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覺得對父母非常孝順的人好不好呢
對父母非常孝順的人,當然是好的,百善孝為先,孝順的人是有家庭責任感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是值得交往的。
2. 家裡面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那一個嗎
不對,家裡最孝順的子女,都是最善良的,接受過很好教育的孩子,父母覺得她(他)靠得住,常常以他(她)為榮,值得信賴,值得驕傲,時常會讓別的孩子向他(她)學習,以他為榜樣。
3. 百善孝為先,孝順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如題,中國人對"孝"非常重視,從《弟子規》里就可以看出,古代時候的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給孩子進行教育孝順思想了。
隨著現代化 社會 的發展,"孝順"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依舊很靠前,但貌似沒有古代時候那麼重視了。
不重視孝順教育的家庭,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就任其自由發展了,有的孩子從小就聽話直到成年之後依舊尊重長輩,但不乏有的孩子小時候聽話,但成年之後就把父母養育之恩拋之腦後。
"孝順"的教育,在現在看來,還是有必要早早教給孩子的。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呢?這成為了家長們的一個大問題。那麼今天本人就自己經歷,來淺談孝順教育,供大家參考!
古代因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出現了"長幼有別"一類詞彙,但如今的"長幼有別"並不同往日。
長幼有別要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下,什麼又是合理?也就是整個家庭成員之間一定是民主平等的。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不會因為自己是長輩,就斷然替孩子下決定,不聽取孩子的意見,而是盡可能合理的順從孩子的要求進行安排。
同時,家庭是一個整體,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會支離破碎,整日爭吵不斷。
父母因為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經驗,也有能力掙錢,因此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管理家庭成員的生活。孩子作為生活經驗最少的一方,應當在父母的幫助下生活。
現在很多家庭卻形成了比較畸形的關系,那就是孩子是最明亮的那個月亮,整日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這樣的家庭關系培養出來的孩子,很難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更不用談"孝順"了。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很少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工作有多不容易,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錢父母就給了。如此一來,很多孩子就從心裡覺得,自己被父母養著,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就是應該的。
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從心底里孝順父母呢?
讓孩子感受父母掙錢的不易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兩人的具體工作是什麼,每個月的工資能夠支持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讓孩子從心裡明白錢來之不易,進而對父母產生感激和敬重之心。
孝敬父母的一般准則是:聽家長的話,孩子關心爸媽的 健康 ,幫爸媽分擔憂愁和焦慮,參與家庭勞動任務,不給爸媽添亂。
把這些當做對孩子的要求,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比如每次爸媽下班後問候一下;爸媽身體勞累的時候幫他們捶捶背或者做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關注每日天氣預報,當爸媽出門的時候提醒一下他們注意天氣等等。
另外,孩子對父母有什麼態度,其實受父母對長輩的態度影響最深。很多夫妻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對自己的老人的關心漸漸變少。有的父母,不僅不照顧身體不好的老人,甚至在老人生病住院的時候,想方設法的颳走老人的財產。
孩子雖然不說,但也都看在眼裡。孩子的三觀在進入 社會 之前沒有完全建立,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當父母的同時,也要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長久下來,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被逐漸培養成為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
4. 受寵的孩子不一定孝順,真正孝順的孩子都有哪幾個特徵
第一關注家人
孝順的孩子,心裡裝著父母家人。在下午放學,發覺父母都還沒回家,打一個電話告知父母,他已經回到家了,這就是責任感。父母每日工作很辛苦,下班了前給倒上一杯水,這就是關注。孩子明白關注父母,便會留意到成年人的艱辛。它會竭盡全力的,做一些些瑣事
第四喜歡跟父母溝通交流
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自身解決不了的事兒。喜歡跟父母溝通交流的孩子,會把這些困惑告知父母,期待從父母這兒得到協助。擅於與父母溝通交流,表明家長在孩子孩子心裡位置非常高,而且是孩子的心中的榜樣。
5. 為啥一些家中很孝順的子女,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老農說出實話
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我們的父母也漸漸的老去,曾經明亮的雙眼也會漸漸的失去神采。我們的生命是他們給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後代,更是為了在自己年紀大的時候,萬一身體有個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這個時候能有個人在床前照顧自己。我們的父母不求自己的兒女這一生可以獲得什麼大的成功,只求自己需要的時候你能來到他們身邊,這就足夠了。
可是現在的生活卻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一些家庭里,如果有很多子女的話,排行前幾個的孩子在父母面前總不是那麼吃的開,父母還是會更喜歡自己最小的孩子,可是家裡的老大,老二他們卻是要比最小的一個孝順的多,這就讓人很不理解了。為啥一些家中很孝順的子女,卻是父母最不喜歡的,老農也是說出了實話,下面一起了解一下!
同樣是自己的孩子,可為什麼最小的那個一個什麼都不用做,甚至可以不孝順父母,可是父母還是會最疼愛他。家裡的大兒子或大女兒處處為老人操心,什麼事都想著老人,把老人照顧的非常好,但是到最後也很少得到老人的誇獎,甚至老人都不會給他們好的臉色看。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大兒子或大女兒還是會盡心照顧自己的父母。對於這種情況,一位老人說出了答案。
首先在一些家裡孩子很多的家庭里,最小的哪一個一定是最受父母疼愛的,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因為在他們出生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年紀一般都有點大了,他們對於這個在自己年紀比較大的時候生出的孩子肯定會非常疼愛。同時,這個孩子也得到了來自哥哥姐姐的愛。而且在生活比較困難的時候,如果父母下地幹活,那麼最小的孩子就要交給家裡的大兒子或大女兒照顧,如果哪一點照顧不好,肯定會遭到父母的責罵。
他們就這樣一直被寵著長大,在長大後這些因素會在他們心裡生根,這會讓他們感覺自己不論怎麼做,就算是不孝順父母,父母還是會對自己偏心。因為他們知道家裡的大哥大姐一定會照顧父母,而且會把父母照顧的很好,這就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就算不做,也沒有什麼關系。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上了年紀的父母更喜歡孩子們對自己說一些好聽的話。恰巧,最小的那個孩子就非常的會哄父母開心,而大哥大姐們都是比較的實在,一心只想把父母的身體照顧好,以為這樣就好了,他們並沒想那麼多。這時父母就會比較喜歡會說話的孩子,而對於只會照顧自己不會說話的子女就顯得很冷淡。所以說一直這樣做下去在父母面前是得不到什麼好處的。最小的哪一個十分懂得去猜老人們的心思,並且會說一些他們喜歡聽的話,這樣一來,最小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肯定要比排行靠前的子女吃的開。
在我們的 社會 中,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可是這些父母也不是真的那麼想,他們自己生的孩子自己最清楚,更何況自己也活了幾十年,什麼人什麼樣一眼就能看明白。那些對自己好的人,他們都在心裡記著,即使自己對他們態度不好,他們也不會在意,還是會盡心照顧自己。可是對於並不想照顧自己的孩子來說,假如有一天自己的父母不再偏向你了,那就說明他已經放棄你了。總的說來,我們還是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不管自己是不是最小的那一個,都要盡到照顧父母的責任。
6. 有孝順的子女是什麼體驗
如果你有孝順的子女,你以後的生活就會很開心,他們會自己照顧好自己,你只需要安享晚年就好。
7. 有的人說,孝順的人,父母對他們都好。其實是父母對他們好他們才孝順的。呵呵
父母關系的處理。與父母關系的處理我覺得最重要兩個字「照顧」,我和我夫人的雙方父母都已經五六十歲了,到了或者快到了退休的年紀,我們做為子女的做關鍵的應該是關心爸媽的身體健康和心情愉悅問題,勁量有空多陪陪他們,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成人不容易的。
夫妻關系的處理。夫妻關系一輩子無非兩個字「包容」,無論怎麼說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到結婚生子,這些都是緣分,要珍惜上天給我們這次機會,執子之手,與之偕老。
與子女關系處理。兒女的培養我覺得需要時間來沉澱的,做為父母的無論如何都不能以什麼工作忙、應酬等做借口來推卸責任,要身體力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德」,抽出時間友好與兒女互動,樹立他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
與家族長輩關系的處理。平時由於工作和生活都比較繁忙,我認為應該抽出點時間陪陪我們的長輩,他們周圍有時需要小輩的關心關懷,因為年紀越大其實他們越絕的孤獨和無奈,拿出有限的和朋友聚餐遊玩的時間去陪陪他們,哪怕一星期半小時,都是非常好的,你要知道當我們小的時候長輩們可是也注入了他們或多或少的精力和愛在你的人生軌跡中的。
與小輩關系的處理。我們平輩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已經結婚生子了,我都是已經是叔叔舅舅的輩分,對於自己的小輩要帶著關懷的心與他們溝通,並且嚴以律己,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錯誤舉動會養成小朋友的許多壞習慣的,有空帶著自己孩子與這些小輩到戶外做做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對於自己和孩子們都是一種陶冶琴操的表現。
與平輩之間的關系處理。由於大家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般來說我們的有些「三觀」是差不多的,愛好也有所相似的,只是因為性格、學歷、家庭條件有所不同,不需要太較真一些事與物,我們逢年過節是肯定要碰到的,希望要以平常心和換位思考的角度去處理之間的關系,平時也可以一起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放鬆情緒的家庭活動。
與遠房親戚的關系。這里我著重說一下,因為我親身碰到過的,關於錢的問題千萬要三思而後行,不僅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關系,還會牽扯很多家庭和諧團結問題,平常之間我們和遠房親戚之間有親切的問候和有人情的人情世故就行了,不需要因為經濟利益而捆綁在一起。
8. 要培養孝順的孩子,作為父母的該如何做
其實是家長呢,很多人他們都是想要培養一個懂得孝順的孩子,那麼在生活當中該怎麼去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我覺得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比如說在家的時候,家庭當中有爺爺奶奶,我們一定要懂得關心我們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懂得幫助,或者說多一點關心和陪伴,這樣的話才有可能會讓孩子看到,你是怎麼對待爺爺奶奶的,你又是怎麼去關心和呵護他們的,只有這樣的話,孩子他們才會模仿你才會學你,才有可能懂得孝順才有可能懂得尊重你。
最後讓孩子知道作為父母的不容易,作為父母的辛苦。畢竟只有讓孩子知道,作為母親作為爸爸的不容易,他才會懂得理解我們,懂得愛護我們,真正懂得關心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