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的風俗及時間

重陽節的風俗及時間

發布時間:2023-07-02 17:21:23

重陽節是幾號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具體時間是農歷的九月初九,2023年重陽節是10月23號。因「九九」與「久久賀鉛」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范。如果重陽節你能陪伴在父母身邊,記得給他們一個擁抱,為他們做一頓飯,洗一次腳,如果重陽節你在異鄉奮斗,不能陪伴在父母身邊,記得給他們打一個電話,道一聲感謝,說一句想念!

㈡ 重陽節的時間是什麼,習俗是什麼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4、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2)重陽節的風俗及時間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歷史演變:
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據記載,正式將農歷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適年間(780年-785年),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
明清,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風俗依舊盛行,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近現代,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㈢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是農歷每年九月初九。
習俗是:登高望遠、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從唐代開始就有佩戴茱萸,和佩戴菊花的習俗了)。

㈣ 重陽節在每年什麼時候 節日民間風俗

在我國的節日當中, 重陽節 也是被人們認為是秋天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個敬老的節日,那麼重陽節在每年什麼時候呢?重陽節節日民間風俗是什麼呢?就讓我們和 老黃歷 一起與大家共同了解和分析吧!

5、佩茱萸
茱萸微毒,有除蟲作用。重陽節佩茱萸和 端午 節佩菖蒲的作用相似,都是在於除蟲防蛀。

6、曬秋
在不少村落還保留著重陽節「曬秋」民俗,前去觀賞曬秋也被稱為賞秋,是重陽節所獨有的傳統文化。

7、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㈤ 重陽節的習俗和時間

重陽節現在也是老人節。是農歷的九月九日。傳統,習俗就是登高啦。

㈥ 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說起傳統節日,我們就會想到節日里的習俗活動和傳統美食,還有一些禁忌事項,就比如重陽節,你知道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

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1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秋、賞菊、佩茱萸、放紙鳶、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重陽節源於天象崇拜,是根據上古時代,秋季豐收後祭祀演變而來的。

登高是重陽節的悠久風俗。在古代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因為古人對山嶽是十分崇拜的,所以在重陽節當天都會去登高。關於重陽節賞菊花的習俗。因為古代有菊文化,人們認為菊本是天然花卉,於是慢慢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此外,重陽節還可以稱為重九節、祭祖節、登高節、曬秋節等。

茱萸是一種中葯的果實,因為在吳越地出產的茱萸質量是最好的,所以又叫吳茱萸。在古代,人們在重陽節登山時插上茱萸就可以驅蟲去濕,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身上。放紙鳶是我國南方過重陽節的習俗之一。據民間傳說放紙鳶就相當於「放晦氣」,風箏飛得越高,那麼晦氣也會離人遠遠的。而且風箏飛得越好,那麼福氣就越濃。

重陽糕又叫菊糕、五色糕。在重陽節當天,用此糕搭在兒女的頭額,即可祝願子女萬事順意。古代的重陽糕有九層,形狀像寶塔一樣,在上面還做了兩只小羊。其中「羊」通「陽」有諧音之意。飲菊花酒是因為菊花本身是有一定的養生成分。所以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災祈福必飲的吉祥酒。

重陽節各地風俗習慣是什麼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

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

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

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

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

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2

重陽節的習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2、吃糕吃面:

農歷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台縣等地,則習慣吃壽面。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3、尊老敬老: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煉鍛煉。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4、賞菊: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干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為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5、宴師: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重陽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3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祭祖等。九月初九重陽節,也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登高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葯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㈦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之一,自古以來重陽登高賞菊就是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和重視,與此同時重陽節更是一個與家人聚會,與朋友重逢的好日子。如今10月來臨正是重陽節到來之際,那麼2020重陽是幾月幾日呢,又有哪些習俗呢。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庚子年(鼠年)九月初九

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重九節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所以重陽節又叫重九節。

菊花節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重陽賞菊之風盛行,所以重陽節又叫菊花節。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登高節

因為重陽節最重要的風俗活動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為什麼要登高呢?一種說法是因為重陽節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還有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在《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茱萸節

重陽節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而茱萸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女兒節

重陽節又叫「女兒節」,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型渣每到重陽,「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小妹則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在這天出嫁的女子,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而已經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陽節都要回娘家團聚,實質上「女兒家」也是讓婦女休息的意思。

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所以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雀跡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頃租並,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㈧ 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盂蘭盆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民間歌謠:

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

重陽節,又試話登高。究竟年年如是,雖則系如畫嘅秋山,游嚇亦好,做乜偏要嚮往重陽個日,至曉得風騷。你話敢樣就可以避災,亦何不大早。點解你單身前往、又試剩落個的妻孥。開講話一部通書,都唔睇得到老。

況系個的區區陳跡,重駛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慳嚇腳步,何苦去尋煩惱。不若靜坐思量,想嚇邊一樣可圖。

九月九,個個都去登高,你睇個班嫩仔,走得氣嘈嘈。放起個只紙鷂在高處舞,扶漢聲聲(響弓聲),喚起個的懦夫,總系企在個處風頭,須要努力正好。雖有聲威,可惜你未滿羽毛,怕只怕失足雲霄,個陣就遺恨萬古。

咪估個條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個佬流災流難,邊處唔流到。唉!難把身世顧,只望得天憐憫,俾你有點功勞。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的風俗及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鎮哪裡人多 瀏覽:593
愛康美健康體檢怎麼樣 瀏覽:366
市南區教育政務網老年大學 瀏覽:271
父母的錢不給我該怎麼辦 瀏覽:294
紫菜長壽面 瀏覽:159
長壽前程無憂 瀏覽:516
老年痴呆症不說話 瀏覽:986
瘦人多火如何養生視頻 瀏覽:791
深戶現在最低養老金 瀏覽:119
駕照體檢表要交去哪裡 瀏覽:901
中醫都有哪些養生煲 瀏覽:338
長壽佛手裡捧的什麼 瀏覽:216
養老保險計生戶 瀏覽:185
2018沈陽市老年大學 瀏覽:17
昆明官渡區有沒老年大學 瀏覽:37
在上海去哪裡辦入職體檢表 瀏覽:645
原單位和新單位養老怎麼對接 瀏覽:216
體檢代測會怎麼樣 瀏覽:627
上海集體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435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50字 瀏覽:478