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剪紙最有特色的地方有哪幾個
甘肅省的民間剪紙,幅面都不大,題材和風格均較為古拙。最常見的樣式有窗花、燈花、喜花、窯頂花、綉樣等。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人物、生產生活場景、動植物和器具等。平涼、慶陽等地流傳的剪紙在造型上尤具特色,有的適合器物的造型,內飾以表現愛情故事或戲曲的紋樣;有的在動物或果品的外形內飾以動物、植物等的紋樣,以表現多方面的寓義。在蘭州附近的新屯川一帶,還流傳著一種樣式古樸的掛箋,是在春節時懸掛的,根據其幅面大小又可以分為「大門箋」、「屋門箋」和「窗箋」三種。懸掛時,無論是三幅、五幅、七幅,中間的一幅總要大出一些,並且是用黃色紙刻成的。兩邊的雖然可以有其他顏色,但都要求用一種顏色來製作;而在一些老年農戶的大門上,有時還懸掛淺紫色製作的掛箋。
陝西省的民間剪紙流傳較廣,在陝北、渭河平原和陝西等地尤為豐富多彩。陝北的民間剪紙主要出自定邊、靖邊、吳堡、榆林、綏德、米脂、延安、安塞、志丹、甘泉、延川、延長、子長、吳旗、黃陵、洛川、宜川、富縣等地,多為窗花,造型誇張,畫面簡潔,風格古拙厚重。早在40年代便有文藝工作者對其進行過一定規模的收集和整理。陝西中部的剪紙主要流傳於渭河平原一帶的鳳翔、岐山、富平、三原、朝邑等地。作品的幅面不大,內容多為戲曲故事,造型多受當地流傳的皮影的影響,畫面結構緊湊,線條與塊面的構成較為均衡。而旬邑縣庫淑蘭老人創作的大幅彩色剪紙,則與周圍地區的剪紙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陝南的漢中等地的剪紙幅面較大,樣式較為豐富,其題材多為植物紋,造型以線為主,且多用曲線,因而顯得細致。
山西省的民間剪紙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省內各地均有流傳,以祈縣、浮山、新絳、孝義、忻州、石樓、廣靈、靈邱等地的剪紙最為豐富多彩。在這些地方,都有一批群眾公認的剪紙能手,如祈縣的暢庵貞,浮山的趙俊傑、鄭洪娥,新絳縣北蘇村的蘇蘭花,孝義縣杜村鄉的石桂英、郭秀芬,廣靈縣的張民錦和石蘭縣東石羊鄉吳家山村的張玉蘭等,他們的作品普遍受到歡迎,並成為周圍群眾的範本,有的還被國內外專門機構收藏。山西的民間剪紙常見的樣式有窗花、掛箋、團花、綉樣、鞋花、帽花、禮品花、喜花、壽花等,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戲曲故事、神話和現實生活,所用表現手法有陽刻剪紙、陰刻剪紙、折疊剪紙、染色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等。各地方的剪紙所表現的風格各有異同,有的剛健有力,有的秀麗圓潤,有的古色古香,有的新穎朴實,有的憨厚純朴,有的精細玲瓏。
在河北省的諸多民間剪紙中,蔚縣出品的點彩剪紙是最有特色的。在當地,原先的窗戶裝飾是一種在雲母薄片上繪圖著色的「天皮亮」。而「點彩」式的剪紙,相傳起源於清代末期,是蔚縣的民間剪紙藝人在武強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本地民間刺綉的影響下創造出來的。早期的作品色彩較為簡單,刀工也比較粗,有著濃厚的年畫痕跡。至本世紀30年代,蔚縣的點彩剪紙逐漸地成熟起來,南張庄的老藝人王老賞(1890—1951年)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戲曲人物為主,共創造了600多個人物形象和100多個戲曲片斷。他創作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構圖優美。蔚縣的點彩剪紙取材廣泛,除戲曲人物外,花鳥、蟲魚、動物、植物應有盡有,因而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其創作方法也逐漸地傳播開來。40年代時,省內的張家口、懷來、淶源、龍關、延慶、涿鹿等地都有了點彩剪紙,並還流傳到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在蔚縣,剪紙的生產是農民的一種副業,從事窗花業者多時達五六十家之多。主要是在春節前生產和銷售,銷售范圍很廣,除河北、山西、內蒙外,還遠銷到河地東北。另在滄州等地流傳的單色剪紙亦以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見長。
近代以來,北京民間剪紙的主要樣式有窗花、綉樣、掛箋、頂棚花、喜花、壽花、禮品花等。題材較為豐富,除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外,以吉祥寓意的內容最為普遍。有許多是隨著滿族的風俗習慣從關外傳來的,經多年發展融合,已形成了富麗雅緻的風格。作品的畫面多為對稱結構,線條剛勁挺拔,並有多種尺幅,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天津的剪紙有多種樣式,以綉樣最為出色。綉樣的製作在當地是有傳統的。清末時,西關外專門生產綉樣的剪紙作坊便有10多家,其產品行銷津浦線兩邊的村鎮,然而多為大路貨。進寶齋的王進福(字寶堂)為了加強其剪紙產品的競爭力,創作了一些刻工較細的新樣,既有綉樣,也有窗花和掛箋等,並親自走街串戶,聽取意見,按客戶的要求不斷地進行修改,逐漸形成了疏密相間、虛實得當、工藝精細的風格,受到廣大市民階層的歡迎。他還培養了徒弟多人,以李侖、伊德元最為有名,李侖善刻人物;伊德元則以花卉草蟲、飛禽走獸見長。
河南省地處中原,人口稠密,民俗發達,全省剪紙較為普遍,幾乎是各縣、各鄉均有。其作者多為婦女。剪紙花樣的好壞是婦女手之巧拙的表現。過去,姑娘出嫁時的陪嫁中,都要備上剪刀和紅紙。在四時八節和婚壽喜慶的民俗活動中,剪紙是最為常見的裝飾物。洛陽的民間剪紙大都是刺綉花樣,以鞋花、枕頭花居多。5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了些主題性的剪紙藝術作品,著名藝人有王文玉、於鳳等。洛寧縣的剪紙古樸純厚,取材多富於鄉情。安陽縣的民間剪紙以白璧鄉的崇義村較為集中,樣式以窗花、門箋為多,有紅紙和點彩兩種,造型較為有趣。湯陰縣的剪紙以道福鄉、山磨灣村和小屯村的最為活躍,每年都有兩次剪紙的高潮。一是入秋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更換窗戶紙,二是春節前要打掃衛生,此時也要更換窗花。淮陰縣除流行單色窗花外,還有點彩窗花,多用黃、綠、玫紅等色,善於表現小動物。尉氏縣的剪紙以鞋花、綉花樣、枕頭花等為多。盧氏縣地處豫西,各鄉各村都有剪紙能手,多用薰樣法過稿,風格稚朴渾厚。靈寶縣與陝、晉交界,其剪紙的風格亦受兩省影響,有著較為濃郁的鄉土氣息。
山東省是剪紙較為普遍的省份這一,樣式品類較為豐富,以窗花最為多見,又以膠東地區和魯北惠民地區的最具特色。膠東的剪紙在整體風格上較為柔媚細致,有的有邊框,有的則依其本體來造型,畫面結構緊湊,線條挺拔流暢。蓬萊、長島、黃縣等地的剪紙,採用陰刻、陽刻相間的表現手法,虛實對比強烈,粗中有細;掖縣周圍的剪紙線條纖細,小巧玲瓏;榮龍、文登等地的剪紙多用粗線條來構成,顯得渾厚朴實,所表現的題材有戲曲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等;高密的剪紙多採用簡潔的線條來造型,以表現民間故事和吉祥寓意圖案見長;昌邑的剪紙造型概括朴實,有著濃厚的裝飾趣味味。惠民地區的窗花風格較為粗獷,除單色的窗花外,也有拼色的。濱州的剪紙主要分布在濱州中南部和黃河、徒駭河沿岸的村莊里,樣式有鞋花、枕頭花、門簾花、帳沿花、肚兜花、圍涎花等。另在節日和喜慶的裝飾中,窗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萊陽有種窗花,在剪後用筆勾畫,當地稱為「窗染花」;招遠有種窗花,是先木印而後再剪,均表現出不同的情趣。
過去,民間剪紙在湖北省相當普及,有喜花、禮花、燈彩花、掛箋、窗花和刺綉花樣等,當地將其統稱為「雕花」,多出自農村婦女和以此為副業的民間藝人之手。剪紙的幅面較大,構圖均衡,造型生動,黑白對比強烈,裝飾趣味濃厚。沔陽縣的剪紙以刻為主,是當地農村的一種副業,雕花藝人在農閑時刻出花樣,然後背著花箱,搖著小鼓,到各村去賣。鄂城的剪紙花樣達千種以上,主要用於刺綉,有鞋花,肚兜花、方枕巾和圍涎等。本世紀初,藝人們用鍾表的發條製作刻刀,故刻工一般比較精細。至30年代,藝人們自發組織了「鄂城花樣剪紙工會」,有會員150人左右,每年還舉行例會研討技藝。房縣的剪紙以「帶字的花樣」為特色,表現內容以吉祥紋樣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風格較為純朴。
2. 湖北有哪些旅遊景點好玩-交通指南
大家都知道湖北的景區是免費的,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去哪個景點遊玩會更好一些呢?在湖北不同的城市推薦的景點都不一樣,下面就是詳細的景點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黃鶴樓公園
門票:80元
旺季4月至10月8:00~18:00,淡季8:00~17:00
AAAAA級景區
崔顥和李白的兩首唐詩,讓黃鶴樓從小學生那裡就名揚天下。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曾是一座「劈情操」的酒樓,古人來江城也要「到此一游」才圓滿。修建大橋時,只剩一個銅鑄樓頂的清代黃鶴樓遺址被占;1985年,更為高大雄偉的新黃鶴樓拔地而起,卻遠離了江邊1000餘米。
如今登上這座51多米高的黃琉璃瓦覆攢尖頂的仿古樓閣,是一件很「現代化」的事情。進門再次檢票後,可乘電梯直通5層,每層大廳都有陶瓷壁畫等陳列。舉目遠眺,長江大橋、司門口盡收眼底,不時還有火車從樓下呼嘯而過,千年景色大變,正合「此地空餘黃鶴樓」和「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意。
景區內還有許多新建的景觀小品,如
「黃鶴歸來」銅像、《崔顥題詩圖》浮雕、李白擱筆亭、岳飛銅像等,古跡則有元代的勝像寶塔和清代的寶銅頂等。景區有東、南、西3個大門。西門離武昌橋頭和司門口很近,南門和東門離紅樓很近。
南門外有黃鶴樓站,停靠前往漢口、漢陽方向的10、61、401、402和電車1、4路。東門設有旅遊集散中心,發售優惠額度不小的兩種聯票(黃鶴樓加長江游輪180元,黃鶴樓加楚河漢街至東湖遊船130元);東門外的武珞路/武昌路閱馬場站停靠有多路公交,也可由地鐵4號線的首義路站北行約10分鍾。
東湖公園
免費,24小時
AAAAA級景區
東湖很大,不過當地人提起去東湖景區玩,十有八九指的就是這個開發最早的沿湖公園;由此東望,有湖有山,視野最佳,還不要錢。公園沿著湖岸鋪展,從南到北有3公里長;兩個大門分別坐落南北,北門叫梨園大門(岳家嘴),南門叫聽濤大門。
標志性的景點是行吟閣,取《楚辭·漁父》中屈原
「行吟澤畔」之意,閣前有「天問」的屈子塑像,四周的堤橋上綠柳成蔭,內湖中荷葉浮萍。想要避開人群,就一直往南走吧。
過了棧橋圍成的聽濤泳場,一旁的蒼柏圓游園有著漂亮的園林景觀,再往前是寓言雕塑園,盡頭的小半島上有先月亭,在這里看著對岸的珞珈山發呆、吹風正好。屈原紀念館南側的法國梧桐林也很清靜,落葉常年不掃,踱步簌簌作響。
黃陂木蘭生態文化旅遊區
AAAAA級景區
號稱「武漢後花園」的黃陂區景點很多,其北部的木蘭生態旅遊區板塊最為有名。黃陂各景點之間盡管也有公共交通,但考慮到班次和靈活性,自駕更為合適。在現有的「木蘭N景」中,我們比較推薦木蘭山,木蘭天池和雲霧山。
木蘭山
門票80元,24小時
大別山南麓的主峰之一,因花木蘭的典故而聞名。春季的木蘭山最美,杜鵑怒放。不過當地人來此以燒香拜佛的居多。體力允許的話,爭取爬到金頂,眺望一下遠方風景。慢慢爬山下山需要一整天時間。
每年有兩個香客時節,分別是春節到農歷三月三、七月初到重陽節,傍晚上山的人也還是很多的。在漢口火車站乘292路公交到終點站前川客運站,換乘去木蘭山的小巴。或在漢口新榮客運站乘坐直達木蘭山景區的旅遊直通車。或在漢口北乘坐K3直達。
木蘭天池
門票80元,7:30~17:30
與其相信包裝宣傳所言「花木蘭的外婆家」,不如就把這里當作一片峽谷風景的避暑地來玩。想要看到天池需要先爬山,好在一路睜基也有山溪和野花做伴。到了天池後,會有滑草、飛索、遊船等遊玩項目。
景區內有餐飲店,價格偏高。玩完需要三四個小時。自駕從武漢市中心大概1.5小時,另外在武漢港有一日游專線。也可以乘坐公交車292到黃陂前川客運站後轉小巴。
武當山景區
門票140元,6:00~18:30
AAAAA級景區
銀須飄飄的張三豐、懷抱陰陽的太極拳、俠義肝腸的武當派??小說中的武當山令人嚮往,現實中的這座道教名山絕不辜負你的期望。茫茫八百里武當山,自老子的學生尹喜在此開始,就成為人們嚮往的仙山福地,幾千年來朝聖者絡繹不絕。
在經過皇權的認可和加持之後,它雲頂峰尖上修築了龐大完美的神壇和修行場所,被視為橘早銷自然與建築完美融合的中國古典美學標志之一。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早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白雪覆蓋的金頂像極了瓊瑤仙宮。不妨在山中小住幾日,向習武的道長們討教幾招,古神道的一段徒步更會讓你飄然若仙。
在今天,登上武當山天柱峰頂上的金頂已經不費吹灰之力,甚至可以半天來回。但我們會建議你放慢腳步,至少選擇步行一部分千百年來形成的古神道。只有在那些曲折通幽、山重水復的古道上,你才能體會到武當山之所以封聖的天人合一之境。
武當山風景區的入口,也即山門,地處老營城區的東側並融為一體,充斥著酒店和紀念品商店。入得山門後,公路沿山而上,過磨針井後沿山分成兩條道,右邊通往太子坡、逍遙谷、紫霄宮和南岩宮,公路止於南岩,你將會沿著古神道徒步到金頂。左邊則通往八仙觀和中觀瓊台,在中觀可以搭纜車直上太和宮和金頂。
丹江口凈樂宮
門票30元,7:00~17:00
AAAA級景區
常常被書寫為「
靜樂宮」的它,在1958年沉入水底後,一些構件被提前保存下來,經過漫長時間的等待,終於在21世紀重新復建成功。凈樂之名,來自真武大帝家族傳說中的
「凈樂國」。古人以均州為凈樂之都,真武大帝在此降生。原宮位於均州城內正北,共有宮殿、廊廡、亭閣、道房等大小房屋520間,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全宮佔地面積12萬多平方米,是人們朝拜武當山的第一座宮殿。
1956年開始,均縣文物搬遷小組陸續將凈樂宮大小石牌坊、馱御碑等800多件文物遷到丹江口金崗水庫北坡,包括大石牌坊、龜馱牌2座、琉璃八字山門、琉璃化紙爐、文廟小石碑坊等,均州古城和凈樂宮隨之淹沒。
神農架景區
門票269元(冬季130元)
AAAAA級景區
中國獨一無二的以「林區」命名的縣級行政區,神農架提供著整個華中地區最與眾不同的小氣候和最豐富的自然景觀。無邊無際的植物海洋,野生動物自由生長,目力所及都是遠離塵囂的極致景象。
忘了「野人」吧,踩上海拔3105米的神農頂,「華中之巔」見茫茫林海。所謂的華中屋脊就在這里。將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地區的所有山峰都睥睨足下。金字塔般的神農頂高達3105.4米,是大巴山的最高峰,也是華中地區的高極。今天它已經修築了2999級台階,毫無登山基礎的人,只要多休息並堅持,也能抵達頂峰看茫茫無涯的林海。
再去大九湖,鑽進電影《刺客聶隱娘》里唐人俠客歸隱的桃花源。它是神農架極其罕見的一塊平地,被稱為九湖坪,也是華中規模最大的高山濕地。在這一抹17平方公里的平川上,高山重圍,蘆葦深處,串聯著大大小小九個相連的水域,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到4公里,水豐草美,牛羊處處。
在傳說中,是唐中宗李顯被貶房州(今房縣)時練兵的基地。這片風吹草動的高山牧場,似乎天生就是天高皇帝遠、雲深不知歸的隱秘勝地。
三峽大壩旅遊區
免費
AAAAA級景區
1993年動工,2003年開始蓄水,至今仍常常成為熱點話題的三峽工程,吸引著中外旅行者來到宜昌,想要親眼看看這座長2308米、高185米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景區由壇子嶺園區、185觀景平台和三峽截流紀念園組成,可在景區遊客中心換乘游覽車至各景點。
乘坐自動扶梯上到制高點壇子嶺,在觀景台上可以看到大壩全貌和全球規模最大的雙線五級船閘。展覽室里等比例製作的三峽工程全貌模型則可以加深你對整個水利工程的印象。這里還有三峽大壩郵亭,不妨寫張明信片蓋上大壩郵戳寄給朋友。
185觀景平台位於大壩東側,不少人在這里拍攝與大壩的合影,還可乘坐觀光車沿江邊欣賞高峽平湖。三峽截流紀念園位於大壩下游,修建大壩時用過的工程車、巨大的混凝土截流石和機械零件組成的三峽纖夫雕塑分布園內,在這里仰望大壩,更能感受其雄偉壯觀的一面。
三峽人家景區
門票150元,8:00~18:00
AAAAA級景區
當你乘船渡過明月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迷人的峽江人家圖,江邊棧道蜿蜒,漁船停泊在岸邊,半山上綠樹間,吊腳樓隱約可見,石頭壘砌的城牆上旌旗飄揚。設計者藉助西陵峽這一段絕版三峽風光,以古時巴人歷史為依託,在半山之上建造出了一處理想中的「三峽人家」。
上岸後沿石階向上,經過巴王寨,就能看到著名的「長江第一神牌」石令牌,這塊巨石高約32米,寬12米,厚約4米,像是渾然天成的一道令牌。從石令牌左側繼續往上,石徑盤旋至高處,有觀景台可遠眺明月灣全景。長江流經石牌,來了一個110度的急彎向東而去,形成了一處月牙形的明月灣。
2003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這一段水位基本未受影響,你此時所見的明月灣,與古人所贊美的景緻並無不同。行至最高處,山頂懸崖突現四塊巨石,形似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最絕是夕陽西下時,巨石宛如人像剪影,因此被稱作燈影石。
欣賞罷奇石江景,再前往巴王宮和西寨,你可以在茶馬古道上的茶館里喝一杯清茶,也可以在西寨吊腳樓中品嘗當地人手工磨製的豆腐,或者在女書苑門前的廣場上看一場土家族歌舞表演。從明月閣碼頭沿江邊棧道向西步行,看過蛤蟆泉後,到達龍進溪,可在這里乘坐小木船聆聽船工號子,體驗當年峽江漁家的水上生活。
清江畫廊旅遊度假區
門票158元,8:00~17:00
AAAAA級景區
清江,古稱「夷水」,《水經注》中這樣寫道,「夷水,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當你看到船舷邊盪漾的清江水,你就會明白古人的描述樸素而真實。游覽清江畫廊,必須乘船。船是雕梁畫棟的仿古大船,百餘座島嶼如翡翠般散落江中,船在江上行,人在畫中游,絕對沒有辜負清江畫廊之美稱。
沿清江水往上,依次欣賞清江大佛、倒影峽、仙人寨和武落鍾離山幾處景點。倒影峽長約5公里,清澈的水面倒映著兩岸青山,美似一幅連綿的山水長卷。唯一遺憾的就是船上通常會有導游的擴音喇叭在售賣土家特產並動員遊人花錢拍照,請自動屏蔽。
仙人寨原是山峰間因地質原因形成的一個巨大的天然洞穴,被古人附會為仙人居所。可以上岸游覽洞穴,需時約40分鍾。從洞內下望,橢圓形的洞口就像一個天然的畫框,框出了一幅秀麗的清江山水小品。
西陵峽風景名勝區
門票148元
夏秋7:30~17:30,冬春8:30~17:00
AAAA級景區
從宜昌南津關往上遊走,就進入長江三峽中的西陵峽。西陵峽全長66公里,曾經是三峽之中最險的水域,險灘遍布,古來便有「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之說。三峽水庫蓄水之後,三峽大壩至秭歸縣香溪口之間的險灘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峽出平湖」的別樣景觀。
幸運的是三峽大壩到葛洲壩之間長約38公里的西陵峽東段景色依舊,被稱為「絕版三峽」,陳毅元帥就曾寫下「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的詩句來贊美西陵峽,而乘坐兩壩一峽游輪欣賞這一段峽江風光,也向來是旅行者宜昌三峽游的首選活動。
西陵峽風景名勝區包括西陵峽北岸的三游洞、三峽猴溪、世外桃源、
財神谷、野浪谷等景區,以及快樂谷、下牢溪快艇、西陵峽遊船等游樂項目,除三游洞外,其實多數景點與西陵峽風光沒什麼關系,大可根據時間與喜好選擇遊玩一二。宜昌市區有10路公交車可到景區門口。
古隆中景區
門票:旺季2月至12月80元,淡季60元
8:00~17:30
AAAAA級景區
初來此地總要一探古隆中。盡管諸葛亮躬耕隴畝之地尚有爭論,但這里的古隆中似乎名氣更大。進入大門直行不遠,便來到了清代所立的古隆中石牌坊。往前遇到池塘右行,沿著香樟石板路上行,兩旁有隆中書院、明碑亭、草廬碑等,至頂即是武侯祠。這座武侯祠始建於唐,現存為明清的四進三院層台式建築。
武侯祠繼續向前有三顧堂,樓後的六角井是唯一從1800年前流傳至今的古物。井旁的台階路可以登上最高處的騰龍閣遠眺,步行往返約1小時。三顧堂右鄰是按照東漢風格設計的草廬,有一間房屋裡循環播放央視版《三國演義》三顧茅廬的劇集。穿過竹林,至諸葛琴堂和老龍洞,就可沿著另一邊的大路返回大門。
也可以繼續走盤山路向上到卧龍崗,然後由櫻花園下山返回大門,或從卧龍崗景區(隆中植物園)的大門出去。襄陽火車站、古城十字街乘坐512路公交可到隆中景區大門,火車站上車約50分鍾到達,從古城出發則需要
30分鍾。543路公交可在二橋頭坐到,途經隆中景區大門,終點隆中植物園大門。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妻子黃月英的故鄉——黃家灣位於幾道山巒之外。景區更像當地人周末郊遊的公園,可從古城南門外的南湖廣場乘坐548路公交到達,班次較少。
襄陽唐城
門票90元,8:00~17:30
AAAA級景區
唐朝的襄陽是和長安、洛陽、揚州並稱的四大城市,如今的「襄陽唐城」則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唐風古城。總體而言,這里的仿唐建築保持了較高的水準,青龍寺、東市等處尤為上相。
和其他影視城一樣,唐城也有提供古裝出租的店家,還有各種演出——只不過和華東的幾個知名影視城相比,這里冷清許多。建議自備食物,唐城有餐飲攤點,但是選擇不多,價格也是景區水準。
南湖廣場乘66路,古城東門外乘305、505路,襄城客運站乘534、546路,都可到襄
陽唐城站。下車後可乘坐電瓶車前往唐城入口,也可以步行15分鍾穿過外圍的仿唐商業街後到達。
重重重要提示
1.文章僅介紹了部分免票景點,全部免門票景區名單可參考:http://www.k1u.com/trip/77270.html
2.預約方式:除少數景區可現場預約外,其餘大部分景區需提前網上預約;關注「湖北文旅之聲」「湖北日報」「長江雲」「湖北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方菜單「惠游湖北」進入活動主頁面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