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九重陽節什麼歌曲
這首歌是《九月九的酒》。
《九月九的酒》-陳少華
填詞:陳樹
譜曲:朱德榮
又是九月九 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 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 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又是九月九 重陽夜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 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 始終在心頭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親人和朋友 舉起杯倒滿酒
飲盡這鄉愁 醉倒在家門口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走走走走走啊走 走到九月九
他鄉沒有烈酒 沒有問候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
《九月九的酒》是陳少華演唱的一首歌曲(代表作),由陳樹作詞、朱德榮作曲。收錄於陳少華1994年發行的同名專輯《九月九的酒》中。
1995年,陳少華憑借該曲榮獲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銀獎。陳少華也因此獲得了「酒歌王子」的稱號。
創作背景
1992年,22歲的陳少華已經是一家歌廳的老闆,那時候朋友們都覺得他唱的不錯,慫恿他去錄歌。於是在1993年他隻身去了廣州尋找製作人,並用十八萬錄了第一張專輯《九月九》。
隨後在專輯面市時,《九月九的酒》這首歌曲火了,他也陸續地接到了央視等各大媒體的邀約電話,陳少華這個名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火爆大江南北。
B. 國慶節有晚會么
有晚會,國慶黃金周央視好戲連台,有國慶、重陽、交響音樂會3台大型文藝晚會2022年的國慶節,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雖然沒有逢5逢10那麼隆重,但各地給祖國慶生的氛圍一如既往地濃厚。國慶黃金周7天假期,對於宅在家的朋友來說,是一個能徹底放鬆,可以自由追劇追綜藝節目的好機會。央視各個頻道都專門為國慶黃金周准備了特別節目,而大型文藝晚會更是重中之重。2022年國慶黃金周,還遇上了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一向尊老愛幼的國人,怎麼能不慶祝呢!央視也為老年朋友精心製作了重陽節特別節目。整個黃金周,悉粗鋒央視會推出3台大型文藝晚會,喜歡熱鬧和文藝表演的朋友能一飽眼福。只是央視今年保密工作做得到位凳者,到發稿前還沒有參演嘉賓和主持人完整名單公布出來。不過,小編整理了3台晚會的主題和播出平台,以便大家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觀看時間點。即使真的錯過了電視上的首播也不要緊,還可以選擇在手機上看回放,或者等電視的重播,觀看效果應該差別不大。一、《中國夢.祖國頌一2022國慶特別節目》10月1日20:06綜合頻道( CCTV -1)、綜藝頻道( CCTV -3)、音樂頻道( CCTV -15)播出。《中國夢·祖國頌》國慶晚會已經連續舉辦多年,這是歷年央視在國慶期間的重頭戲,邀請的明星演員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能照顧到各個年齡層觀眾的審美需求。歷年的央視國慶晚會,都有一個主題,今年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點突出時代感、幸福感、儀式感、細節感和精緻感。力求通過多元形式的文藝節目,歌頌祖國成就,展現新時代新氣象。二、《最憶是重陽一2022年重陽節特別節目》10月4日19:30分在綜藝頻道(CCTV3)播出。央視每年的重陽節晚會由文睜晌藝節目中心打造,明星陣容當然不能和國慶晚會相提並論,節目以溫馨、溫暖為主,重點突出我們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倡導善待老年人。2022年重陽節特別節目《最憶是重陽》,以「敬老孝親」為主題,以「發揚中華民族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為核心,引領廣大觀眾重溫中國人厚重溫馨的親情倫理與家國觀念。三、《2022江山如畫一一系列交響音樂會》10月1日21:38分、2日至5日20:32分在音樂頻道( CCTV -15)播出「江山如畫」國慶交響音樂會,是由央視音樂頻道傾力打造的國慶保留主題音樂會,全程由頂級樂團現場伴奏,歌手現場真唱。今年改成了系列交響音樂會,分六天播出,聯合國內知名交響樂團,在全國5個城市選擇當地標志性自然景觀進行交響音樂展演。國內頂尖合唱團、演奏家、舞蹈家共同演繹經典,實景演出。
C. 鳳凰傳奇 在2014重陽節央視3台《回聲嘹亮》里唱的歌叫什麼名字
九九艷陽天
D. 重陽節京劇晚會是那年開始的7
重陽節京劇晚會是從2008年開始的,是中央電視11頻道《空中劇院》的重要內容,從2008年的重陽節內開始,每容年都辦一場京劇晚會,邀請名家、名角上台演戲,在央視的「央視網視頻」中「 特別節目 」中可以看到歷年的 重陽節京劇演唱會。
2015年的重陽節這天一樣有:
E. 兒歌中寫到的節日習俗有幾個
央視的《節日篇》宣傳片兒歌童謠里,將大多數的節日囊括其中啦。
歌詞如下: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貼窗花,點鞭炮,回家過年齊歡笑。
搖啊搖,看花燈,我們一起鬧元宵。
清明節,雨紛紛,大地開始冒春苗。
賽龍舟,過端午,粽子艾香滿堂飄。
盼啊盼,過七夕,牛郎織女會鵲橋。
中秋節,杏兒肥,十五月圓當空照。
重陽節,要敬老,轉眼又是新春到。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福星高照。
http://www.4399er.com/erge/egty/20121218-70910.html
F. 肖戰夜空中最亮的星什麼節目
央視文藝節目中心推出重陽特別節目《歲歲又重陽》。
節目於10月25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回出。作為總台文答藝節目中心2020年「五小晚」的收官之作,《歲歲又重陽》不僅僅是一場以展示重陽習俗為主題的傳統晚會,也是一頓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文化大餐,為金秋十月的電視熒屏增加一抹亮色。
(6)重陽節央視宣傳片擴展閱讀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重陽佳節飽含著中國人的濃厚感情,承載著中國人孝老愛親的精神內核。《歲歲又重陽》以「帶著爸媽去旅行」為主題線索,從角度創新、節目創新、形式創新、舞美創新出發,將重陽節傳統文化習俗以巧妙的創意和獨特的方式予以展示。
《歲歲又重陽》繼續沿續2019重陽節特別節目多位女主持人聯袂主持的設置,邀請梁田、汪聰、龍洋劉婧、蔣夢婕五位女主持人參與到節目當中。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央視文藝節目中心推出重陽特別節目《歲歲又重陽》
G. 農歷1964年9月29日,1964年陰歷九月二十九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10月14日,農歷九月初九,2022 年的重陽節來了。
重陽時節,天高雲淡,山朗水秀,宜登高望遠、踏賞清秋;重陽時節,秋葉滿園,菊酒散香,宜佩萸歸鄉,孝親敬老。
在這個「九九」之節,祝所願所愛皆「長長久久」。
重陽隨想
(節選) /二月河
中國的年節,大致上說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鬆吃喝。前兩個先不說,我們農業國,幾千年來,勞作耕耘從土地里「刮金」,人們可以說都累得可以,平日積攢一點好吃的,捨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鋤禾捨不得用。到節日期間,除了求神祖「越過越好」之外,所有平日的那些「捨不得」,都藉此釋放出來。
所以,與神祖無涉的節很少,與吃喝無關的節也很少。但有一個節似乎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煙不盛,珍饈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如其他節認真,這就是重陽節。
重陽是「兩個太陽重疊」?不是的。九月九是兩個「陽極」之數,重疊在了一起,因故有此名。
這個節是個游興節——我們過去說的「游興」,說白了就是今日的「旅遊」。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也沒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隨喜。自己帶吃的和「飲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雲黃花去,看楓葉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這個節也就過罷了。
「重陽將至,盲雨滿城,涼風四起,亭亭落葉,隴首雲飛。」就這么幾句話,可以說是形容重陽的極致之語,我在不少隨筆 中見到,幾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
盲雨的「盲」怎麼講,我沒有考究過,想想見到的那雨的樣子,該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確切地說是「中雨偏小」的那種雨,這個雨,出門登高作一日游,怎樣說都是偏大了一點。但人啊,只要有心情,高興,帶著雨具,挑上酒食點心,也就上山了。那是什麼樣的盛況?申時行有詩:
九月九日風色嘉,吳山勝事俗相誇。
闔閭城中十萬戶,爭門出郭紛如麻。
拍手齊歌太平曲,滿頭爭插茱萸花。
……
這首詩真的把人們狂歡的形態寫得盡致,酣暢至極,處身其中,即便你是個內向人,也會開朗起來,你玩不成深沉。
其實,就人們的心理,是盼著有點雨的。滿山的秋葉艷色雜陳,斑駁陸離,如果在艷陽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夠朦朧,不夠含蓄,與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多少有點不合。在太陽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點「秋涼」意味。但還有一層更真切實惠的想法:「重陽無雨則冬無雨雪。」這會影響來年的收成。
插茱萸、飲重陽酒、吃糕、登高,寄託了人們兩種心情:希望遠方的親人平安,希望自己的生活「步步登高」。
這實在是個吉慶有餘的歡樂節。
選段略有刪改
圖/視覺中國
重陽節·這些事情要知道
來歷
古人將「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又因「九九」與「久久」同音,取長久長壽之意,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月初九這天成為節日,可以追溯到漢代,到了唐代被正式定名為重陽節,沿襲至今。
習俗
飲酒
「九月九,飲菊酒,人共醉重陽。」酒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這個時節,正盛,人們賞菊、戴菊、飲菊、食菊,可以說「無菊不重陽」。
食花糕
因「糕」與「高」同音,古人認為吃重陽花糕能「百事俱高」。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餌就是古代的花糕。
登高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立於山巔,把酒臨風,心中定然別有一番滋味。
插茱萸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天插茱萸可辟求吉,或佩戴於臂,或插於發髻,或製成香囊香袋隨身攜帶。
孝親敬老 多多陪伴
今年的重陽節也是我國第九個法定「老年節」,可以說,如今的重陽節已成為一個圍繞老年人而過的節日,尊老敬老愛老是其核心要義。
根據去年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我國總人口的18.70%。預計2025年這一人數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這么多的老年人,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需要全共同的努力。之於個人,不如就從我們生命中最親近、最重要的老年人——父母——開始吧。
我們都曾見過父母之愛的模樣,它是孟郊詩中的「線」,是朱自清文里的「背影」,是無數作家筆下一次次的「牽衣送」和「倚閣望」。
「白發年老,青陽逼歲除。」而今,父母老去,我們又可以做點什麼?
我們可以「常回家看看」,可以「盡量不讓他們因為你的臉色變得小心翼翼」,可以「接納他們的衰老、疾病、孩子氣,因為接納他們,就是接納未來的自己」。
我們還可以「小孝孝於家,大孝忠於國」,還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還可以「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如果說孝親是「德之本」,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那麼敬老,就是一個文明的人倫常情、道德標的。
我們在重陽這天,追溯孝親敬老這一崇尚千年的傳統,感悟凝結在時光和生命里的重量。
然而,孝親敬老又豈能依賴某個特定日子的提醒,它理應根植於骨血、銘刻於此心、踐行於每日。
此刻,如果你在父母身邊,記得給他們一個擁抱,對他們道一聲感謝。
此刻,如果你在異鄉奮斗,可以拿起手機,給他們發一條信息,打一通,說一說想念。
金秋喜逢長久日,願君如意長安康。
文/央視新聞《夜讀》整編、撰寫
圖/視覺中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寫留言】說說你家的「寶」
製片人丨王元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楊瑜婷 校對丨高少卓
©央視新聞
以上就是與農歷1964年9月29日相關內容,是關於插茱萸的分享。看完1964年陰歷九月二十九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H. 2022央視重陽晚會有周深么
2022央視重陽晚會沒有周深。最憶是重陽——2022年重陽節節目有
1、情景合唱《閃耀》演唱: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合唱團北京華風合唱團;
2、歌曲《倍兒爽》演唱:王潔實;
3、歌曲《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演唱:楊洪基賴美雲;
4、歌曲《穩穩的幸福》演唱:楊玏大提琴:范伊楠;
5、歌舞《天倫樂組曲》演唱:孫正平黃薇好好彭景揚;
6、歌曲《父親》演唱:劉和剛;
7、歌曲《母親》演唱:陳雨琪;
8、歌曲《驕傲》演唱:希林娜依·高;
9、歌曲《無恙》演唱:白舉綱;
10、合唱《送你一朵小紅花》演唱: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學校繁星合唱團;
11、歌曲《和你一樣》演唱:李斯丹妮;
12、歌曲《多情的土地》演唱:佟鐵鑫;
13、歌曲《小夢想大夢想》演唱:彭楚粵張紫寧;
14、歌曲《星辰大海》演唱:黃霄雲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合唱團天使童聲合唱團;
15、歌曲《燈火里的中國》演唱:呂薇張英席。所以2022央視重陽晚會沒有周深。
I. 歷年來的重陽晚會,有哪些令人驚艷的舞台
我覺得河南衛視今年的重陽晚會是最為驚艷的。
和之前的《龍門金剛》和水下飛舞《祈》以及最早出圈的《唐宮夜宴》一樣,這次的《重陽奇妙游》也貢獻了一個精彩的舞蹈節目叫《有鳳來儀》。該舞蹈以男女雙人舞蹈的形式呈現。整個舞蹈意境分為三章,展現了重陽節祈福歡慶的場景。節目從最原始的鳳凰形象開始,展現鳳凰圖騰的戰斗和吶喊形象,然後進入第二章,結合鳳凰的五色元素,賦予其文化發展和吉祥內涵以舞蹈情感的外向性。最後一個階段,舞蹈進入了一個平和快樂的階段,讓人感到平和和震撼,充分的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