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郁、煩躁、凄涼、垂暮之感。可是你知道嗎?老年人情緒不暢,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更可怕的是,它明塌還是許多疾病的重要誘因。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做子女的也多跟父母嘮嘮嗑,多交流交流。另外,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但是,由於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你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盡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老年人體質差,對睡眠環境也要求較高。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就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甚至發生口眼歪斜流涎;「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旅頌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讓人不能充分休息,翌日全身酸痛,睏乏無力。所以,老年人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卧。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毛發脫落等症狀。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拆槐鄭,可以用濕毛巾擦室內的傢具,用濕拖布擦地板,室內還可養魚、養花,或者使用加濕器等。
我特別推薦
Ⅱ 馬上到重陽節了,多吃這幾種食物,有助老年人養生
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更是被看作是孝敬老人的日子。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不僅是一種慶祝,其實還是一種 養生 方式。下面我將和大家一同來了解重陽節 養生 習俗,以及這些習俗對人體有哪些益處。
中午午睡補氣血
中午最好有一個午休相對於年輕人的體力旺盛來說,老年人氣血相對不足,在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以及規律睡眠的同時,還得需要一個午睡來緩解自身的疲勞,用午睡的休息使身體各個部分器官能夠有一個足夠的休息,來應對下午的事情,而且老年人在夜間普遍都會存在失眠的情況,午睡的進行更好的緩解了因睡眠不足而帶來的身心疲憊。溫馨小提示:不要飯後午睡,同時中餐不要食用過飽,另外午睡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否則會影響夜間睡眠質量。
不要長期地呆在室內
長期呆在室內,特別是一些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是對老年人十分不利,因為密閉的空氣氧氣供應不足,老年人的體質有比較差,很容易在這種環境之中出現缺氧,頭暈的情況,而且密閉的室內之中,與外界通風不會,細菌的密度消散不明顯,久而久之,會使得室內細菌密度增高,老年人抵抗力不行,很容易得一些 疾病 ,如果你在室內進行一些 養生 運動,反而起不到任何消化,還不利於身體 健康 。溫馨小提示:如果是行動不便的人,最好讓室內開窗通風,還有最後讓家人攙扶在家門口曬一下太陽。
用魚肉代替油脂食物
類似於辛辣油脂類食物其實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個禁忌,因為經常食用這些食物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發的風險,而同樣作為肉類的魚肉來說,代替這些油脂類食物,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幾率,而且也能避免因為只吃素不吃肉而造成增加結石患發的幾率,還有魚裡面還有許多豐富的微量元素,可以平衡老人的膳食營養。溫馨小提示:最好就吃魚肉的鮮嫩部分,像魚卵這類的東西就不用吃了膽固醇含量高,魚肉最好不吃炒魚,煮得比較好。
定期體檢
每年定期的 醫院 體檢老年人由於身體狀態減弱,即便平時再注意 養生 行為,但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還是會出現一些身體狀況,即便是預防也不可能做到所以疾病都給預防了,所以定期去醫院體檢就十分必要了,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很多疾病之所以沒救了,就是因為發現的晚,如果發現的早,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當然老人去醫院體檢,除了常規檢查之外,一些特殊的地方還是得專門檢查一下,因為這些地方老年人患病的幾率高,例如,心腦疾病,以及一些 癌症 檢查。溫馨小提示:這些堅持其實最好是去三甲醫院檢查,如果沒有也得是稍微正規一些的醫院,因為小醫院的可信度以及儀器的先進程度都是相對落後的。、
娛樂 身心
娛樂 活動放鬆心情對於老年人來說,心理狀況對疾病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相信大家觀察周圍的老人都會感同身受,一個愉悅的心情,可以提升機體免疫力的同時,也能防止一些老人因極其焦慮的情況下,導致心血管疾病突發危及生命,而且愉悅的心情還能促進睡眠,改善食慾,很有用的哦,其實做一下廣場舞很有利於老年人放鬆心情,之所以,被罵,我認為不怪老師,其實這就是一種土地規劃的不合理罷了。溫馨小提示:在 旅遊 ,廣場舞放鬆心情的時候,得注意自己的體力狀況,如果感覺不適,需要立即休息。
重陽節吃什麼好
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螃蟹
重陽節的吃食,還有螃蟹。鄭板橋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陽吃蟹傳統的佐證。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 皮膚 健康 。
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後搗成泥,並准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著鋪一層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後,最後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層,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拼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
吃糍耙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糍耙分為軟甜、硬咸兩種。其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下到開水鍋里,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里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糍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糍耙」(溫食最佳)。硬糍耙又稱「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後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擀開後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咸麻香脆,回味無窮。
Ⅲ 重陽節丨秋季養生正當時,不妨陪父母喝一杯茶
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
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
又稱登高節
由於九月初九「九九」
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不僅是一種慶祝
其實還是一種 養生 方式
下面是茶君將和大家一同
來了解重陽節 養生 習俗
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習俗對做好秋季 養生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 「登高節」 。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 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重陽節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因為重陽節又被看作是敬老節,所以民間常常會製作重陽糕孝敬老人,糕點中富含多種 養生 食物,有利於人體吸收多種營養物質。
按照民間習俗吃糕也意味著「登高」,在兒時記憶里重陽糕是平淡日子裡,讓人笑出聲的甜。
重陽節,此時菊花開得熱烈,人們慶祝節日的方式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
賞菊花不僅可以看到秋季的美好,同樣也是一種精神 養生 。在欣賞菊花的同時還可以食用菊花,如菊花茶、菊花粥等。而這些都對身體十分有益。
賞菊的湊個熱鬧,喝菊茶的嘗個清歡,飲菊酒的掏心窩子說些心裡話。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 「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到了現在,茱萸多用於中草葯當中,有諸多功效。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常常佩戴插著茱萸的香囊,辟邪去災。
重陽節這一天除了按照習俗插茱萸之外, 不妨製作茱萸酒或飲用茱萸茶,有補益肝腎和健脾胃等功效。
天乾物燥,秋意漸濃,飲茶宜潤、宜溫、宜老。
比如茶性溫和的老茶(普洱茶、白茶、黑茶),其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調節胃腸道的清道夫。
重陽節亦是老人節,中華民族自古便有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而九九重陽更是凝聚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民族風范。
在這個敬老的日子裡,我們還可以多了解一些老人喝茶的 養生 之道,為你的父母送上一杯暖心茶。
當然,關心父母是不需要挑日子的,愛他們,要說出口也要付諸行動。
除此之外,秋季 養生 正當時
除了以上,還應: 當心秋燥
注意睡眠、進補得宜
起居規律和保持好的心情
如果正好在父母跟前
不妨敬一杯重陽茶!
最後祝願天下老人
健康 長壽,幸福安康!
今/日/互/撩/
你還知道哪些重陽習俗?
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請聯系作者
Ⅳ 關於重陽節的推文怎樣寫
恆景斬瘟魔——重陽節的傳說相傳在東漢時期,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
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在重陽節晚上,月上樹梢,人們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
菊酒濃時蟹正香——重陽食俗談完節俗,現在我們來說說食俗。重陽節之際,黍谷成熟,人們用黍米做成糕點,是待客和祭祀的最佳食品。有一句民諺,是「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治百病」的功效。古人還認為,久服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壽。人們還將菊花做成菊花酥餅和菊花餃等。
喝著香濃的菊花酒,再配以肥美的螃蟹,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Ⅳ 唐代時期,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十分普遍,這有何養生之意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茱萸氣味辛辣芳香,而性溫熱,有驅寒驅毒的作用。所以,重陽節插茱萸有除惡氣、禦寒等作用。並且茱萸還有暖胃燥濕等功效,是六味地黃丸成分之一。
所以,重陽節這一天除了按照習俗插茱萸之外,不妨製作茱萸酒或飲用茱萸茶,有補益肝腎和健脾胃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