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敬老人的成語和詩句
1. 關於孝敬的成語格言詩句
關於孝敬的成語格言詩句 1.關於孝敬的名言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關於孝敬的名言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長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和成語孝敬父母的名言和成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
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
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
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
4.孝敬父母的詩句、格言或諺語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包拯孝父母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
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
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5.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白話釋義:只有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從心生,健康長壽,我們何憂?
朝代:春秋,作者:孟軻,出處:《孟子·萬章章句上》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白話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朝代:西漢,作者:戴勝,出處:《禮記》
6.關於"孝順」的名言警句
1.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7.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8.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9.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0.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1.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② 小學四年級作文爺爺精選5篇
爺爺的鬍子和頭發雪白,時常詼諧搞笑,時而嚴肅認真。今日我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爺爺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學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爺爺:篇一
小的時候。因為爸爸媽媽去外地打工了,只留下了我和爺爺奶奶在老家。於是,我成了地地道道的留守兒童。
小的時候。在夜晚,總是能聽到爺爺拍著我哄我灶穗檔睡覺的聲音:「杉杉真乖,快睡覺了……」爺爺唱的並不是特別好聽,但在我心中,那是最神聖的歌謠。而幾天過後,就變成了我哄爺爺的聲音:「爺爺乖,快睡覺了……」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就會撫摸一下我的額頭,說:「杉杉真聰明,都能哄爺爺睡覺了……」
那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孩唱著歌,內容如下:「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滴孩子像根草……」不知不覺的,淚水隨著我的眼中流了出來。我嘴裡喃喃的說:「媽媽……媽媽……」心裡想的都是媽媽的樣子,而我能看到媽媽的途徑只有兩個,一個是看媽媽爸爸的結婚錄像,而另一個是去網吧與爸爸媽媽視頻。這時,爺爺來了,爺爺對我說:「杉杉,你是爺爺的開心果,哭的話就不好看了。"我擦幹了眼淚,跟著那小孩的歌聲一起唱了起來,只不過,我唱的歌詞是:「世上只有爺爺好,沒爺的孩子像根草……」
小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爺爺了。在我手指受傷的時候,醫生說沒希望康復了,只能動手術了。可是爺爺,他找了很多醫生,終於找來一個醫生。當時我的手不能直起來,一直起來就疼,所以只能彎著。醫生他生生地把我的手指掰直了,我當時疼的眼淚都掉下來了。後來醫生為了讓我的手指能保持伸直的狀態,用石膏固定住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說我是木乃伊,都怕我,不和我玩。是爺爺,陪我度過那段難過的時光。在我出車禍撞的臉上都是疤的時候,是爺爺,每天關心我,照顧我。到現在我還後悔沒有聽爺爺的話在馬路邊上騎自行車。
雖然現在我離開了爺爺奶奶,但是我永遠會想念爺爺的。
我的爺爺:篇二
親愛的爺爺:
您還好嗎?
前日與您偶然一見,發現您真的瘦了好多。由於爸爸媽媽工作繁忙,好久沒回去看您和奶奶了。好不容易昨天媽媽有空帶我回老家看你,您卻出去幹活了,我們又沒有見到面……
前日,我隨爸爸媽媽出去,看見了您。您一見到我,便用您那粗糙而卻溫暖的大手握住我,把一瓶涼茶遞到我手裡,說:「孫,拿著。」我連忙塞回您手裡,說:「爺爺,您喝吧,我不渴。」「拿著,爺爺不渴。」最後,您還是硬塞給我了……可是,我卻無意間發現,您瘦了啊。
晚上,您又打電話給我,說:「孫呀,好好讀書,長大了找個好點的工作,別像爺爺,累了一輩子。」「嗯,爺爺,您放心,我一定會努力的,」我說,「可是爺爺,您怎麼瘦了那麼多啊?」「唉,早上五點多鍾就起床幹活……爺爺也老了啊。」您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爺爺,別老是累著自己了,身體最重要呀!」我心疼地說。「好了,爺爺先休息了,好好念書,再見!」「再見,爺爺!」您知不知道,這時的我已經淚流滿面了!
爺爺,答應我,一定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等我長大,一定會讓您驕傲,讓您親眼看著我走向成功,讓我好好報答您!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祝您身體健康,開開心心每一天!
我的爺爺:篇三
爺爺的背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還記得那是個風雨交加的下午,雖是下午,但天陰沉沉的,好似夜幕降臨。
放學時,我撐著傘急匆族絕匆的跑向幼兒園,在門外一邊做作業,一邊等弟弟放學。
四點了,門終於開了,可爸爸遲遲沒來接我和弟弟。我急了。忽然,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一一隱亂爺爺!我吃驚極了,他滿身雨水,身上濕透了。他根本不顧這些,只是急忙忙地接弟弟出來。雨「嘩嘩」地下著,越下越大,根本停不下來。
只見爺爺把弟弟塞給我,叫我帶著弟弟,爺爺自己卻冒著雨。我叫住爺爺:「爺爺,雨傘給你!」爺爺沒有說話,只是朝我走來,大吼道:「別開玩笑!我沒事的,你把傘給我,萬一你凍著了,咋辦!啊?」我反駁道:「又沒關系!這雨傘大,大不了我們三人一起撐嘛!」爺爺並沒有理睬我,我急得快哭出來了,望著爺爺濕淋淋的背,我的心如刀割一般,淚珠一大串一大串的落下。我領著弟弟默默地跟著爺爺的步伐。
我們上了車,披上了雨衣,彷彿這世界就安寧多了。我拿出面巾紙幫爺爺擦著背身上的雨水,盡管這也無濟於事。「嘩——」這大雨如同一盆一盆涼水澆在了爺爺的身上,這時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嘩嘩的往下流。到了家,爺爺見我在抽泣,就逗我說:「這點雨怕什麼,傻瓜不要哭了,再哭你就可以用眼淚洗澡了。」我終於止住了哭聲。爺爺又背對著我,望著菜地……
大雨過後,樹、花、草還有我家的菜地都滋潤了。只有被淋濕的爺爺的背影沒被滋潤,反而越來越馱。我想對爺爺說:「我愛你!永遠!永遠!哪怕有一天你會離我遠去,我也永遠記著你,愛著你……」
我的爺爺:篇四
在我出生9年以來的日子,我幾乎沒有遇到過十分悲傷的事情,可自從那一年,讓我的人生遭遇了第一次的心痛,悲傷。
那一年,是最美麗的春天,也是最凄涼的春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媽媽把我叫醒了,抱著我,悲傷而又平靜地告訴了我一個消息:爺爺去世了。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我還不明白究竟死是一個什麼概念,也絲毫不明白葬禮是什麼。我聽隨媽媽的話,換上整套白衣服,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我穿白色的衣服,我帶著眾多的疑問到了爺爺葬禮的地方。那裡,爺爺蓋著一條白布,叔叔伯伯們面帶沉痛,嬸嬸和媽媽泣不成聲地往火盆里燒著紙錢,我學著媽媽哭還不停地磕著頭,一個穿得很奇怪的男人拿著鈴鐺在搖,我的伯伯拿著不知是什麼東西,對著爺爺塗滿了面容,屍體被送往火葬場。
在那裡,我披著媽媽給的粉色毛巾,看著爺爺被推進了火葬盒中,然後我們被叫了出去,我看著爺爺,他很安詳,就如只是睡著了一般,到了時間又會醒來,可是我忘了,現實是不能與童話相比的,童話只是個虛擬的世界,爺爺不會是睡公主,他將永遠沉睡在我們家鄉的地上,再也不會醒來。回到家時,我看見奶奶十分悲痛,她大聲嘶喊著爺爺的名字,紙巾用了一卷又一卷,我問姑姑,爺爺去什麼地方了呀?很遠嗎?姑姑回答我說,爺爺去了天國,那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爺爺將會在那裡很幸福,很快樂地生活著。我似懂非懂,只是點了點頭。
在我的印象中,爺爺是一位很有才華,十分慈祥的一位好爺爺,爺爺是供銷社的一位會員,他經常要出差,每次當他出差回家的時候我總會在家門前等他,他總是帶一些好玩,好吃的東西給我,每一次爺爺的禮物都讓我驚喜。當我學習上遇到不會的題目時,我總會光著腳丫子去找爺爺問,爺爺總是會摸摸我的頭告訴我答案,可是我讀三年級的時候爺爺不懂英語,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英語學,可能是因為爺爺對我的耐心,對我的培養,才養成了我練字的好習慣。那時候,我和奶奶,和爺爺一起打牌到深夜,那是一件非常棒的娛樂工具,爺爺每次輸的時候對會對著牌轟隆隆的逛一圈再保佑他贏。爺爺總是出老千,要麼就是渾水摸魚,要麼就是把牌藏起來,我們三個還有姐姐簡直就是賭王。
爺爺的身體一向都很健康,可是到近兩年的時候,他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我記得,在新年的早上全家人一起去喝早茶的時候,他暈在了當場,全家人手足無措的把他送到了醫院,直到2009年,爺爺去世了,爺爺是被病魔折磨死的,我無法想像爺爺當時忍受著多大的痛苦,他拚命掙扎,頑強地與病魔對抗,可是最後他還是逃不過病魔的魔爪,天使把爺爺帶到了天國。爺爺的骨灰埋在了家鄉每次當我回家鄉時,我總會有感觸地看看地上的小花和小草,在我的心裏面,他們就是我的爺爺,都是那麼的生機勃勃,美麗,君子。
我一直沒有忽略那條粉色毛巾,就算它破了我也不會扔掉,因為,那是爺爺留給我的精神之柱。
我的爺爺:篇五
我的爺爺「國」字臉,筆直的鼻樑兩邊眨巴著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圓圓的下巴托著一張不大不小的嘴巴,就這張嘴呀,最愛喝酒。
記得那一次我回家過年,爺爺看見我們提了一件啤酒,馬上兩眼放光,高興地說:「又有酒喝了,又有酒喝了!」到了晚上,我伯伯來了,他也是個喝酒狂,見了這么多啤酒,哪禁得住。對爺爺說:「今天晚上,我們把這些幹了。」他們沒等到下酒菜上桌,就喝了起來。爺爺咕咚咕咚,三下兩下就喝了一瓶。對伯伯說:「我倆好久沒有一起喝酒了,今晚上來個不醉不歸。」「好,今天我們就喝個痛快!」大伯伯也回答得很爽快。不多時,爺爺就喝醉了。他胡言亂語地拍打著我的頭說:「來,咱倆干,不醉不歸。」糟了!糟了!酒精的濃度讓爺爺都糊塗了。
當時,我真不知該怎麼辦,焦急地說:「爺爺,你是不是發燒了。」我摸摸他的頭,果然是很燙手。爺爺努力地睜開眼睛,好像看清楚了是我,說:「玥玥,喝——喝——今晚,我們把這兩瓶酒喝完。」我不知所措,摸頭撓腦的,愣在那裡,不知該怎麼辦。可爺爺眯著雙眼,笑著,昏沉沉地說:「我沒醉,我沒醉。來,喝。」伯伯也喝得醉眼模糊,說:「我也沒醉,沒醉!」「對,沒有醉,沒醉,我還可以跳舞哩!」說完,爺爺叫我放音樂,拿紅綾。爺爺把紅綾系在腰上,扭起了秧歌舞。左跳跳,右蹦蹦,像只可愛的小白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畢竟還是喝醉了,一蹦一跳的,差點摔了一跤。
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誰叫爺爺愛喝酒啊!
③ 我的爺爺的作文400字5篇
爺爺退休已有兩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臉的魚網紋。頭頂上灰白的頭發,好像戴著一頂小氈帽。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爺爺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爺爺
我的爺爺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很愛我。
一天,我做作業遇到一隻「攔路虎」,怎麼想也做不出來。爺爺看見了,關心的問我:「小孫女,怎麼了?爺爺陪你一起做。」說完坐在我旁邊,和我一起想。不一會,攔路虎解決了,作業還得了個優呢。
爺爺懂廚藝,每天都是他給我們做飯,吃飯時爸爸媽媽給爺爺夾的菜,爺爺都不捨得吃,悄悄又夾給我。放學後,爺爺總是變著花樣做飯,給我吃好的,自己卻吃我吃剩的。有一次,爺爺給我做紅燒排骨吃,自己在角落裡悄悄吃著什麼。我走過去一看,是昨天的我吃剩的紅燒魚和前天的米飯。我問他:「爺爺,你怎麼吃這個呀?」爺爺笑著說:「傻孩子,爺爺胃口大,如果和你一起吃,你就吃不多了。快去吃吧,排骨要涼了」。我馬上坐下吃。
爺爺每個月都給我一筆可觀的零花錢,這些錢把我的書費,雜費都交齊了,還剩下一大半,我就用了買書,書多了,爺爺就自己掏錢為我買了一個大書櫃。
我愛爺爺!
爺爺的愛
前幾個月,因為要比賽了,訓練強度特別大。一不留神,竟把腳給磨破了,這可讓我夠受的了。每次訓練,都如同煎熬一般,痛苦不堪,就連走路都是十指連心的痛。請假吧,又怕到時候比賽拿不出好成績。於是,我叫爸爸幫我去買了些葯,自已塗著用。
一天晚上,做作業做完,已經很遲了都快到九點多了。爺爺還在菜地里幹活,可我卻已經是睡眼朦朧了。我匆匆洗了個澡,就睡到床上去了,我心想沒關系的,一次不塗葯沒有關系的。於是在睡眠的催眠下,我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當我再一次醒來的時候,外面只有淡淡的月光,我借著月亮的微光,看到床尾有一個人,我定睛一看,是爺爺。可是他來這兒干什麼呢?我感覺腳上涼涼的,原來爺爺是一回來就來給我塗葯的,生怕我不塗。於是就每天晚上再給我塗一次。
那一刻,我百感交加,有時候,我因為一兩件小事就與他吵得天昏地暗,老是說他。可就算這樣,爺爺仍然對我這么好,幫我塗葯。
我屏住呼吸,生怕驚動爺爺。過了一會兒,爺爺走了,他幫我再一次把被子蓋上,我的眼角多了幾滴淚珠。
爺爺變了
我爺爺今年64歲了。每天騎著嶄新的摩托車,戴著鋥明瓦亮的頭盔,穿著舒適、整潔的衣服,穿梭在各村之間,時不時瀟灑地接個電話。你猜一猜我爺爺是干什麼工作的?我先不告訴你。
聽奶奶講,爺爺以前可不是這樣的。他每天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奔波在在鄉間的小路上。晴天,身上、臉上滿是塵土,下雨天,車上、身上滿是泥巴,因為在泥濘的土路上,不是人騎著車,而是車「騎」著人。每天,爺爺從外面回來總是蓬頭垢面的,用奶奶的話說,乍一看就是個要飯的。
這些年,農村養牛、養雞、養豬的專業戶多了,找爺爺給他們的「寶貝」看病的人增多了,爺爺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話或買上了手機。「村村通」工程也完成了,村裡的路也從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爺爺為了業務需要也趕起了時髦,買了手機和摩托車。現在,爺爺也愛美了,也喜歡爸爸媽媽給買的各種款式的新潮衣服了。看!滿面紅光的爺爺戴上頭盔,騎著嶄新的摩托車,偶爾還哼幾句流行歌曲,再加上他爽朗的笑聲,你一定會以為他是一個帥小伙,而不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獸醫。
爺爺的種.種變化,不正證明了祖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嗎?
我的爺爺
我的爺爺是一個跟別的老人不一樣的老頭,他喜歡讀報紙,他喜歡烹飪,他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的爺爺長著一頭烏黑發亮的頭發,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樑。他還有一手獨門絕技——做飯。記得一個寒風刺骨的夜晚,我上課已經過了吃飯的點,那天我非常餓,就讓爺爺給我燉酸菜,爺爺燉的酸菜誰都說好,他用他的神鏟子讓肉和菜的味道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讓我聞見就流口水,菜上桌了,讓我顧不上去拿椅子,飛速的拿起筷子先挑了一塊肉塞到了嘴裡,嫩極了,滑極了,就像一個小淘氣一樣順著食道滑進了我的肚子里…… 太美味了,讓我很是敬佩。
我的爺爺還是一個看報迷。每當我聽見那「嘩嘩」聲,一定是我那愛讀報紙的爺爺,曬著太陽在翻看報紙,可我的爺爺讀過報紙有個習慣,每當他讀到一個讓自己很難忘的新聞,他都會不停的重復讀這條新聞,讓我很是疑惑不解,讓我奇怪……
我的爺爺還是一個社交能手。他在我們的小區里可是一個大紅人,在小區里沒有一個保安不認識他,那些保安平時總會說:「嘿!老張頭,今天又給孫子做什麼好吃的呀!」我爺爺總會把頭抬得高高的驕傲說:「我的絕活呀!」
我的爺爺
我的爺爺是一位農民,他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干起活來卻像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爺爺清瘦的面龐,高高的個子,花白的頭發,額頭上有很多皺紋,像一條條小蟲子趴在上面。。爺爺很喜歡寫毛筆字,下象棋,尤其喜歡體育。
在08年奧運會時,爺爺給家裡的電視安上了有線,以便於方便收看各個頻道的體育節目。爺爺對我說:「08年奧運會是在我們國家舉辦的是百年才有一次啊!我們一定要看的」。
那時候爺爺在電視機前一坐一天。什麼比賽也不能錯過。看得津津有味。看到好球邊看邊鼓掌。奶奶打趣說:「你爺爺看球都看飽了,飯也免了。」
說起寫毛筆字來,爺爺那真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們家過節時貼的對聯都是爺爺寫的。因為爺爺毛筆字寫得好,所以人家只要有寫春聯的,辦喜事的都會找我爺爺來幫忙。而爺爺絕不會推辭,會高高興興地大力相助。
爺爺象棋下的可好了。在我們那裡可沒有幾個人下過我爺爺。
爺爺對我的學習很關心,有什麼難題我會和爺爺一起鑽研。爺爺還經常給我講許多名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爺爺對我的期望很大,我一定好好學習,絕不辜負爺爺的期望。
這就是我的爺爺,一位興趣廣泛又熱心腸的老人!
④ 敬老愛老的優美詞語
1、 我們的明天就是老人的今天,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2、 我們不但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我們還要多些和老人談天,老人遇到寂寞和傷心的時候,我們要去安慰他、支持他、
3、 人的孝心不會與生俱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要從孩子抓起、對孩子培養愛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外,更需學校加強培養教育,把孝心作為孩子的德育必修課,使年輕人增加了對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讓新時期的「孝德」廣為傳播,在全社會營造起濃濃的尊老、孝老、愛老、助老的輿論氛圍,使每個家庭幸福美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4、 老人是個寶,你可曾知道?老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是一件寶貴的財富,我們得要好好地珍惜、
5、 老人們為了下一代的幸福,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為後人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6、 老人,在許多人的眼裡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成為了負擔、在他們眼裡老人是曾經盛開的花朵,現在已經凋零,曾經茂盛的大樹,現在已經落葉、可老人是不會凋零,不會落葉的!他們雖然老了,卻還為社會做著無私的貢獻、
7、 關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陽工程,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8、 病父榻前一杯水,老母膝下一碗羹;炎夏為長輩搖扇,嚴冬為老人送暖,都是孝心的表現、
9、 秉承孔子學說的孟子,把愛心的推廣從只停留在家庭成員之間進一步鋪展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倡不僅要尊愛自家的老人,還要把這份愛心澤及別家的老人、
10、 把溫暖送給父母,讓情愛陪伴老人、
11、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是一項重大國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12、 春蠶到死絲方盡,兒女緣何不孝順、
13、 對父母不孝,對他人就不可能誠實和厚道、
14、 父恩母愛千秋難忘,尊老敬老萬代流芳、
15、 父母尊貴,在於對兒女的關愛和無私、
16、 幹部要做敬老的表率,黨員要當敬老的楷模,青年要當敬老的先鋒、
17、 關愛老人,從我做起、
18、 關心一下為我們奮鬥了一輩子的人吧!
19、 國家昌榮,生活質量提高,共享太平盛世,是老人的最大榮幸、
20、 弘揚孝道文化,共建和諧唐山、
21、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22、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23、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2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25、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⑤ 幼兒孝敬老人的四字成語獎狀
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扇枕溫席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老萊娛親 〖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扇枕溫席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
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
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老萊娛親 〖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⑥ 孝敬老人疼愛孩子的四字成語
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恩逾慈母」「返哺之恩」「顧復之恩」「菽水承歡」「孝子賢孫」
一、「恩逾慈母」
【讀音】ēn yú cí mǔ
【釋義】逾:超過。 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處】唐·韓愈《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陛下恩逾慈母。」
二、「返哺之恩」
【讀音】fǎn bǔ zhī ēn
【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出處】《春秋運斗樞》:「飛翔羽翮為陽,陽氣仁,故烏反哺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三、「顧復之恩」
【讀音】gù fù zhī ēn
【釋義】顧:回頭看;復:反復。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
【出處】《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四、「菽水承歡」
【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釋義】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五、「孝子賢孫」
【讀音】xiào zǐ xián sūn
【釋義】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敬老憐貧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貧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憐貧敬老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安老懷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尊年尚齒 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
⑦ 孝敬老人的成語
孝敬老人的成語有:
慈烏反哺,菽水承歡,
綵衣娛親, 晨昏定省 ,
寸草春暉。
望採納。謝謝
⑧ 爺爺奶奶可以用孝順這個詞語嗎
爺爺奶奶可以用孝順這個詞。孝順長輩,孝順老人家,孝順父母,是可以用這個詞。
⑨ 孝敬老人的成語
孝敬老人的成語有慈烏反哺,菽水承歡,綵衣娛親,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一、慈烏反哺
1、意思是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讀音:cí wū fǎn bǔ
3、引證
元 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譯文是經常談論馬有垂韁,狗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祥的烏鴉反哺。
4、例子
阿英《花鳥爭奇》:「慈烏反哺,有母子愛。」
譯文是慈祥的烏鴉反哺,有母子之間的愛。
5、用法:作賓語,定語
二、菽水承歡
1、意思是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2、讀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3、引證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發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譯文是入則孝,出則弟,如何遠離白發的父母?到不如把豆子水之歡,甜化鹽之分。
4、例子
菽水承歡,貧士養親之樂,義方立教,賢父愛子之心。
5、近義詞有菽水之歡,讀音shū shuǐ zhī huān ,意思是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三、綵衣娛親
1、意思是指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2、讀音:cǎi yī yú qīn
3、引證
漢 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譯文是老萊子孝順奉養雙親,快七十歲,嬰兒娛樂,穿著五色綵衣,曾經取漿上堂,跌仆,於是躺在地為小孩蹄,有的美鳥鳥在父母身邊。
4、例子
你笑了,太好了,那小弟我綵衣娛親的任務已經完成,就先告辭啦。
5、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
四、晨昏定省
1、意思是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2、讀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3、引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
譯文是不只是將親戚朋友一概拒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早晚問安,一個頭發都跟其他的就行了。
4、例子
雖不能晨昏定省,但一定要常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
5、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五、寸草春暉
1、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難以報答。
2、讀音:cùn cǎo chūn huī
3、引證
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是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4、例子
老師今天出了寸草春暉的作文題,就是在提醒大家要永遠記得父母之恩。
5、用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
⑩ 有關「敬老」的詞語有哪些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雞骨支床】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敬老慈少】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敬老慈穉】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憐貧】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貧】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老尊賢】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老萊娛親】 表示孝順父母。
【憐貧敬老】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