔返鉛蛙叫,大麥種兩道。

三月三,九月九,無事莫到江邊走。

有關重陽節的詩句

在歷史長河中,有關重陽節的詩句枚不勝舉。重陽仲秋,芳菊盛開,萬紫千紅,一片燦爛,文人雅士對嬌艷傲霜的菊花十分喜愛,多有詠菊的重陽節的詩句傳世。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九九重陽節,開門見菊花。」(王勃)「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范成大)菊花,給秋風蕭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艷麗景色,使重陽節更加令人神往。從以上所引重陽節的詩句,亦可窺見賞菊之風盛行的一斑。有的重陽節的詩句,情趣盎然;有的重陽節詩句,富於哲理,值得細加品味。此外,尚有不少詩人寫了吟頌重陽節的詩句。

李白(701一約763),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其《九日》堪稱重陽節古詩經典之作: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此詩是李白於公元756年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一二句寫秋高氣爽,三四句寫飲菊花酒,五六句寫廬山登高時的所見所聞,末四句寫詩人的飲酒雅興,流露出寂寞之感。世升詩中反映了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也表現了詩人雖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卻怡情自然的曠達襟懷。詩中的「落帽」,涉及重陽登高的一個典故。據《晉書·孟嘉傳》記載,孟嘉是東晉權臣桓溫部下的參軍。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今安徽當塗東南),他屬下的官吏都參加游宴,並且都穿上整齊的軍裝。不料一陣風來,競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並不覺察。桓溫便叫孫盛寫了一段文章嘲笑他。孟嘉看到文章後,也寫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寫得非常優美,在座的人無不贊嘆。從此,「孟嘉落帽」變成一個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節,風度瀟灑,縱情詩文娛樂的神態。李白在詩中引用這一典故和風流韻事,是欲說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屢遭挫折,也還是保持著怡情自然伍好「醉山月」的曠達胸懷。

孟浩然(689_740),襄陽人,盛唐詩人。一生除40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過一次旅行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故鄉鹿門山隱居,或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他的兩首有關重陽節的詩句寫得灑脫輕靈。

其一《過故人庄》重陽節的詩句: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有名的田園詩,是詩人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友人家做客時所作。前兩句自然樸素,寫出了老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詩人接著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清淡幽靜的山村田園風光。在這樣美麗如畫的環境中,賓主I臨窗舉杯,更顯得暢快淋漓。詩人被鄉村生活深深吸引,臨行告別朋友之時,相約來年重陽節秋高氣爽時再聚賞菊,飲酒話桑麻,何等坦率,何等親切!

㈡ 農歷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孫卜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空凱培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斗唯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閱讀全文

與農歷九月九號是重陽節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如何坐搖椅 瀏覽:252
長壽梅秋天怎麼施肥 瀏覽:8
企業軍轉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678
養生熱是什麼病 瀏覽:312
退休公司還給交社保嗎 瀏覽:341
退休工資是共同財產嗎 瀏覽:235
深圳上班體檢什麼 瀏覽:993
50歲女為什麼肚子脹大 瀏覽:652
個人繳納養老保險怎麼辦理 瀏覽:238
體檢後多久能出簽約 瀏覽:846
體檢吃了飯抽血什麼高 瀏覽:348
70歲患盆腔腫瘤的婦女都是惡性的嗎 瀏覽:59
不需要養老金 瀏覽:340
退休年齡1960年出生 瀏覽:831
伊川明皋鄉孝順媳婦 瀏覽:612
保定退休工資最低多少 瀏覽:108
2020年九九重陽節是多少個 瀏覽:511
榆次區最新農村養老保險文件 瀏覽:130
公務員體檢第三條什麼意思 瀏覽:818
白血病老人腿疼吃什麼葯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